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節目邀請到身兼配音員、YouTube 與 Podcast 的歐馬克,和我們聊從擔任廣播節目主持人以來的心路歷程,以及轉戰新媒體後所獲得的心得分享。
創作既是起點,也是終點
節目的一開頭,馬克就按耐不住「主持人」的天性,一出聲音就立刻反問主持人研究生問題。接著說出「當年」考研究所時的題目,讓研究生驚訝的說「你怎麼會記得這種事情?」歐馬克,是今天的來賓,同時也曾是廣播節目《青春點點點》的主持人,現在是 Podcast 《馬克信箱》、《馬克說書》、《上班可以聽》的主持人,同時也經營自己的 YouTube。對於人充滿好奇是他的天性、他的習慣,同時也是他的工作。
相信許多人對於歐馬克的印象,不外乎就是電台裡那個充滿磁性嗓音的主持人,而聲音的磁性,大概是聽眾大多以為他 40、50 歲的程度。沒想到,原來是一個聯考前跑去選秀,幸運徵選進電台的十八歲學生,一主持就與瑪麗、喬治,共同主持飛碟電台節目長達 13 年。
馬克形容在這個節目的主持過程非常自由,沒有製作人、電台也沒管,他們可以想幹嘛就幹嘛。這樣的環境陪著馬克走過探索的階段,在廣播節目真正收了之後,決定開始要做創作,轉做網路節目。
而《馬克信箱》,原本只是廣播節目中的其中一個單元,以明信片收取聽眾的回饋與煩惱,收到後會在節目中唸出來。許多聽眾朋友當初得知節目即將收播時,便開始大量寫信投稿,甚至多到回不完!但卻也促使馬克決定轉戰 Podcast,一一回覆每張聽眾朋友寄來的明信片。
在電台節目時期「當時候說的信件如雪片般飛來,都是假的!」馬克笑著說,開放聽眾寫信的實際情況是根本沒有人,還曾用兩封信講完整場節目。「做一件想做的事情,潮流會回來」這件事在馬克身上真的遇見了,以前寫信是日常,現在反而成為嚐鮮;寫明信片是復古,成為某些人的反動,直到開始做自己的《馬克信箱》後,明信片才真的如雪片般飛來!
S3EP52 Podcaster|《馬克信箱》歐馬克:在創作上,就是盡力把自己的事做到最好!不要陷到「如果我有那個,我也可以怎樣...」的想法裡,那會讓你非常的不快樂。
節目成為陪伴,是每個失意人的過渡期
大部分的觀眾都是跟著馬克一起長大的,等距的前進著。以前聽到的都是關於考試與青春的煩惱,現在的《馬克信箱》,收到的問題也都比較成人,包含求職、婚姻、對人生的迷惘。馬克說道自己也是到了現在,比較知道自己的人生在幹嘛的時刻,才更能理解聽眾的煩惱。
從電台開始,深夜陪伴苦悶研究生、建築系、設計師、要工作的人、失眠,或有情緒困擾的人們。這群聽眾累積下來,變成現在《馬克信箱》的聽眾,成為很多失意的人的陪伴。
對馬克來說,創作「理想上是生命的結晶,事實上是生活的紀錄」。做節目不僅是馬克的娛樂,也讓他很開心可以接觸到這麼多故事。對於聽眾來說,很棒的地方在於失意、心中有很多話想說、或是你想聽人說話排解自己孤獨的時候,都可以從節目得到支持與陪伴,漸漸好起來。
馬克形容自己的節目可能是「在某人人生最低谷的時候遇見,發現竟然有東西可以讓我笑起來,開始有點上癮」的那種,希望可以成為這個人持續的支持,陪大家走過悲傷七階段,直到你慢慢好起來,最終離開《馬克信箱》,代表可以不需要陪伴,好好的開始生活。等到那個時候,就會有更多時間與精力,放在關心與在意的事情。節目成為每個人人生都需要的過渡期,馬克即是提供一個讓大家可以獲得所需能量的園地。
從電台開始,變成現在的《馬克信箱》,馬克的聲音成為許多失意人的陪伴
找到自己在光譜上的定位,然後往反方向走!
從小在台北長大、做的節目也是台北限定,讓他在進入大學的第一腳,就第一次感受到什麼是「差異」。馬克身在推甄剛開始的年代,面試大學時,被教授問到城鄉差距與資訊代溝,對於當時的他是完全答不出來,也讓他意識到許多我們眼前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如同社會學裡談的階級複製,是扎扎實實的存在。
這個提問一直被馬克放在心中,多年後的今日被運用在創作心法上。馬克分享到這個對於差異的感受是時常發生的,可能很多創作者會看著其他創作者想:「為什麼他的點閱就是這麼好?」然而這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環境、資訊、運氣或時機,身為創作者,最忌諱的就是陷入這樣的 Mind trap,因為這會使得你不快樂!
以前總認為自己想要講什麼就講什麼,但後來才發現,創作者百百種,應該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所以成立自己的 YouTube 時,馬克就努力想要試各種東西,而且是做自己開心的東西。很早就認清「追演算法很累」,所以在多方嘗試之下,知道自己適合什麼。馬克認為「創作的最終都是認識自己」,在這之間找到自己的定位。但是他也認為,當知道自己在整個光譜的哪個位置之後,要盡力往反方向前進,才能夠慢慢把擅長的事情擴增,學習「順著天賦做事,逆著天賦做人」。
創作對於人生的幫助就是探索自己
每個創作者都應該知道,流量密碼就是自己跟自己的拉鋸戰。「你今天到底是為了取悅大眾,還是為了自己」、「當你發現流量密碼,你會去做嗎」、「這些事情與自己的人格同意嗎」,又或是「如果你做這些事情但沒有點擊率,不是更失落嗎」馬克的連環提問,字字句句打進創作者的心。所以建議每個創作者都要在光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光譜的兩端分別是純為取悅大眾以及純粹為自己。
把人生體驗放到創作,並且深刻地了解到「創作對人生的幫助就是幫助你探索自己」,因此馬克也建議創作者們,可以在光譜中思考,提醒非常純為自己的創作者,可以嘗試靠大家一點點,因為可以幫助自己審視而不沈溺在自己的世界中;完完全全去迎合大眾的人,也可以回來一點點、不用一直追著大眾,因為追不完。
創作者百百種,不要讓自己陷入 Mind trap,也要認清自己在社會上面資源有多少、學習去管理預期。若創作是探索自己,那麼預期的背後就是檢測對自己的認識有多深,以及對這個世界的體認有多準確。
研究生後記
今天跟馬克聊天突然想起了很多以前在晚上聽收音機的經驗,要說是經驗也很奇怪,就說是時光吧!那種感覺有一點回憶不起來,有人說是陪伴的感覺,有人說是種習慣,如果要用一種詞彙來說聽廣播,我可能會說那是某種新科技的體驗吧!小時候聽廣播的感覺可能跟現在小朋友看 YouTube 的感覺差不多,一種和世界連結的方式。
聽馬克聊起從廣播到 Podcast 創作型態的改變,給了我很多沒思考過的面向,一樣是聲音的節目,但透過不同載體傳播出來,從製作方式到收聽習慣都不一樣了,以前要透過明信片傳遞的訊息,現在只要在鍵盤打幾個字就可以很快到達主持人面前。就像馬克說的,很多種型態一直在變,可能追不完,但回到最後,每位創作者所需要面對的還是自己想要說出來的那些故事吧!
讓聲音成就想像,以經歷成就品質,『聲歷其境All Around You』,用最專業的團隊打造令人身歷其境的精湛旅程。
📩歡迎聯繫:business@allaroundyou.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