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媽,別鬧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應該是繼《俗女養成記》之後我覺得最歡樂的台劇。雖然還是略輸《俗女養成記》一點,畢竟《俗女養成記》還是比較寫實,《媽,別鬧了!》的演繹方式比較浮誇,雖然我沒有真的看過台灣言情小說,但是我想《媽,別鬧了!》大概就是言情小說的真人演出版吧。

劇中有很多很直接露骨的台詞與誇張的肢體動作,也許對近年很多要求台詞要有生活感,演技要有真實感的觀眾來說會有點不能接受,但我覺得就是這種浮誇反而讓人有懷念的感覺,好像童年的瓊瑤阿姨回來了那樣。其實整體風格很像近年來韓國的愛情喜劇,一些特效的搭配,唯美風格場景,前半段真的有種在看韓劇的感覺,尤其是歌曲搭配劇情這點真的融入的很好,可惜多數都是老歌,雖然剛聽到很驚豔,但懷念之餘又覺得有點可惜,畢竟這些歌本來就是經典作品,很難有韓劇那樣聽歌如見戲的感覺。但是這時就要大推片尾曲《最後一堂課》,這首歌很成功地做到這種感覺,且歌詞幾乎完美詮釋劇中爸爸要對母女三人說的話,再搭配劇中的場景,大概是前奏一下眼眶就開始紅的程度,對我來說上一首有做到這種程度的歌是《俗女養成記》的《蚵仔麵線》了吧。

媽媽找比莉來演真的是神來一筆,那種不按牌理出牌與ㄎㄧㄤ度無極限的人物設定跟比莉超搭,完全不用多加解釋,一看到比莉就知道主角的個性如何。柯佳嬿不愧是金鐘視后,很多講起來可能會很尷尬或害羞的台詞,但是她卻可以自然而然地講出來,好像一切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真的像是平常講話就這麼直接的人,聽說很多台詞還是她自己加進去的,還讓對戲的林柏宏招架不住。對比比莉跟柯佳嬿的精采表現,賈靜雯的演出反而偏弱,可能是最近的角色都是偏知性或強勢角色吧,這次演出這種有點中年魯蛇感的言情小說作家感覺上很尷尬,招牌台詞「媽,你不要鬧喔!」講起來總是有種彆扭感。

拜主題環繞在已經六十幾歲的媽媽尋找人生第二春與異國戀情之賜,《媽,別鬧了!》也找來很多資深前輩參與演出或客串,感覺很有趣也很令人懷念,畢竟真的是小時候都看他們演戲長大的。而且找江宏恩來客串真的太妙了,雖然我第一眼完全沒認出來,我都幾乎忘了賈靜雯是《飛龍在天》的女主角,聽到《飛龍在天》讓我熱淚盈眶啊!

吳慷仁演出帶點邪氣的迷人學長,完全展現「霸道總裁」的形象,再加上與超商店員強烈的對比,感覺演出另一個新高度,不過有點可惜的是從《華燈初上》的寶寶到這部戲,他演起來的感覺都很用力。寇世勳演的爸爸形象也太完美了,感覺作者因為印象而加分了不少,有點太美化的感覺,可是劇中只要爸爸出來的場景總會讓人感覺很溫暖,寇世勳還蠻適合詮釋這種角色。

劇中有個小地方讓我覺得很有趣,當上流社會的貴婦知道眼前這個人就是言情小說家,而回憶起當年在超商翻閱她的言情小說,欣喜若狂得差點撲上去要簽名的樣子,以及暢銷作家在書店新書區翻閱主角寫的言情小說時喜不自勝的樣子,再對比旁人的一聲咳嗽提醒,或是主角一聲招呼之後那種故作端莊,還要嘴兩句言情小說的不入流來自抬身價的樣子,這種反差感讓我狂笑。不知道甚麼時候看言情小說能成為一件自然而不需掩藏的事情,每種作品能夠不再有高下貴賤之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yone Wang的沙龍
20會員
357內容數
嗨!歡迎來到呆丸趴! 我是呆丸,節目主要是分享我對於看過的電影、影集、漫畫、書籍等作品的感想, 偶爾也會分享一些諸如社會、科技等等社會議題的感想。 更新時間:每周三、六上午七點,這樣才是早安。
Dyone W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22
其實在打這篇文章的當下,總預算案已經三讀完,這個提案也通過了,但對於我旁觀了十幾年的這個組織,看到它以這種提案方式出現在視野中還是有點感嘆。這看起來有點像是火燒到自己頭上才知道痛,或許吧,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於這個面向比較有接觸,才覺得自己好像可以稍微說點甚麼。
Thumbnail
2025/01/22
其實在打這篇文章的當下,總預算案已經三讀完,這個提案也通過了,但對於我旁觀了十幾年的這個組織,看到它以這種提案方式出現在視野中還是有點感嘆。這看起來有點像是火燒到自己頭上才知道痛,或許吧,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對於這個面向比較有接觸,才覺得自己好像可以稍微說點甚麼。
Thumbnail
2024/10/17
以為只是講述機器人扶養小野雁的故事,有著不難預測的橋段,展現群體接納邊緣人的過程,但沒想到動畫的劇情卻如此真摯動人。
Thumbnail
2024/10/17
以為只是講述機器人扶養小野雁的故事,有著不難預測的橋段,展現群體接納邊緣人的過程,但沒想到動畫的劇情卻如此真摯動人。
Thumbnail
2024/10/16
《黑白大廚》成功展現韓國文化輸出的實力,透過百位廚師的對抗,展現料理創意與技藝,並以韓式飲食文化為核心吸引觀眾。節目透過巧妙設計的階級感與賽制,讓觀眾深感緊張刺激,同時推廣韓國美食。評審白種元與安成宰的對比,增添了節目的趣味性,兩位評審對料理的不同評價標準,也反映了韓國對本土文化的強烈認同感。
Thumbnail
2024/10/16
《黑白大廚》成功展現韓國文化輸出的實力,透過百位廚師的對抗,展現料理創意與技藝,並以韓式飲食文化為核心吸引觀眾。節目透過巧妙設計的階級感與賽制,讓觀眾深感緊張刺激,同時推廣韓國美食。評審白種元與安成宰的對比,增添了節目的趣味性,兩位評審對料理的不同評價標準,也反映了韓國對本土文化的強烈認同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論及喜歡到重刷n遍的溫馨台劇,除了《俗女養成記》之外,就是《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了,不介紹一下,對不起自己啊! 距今差不多3年前的劇了,回頭看,還是覺得這個大家庭很“鏘”但卻又很可愛(笑 光是那個OP前奏一出,我的回憶好像湧泉一般,隨著時間迴流回到了從前。 那時候,我以為故事就是
Thumbnail
論及喜歡到重刷n遍的溫馨台劇,除了《俗女養成記》之外,就是《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了,不介紹一下,對不起自己啊! 距今差不多3年前的劇了,回頭看,還是覺得這個大家庭很“鏘”但卻又很可愛(笑 光是那個OP前奏一出,我的回憶好像湧泉一般,隨著時間迴流回到了從前。 那時候,我以為故事就是
Thumbnail
去年有兩齣討論度很高的台劇,「華燈初上」跟「媽,別鬧了!」。 沒看連續劇,但看了《媽,別鬧了!影像創作紀實》, 這本印刷精美的書,除了介紹故事內容, 也詳細解說劇中男女主角個性,以及與她們互有關連的朋友。 還告訴讀者從電視看到劇中主場景裝潢,美術道具, 哼唱的流行歌曲到劇中CP的組合是如何產生的。
Thumbnail
去年有兩齣討論度很高的台劇,「華燈初上」跟「媽,別鬧了!」。 沒看連續劇,但看了《媽,別鬧了!影像創作紀實》, 這本印刷精美的書,除了介紹故事內容, 也詳細解說劇中男女主角個性,以及與她們互有關連的朋友。 還告訴讀者從電視看到劇中主場景裝潢,美術道具, 哼唱的流行歌曲到劇中CP的組合是如何產生的。
Thumbnail
不曉得大家的母親都是怎麼樣的? 那種說著“只要你別殺人放火搞到自己被關,你做什麼我都不會管”的放養式媽媽,個人覺得respect(欸 所以我超喜歡比莉姐的!!! 她在該劇裏壓根就是本色演出吧(指 劇中的“媽媽”,為了追求人生第二春,在網路上結交外國網友,順利將自己推銷出去順便荼毒她的男人(喂
Thumbnail
不曉得大家的母親都是怎麼樣的? 那種說著“只要你別殺人放火搞到自己被關,你做什麼我都不會管”的放養式媽媽,個人覺得respect(欸 所以我超喜歡比莉姐的!!! 她在該劇裏壓根就是本色演出吧(指 劇中的“媽媽”,為了追求人生第二春,在網路上結交外國網友,順利將自己推銷出去順便荼毒她的男人(喂
Thumbnail
如果要具體形容《媽,別鬧了!》給我的感受,那麼它就是一碗味道不盡理想的藥膳湯。明明請來手藝精湛的廚師細心熬煮,使用的都是最珍貴的藥材,偏偏這湯有時喝起來味道還不錯,有時卻古怪到難以下嚥。直到喝到湯底時,味蕾才能徹底感受到湯的美味。 (文章會有劇情雷,不想被暴雷的人請慎入) 【過於冗長的劇情】
Thumbnail
如果要具體形容《媽,別鬧了!》給我的感受,那麼它就是一碗味道不盡理想的藥膳湯。明明請來手藝精湛的廚師細心熬煮,使用的都是最珍貴的藥材,偏偏這湯有時喝起來味道還不錯,有時卻古怪到難以下嚥。直到喝到湯底時,味蕾才能徹底感受到湯的美味。 (文章會有劇情雷,不想被暴雷的人請慎入) 【過於冗長的劇情】
Thumbnail
《媽,別鬧了》一上檔就擠進了Netflix前三名,描述年過六旬的媽媽王玫玫不畏世俗眼光,積極追愛,揭開母女三人互相鬥嘴爭吵又勇敢的尋愛過程。以爆笑幽默的台詞,不畏尺度的拍攝手法,在暑期大檔中殺出一條血路。
Thumbnail
《媽,別鬧了》一上檔就擠進了Netflix前三名,描述年過六旬的媽媽王玫玫不畏世俗眼光,積極追愛,揭開母女三人互相鬥嘴爭吵又勇敢的尋愛過程。以爆笑幽默的台詞,不畏尺度的拍攝手法,在暑期大檔中殺出一條血路。
Thumbnail
最近很熱門的話題就是Netflix的台劇《媽!別鬧了》 這次閱讀比較不一樣的是我是先看完劇才來看原著的。忘記在哪看到說原著更誇張,所以我才先去看劇再回來看原著。 再來說原著的部分: 我覺得這是個女兒慢慢去理解媽媽的故事。人跟人之間的理解往往都是很多的碰撞而去互相理解的。
Thumbnail
最近很熱門的話題就是Netflix的台劇《媽!別鬧了》 這次閱讀比較不一樣的是我是先看完劇才來看原著的。忘記在哪看到說原著更誇張,所以我才先去看劇再回來看原著。 再來說原著的部分: 我覺得這是個女兒慢慢去理解媽媽的故事。人跟人之間的理解往往都是很多的碰撞而去互相理解的。
Thumbnail
近來看得最開心的台劇, 言情小說的真人化, 有歡笑有淚水又有神作片尾曲的好劇。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近來看得最開心的台劇, 言情小說的真人化, 有歡笑有淚水又有神作片尾曲的好劇。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前陣子,鬧劇荒的媽媽希望我推薦幾部好看的劇。 身為台劇愛好者,自然不會放過推廣台劇的機會。於是我選了溫馨又歡樂的《俗女養成記》,女性題材容易引起媽媽共鳴,陳嘉玲成長的年代也接近我父母年輕時期,想必這部劇會讓她備感親切。 (舉例中的台劇是憑個人印象,如果資訊有誤,歡迎告知喔!)
Thumbnail
前陣子,鬧劇荒的媽媽希望我推薦幾部好看的劇。 身為台劇愛好者,自然不會放過推廣台劇的機會。於是我選了溫馨又歡樂的《俗女養成記》,女性題材容易引起媽媽共鳴,陳嘉玲成長的年代也接近我父母年輕時期,想必這部劇會讓她備感親切。 (舉例中的台劇是憑個人印象,如果資訊有誤,歡迎告知喔!)
Thumbnail
近年最喜歡的台劇。 用很輕鬆喧鬧的方式帶出很多女人成長面臨的問題, 看見很多平常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背後的樣貌, 雖然是從一個女人的角度出發, 可是從她自己,加上媽媽、奶奶,以及全家人, 兩季跨越了三四十年的時間, 也很驚訝台灣這段時間以來觀念轉換速度之快, 一轉眼已經看到大嘉玲說著我想如何如何了。
Thumbnail
近年最喜歡的台劇。 用很輕鬆喧鬧的方式帶出很多女人成長面臨的問題, 看見很多平常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背後的樣貌, 雖然是從一個女人的角度出發, 可是從她自己,加上媽媽、奶奶,以及全家人, 兩季跨越了三四十年的時間, 也很驚訝台灣這段時間以來觀念轉換速度之快, 一轉眼已經看到大嘉玲說著我想如何如何了。
Thumbnail
《俗女養成記》大概就是女版的《花甲男孩轉大人》吧!一樣是從南部去台北,一樣從台北回到南部,一樣被問著婚姻、未來,一樣有著許許多多其實就是日常的家族親友間往來的故事,但《俗女養成記》多了從女性的角度,從小比男性社會化的社交往來、察顏觀色,依循卻不完全遵守著應有的規矩,在其中掙扎、反抗、辨證中有了陳嘉玲
Thumbnail
《俗女養成記》大概就是女版的《花甲男孩轉大人》吧!一樣是從南部去台北,一樣從台北回到南部,一樣被問著婚姻、未來,一樣有著許許多多其實就是日常的家族親友間往來的故事,但《俗女養成記》多了從女性的角度,從小比男性社會化的社交往來、察顏觀色,依循卻不完全遵守著應有的規矩,在其中掙扎、反抗、辨證中有了陳嘉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