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旅外記事|此生必須在這停留,是我的不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此文寫於今年六月初,人生重要關卡是為記。
也許人總會碰到一個耗盡自己能量的城市。對於莉茲而言那個地方是香港。對於蘇菲而言那是北京。而對我來說,甚至弔詭,是那個名不見經傳的都柏林。
大城市若要虛耗一個人有的是花招百出的門路,壓力排山倒海、五光十色沒有指引那類。小城市若要虛耗一個人則用的是最原始暴力的方法:禁錮與虛擲。三個月的蜜月、三個月的嘗試,自去年六月落地,聖誕假期前夕我就想走了,果斷跟公司提出申請。誰知道就算如此,我還是因為國際移動的行政枷鎖,被卡在都柏林動彈不得。
這裡暫不贅述愛爾蘭客觀事實上的二流表現(未來有文詳解,已堪稱是我的勸世文),但我的時運不佳、工作過量(我還是拿到公司高評價的員工),到六月我竟然還在都柏林。過去三個月我的精神健康極度惡化,有兩三個禮拜每天早上起床我只想哭。我不想見人,那些對生活要有熱忱的餘裕:烹飪、健身、社交。我全部都不想做。而那些需要耗費心力或是動用共情的讀書、寫作、觀看影劇,我都做不到:天知道這些可是我從來最能夠自我療癒的方法。但我做不到。(而這也是我過去半年在方格子幾乎停耕的原因,不是我不想,而是我不能:我寫不出字來。)
真的哭出來的那幾天,需要與同事協作的視訊會議,我連鏡頭都開不了。我感覺我是一隻關在爛籠子裡的鳥。用我最近玩的遊戲來比喻,血條只剩 15%,最關鍵的技能都放不出來。
而當我終於拿到允許我國際移動的護照那天,我趕上前往巴黎的畢業典禮行程。原本我以為時機非常安全,絕對可以達成的畢業行程,也變成了 Last minute call:隔天就要活動,我當天訂的機票只有單程,住宿全靠同學與朋友接濟。我到了巴黎的時候樣貌沒有精氣神,連舊識在街上看見我,有些人都不認得我。但是降落法國那一刻,我體悟到的便是,有些地方與人彼此是相互成全,也有些地方只能相剋。而當我體驗過滄海勝景,絕對不會屈就於一個讓我討厭的地方;我離開台灣不是來繳稅給一個對我無關緊要且充滿厭惡之情的國度的。我的人生只值得待在值得我的地方。其他都是浪費時間。
在巴黎的日子不長,但我知道這個城市既可以在過去兩年間育養我,就絕對可以在這種時刻替我清淤、輸血。
我是到了降落法國第三天才開始可以勉強笑出來。
而也是得等到了幾近一個月後的近日,我才回復到可以把過去這一段時日裡掉落一地的靈光拾起,並重新用我熟悉的語言把故事編織起來。
此生必須曾在都柏林停留,是我的不幸。但我也希望這些不幸,是文窮而後工,能讓我開眼,用更參差而細緻的角度來看待自我與世界。
avatar-img
942會員
85內容數
商業知識應用的範圍極廣,文化價值交換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市面上較少針對廣義文化企業的系統性地整理,也較少評論者以管理角度提出讓這些企業能夠有機發展、自給自足的思考方針。我將自己定錨為人文與商業相輔的實踐家,希望藉由所學提出應用策略框架,使更多亞洲文化商業體能用嶄新的角度,帶來下一波的文藝復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喬記洋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由於在整理書單時發掘我有部分書單因為內容材料特殊,曾在特定年代被特定國家列為禁止出版的書籍類型,因此新建立「禁書目錄」標籤,用以標註這類書籍。而《往事並不如煙》裡章家作為在亂世中見證歷史的知識世家,家族史裡無論與前朝遺老、新興政權等人員幽微的來往與故事,應該也可謂是舊中國過渡至新中國的縮影。
真正的奴役,並非臣服於主人之下,日夜受人所控;而是當你已經脫離枷鎖,卻寧願轉頭跪地,懇求主人再度從你手中贖走自由。《公羊的盛宴》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尤薩的經典之作,是對於極權與正義最幽深的控訴。拉美的悲劇或許難以挽回,但我們或許能從中學習:面對極權的盛宴,該如何應對,才能避免喝下斟滿鮮血的酒杯?
因為從小被父母訓練,我養成兩個習慣:一個是有問必答;另外一個是宣告行動。這兩個背後的概念很一致,就是保持與他人之間的互動順暢,進而建立信任關係。或是換句當代的語言說,不會「神隱(ghosting)」。正面來往,直球對決。對有些人來講這種互動很恐怖,然而這種坦蕩也實在舒心。誠實畢竟還是一種美德吧。
張愛玲在文學界以小說著稱,而其最大的特色莫過於「蒼涼」二字。張愛玲眾多小說都以悲劇收場,〈傾城之戀〉卻是例外,男女主角的相戀之路即便曲折,卻還是有情人終成眷屬,邁向了圓滿的終曲。這個喜劇結局是否顛覆了張愛玲一貫的寫作手法?還是說,正是因為「圓滿」,反而更加突顯了「蒼涼」的意義?我們來聊聊張愛玲吧!
要能讀懂喬伊斯,一方面要理解愛爾蘭作為一個新興國家,在二十世紀初時經歷的政治動盪;一方面也要處理喬伊斯本身的視點問題:他是見證喬伊斯家族家道中落的世代。而當我終於將脈絡補齊,理解愛爾蘭的國族認同,「喬伊斯」以及「都柏林人」,也才終於從疏散的輪廓變成了有血肉的實相。你準備好要跟我一起閱讀都柏林人了嗎?
與其說這本書讓我見識到性作為一個古老的羞辱手段,如何貫穿人類歷史,我或許得用另外一個更加精確的維度來說明這本書揭露的悲慘事實:當高度複雜化的法律以及暴力被更加狡猾聰慧的掠食者使用時,倖存者、旁觀者、調查記者與媒體要花費多少力氣才能集結力氣,以蚍蜉撼樹的風景推倒高牆?讓我們從倖存者與旁觀者說起。
由於在整理書單時發掘我有部分書單因為內容材料特殊,曾在特定年代被特定國家列為禁止出版的書籍類型,因此新建立「禁書目錄」標籤,用以標註這類書籍。而《往事並不如煙》裡章家作為在亂世中見證歷史的知識世家,家族史裡無論與前朝遺老、新興政權等人員幽微的來往與故事,應該也可謂是舊中國過渡至新中國的縮影。
真正的奴役,並非臣服於主人之下,日夜受人所控;而是當你已經脫離枷鎖,卻寧願轉頭跪地,懇求主人再度從你手中贖走自由。《公羊的盛宴》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尤薩的經典之作,是對於極權與正義最幽深的控訴。拉美的悲劇或許難以挽回,但我們或許能從中學習:面對極權的盛宴,該如何應對,才能避免喝下斟滿鮮血的酒杯?
因為從小被父母訓練,我養成兩個習慣:一個是有問必答;另外一個是宣告行動。這兩個背後的概念很一致,就是保持與他人之間的互動順暢,進而建立信任關係。或是換句當代的語言說,不會「神隱(ghosting)」。正面來往,直球對決。對有些人來講這種互動很恐怖,然而這種坦蕩也實在舒心。誠實畢竟還是一種美德吧。
張愛玲在文學界以小說著稱,而其最大的特色莫過於「蒼涼」二字。張愛玲眾多小說都以悲劇收場,〈傾城之戀〉卻是例外,男女主角的相戀之路即便曲折,卻還是有情人終成眷屬,邁向了圓滿的終曲。這個喜劇結局是否顛覆了張愛玲一貫的寫作手法?還是說,正是因為「圓滿」,反而更加突顯了「蒼涼」的意義?我們來聊聊張愛玲吧!
要能讀懂喬伊斯,一方面要理解愛爾蘭作為一個新興國家,在二十世紀初時經歷的政治動盪;一方面也要處理喬伊斯本身的視點問題:他是見證喬伊斯家族家道中落的世代。而當我終於將脈絡補齊,理解愛爾蘭的國族認同,「喬伊斯」以及「都柏林人」,也才終於從疏散的輪廓變成了有血肉的實相。你準備好要跟我一起閱讀都柏林人了嗎?
與其說這本書讓我見識到性作為一個古老的羞辱手段,如何貫穿人類歷史,我或許得用另外一個更加精確的維度來說明這本書揭露的悲慘事實:當高度複雜化的法律以及暴力被更加狡猾聰慧的掠食者使用時,倖存者、旁觀者、調查記者與媒體要花費多少力氣才能集結力氣,以蚍蜉撼樹的風景推倒高牆?讓我們從倖存者與旁觀者說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經過八個月的等待,首次的中年獨旅終於展開,因為訂不到台北到倫敦的位子,決定先抵達巴黎,再搭火車前往倫敦。旅程第一天,我發現了自己平日沒有覺知到的肌肉。
Thumbnail
這兩年在倫敦的生活跟當時在讀研究所的生活比起充實太多了,但現實總是偏難看(?) 5年前在讀研究所的時候,上課、排練、寫劇便是自由,已經是夢寐以求的生活了(到底誰想上班工作?),更別說座標是在曾經離我很遠的英格蘭。
Thumbnail
大學畢業的那一年,我搭上目的地為蒙特婁的班機,要離開台灣將近一年的時間。但有另一個人要和我一起探索這座城市,其實,我是來赴約的。
跟我一樣從別的縣市飄來的北漂仔,大概都有類似這樣莫名其妙的體驗:假期節慶時,我說我要「回家鄉」,回到家鄉,家鄉的人又問你什麼時候要「回台北」,到底我是要回哪,回到哪裡才是我的基地,哪裡才是回家?有句歌詞說「台北不是我的家」,這句話怪怪的,原來身為台北活人,哪裡都是家。
Thumbnail
結束了我生活了1年多的布萊頓小鎮...開始開啟了尋找自己的生命旅程...從英國布萊頓出發、坐上火車後向北移動...這中間拜訪了古老的大學城牛津、劍橋、約克、曼徹斯特,或者是在蘇格蘭觀賞火焰之舞...當旅費不夠時,我會停下腳步留在喜歡的城市工作...
記得我應徵過一間旅遊公司,面試題目是選一個曾經到過最沉悶的地方寫推薦稿。我選了新加坡,因為即便只是去旅行,我也深感這城市的一切太可預測太實在,毫無刺激可言。 那為什麼之後我會到了新加坡呢?一當然為謀生,二也為想放逐自己到他鄉,不想再理香港的那些愛恨情仇糟心事。但即使避世如我,也是不可能孤獨一人
Thumbnail
來臺北生活,人潮密集、交通壅擠、天氣潮濕,這些都是來自南部對臺北生活最大的不適應。然而,臺北也是個有趣的城市,充滿活力和各種新奇的事物。生活就像一場強姦,既然無力反抗不如好好享受。希望每個人都能用寬闊的心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在離開英國前的心情轉折,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尋找正職工作過程中的低潮情緒以及如何面對憂鬱的方式。文章內容充滿關鍵詞,包括英國、工作、憂鬱情緒等,以及提及了一些專業資源和自我幫助的方法。
Thumbnail
常和人說起,我擁抱英國的一切,包括經常為人詬病的天氣、食物,雖然因為習慣不同而偶有抱怨,但這都不會讓我討厭此地,唯獨交通,是至今仍每每讓我氣得咬牙切齒、覺得自己到底為了什麼要留在這個城市的必爆彈。
Thumbnail
待在倫敦幾日,和友人R在車庫抽菸,望著綿密的雨勢我忍不住抱怨起天氣,R説,妳看,妳也跟倫敦人一樣開始抱怨天氣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經過八個月的等待,首次的中年獨旅終於展開,因為訂不到台北到倫敦的位子,決定先抵達巴黎,再搭火車前往倫敦。旅程第一天,我發現了自己平日沒有覺知到的肌肉。
Thumbnail
這兩年在倫敦的生活跟當時在讀研究所的生活比起充實太多了,但現實總是偏難看(?) 5年前在讀研究所的時候,上課、排練、寫劇便是自由,已經是夢寐以求的生活了(到底誰想上班工作?),更別說座標是在曾經離我很遠的英格蘭。
Thumbnail
大學畢業的那一年,我搭上目的地為蒙特婁的班機,要離開台灣將近一年的時間。但有另一個人要和我一起探索這座城市,其實,我是來赴約的。
跟我一樣從別的縣市飄來的北漂仔,大概都有類似這樣莫名其妙的體驗:假期節慶時,我說我要「回家鄉」,回到家鄉,家鄉的人又問你什麼時候要「回台北」,到底我是要回哪,回到哪裡才是我的基地,哪裡才是回家?有句歌詞說「台北不是我的家」,這句話怪怪的,原來身為台北活人,哪裡都是家。
Thumbnail
結束了我生活了1年多的布萊頓小鎮...開始開啟了尋找自己的生命旅程...從英國布萊頓出發、坐上火車後向北移動...這中間拜訪了古老的大學城牛津、劍橋、約克、曼徹斯特,或者是在蘇格蘭觀賞火焰之舞...當旅費不夠時,我會停下腳步留在喜歡的城市工作...
記得我應徵過一間旅遊公司,面試題目是選一個曾經到過最沉悶的地方寫推薦稿。我選了新加坡,因為即便只是去旅行,我也深感這城市的一切太可預測太實在,毫無刺激可言。 那為什麼之後我會到了新加坡呢?一當然為謀生,二也為想放逐自己到他鄉,不想再理香港的那些愛恨情仇糟心事。但即使避世如我,也是不可能孤獨一人
Thumbnail
來臺北生活,人潮密集、交通壅擠、天氣潮濕,這些都是來自南部對臺北生活最大的不適應。然而,臺北也是個有趣的城市,充滿活力和各種新奇的事物。生活就像一場強姦,既然無力反抗不如好好享受。希望每個人都能用寬闊的心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在離開英國前的心情轉折,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尋找正職工作過程中的低潮情緒以及如何面對憂鬱的方式。文章內容充滿關鍵詞,包括英國、工作、憂鬱情緒等,以及提及了一些專業資源和自我幫助的方法。
Thumbnail
常和人說起,我擁抱英國的一切,包括經常為人詬病的天氣、食物,雖然因為習慣不同而偶有抱怨,但這都不會讓我討厭此地,唯獨交通,是至今仍每每讓我氣得咬牙切齒、覺得自己到底為了什麼要留在這個城市的必爆彈。
Thumbnail
待在倫敦幾日,和友人R在車庫抽菸,望著綿密的雨勢我忍不住抱怨起天氣,R説,妳看,妳也跟倫敦人一樣開始抱怨天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