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書系列20-4《學會領導》第三章:「作戰」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第一部,第三章:「作戰」


#簡述


本章節為馬提斯擔任中校營長時,率領部隊參加1990年波灣戰爭的過程;在這章節講述了他所代領的部隊,為了能夠在本場戰役中取勝,所做的各式訓練與磨合。



#重點



(1)成為肌肉記憶般的訓練

馬提斯相當重視訓練,在備戰波灣戰爭的過程中,他們的訓練目標就是要將所有各項技能精通到毋需額外的思考,戰場上的各項行為,透過訓練成為內化成肌肉記憶的「反射動作」。

換個說法,就像棒球選手一般,面對140公里以上的速球,從思考、決定、出棒整個過程不可超過0.4秒,在戰場上就是精通各式武器並應對各種敵情作為及應變狀況,僅需極短暫的判斷,就將繼續行動,以爭取戰場上的「主動性」。

這些訓練,不管是戰鬥兵科或是後勤兵科,均一視同仁,當後勤部隊落單時,馬提斯不必過度擔心他們,因為他們日常的訓練,早已讓他們可以如同一般步兵單位一般,俐落地反擊。

(2)心理建設,意象訓練:

在本次波灣戰爭前 ,部隊中有實戰(越戰)經驗的僅剩少數人員,要將訓練的成果能夠如實展現在真正的戰場上,馬提斯的作法是透過「意象訓練」,想像可能的戰場狀況,讓所有參戰人員,在真正作戰前,早已在心中模擬過多次的狀況。

#口頭表達:為了避免作戰時,因緊張情緒導致無法傳遞正確訊息,馬提斯日復一日要求所有排長、副排長利用無線電對那些帶來壓力的突發狀況做出回應。

#不定期驗證:備戰訓練期間,馬提斯仍不時會至各哨點巡視士兵們的狀況,也會隨機下達假定狀況,並請士兵回答如何處置應對。

(3)集中式觀察(focused telescopes)

馬提斯提到,在作戰中,他會盡可能將戰術指揮權,下放至最低的層級。一旦進入攻擊階段,他不可能對基層直接下達命令。

在作戰中,馬提斯不需要第一線指揮官(連、排長)頻繁回報各種瑣事,他們要做的就是迅速執行並且完成指揮官在作戰前的律定的目標;但部份突發狀況或敵情,仍需要有人組織回報給他知道。

馬提斯的作法是,挑選俱備戰術術養、保持機智並擁有主動性與同理心的軍官作為「觀察軍官」, 這些觀察軍官,清楚明白他(指揮官)企圖,並且可以於現場過濾雜訊,以簡要的敘述回饋必要的資訊給他,以在協助掌握狀況之餘,也讓他的企圖能順利傳達。


#幾個特別註記的小點



(1)指揮官就是哨者:
在被通知準備出發參與波灣戰爭當下,其實馬提斯仍與他的部隊在野外進行著訓練(與上級沒有時刻維持通聯),當上校指揮官聯繫上,要求馬提斯將部隊帶回基地準備時,不清楚狀況的馬提斯回答說,他的部隊正在營外訓練,預計三天後就會回去基地準備。

上校指揮官頓了一下,重申:「我希望你的先遣單位能在早上抵達基地,」上校回答:「其他人則要在明天回來。你該看一下報紙,我們要去打仗了。」

這次的經驗讓馬提斯警覺並且學習到:「任何單位的指揮官必須為團隊擔負如同衛哨的角色:你不能讓部隊對意料之外的狀況毫無準備。你不能自顧自地只看到眼前,只將注意力集中在組織的內部工作上。


(2)營級陣營三角配置:
做為攻勢作戰的部隊,馬提斯在日常演練時,為了讓所有人,不管在何時、何地都能清楚單位內各重要設施的配置,將整個營原本的長方形配置修改為三角形:

「我改進了一項羅馬兵團的技法,將他們長方形的營地改為三角形,這讓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方位。不分晝夜,也不論我們在哪裡紮營,三角形的頂端永遠朝著敵軍所在的北方,這讓每個人都會知道迫砲陣地、通訊中心、油料儲庫甚至指揮所的位置。」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8會員
106內容數
閱讀是件令人上癮的嗜好,享受閱讀樂趣,記錄下自己的心得想法以及詞句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R浪逃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馬提斯,《學會領導》 #結論: 然而就算是我們公認的軍事實力最強的美軍,在中東戰場上,也會受限於政治、媒體輿論的控制,一場戰爭,思考的層面既多且廣,如何完成,也誠如馬提斯說的,汲取前人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成為自己養份,不重蹈覆轍。
馬提斯,《學會領導》 #結論: 然而就算是我們公認的軍事實力最強的美軍,在中東戰場上,也會受限於政治、媒體輿論的控制,一場戰爭,思考的層面既多且廣,如何完成,也誠如馬提斯說的,汲取前人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成為自己養份,不重蹈覆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本書以一次世界大戰的英國倫敦為背景,描寫傑里科出版社裝訂廠的女工佩姬,她熱愛閱讀,夢想有朝一日可以進入倫敦的薩莫維爾學院就讀、求知與思考,而在戰爭的年代下,她透過自己的力量,在體會了深刻的親情愛情與友情的生活中,同時也爭取到了完成夢想的機會。
Thumbnail
故事的主角是在英國出版社裝訂廠工作的女工佩姬,戰爭開打以後,許多男人都被徵召上戰場,由於人手短缺,過去由男性負責的工作,開始有女人加入,戰爭打破了過去的既有制序,佩姬的人生也開始有了變化。
Thumbnail
為什麼要有這麼多書? 因為這樣你的世界才寬廣,這段問答也隱隱透露著女性意識逐漸抬頭,書裡的文字像一顆充滿希望的種子,播入土壤中,有一天會萌芽。
Thumbnail
對於身為愛書人的我而言,以「書」為題材的小說,無疑是最迷人的。這是我第一次閱讀如此具有歷史氣息,以及涵蓋了戰火、愛情、階級與性別、女性自我追求的一部長篇小說,並為之深深著迷,甚至捨不得放下書本。
Thumbnail
在台灣, 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價值投資的投資人, 我建議你非得讀讀科斯托蘭尼。
Thumbnail
夫妻之間,從「放棄」開始 如果大家還是覺得「直接幫對方做」的結論實在很難接受,那或許可以參考作者從研發人工智慧了解到的結果是當一個人的缺點弱化,其實也會連同優點一併弱化,而男女大腦在瞬間反應上本身就是互補的兩種裝置,所以只要這麼想,似乎心裡就能稍稍釋懷了吧?! 與其改變對方,不如轉換心態
(原發表於臉書「陳瑞麟的科哲絮語」,7月23日) 《科學態度》(陽明交大出版社) 這是Boston University (波士頓大學)的科學哲學家麥金泰爾寫的著作,討論「科學態度」這個觀念,並用以培養「對抗陰謀論、欺詐,並與偽科學劃清界線的科學素養。」 出版社找我寫了長篇推薦文(近五千字),也有「
Thumbnail
厭倦工作的那天起,是因為你知道自己接下來的劇本與角色是什麼;某種意義上,是值得慶祝的,但卻開心不起來。 小說像是生活日常般的展演主角們的日常。
Thumbnail
「賦予經驗意義,就像為過去時空套上濾鏡,今天用冷色系、明天用暖色系;掛上濾鏡是對當下時空的加法,卻是對過去時空的減法。」 《被討厭的勇氣》書中不斷地提到人際關係,但我被吸引的卻是關於目的論(teleology)與決定論(determinism),以及那一段對於過去經驗的討論。
Thumbnail
「少女」不單就是針對年齡上的界線劃分認定,在作者的筆下它是某種心理狀態或是行為表徵的代名詞。 在我看完書後發現,我反而較少注意到,或是留意那些少女情節的內心變化;更多的時候是在注意她藉由筆下的角色觀察社會的眼光,與控訴。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本書以一次世界大戰的英國倫敦為背景,描寫傑里科出版社裝訂廠的女工佩姬,她熱愛閱讀,夢想有朝一日可以進入倫敦的薩莫維爾學院就讀、求知與思考,而在戰爭的年代下,她透過自己的力量,在體會了深刻的親情愛情與友情的生活中,同時也爭取到了完成夢想的機會。
Thumbnail
故事的主角是在英國出版社裝訂廠工作的女工佩姬,戰爭開打以後,許多男人都被徵召上戰場,由於人手短缺,過去由男性負責的工作,開始有女人加入,戰爭打破了過去的既有制序,佩姬的人生也開始有了變化。
Thumbnail
為什麼要有這麼多書? 因為這樣你的世界才寬廣,這段問答也隱隱透露著女性意識逐漸抬頭,書裡的文字像一顆充滿希望的種子,播入土壤中,有一天會萌芽。
Thumbnail
對於身為愛書人的我而言,以「書」為題材的小說,無疑是最迷人的。這是我第一次閱讀如此具有歷史氣息,以及涵蓋了戰火、愛情、階級與性別、女性自我追求的一部長篇小說,並為之深深著迷,甚至捨不得放下書本。
Thumbnail
在台灣, 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價值投資的投資人, 我建議你非得讀讀科斯托蘭尼。
Thumbnail
夫妻之間,從「放棄」開始 如果大家還是覺得「直接幫對方做」的結論實在很難接受,那或許可以參考作者從研發人工智慧了解到的結果是當一個人的缺點弱化,其實也會連同優點一併弱化,而男女大腦在瞬間反應上本身就是互補的兩種裝置,所以只要這麼想,似乎心裡就能稍稍釋懷了吧?! 與其改變對方,不如轉換心態
(原發表於臉書「陳瑞麟的科哲絮語」,7月23日) 《科學態度》(陽明交大出版社) 這是Boston University (波士頓大學)的科學哲學家麥金泰爾寫的著作,討論「科學態度」這個觀念,並用以培養「對抗陰謀論、欺詐,並與偽科學劃清界線的科學素養。」 出版社找我寫了長篇推薦文(近五千字),也有「
Thumbnail
厭倦工作的那天起,是因為你知道自己接下來的劇本與角色是什麼;某種意義上,是值得慶祝的,但卻開心不起來。 小說像是生活日常般的展演主角們的日常。
Thumbnail
「賦予經驗意義,就像為過去時空套上濾鏡,今天用冷色系、明天用暖色系;掛上濾鏡是對當下時空的加法,卻是對過去時空的減法。」 《被討厭的勇氣》書中不斷地提到人際關係,但我被吸引的卻是關於目的論(teleology)與決定論(determinism),以及那一段對於過去經驗的討論。
Thumbnail
「少女」不單就是針對年齡上的界線劃分認定,在作者的筆下它是某種心理狀態或是行為表徵的代名詞。 在我看完書後發現,我反而較少注意到,或是留意那些少女情節的內心變化;更多的時候是在注意她藉由筆下的角色觀察社會的眼光,與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