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登山運動,嚴重的膝蓋疼痛會突然發生嗎?

2023/11/1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負責穩定膝關節的組織受傷了

協助膝關節穩定的工作,除了肌肉以外,還有肌腱、韌帶、半月板(軟骨)、骨骼等,一旦它們發炎或受損,關節穩定度就會受到影響。關節不穩定是疼痛的開始,關節周圍一開始會緊繃、不適,最後變成疼痛。症狀較嚴重者,往往很難藉由休息來復原,需要醫療的介入,像是增生療法、手術等。

有的學員會問:「能不能藉由肌力訓練來解決疼痛問題?」

我們可以把「肌肉組織」與「非肌肉組織(如肌腱、韌帶等)」想像成是支撐、穩定及緩衝膝關節的「團隊」,如果肌肉變得更強壯有力,穩定能力提升,確實有機會緩解疼痛,甚至使疼痛完全消失。但這必須視受傷的程度而定,因為有時嚴重的疼痛會影響肌力訓練的操作與成效,這時肌力訓練如果能搭配醫療的介入,整體效果更好。

分享實際例子:有幾位半月板受損的學員,我在訓練時會遵守「無痛訓練」原則,讓學員在沒有疼痛的情況下進行訓練,同時了解訓練後隔天的身體狀況,觀察身體的狀況是否持續改善。如果幾週下來膝蓋疼痛沒有明顯好轉,我會建議學員找復健科醫師做評估,看是否需要醫療介入,像是打高濃度葡萄糖水或自體濃縮血小板(PRP)。

有的學員在醫療協助下,疼痛明顯改善,肌力訓練也有大幅進展,最終從復健科畢業不須再復診,專注在肌力訓練即可;但也有部分學員對於增生療法有不好的經驗,剛開始雖然有效果,但後來膝蓋又出現疼痛,所以對於要再次接受復健科的評估會感到排斥,這情況是可以被理解的。以我接觸的經驗,增生療法不是100% 有效,也不是無敵星星,如果想要「持續」維持膝蓋健康,並且有品質地從事運動,還是必須規律地從事肌力訓練,提升肌力及肌肉的耐受力(抵抗疲勞的能力)。否則隨著年紀老化,身體缺乏足夠的刺激,身體機能開始出現下降,膝關節逐漸無法負荷運動的強度,疼痛的問題還是會出現。


有學員擔心:「從事登山運動,嚴重的膝蓋疼痛會突然發生嗎?」


膝關節從健康轉變為受傷狀態是漸進式的,身體會發出「警訊」,如果可以留意身體的訊號,根據自身能力來選擇合適的登山行程,同時給予身體足夠的休息時間,受傷是可以是預防的。

什麼是身體帶給你的「訊號」呢?以髕骨肌腱炎來說明,它的症狀有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運動結束後出現疼痛─不影響日常活動,通常休息數天至一週,症狀就會消失。

第二階段:運動時出現疼痛,疼痛會隨著熱身而消失;但有時隨著疲勞,疼痛會再現─雖然不影響日常活動與運動表現,但會「更」為刺痛。

第三階段:休息及運動時皆會疼痛,且運動表現變差─日常生活、運動過程及運動結束後都會感到疼痛。

第四階段:肌腱斷裂─突如其來的疼痛,伴隨無法伸直膝蓋及活動。

雖然以上是髕骨肌腱炎的症狀,但「疼痛是漸進式的」這個概念,適用於所有症狀。無論是在日常生活或登山過程,身體都會透露出訊號,只是我們要選擇認真看待,或是只透過輔具或藥物來隱藏訊號。

面對一般民眾和學員,我會這樣歸納說明「訊號」的基本觀念:剛開始是緊繃,膝關節周圍肌肉緊繃,如果不理會它而繼續運動,接著會變成不適,最後來到疼痛。愈早對訊號做出回應,身體復原的時間與成本就愈低。

因此,每當學員有膝蓋疼痛的問題時,即使只是偶發性的刺痛,我都會誠心建議他們到設備較為完善的醫院或診所做進一步的檢查(X 光、超音波等),實際了解受傷的狀況,而不是憑藉相關的書籍或網路資訊來自我判斷病情。曾有登山領域的工作者與出版業者建議我寫登山常見的運動傷害與原因,但我都拒絕了,這是因為雖然這麼一來內容會比較「豐富」吸睛,但這並非我的專業。更重要的是,當你受傷時,你該做的不是看書,而是去看醫生才對。

——摘自臉譜出版《從年輕人到銀髮族都適用的無痛登山肌力訓練:從健行、郊山到高山,為各階段山友量身打造的肌力與體能訓練保養法,預防、解決登山造成的疼痛與不適》



76會員
340內容數
離開地面,是永恆的現代性,理當有文學來捕捉人類心靈最躍動的一面。 --詹偉雄×臉譜出版 山岳文學書系 meters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