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教養不卡關 #2】賴秀雯:善用數位工具,讓科技協助兒女養成良好的數位習慣

2022/07/21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台灣展翅協會【數位教養不卡關】系列,邀請8位專家與你一起面對數位時代的親子教養的挑戰,理解及協助發展孩子的網路行為,提升孩子數位生活保護力!
自Covid-19疫情開始後,孩子參與線上遠距學習的機會大幅增加,使用網路的時間相較於過往,亦有變多的趨勢。網路在現今的大環境中,儼然成為孩子認識世界的鑰匙,但網路也可能延伸出網路隱私、霸凌、網路誘拐、生理健康等問題,身為家長或監護人,我們該如何妥善的應用數位科技,來協助及管理孩子的上網行為呢?

Google Clould台灣政府事務及公共政策主管賴秀雯便認為,家長有責任為孩子做好榜樣,無論是在網路上或現實生活皆是,特別是在數位時代下,需和孩子談論網路安全及正向的科技使用習慣,以此建立良好的數位價值觀,成為有素養的網路世界公民。 對此,賴秀雯介紹了Google所推出的「Be Internet Awesome」教學資源,該教材所包含的五大核心主題,讓家長可將其應用在孩子的數位知識、覺知培養上,帶領孩子有效的認識網路安全。

各項核心主題分述如下:

1. 謹慎分享 (Share with Care- Be Internet Smart)
孩子透過學習,能知道什麼可以分享、什麼不該分享,這是一種非常重要、且需要練習的技能。 尤其無論是網路上的圖片、評論、影片,甚至是將人像圖片製成迷因,這些我們在網路上發布的內容,都會影響自己當下、往後的個人聲譽。因此,有智慧的分享就更顯重要,平時你不會講的話,就不要在網路上說。

2. 明辨真偽,避免受騙 (Don't Fall for Fake- Be Internet Alert)
網路上蘊含大量內容,這些內容很有可能是詐騙或不實訊息,因此我們必須保持警惕並提防不實訊息。

3. 友善待人(It's Cool to be Kind - Be Internet Kind)
人們可以利用網路來分享正面、鼓勵的訊息,也可以傳播令人震驚或仇恨的評論和意見。

而家庭可以做為有影響力的環境,家長可以透過課程和以身作則的方式,鼓勵孩子多講正面的話,並教導孩子如何在現實生活和網路上做一個友善的使用者

1. 有疑慮就說出來(When in Doubt Talk it Out - Be Internet Brave)
孩子可能會在網路上遇到可疑、或是讓他們感到不舒服的事情。父母應成為孩子可信賴的大人,在孩子觀看到不舒服、覺得不對勁的網路評論、私訊、圖片、影音時,可以跟父母求助。

2. 保護個人機密資訊(Be Internet Strong - Protect your Secrects)
個人隱私和安全在網路上與現實生活中一樣重要,就算我們在網路平臺上有自己的密碼,但還是要採取正確的方式使用。

-欲使用該教學手冊,可至網路新國民下載:
https://www.smartkid.org.tw/main/resource_download/479

3. 引導孩子,同時設立界線
賴秀雯認為,家長可從上述的框架核心去做延伸,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尋找優質的內容、經常與孩子溝通、主動參與孩子的生活,以此建立良好、牢固的關係。

具體來說,父母可以試著帶入小孩有興趣的事物,像是詢問孩子關於他們喜歡何種應用程式、玩哪些遊戲、或偏好哪一類型的影片。 有了這些較為了解孩子的基礎對話後,當往後需要對於孩子在網路上「什麼可做、什麼不可以做」等議題進行較高溝通成本的對話時, 這類先前建立的談話基礎,對於親子的討論將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倘若孩子的答覆不符合父母的期待,父母也可以老實跟孩子說。例如,如果孩子表示:「我就是想整個假日都瘋狂打線上遊戲」,這時身為家長或監護人的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我們心中的想法,像是「電玩不應該是你生活的全部,線上遊戲不該影響你的正常生活!」但在表達想法時,盡量不要直接的否認,而是讓他們知道背後的原因。 其實,孩子心理面也有一把尺,知道父母大致上會接受他們的行徑到哪個界限,親子也可以藉由這種界線,溝通出一個原則。

孩子在使用網路時,我們可以設定的界線為:

1. 設定使用科技產品的規則
可從「安全隱私」、「裝置使用時間」、「社群媒體尊重」、「應用程式下載」、「訊息通話」等面項著手,在跟孩子設定這些規則之後,應要把它寫下來,可以用:Thesmarttalk.org等網站輔助紀錄。這樣做的原因在於,小孩通常會測試父母的底線,因此將規則記錄下來才有憑有據。

2. 對孩子的使用情形保持關注
可留意孩子使用裝置的時間,以及在網路上喜歡觀看何種內容、使用哪些平台。 例如跟孩子討論一天可以使用多少時間的網路,並評估每個孩子合適的裝置使用時間長度,可能皆有所不同。

3. 達成共識關於何時可以使用裝置
明確設定可以和不可以使用裝置的時間。避免因突然決定某些時間為「裝置禁用時段」,而讓孩子感到驚訝,同時也要幫助他們理解做出這些限制背後的原因,幫助他們理解為何會有這樣的規則。 例如晚上九點之後不要再用手機的原因,因為螢幕聲光的刺激會影響睡眠。

4. 掌握孩子的所在位置
父母對孩子安全的擔憂可能會讓他們覺得不受信任,如果您選擇要能夠查看他們的所在位置,請先與他們說明原因。

賴秀雯也提醒,家長的教養類型可以粗分成「好朋友」、「領導」、「規則制定者」,這三種類型並沒有優劣之分,但家長要留意,在和孩子劃定界線時,要注意這種延續性的規則。

畢竟,建立在沒有關係基礎上的規矩制定,會引起反抗,例如對於您的孩子而言,原本您較像「好朋友」的角色,總是和孩子打鬧在一塊,但為了制定規則,搖身一變成為權威的領導型父母,這時可能就會讓孩子難以適應,惟有建立在已有關係基礎上的規矩制定,才較有可能產生孩童的良好回應。

家長監護功能推薦

有哪些數位工具能效守護孩子的上網安全呢?賴秀雯分享兩個工具供家長參考:

1. Family Link 家長監護功能
Family Link是Google所提供的免費家長監護工具,協助管理及守護孩子的數位體驗,家長可在親子雙方的3C設備上共同設定家長監護功能,以此與孩子利用該軟體討論使用網路的規定。

該家長監護功能還可以設定過濾機制,讓孩子可以下載網路上的優質內容,若要查看其他應用程式的使用時間或隱藏特定的應用程式、或核准或封鎖網站,該監護功能也同樣做得到。若真的有狀況,父母還可從遠端鎖定孩子的裝置。

欲瞭解更多,可至其官網觀看:
https://families.google.com/intl/zh-TW/familylink/

2. YouTube Kids
YouTube Kids主要針對12歲以下兒童設計,該程式具有多項自動篩選器、家長意見回饋分析、人工審核機制,可在兒童在友善、妥善控制的環境裡,探索自己喜愛的各式內容,也利於父母在旁給予指引。 該功能主要可分為「家長核准內容和主題影片區」、「依年齡分級內容」、「計時器」、「封鎖」四大項目,在應用上可以跟先孩子討論,了解哪些內容是小孩喜歡看的,進而建立專屬每位子女的個人觀看資訊,讓子女能妥善運用YouTube Kids應用程式。

欲瞭解更多,可至其官網觀看:
https://www.youtubekids.com/

賴秀雯最後也強調,每個家庭有不同的樣態與價值觀,父母的教養方式其實沒有一定的對或錯、好與壞,但希望父母可以善加利用科技帶來的好處,Be internet awesome!讓我們一起努力!

欲觀看完整影片,可至台灣展翅協會YouTube頻道觀看
本系列課程感謝 Google、萬海航運慈善基金會贊助支持

台灣展翅協會 上網安全資訊網

每個孩子都應該受到保護,需要你我一起守護 邀請您以實際行動支持展翅, 讓我們更有力量,穩定且持續地投入兒少服務工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8會員
74內容數
展翅致力於推動兒少性剝削防制、守護兒少上網安全、協助受害兒少身心復原、提倡兒童人權,致力找回兒少的純真與笑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