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睿醫師的膝關節新觀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人類在數百萬年前由樹上移到地面,選擇不同的活方式,為了覓食與禦敵求生存,開始了直立行走,空出前肢變成萬能的雙手,雖然是文明進展的關鍵,但是直立之後,腳的膝關節必須承受全身重量,而且兼負轉動、跳躍、跑步及各種動作,受傷的風險比任何關節都大,而且受傷後影響行動的能力,很快會加速身體的衰老及各種器官退化與疾病的產生。
因此善加保養膝關節是健康老化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台灣四十歲以上的民眾,居然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人有膝痛的困擾,而「退化性關節炎」被認為是最常見的原因。
所謂「退化性」,顧名思義,好像是因為年紀大了的自然現象,是老化所致,所以會認為,這種自然退化的膝蓋軟骨,一旦破壞就沒辦法再生,因此嚴重一點的話就換上人工關節,沒那麼嚴重的就服用消炎止痛藥,或吃如葡萄糖胺之類含有軟骨成分的營養補充劑,或進行血小板濃縮製劑的注射。
但是不管是吃的打針的,效果都很有限,往往只是暫時緩解,甚至有的研究認為恐怕只是安慰劑效應,而置換上人工關節的患者,也有相當比率無法恢復原先的功能,還是會痛,或者行走還是有困難,所以當膝關節痛到干擾生活時,要不要開刀是令人相當困擾而不知該如何抉擇的事。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膝關節健康中心主任呂紹睿醫師在長期研究後,有不同的見解,認為膝蓋軟骨一直在新陳代謝,正常使用的磨耗是會再生的,只要去掉不當破壞的力量,即便軟骨已經有相當損傷,還是有機會慢慢長回來的。
那麼破壞的來源是什麼?
他認為膝蓋內普遍存在的內側皺襞,與關節軟骨互相摩擦是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主要原因。所謂「內側皺襞」是膝關節滑膜囊在發育過程中,沒有完全退開所形成,外型像是衣服的皺摺,年輕時透明柔軟有彈性,但隨著年紀增加,每年膝蓋好幾百萬次的彎取與伸直,這個原本柔軟的內側皺襞會不斷受到軟骨摩擦或夾擊,開始纖維化,慢慢失去彈性而變硬,反過來對軟骨組織造成摩擦傷害,同時發炎的內側皺襞也會釋放出有害的化學物質,腐蝕軟骨。
當磨損加上腐蝕的力量,軟骨破壞後會碎裂出小碎片,這些碎片像細碎小石粒摻雜在上下左右旋轉的關節運動中,當然會造成更多的磨損,除了會有瞬間劇痛之外,也會讓軟骨的破壞加劇。
因此,當關節已破壞到很嚴重時,也就是從X光片可看到軟骨磨損已超過一半,上下骨頭已長出骨刺(骨刺的形成是因為關節韌帶因為軟骨磨損而鬆弛,為了維持關節的穩定,骨頭會增生來支撐,這增生的骨頭就稱為骨刺)時,只要用關節鏡除掉內側皺襞及骨刺,清除發炎組織,讓軟骨有良好的環境修復再生,通常就能恢復,不用裝人工關節。
不過如果拖到軟骨已經完全磨損完全不見了,而且關節嚴重變形,無法走路,這時就要換上人工關節,不過在手術時必須一併處理內側皺襞引起的病變組織,才能有效減低以往裝人工關節後還是會不舒服的狀況。
但是動手術總是最不得已的,最好是在沒有痛到不能走之前,就早早預防與保養,其實人體的膝關節有完美的自我保護機制,當膝蓋彎曲在三十度以內,比如走路或跑步時,軟骨間只是相互滾動,並不會產生具破壞性的摩擦力,而且走路產生的間歇壓力,對膝蓋軟骨的新陳代謝與再生是有幫助的。
但是當膝蓋彎曲超過三十度,軟骨間會開始有互相滑動的摩擦現象,超過六十度,就會產生磨擦力。因此,當中年後,由於內側皺襞已經纖維化之後,盡量不要從事會讓膝蓋彎曲超過五十度的活動。
假如真的必須彎曲,要注意彎曲時動作一定要放慢,避免上下骨頭快速動作時夾擊到內側皺襞,同時也要避免長時間的屈膝久坐,因為膝關節長時間彎曲超過九十度,會造成內側皺襞腫脹發炎,最好每隔三十分鐘就能變換姿勢或走走路,伸伸腿。
而且在坐下或蹲下時,動作盡量放慢,避免內側皺襞突然受到膝蓋骨的夾擊,動作慢,可以在骨頭互相摩擦時,讓內側皺襞順利退開。
當然,爬樓梯爬坡時,有些人動作很快又很大,膝關節反覆大角度的彎曲,也會不斷地產生內側摩擦現象,因此除了少爬樓梯外,真的要爬,動作要放慢,而且盡量讓膝關節保持微彎,避免角度大彎曲然後立刻再伸直的重複動作。
當然,日常保健最根本的還是要強化大腿的股四頭肌,可以穩定膝關節,降低軟骨受傷機會,同時也要透過運動維持膝關節彎曲與伸展的能力,增加關節靈活度,示範影片在網上以關鍵字搜尋「認識退化性膝關節炎日生活保健」就可以找到。
爬樓梯爬坡時,有些人動作很快又很大,膝關節反覆大角度的彎曲,也會不斷地產生內側摩擦現象,因此除了少爬樓梯外,真的要爬,動作要放慢,而且盡量讓膝關節保持微彎,避免角度大彎曲然後立刻再伸直的重複動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一、二年全世界最夯的議題,除了新冠疫情外,大概就是永續發展目標與淨零排碳了。 『成長』與『發展』不一樣,成長是數量的增加,發展是質的改善(結構的改變)。 『永續發展』的定義是,『滿足當代需求,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求的發展』,因此,永續發展是必須顧及許多條件,甚至還必須節制目前的成長。
與病毒共存及新冠長期症 有人說,假如你身邊沒有朋友確診新冠病毒,那表示你認識的朋友太少了。 也有專家說,如果你今年沒有確診新冠病毒,那明年也會確診,不然就是後年,反正遲早一定會感染上的。 據估計,未接受疫苗的染病者大約百分之十到五十會出現長期症狀,接種疫苗後最多可降低百分之五十的風險。
為永續點燈─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出版、2006年4月 原來不只學校要推廣永續精神,永續的觀念也必須走出教室,在生活中扎根。 行政院研考會葉俊榮主委觀察到,台灣許多的發展是從台灣土地上長出來的。 小記者懷著崇敬感激的心情,前往荒野保護協會採訪。 思源埡口的一盆火 一萬會員,十萬小時 溫柔的堅持
疫情這二年多不能出國旅行,所以國內旅遊大爆發,除了熱門觀光景點當然人滿為患之外,因為有更多的需求尚待滿足,所以一些較高價的深度旅遊及特殊領域的見學參訪也逐漸形成,那麼蝸行跟這些旅遊方式有何不同? 後面附上2015年12月所寫的文章,收錄在「活得興高采烈」書中。 輕重平衡的生活
偶爾會覺得人還蠻有趣的,有時候朋友住得很近,想說隨時可以見到面,一晃眼多年沒見,反而長居國外的朋友,只要一回國,總是會排出時間彼此碰個面。 因為距CK出的第二本書「小國大想像」已有五年多,這次見面特別問他何時出第三本書? 他回答:「應該不會有第三本書了!」 人為什麼要寫作? 創意是一種生活態度
今年是我們這群荒野保護協會老伙伴蝸行滿十年。 在二0一二年二月,大伙依慣例在大年初一時刻到我家聚會團拜。老婆大人有感而發:「我們不能每次碰面都是吃吃喝喝的,太不健康了!」 二0一二年初,也是我剛滿五十歲沒多久,我呼應老婆大人的話:「從今年起,我要慢下腳步,每個月花幾天的時間徒步旅行台灣。」
這一、二年全世界最夯的議題,除了新冠疫情外,大概就是永續發展目標與淨零排碳了。 『成長』與『發展』不一樣,成長是數量的增加,發展是質的改善(結構的改變)。 『永續發展』的定義是,『滿足當代需求,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求的發展』,因此,永續發展是必須顧及許多條件,甚至還必須節制目前的成長。
與病毒共存及新冠長期症 有人說,假如你身邊沒有朋友確診新冠病毒,那表示你認識的朋友太少了。 也有專家說,如果你今年沒有確診新冠病毒,那明年也會確診,不然就是後年,反正遲早一定會感染上的。 據估計,未接受疫苗的染病者大約百分之十到五十會出現長期症狀,接種疫苗後最多可降低百分之五十的風險。
為永續點燈─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出版、2006年4月 原來不只學校要推廣永續精神,永續的觀念也必須走出教室,在生活中扎根。 行政院研考會葉俊榮主委觀察到,台灣許多的發展是從台灣土地上長出來的。 小記者懷著崇敬感激的心情,前往荒野保護協會採訪。 思源埡口的一盆火 一萬會員,十萬小時 溫柔的堅持
疫情這二年多不能出國旅行,所以國內旅遊大爆發,除了熱門觀光景點當然人滿為患之外,因為有更多的需求尚待滿足,所以一些較高價的深度旅遊及特殊領域的見學參訪也逐漸形成,那麼蝸行跟這些旅遊方式有何不同? 後面附上2015年12月所寫的文章,收錄在「活得興高采烈」書中。 輕重平衡的生活
偶爾會覺得人還蠻有趣的,有時候朋友住得很近,想說隨時可以見到面,一晃眼多年沒見,反而長居國外的朋友,只要一回國,總是會排出時間彼此碰個面。 因為距CK出的第二本書「小國大想像」已有五年多,這次見面特別問他何時出第三本書? 他回答:「應該不會有第三本書了!」 人為什麼要寫作? 創意是一種生活態度
今年是我們這群荒野保護協會老伙伴蝸行滿十年。 在二0一二年二月,大伙依慣例在大年初一時刻到我家聚會團拜。老婆大人有感而發:「我們不能每次碰面都是吃吃喝喝的,太不健康了!」 二0一二年初,也是我剛滿五十歲沒多久,我呼應老婆大人的話:「從今年起,我要慢下腳步,每個月花幾天的時間徒步旅行台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膝蓋卡卡如何撥筋按摩? #膝蓋會痛是什麼原因? #半月軟骨為什麼會碎掉? #膝關節退化,補骨有效? #膝蓋玻尿酸 【膝蓋痛會痛的原因!!】 因為膝蓋痛的原因不在膝蓋,可能問題是出在髖關節、腳踝! 因為膝蓋痛的原因不在膝蓋,可能問題是出在股四頭肌緊蹦! 1久坐:股四頭肌主要負責髖
Thumbnail
當開始可以拿四腳走路時 每天起床要將膝蓋曲起來時 膝蓋內側都會很痛,於是都要忍一下做個10~15下左右的伸直、曲起來 這樣膝蓋內側就會不痛了 估計是右腿將近40天沒有實際出力踏地走動 所以除了肌肉急速變軟外而導致走路膝蓋有點無力🥲 所以建議,在醫生的建議下以及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 一定
上下樓梯時,體重會讓膝關節承受很大的力量。 如果肌肉不足,可能導致膝關節面對位不良,引發關節疼痛,而這和關節的活動範圍無關,與肌肉無力關係較大。 爬樓梯會痛,幾乎與膝蓋、大腿、屁股這些肌群「肌肉量過勞、緊繃、不足、無力」的情況有關聯。 上下樓梯膝蓋會痛的原因:「股四頭肌群」太過緊繃,或股四
之前看過一些文章,一般的筋骨退化、舊傷痠痛,蠻多人都是看骨科、疼痛科、復健科……(吃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打針,復健推拿),除此之外,等到嚴重就被建議開刀了。 回想起這麼多年來,太壹的患者如何經過中醫內科治療保養,🤜💥打破一般認為的🤔“退化年齡”和“治療方法”的迷思💬 第1️⃣位是
二十年前,因為膝關節退化,骨科醫生提議我服用一種叫「維固力」的葡萄糖胺藥。服用多年後,膝關節表現時好時壞。 去年開始想轉換藥物。一次在「松本清藥房」閒逛,藥劑師向我推薦德國研發的「動必骼」,主要成分為軟骨素。藥劑師說,此藥是新的配方,相反「維固力」的配方「五十年不變」。於是欣然買下。服用一段時間,
Thumbnail
隨著年齡增長,加上我曾經不要命的打羽球,導致我的膝蓋常常在上下樓梯時發出喀喀聲,久站後更是酸痛不已,讓我不得不正視關節退化的問題。幸運的是,我遇到了久采膝之助膠原蛋白粉,讓我重新找回行動的自在! 起初,我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開始服用久采膝之助膠原蛋白粉,沒想到效果卻出乎意料的好!服用一段時間後,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腳踝扭傷的常見治療方法,包括針灸、消炎止痛藥等。此外還探討了最新的扭傷處置方式,並分享了急性期和亞急性階段的處理原則。文章指出前美國運動醫學博士對冰敷理論的推翻,文章介紹了中醫治療、針灸和中藥對於腳踝扭傷的效果和作用。
Thumbnail
前陣子看我爸走路怪怪的,感覺哪裡受傷姿勢不是很順。 問了我爸還說沒有沒有,追問下才說走路左膝蓋會不舒服、會嘎嘎作響,動久了隱隱作痛,嚴重還會從大腿外側抽痛到小腿,導致上下樓梯困難,蹲下站起時需扶著東西才有辦法起身。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膝蓋卡卡如何撥筋按摩? #膝蓋會痛是什麼原因? #半月軟骨為什麼會碎掉? #膝關節退化,補骨有效? #膝蓋玻尿酸 【膝蓋痛會痛的原因!!】 因為膝蓋痛的原因不在膝蓋,可能問題是出在髖關節、腳踝! 因為膝蓋痛的原因不在膝蓋,可能問題是出在股四頭肌緊蹦! 1久坐:股四頭肌主要負責髖
Thumbnail
當開始可以拿四腳走路時 每天起床要將膝蓋曲起來時 膝蓋內側都會很痛,於是都要忍一下做個10~15下左右的伸直、曲起來 這樣膝蓋內側就會不痛了 估計是右腿將近40天沒有實際出力踏地走動 所以除了肌肉急速變軟外而導致走路膝蓋有點無力🥲 所以建議,在醫生的建議下以及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 一定
上下樓梯時,體重會讓膝關節承受很大的力量。 如果肌肉不足,可能導致膝關節面對位不良,引發關節疼痛,而這和關節的活動範圍無關,與肌肉無力關係較大。 爬樓梯會痛,幾乎與膝蓋、大腿、屁股這些肌群「肌肉量過勞、緊繃、不足、無力」的情況有關聯。 上下樓梯膝蓋會痛的原因:「股四頭肌群」太過緊繃,或股四
之前看過一些文章,一般的筋骨退化、舊傷痠痛,蠻多人都是看骨科、疼痛科、復健科……(吃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打針,復健推拿),除此之外,等到嚴重就被建議開刀了。 回想起這麼多年來,太壹的患者如何經過中醫內科治療保養,🤜💥打破一般認為的🤔“退化年齡”和“治療方法”的迷思💬 第1️⃣位是
二十年前,因為膝關節退化,骨科醫生提議我服用一種叫「維固力」的葡萄糖胺藥。服用多年後,膝關節表現時好時壞。 去年開始想轉換藥物。一次在「松本清藥房」閒逛,藥劑師向我推薦德國研發的「動必骼」,主要成分為軟骨素。藥劑師說,此藥是新的配方,相反「維固力」的配方「五十年不變」。於是欣然買下。服用一段時間,
Thumbnail
隨著年齡增長,加上我曾經不要命的打羽球,導致我的膝蓋常常在上下樓梯時發出喀喀聲,久站後更是酸痛不已,讓我不得不正視關節退化的問題。幸運的是,我遇到了久采膝之助膠原蛋白粉,讓我重新找回行動的自在! 起初,我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開始服用久采膝之助膠原蛋白粉,沒想到效果卻出乎意料的好!服用一段時間後,我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腳踝扭傷的常見治療方法,包括針灸、消炎止痛藥等。此外還探討了最新的扭傷處置方式,並分享了急性期和亞急性階段的處理原則。文章指出前美國運動醫學博士對冰敷理論的推翻,文章介紹了中醫治療、針灸和中藥對於腳踝扭傷的效果和作用。
Thumbnail
前陣子看我爸走路怪怪的,感覺哪裡受傷姿勢不是很順。 問了我爸還說沒有沒有,追問下才說走路左膝蓋會不舒服、會嘎嘎作響,動久了隱隱作痛,嚴重還會從大腿外側抽痛到小腿,導致上下樓梯困難,蹲下站起時需扶著東西才有辦法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