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教養不卡關 #8】顏安秀:培養孩子數位公民素養,由家長帶頭做起!

2022/07/30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台灣展翅協會【數位教養不卡關】系列,邀請8位專家與你一起面對數位時代的親子教養的挑戰,理解及協助發展孩子的網路行為,提升孩子數位生活保護力!
隨著網路科技不斷進步,兒少使用網路時所需具備的數位公民素養也逐漸受到重視,但如何幫助孩子適切的使用數位工具、提升孩子的數位素養,同時又可減少與孩子的衝突?解決這些難題,似乎已成為多數家庭的必修課。

候用校長顏安秀對此便表示,家長可以先想想到底何謂「素養」?傳統上我們好像都覺得,只要小孩成績好、在校人緣佳、不沉迷手機或網路遊戲,且能好好的與父母說話,就是所謂的素養。

但包含顏安秀在內的諸多教育人士認為,素養的本質應該是培養孩子成為能為自己負責、擁有成長性思維、能活用自身所學知識的公民,並有解決問題、懂得愛與表達愛的能力。因此,在家庭中,家長或監護人可以先從提升孩子的「家庭素養」做起,例如培養孩子的自主性、自我管理能力、同理心、創意,甚至是與人、AI的協作能力。

以同理心來說,家長可養成孩子對於家人的感謝,例如在孩子生日時告訴他:「幫你慶生,是因為所有家人都很愛你,一起營造出溫馨的家庭,我們都應該對此懷有感謝的心!」同時也可以應用這類的話語耳濡目染小孩,讓他們能連結到對其他手足的關懷。

然而,夫妻、伴侶間在教養上總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此時我們可以採取下列四種方式尋求共識:


1.爭取另一半的支持與協作
在一個家庭團隊裡面,需與一同教養孩子的「隊友」多做溝通,並彼此妥協出最適切的教育方式,而不是堅持自我的意見,或總是配合另外一方。

2.懂得讓步
隊友間互相提醒「教養上需注意的細節」相當重要,若孩子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可以在家長其中一方管教完孩子後,雙方私下討論與孩子溝通時可再精進的部分,聽聽另一半給的建議,以此提升往後與孩子溝通的品質,且父母若有教養共識,孩子也比較不會無所適從。

3.能體諒
育兒其實很疲勞,所以夫妻間可以互相給予空間喘息,狀態調整好了,便更有機會讓自己、讓孩子,乃至於使整個家庭都更有共識。

4.要雙贏
「好隊友」是可以靠自己訓練出來的,例如您可以在孩子面前讚美、肯定另一半的付出,或是跟孩子說您先生/太太的好話,請孩子去讚美對方,另一半在獲得孩子的讚美後,經常會更寬心、更彈性的去討論孩子教養的事宜,孩子也會樂於看見家長良好的互動模式,畢竟感情好的父母,更有機會讓孩子感到充足的安全感。

養成良好的實體閱讀習慣

協助孩子從事更多非使用網路的活動,也是父母在培養孩子素養重要的一環,而紙本閱讀便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顏安秀指出,閱讀是所有學習的基石,讓大腦保持學習強度,而非聲光效果,才能有效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而這個時候,家長從旁的指導便相當重要,其中五點供各位家長參考:

1.陪伴、引導、示範
父母須以身作則,陪伴孩子一起看書,而不是自顧自地滑手機,卻強迫孩子看實體書,儼然形成兩套標準。

​2.養成「身上隨時有書」的習慣
家長可養成孩子出門帶書的習慣,無論是課外書、圖畫書、學習型的漫畫書也可以,只要孩子有興趣就沒問題。這種方式可以讓孩子很快進入閱讀或文字理解的狀態中,對往後的學習認知、文句理解都有一定程度的益處。

3. 陪伴孩子成長,請給「書店風景」
閒暇之餘,推薦家長可以帶孩子去書店閱讀書籍,這種做法無形中可以讓孩子覺得,「書距離自己沒有很遠」,在書海的沉浸下漸漸地就會對書感到興趣,孩子也可以在眾多書籍中選擇自己喜歡的類型,藉此培養小孩興趣。

4.可讀報或剪報
可閱讀國語日報等兒童性刊物,內文的篇幅不會太長,孩子讀起來也不會太吃力。

5.小孩互為陪伴
家中若有兩個以上的手足,可讓他們互相讀故事書作伴,例如請年紀較大的孩子扮演老師,講故事給年紀較小的孩子聽,對雙方都是很好的成長。


儘管如此,仍有許多家長曾經擔憂,自己的小孩從小就不喜歡閱讀,若現在要補救,還來得及嗎?

顏安秀對此認為,種下一棵樹,最好的時刻當然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但永遠沒有「來不及」,現在開始也不嫌晚。

家長在實際的行動中,可以邀請孩子跟父母一起閱讀,剛開始每天閱讀10鐘即可,讀完後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有聊有互動,孩子也比較容易養成閱讀習慣,更有可能提升親子關係。

此外,依過往的經驗,有些小孩會向父母反映,同儕都會討論現今最熱門的線上動漫或影集,就算漫畫裡的情節在分級上不適合兒少,但孩子還是會哀求父母讓他觀看,遇到這種情形經常也使父母傷透腦筋。其實,我們可以請孩子換個方法行事,反問孩子「為什麼一定要討論這個話題?」、「你自己也可以開創新的、有趣的話題呀!」讓孩子知道,總會有可以聊天、找到共鳴的內容,而不是一定要找最夯卻不適合自己年齡的動漫。

協助孩子善用數位工具

將數位工具做為教學輔助,已經是許多父母在教養孩子上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在將數位載具等3C產品給孩子使用之前,有什麼是家長需要注意的呢?

首先,我們要先確保孩子擁有自己喜歡的線下興趣,凡舉繪畫、跳舞、運動、音樂、閱讀等嗜好,都是很好的實體活動,但父母還是要留意,不要被線上遊戲或其他網路娛樂時間佔據全部的生活,而是應該線下、線上取得平衡。

其次,給孩子手機或3C產品後,孩子常會下意識覺得:「我有手機的使用、支配權了,不應該限制我使用網路的權利!」但是父母應該要讓小孩擁有的認知是:「手機是供你學習使用的,這個載具是家庭共用的數位工具」,且如果孩子使用過度或應用不當,家長便可暫時收回手機。

再者,我們也須留意,若家長閒暇之餘,都是拿著手機追劇、打手遊,孩子就會以為這些娛樂便是上網的全部功能。因此,我們應該要讓孩子理解:「手機能給我們很多娛樂以外的功能」。例如,我們可以善用能為生活帶來便利的應用程式,無論是學習資源查找、時間管理等應用程式,都是可行的選擇,以此讓孩子了解到手機用來做為數位學習工具的面向。

因此,顏安秀認為,其實問題從來都不是「手機遊戲」或是「手機本身」,而是父母該如何經營親子關係,讓手機不要只是娛樂,而是成為良好的數位工具。

家長平時可以實際示範給孩子看,引導孩子怎麼將手機當工具使用、能學到什麼?幫助到我什麼?就算只是鬧鈴功能、查天氣、看導航,都是很好的切入面向,孩子也能藉此沖淡「手機僅能拿來娛樂」的觀念,重現手機等3C載具的「工具性」!

顏安秀最後也提醒,家長和教師間的良好溝通與互動,能提供孩子更全面的協助。在和級任導師接觸時,應該要帶著信任去對話,要基本相信老師對我的孩子是友善的。且最好能當面互動,避免僅用文字溝通,見面時盡量採用私下進行的方式,不須在線上班級群組中公開討論自身孩子的個別狀況。

另外,也可以藉由老師協助,使自己的小孩有更多的學習、分享機會,例如顏安秀曾看到家中的孩子念完一套故事書,希望孩子公開與同學分享,藉此訓練小孩的膽量。因此,她便委託老師向孩子發出邀請,最後孩子不僅克服緊張、成功與同學分享這套知性讀物,也在過程中練習資料蒐集與統整能力!

欲觀看完整影片,歡迎前往台灣展翅協會YouTube頻道:
本系列課程感謝 Google、萬海航運慈善基金會贊助支持

台灣展翅協會 上網安全資訊網

每個孩子都應該受到保護,需要你我一起守護 邀請您以實際行動支持展翅, 讓我們更有力量,穩定且持續地投入兒少服務工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會員
81內容數
展翅致力於推動兒少性剝削防制、守護兒少上網安全、協助受害兒少身心復原、提倡兒童人權,致力找回兒少的純真與笑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