蹲下去,站不起來的退化性關節炎,全人工膝關節醫師圖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退化性關節炎是極常見的問題,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在台灣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約15%,女性多於男性,隨著年紀越大,盛行率越高。

長安醫院骨科楊志鴻醫師指出,我們的股骨與脛骨間具有軟骨及關節液,讓膝蓋能夠活動自如,但在長期受力、創傷後,可能導致軟骨磨損、病變。

退化性膝關節炎初期,患者在蹲下去、站起來的過程中,膝蓋會發生聲響,或彎曲到某些角度時感到疼痛。患者會覺得走路變得較吃力,可能走20幾分鐘就會感到膝蓋不舒服,且會漸漸縮短到走10分鐘、5分鐘就會感到疼痛。另一種常見的症狀是在久坐之後,突然要站起來的瞬間覺得疼痛,」楊志鴻醫師說,「到最後連上下樓梯都很困難,日常活動很不方便,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raw-image

臨床上會將退化性關節炎分成幾級:

第零級:健康的關節,軟骨完整。

第一級:有輕微骨刺形成,軟骨完整,患者通常沒有明顯疼痛或不適。

第二級:骨刺較明顯,軟骨仍完整。患者在長時間行走後會感到疼痛,或在一段時間不活動後會感到僵硬。

第三級:軟骨明顯受損,關節間距開始變窄。患者在走路、彎曲膝蓋時會感到疼痛。

第四級:軟骨嚴重耗損,關節間距狹窄,患者會感到劇烈疼痛。

「從患者走進診間的步態,膝蓋變形的狀況,大概可以推測退化性關節炎的嚴重程度。」楊志鴻醫師說,「醫師會根據退化性關節炎的分級,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

改善退化性關節炎,可以這樣做

楊志鴻醫師解釋,退化性關節炎在第二級以前,會建議加強下肢的肌力、維持理想體重,其中股四頭肌是穩定膝關節最主要的肌肉,日常生活中也要避免一些容易讓膝蓋受傷的動作,例如跪姿、久蹲、久站。

「很多人會因為還能走路就不太在意,但是等到疼痛的時候才要去訓練肌力,就得花費更多時間。」楊志鴻醫師說,「我們都會解釋清楚,希望患者好好配合,就不用常常跑醫院。」

raw-image

當退化性關節炎進展到第三級,就需要藥物介入,除了股四頭肌的訓練、避免傷害關節的姿勢之外,可能使用口服藥、關節注射等方式來改善患者的不適。

進展到第四級時,治療方法就漸漸偏向手術,可考慮用關節鏡進到關節腔內檢查、清創、沖洗,至於關節磨損嚴重的患者只好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進化

近年來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的發展已相當成熟,楊志鴻醫師說,包括手術觀念、人工關節的設計與材質、手術過程中的輔助工具等,皆有長足進步,讓術後的效果大大改善,例如術後疼痛、傷口大小、對軟組織的保護、膝關節活動角度、復原時間等。

「二十年前,我們替患者換人工膝關節,隔天去查房的時候,病人經常痛到不願意講話,還會抱怨被騙了!」楊志鴻醫師分享,「現在我們可以很有信心地告訴病人,術後疼痛已經減輕到以前的50%以下,不管是換單側,或換雙側膝關節的病人,大部分會說傷口有一點痛,但是還可以忍受,患者一般可以在五天內出院。術後恢復到正常膝蓋活動角度的時間,也大幅縮短。」

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可能出現血栓、感染等併發症,患者要與醫療團隊密切配合,以降低併發症發生的機率。

raw-image

人工膝關節有三個主要結構,分別植入在股骨、脛骨、髕骨。「考量到人體工學,現在有的股骨植入物會設計成多曲率,相較於單曲率,膝蓋從彎曲到伸直的過程能夠較為省力。」楊志鴻醫師解釋,「有的髕骨植入物也有助於減少髕骨偏移,走路較不會出現喀喀聲。」

每個人的腳型都有些許不同,為了提升人工膝關節手術的滿意度,手術中的輔助工具會利用多個定位點提升精確度,如果在術中能替患者挑選合適的尺寸與角度,術後病人會覺得跟原來的腳型差不多,走起來很自然,類似原來的步態,能提早恢復他原來的活動。楊志鴻醫師說,「人工膝關節的尺寸越齊全,越有助醫師達到精準手術,提升患者術後的滿意度。」

以前換人工膝關節都會建議病人要減少活動量,避免人工膝關節的墊片太早磨壞,但是現在的墊片皆使用超耐磨材質,所以術後病人可以維持溫和的運動,如走路、游泳,但要避免蹲下、跳躍、賽跑。

「我母親在十幾年前膝蓋的狀況就很差,下樓梯都需要側著身走,否則就會痛到軟腳,讓她很擔心跌倒。直到我幫她換了雙側的全人工膝關節,才改善症狀。」楊志鴻醫師分享,「她現在一天可以走一萬步呢!」

人工膝關節術後保養這樣做

經過多年發展,人工膝關節的手術、設計、材質、輔助工具已相當進化,讓治療成果提升許多。楊志鴻醫師提醒,換完人工膝關節後,應避免提重物、不可猛烈撞擊。請避免半蹲、跪姿、久坐、久站、盤腿、翹腳、或頻繁上下樓梯。

居家環境應有充足照明、裝置扶手及防滑設施、地板不要堆放雜物,以減少跌倒意外。如果需要接受牙科處置、內視鏡檢查、心導管等檢查或治療時,請事先告知醫師。膝蓋若出現紅、腫、熱、痛、滲液、異音,務必立刻回診喔!

本圖文由「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蹲下去,站不起來的退化性關節炎,全人工膝關節醫師圖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照護線上的沙龍
38會員
734內容數
照護線上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
Thumbnail
2025/04/29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
Thumbnail
2025/04/29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Thumbnail
2025/04/29
一名運動員退役後,因無比賽大量運動練習,體重持續上升,加上年紀增長,有感新陳代謝變慢,體重也逐漸飆升破百,並伴隨膽固醇超標,血壓些微偏高以及脂肪肝。因體健報告紅字逐漸增加,讓其意識到嚴重性,經醫師評估後施作ESG無痕胃拉提(內視鏡袖狀胃成形術);
Thumbnail
2025/04/29
「僵直性脊椎炎的痛苦指數:到底有多痛?」,聽醫師分享更多僵直性脊椎炎的資訊。
2025/04/29
「僵直性脊椎炎的痛苦指數:到底有多痛?」,聽醫師分享更多僵直性脊椎炎的資訊。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協助膝關節穩定的工作,除了肌肉以外,還有肌腱、韌帶、半月板(軟骨)、骨骼等,一旦它們發炎或受損,關節穩定度就會受到影響。關節不穩定是疼痛的開始,關節周圍一開始會緊繃、不適,最後變成疼痛。症狀較嚴重者,往往很難藉由休息來復原,需要醫療的介入,像是增生療法、手術等。
Thumbnail
協助膝關節穩定的工作,除了肌肉以外,還有肌腱、韌帶、半月板(軟骨)、骨骼等,一旦它們發炎或受損,關節穩定度就會受到影響。關節不穩定是疼痛的開始,關節周圍一開始會緊繃、不適,最後變成疼痛。症狀較嚴重者,往往很難藉由休息來復原,需要醫療的介入,像是增生療法、手術等。
Thumbnail
其實人類的關節退化是必然會發生的 但卻未必會發炎 我曾經看過醫師在臉書分享 他在等下一位患者時有看到患者年齡一百歲 本來想說會被推著輪椅進診間 沒想到下一刻卻看到他自己走進來 如果有看之前的影片會知道,關節退化其實會造成關節不穩 關節不穩肌肉就要很用力抓穩關節 推測退化的
Thumbnail
其實人類的關節退化是必然會發生的 但卻未必會發炎 我曾經看過醫師在臉書分享 他在等下一位患者時有看到患者年齡一百歲 本來想說會被推著輪椅進診間 沒想到下一刻卻看到他自己走進來 如果有看之前的影片會知道,關節退化其實會造成關節不穩 關節不穩肌肉就要很用力抓穩關節 推測退化的
Thumbnail
以膝蓋為例,大腿骨與小腿骨組成我們主要的膝蓋關節, 兩個骨頭之間有軟骨,減少活動過程中直接造成膝蓋關節兩個骨頭之間的碰撞 當你不當使用時軟骨就會磨損流失 造成關節面變得受力不均慢慢的關節變形成X型腿與O型腿 最初關節完好時,關節兩旁的韌帶被拉得鬆緊適中,把我們的關節抓得很好,當軟骨流失發生時
Thumbnail
以膝蓋為例,大腿骨與小腿骨組成我們主要的膝蓋關節, 兩個骨頭之間有軟骨,減少活動過程中直接造成膝蓋關節兩個骨頭之間的碰撞 當你不當使用時軟骨就會磨損流失 造成關節面變得受力不均慢慢的關節變形成X型腿與O型腿 最初關節完好時,關節兩旁的韌帶被拉得鬆緊適中,把我們的關節抓得很好,當軟骨流失發生時
Thumbnail
最近,看到大林慈濟醫院呂紹睿醫師的視頻 :"https://dalin.tzuchi.com.tw/video/2453,說明有人膝蓋痛,蹲不下,有時一坐,站起來都很困難。而他傳授膝蓋保健技巧,只要天天做,搭配一般運動,連磨損的軟骨也可以恢復。 從老陳平整 的角度,膝蓋疼痛是因為從小姿勢不良或外力撞
Thumbnail
最近,看到大林慈濟醫院呂紹睿醫師的視頻 :"https://dalin.tzuchi.com.tw/video/2453,說明有人膝蓋痛,蹲不下,有時一坐,站起來都很困難。而他傳授膝蓋保健技巧,只要天天做,搭配一般運動,連磨損的軟骨也可以恢復。 從老陳平整 的角度,膝蓋疼痛是因為從小姿勢不良或外力撞
Thumbnail
本文介紹給物理治療師,了解對於膝蓋退化患者常見的處置方式,並了解其可用性在什麼程度。一般民眾也能夠無負擔的去了解自己接受的治療或想要接受的治療,在實證上面有怎麼樣的等級;但真正的處置請依照醫師或治療師的診換、評估後下決定唷!
Thumbnail
本文介紹給物理治療師,了解對於膝蓋退化患者常見的處置方式,並了解其可用性在什麼程度。一般民眾也能夠無負擔的去了解自己接受的治療或想要接受的治療,在實證上面有怎麼樣的等級;但真正的處置請依照醫師或治療師的診換、評估後下決定唷!
Thumbnail
退化性關節炎是極常見的問題,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在台灣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約15%,女性多於男性,隨著年紀越大,盛行率越高。 長安醫院骨科楊志鴻醫師指出,我們的股骨與脛骨間具有軟骨及關節液,讓膝蓋能夠活動自如,但在長期受力、創傷後,可能導致軟骨磨損、病變。
Thumbnail
退化性關節炎是極常見的問題,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在台灣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約15%,女性多於男性,隨著年紀越大,盛行率越高。 長安醫院骨科楊志鴻醫師指出,我們的股骨與脛骨間具有軟骨及關節液,讓膝蓋能夠活動自如,但在長期受力、創傷後,可能導致軟骨磨損、病變。
Thumbnail
因此善加保養膝關節是健康老化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台灣四十歲以上的民眾,居然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人有膝痛的困擾,而「退化性關節炎」被認為是最常見的原因。 那麼破壞的來源是什麼? 而且在坐下或蹲下時,動作盡量放慢,避免內側皺襞突然受到膝蓋骨的夾擊,動作慢,可以在骨頭互相摩擦時,讓內側皺襞順利退開。
Thumbnail
因此善加保養膝關節是健康老化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台灣四十歲以上的民眾,居然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人有膝痛的困擾,而「退化性關節炎」被認為是最常見的原因。 那麼破壞的來源是什麼? 而且在坐下或蹲下時,動作盡量放慢,避免內側皺襞突然受到膝蓋骨的夾擊,動作慢,可以在骨頭互相摩擦時,讓內側皺襞順利退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