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離散之年,身邊的朋友紛紛移民了,要離開這個不再是我們熟悉的「家」。我贊成人有機會一定要到外闖闖擴闊眼界,困在出世地營營役役當個工作機器實在無謂,可是流浪異地久了,總會思考「我是誰」這個命題,身份認同一向都為我們所爭論,歷史的背景、社會的動盪的一路也引起了我們對「家」的思考,「家」象徵身份的認同也是安全感的來源,可是家在哪裏?不在西方,也不在東方。2015年,網上有人發表叫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批評香港首富李嘉誠撒資香港,李先生當時否認,他的回應也表現了大部分香港人的心聲:「我身本無鄉,心安是歸處。」「此心安處是吾家。」可是當這地方不再令人心安時,這裏又是不是「家」?
我們的成長背景注定形成身分危機,磨擦到達臨界點終爆發了一場猛烈的衝突。衝突過後有人決定要留,有很多人決定要走。身邊要走的朋友,有因為政治因素的、為了孩子的、也有為了逃離職場煉獄的,朋友要離開縱然不捨,但又覺得對他們來說是好的嘗試,畢竟日子越來越艱難,未來無法樂觀地想像,更何況我們一開始就沒有「根」。
2022年是離散之年,就這樣,離開的人成了「遊牧民族」,四處飄散,四處尋家;留下的人無法多說,只期盼「當一切也都過去可再見,下次要吃吃喝喝說說笑笑 與你看看月圓」。
「前天幾則新聞聽見皺紋,你那裏怎樣?遙遙無期,何時再見那裏每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