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與蒼涼:電影《于堇:蘭心大劇院》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婁燁的新作《于堇:蘭心大劇院》,是一部極為出色的作品。電影根據虹影《上海之死》及橫光利一《上海》,兩部小說改編而成。講述1941年,知名演員于堇(鞏俐 飾)從香港返回上海,表面上是為了出演其舊愛譚吶(趙又廷 飾)執導的話劇《禮拜六小說》,但實際上她卻是因為其他目的而來⋯⋯。

電影厲害之處,首先在於其對時代背景的細緻考究;再者,編劇馬英力完美揉合《上海之死》與《上海》的故事情節,通過話劇和現實搬演,不僅訴說了一名女性的複雜生命,更展示了上海1930年代末至1940年代初的社會景象與政治角力關係,視角精準且格局宏大。本文將概述介紹片中時代背景與出現的重要名詞等,希望能提供給看過或尚未看過電影的朋友作為參考對照。

raw-image

文學改編電影

文學改編電影似乎是中國導演特別喜愛的創作形式。姜文的《讓子彈飛》改編馬識途的小說《夜譚十記》中的第三記〈盜官記〉;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改編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改編李碧華同名小說;霍建起的《暖》改編莫言的短篇小說〈白狗鞦韆架〉;張元的《看上去很美》改編王朔同名小說;馮小剛的《我不是潘金蓮》改編劉震雲同名小說,許多中國導演都曾將經典文學作品成功改編成影像作品。

我深愛的婁燁當然也是箇中高手。2014年的《推拿》,即是根據畢飛宇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本片在當年金馬獎,風光拿下了最佳劇情片、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新演員等六項大獎。而如今的《于堇:蘭心大劇院》,他又再次向觀眾證明了卓越的改編能力。

raw-image

孤島上海與新感覺派

《于堇:蘭心大劇院》以虹影的《上海之死》為主要依據,將時空背景聚焦於1941年的上海,還加入了橫光利一的《上海》一併陳述,盡顯編劇之高明。上海孤島時期,大約是指抗日戰爭1937年上海淪陷到1941年底日軍偷襲珍珠港這段期間。在這四年多的時間裡,上海因為英、法租界之緣故,相較於中國其他淪陷地區是更加安全無虞的,雖在中國境內,但究其形勢卻如同孤島。

孤島時期的上海文學,則以「新感覺派」為大宗,而上海新感覺派的發跡又可溯源至日本。日本新感覺派是在1923年日本遭逢關東大地震與一戰後的經濟恐慌等衝擊下誕生的,他們主張人應以視聽感官等主觀直感來認識和表現世界,由此進行文體和技巧革新。其中,橫光利一就是代表人物,他的《上海》更被譽為是日本新感覺派的集大成之作。新感覺派作家擅長描寫浪蕩子、摩登女郎和十里洋場的現代城市景貌,橫光利一的上海書寫自然也影響到當時活躍於上海的中國作家,上海新感覺派便就此躍上文壇。

raw-image

《上海之死》與《狐步上海》

虹影的《上海之死》描繪的是在上海國際飯店,從1941年11月26日至12月6日,短短的10天裡所發生的故事。知名演員于堇受話劇導演譚吶邀請自香港回到上海演出劇作《狐步上海》,當她進飯店後,所有人物懷揣不同目的開始接近于堇。其中牽扯甚廣,國民政府、汪偽政權、英、法及日本勢力,彼此監聽監視,只為提前獲取敵方機密情報,而于堇就是獲取情報的關鍵人物。

小說裡于堇出演的話劇《狐步上海》,應是源於上海新感覺派,有「中國的橫光利一」之美稱的作家穆時英的代表作〈上海的狐步舞〉。內容講的就是上海人民耽溺於奢華畸靡的都市夜生活,卻又產生精神失衡、掙扎與異化的心理狀態。〈上海的狐步舞〉劈頭寫道:「上海,造在地獄上面的天堂!」一針見血點出1930年代處於半殖民語境下的上海景況;充分與《上海之死》產生互文。

raw-image

《禮拜六小說》與《上海》

而電影則選擇將原著中的《狐步上海》改成《禮拜六小說》,並藉《禮拜六小說》之名,將橫光利一於1932年出版的小說《上海》巧妙地安插進去。《上海》的時代背景為1920年代末,寫當時上海爆發抗日民族運動,一名居住在上海的日本人與中國共產黨女志士秋蘭的邂逅和離別。除了男女情愛以外,文中還寫及上海的舞廳、浴場、都市風景等,橫光利一更通過長年的書寫(《上海》一開始是在《改造》雜誌上連載,從1928年寫到1931年),為上海立下明確的定義:「惡」;這與穆時英筆下,寫上海的黑暗有異曲同工之處。

《于堇:蘭心大劇院》裡將《上海》故事換作另一個名稱《禮拜六小說》同樣意有所指。「禮拜六小說」指的即是五四時期「鴛鴦蝴蝶派」的餘波「禮拜六派」,以周瘦鵑、王鈍根等作家為代表。其文學理念因標舉遊戲性、消遣性而與當時激進、躁動的左翼文學論調大相徑庭。「禮拜六小說」和譚吶淡寡、無作為的態度便形成一種強烈呼應。

raw-image

華麗與蒼涼

婁燁的影像調度在本片中極為優秀,他消弭了話劇舞臺和現實世界的明顯界線;虛實交錯、混雜變動,就像1930、40年代飄搖晃蕩、模糊曖昧的上海一般;但在敘事與人物刻畫之上,確實更趨柔緩、深沉。有趣的是,看完電影後一位影友正好告訴我,他覺得這部電影有一種「張愛玲感」。

何謂張愛玲感?大抵是「華麗」與「蒼涼」。《于堇:蘭心大劇院》的情節精彩絕倫,是為華麗;以黑白畫面呈述各色人物悲慘、幽暗的生命,是為蒼涼。華麗與蒼涼具足,因而成就了《于堇:蘭心大劇院》。至於其中故事如何鋪展,就有待觀眾親自觀賞電影,再行推敲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映画案內所 Arstin的沙龍
206會員
241內容數
本專題以分享「NFT」和區塊鏈相關之觀察筆記與創作心得分享。
2024/05/07
媳婦和公公間的相看無言;兒子與父母間的疏遠客套;還有夫妻間的冷漠忽視。那是長久以來積累成疾的,關於人際交往的一種病灶。如果這傷痛不及時處理,就很難痊癒大好;秀英和文雄便是如此。這段跨越五十年的愛情,從相知相惜,經歷齟齬爭吵,到陪伴終老,體現了兩人夫妻關係一路走來的真情實感。
Thumbnail
2024/05/07
媳婦和公公間的相看無言;兒子與父母間的疏遠客套;還有夫妻間的冷漠忽視。那是長久以來積累成疾的,關於人際交往的一種病灶。如果這傷痛不及時處理,就很難痊癒大好;秀英和文雄便是如此。這段跨越五十年的愛情,從相知相惜,經歷齟齬爭吵,到陪伴終老,體現了兩人夫妻關係一路走來的真情實感。
Thumbnail
2024/04/28
何瑞之把感謝偽裝成愛,簡慶芬把佔有偽裝成愛,于向立把迷戀偽裝成愛,張怡靜則把愛偽裝成瀟灑。這是現代人的通病,因為不夠善良,所以得偽裝善良。而我們通常不願承認,我們其實不夠善良。編導徐譽庭,精準抓住了人性的複雜心理,以通透的對白和寫實的故事,將其展示於大眾視野,令人欽服!
Thumbnail
2024/04/28
何瑞之把感謝偽裝成愛,簡慶芬把佔有偽裝成愛,于向立把迷戀偽裝成愛,張怡靜則把愛偽裝成瀟灑。這是現代人的通病,因為不夠善良,所以得偽裝善良。而我們通常不願承認,我們其實不夠善良。編導徐譽庭,精準抓住了人性的複雜心理,以通透的對白和寫實的故事,將其展示於大眾視野,令人欽服!
Thumbnail
2024/03/31
又是4月1日了。哥哥張國榮已離開我們21年,卻好像從未離開。今年終於有機會在4月前往香港,再去看看哥哥生活過的地方,心裡甚是期待。在這個想念的日子裡,我想分享范俊奇在著作《鏤空與浮雕》(2020)裡,寫到關於哥哥的一段文字。
Thumbnail
2024/03/31
又是4月1日了。哥哥張國榮已離開我們21年,卻好像從未離開。今年終於有機會在4月前往香港,再去看看哥哥生活過的地方,心裡甚是期待。在這個想念的日子裡,我想分享范俊奇在著作《鏤空與浮雕》(2020)裡,寫到關於哥哥的一段文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城市幽暗隱晦的那一面,他們將身體活成一座樂園」 💞狂粉專屬85折 折扣碼來囉~(  ̄▽ ̄)σ 選擇「赭月之友85折」輸入解鎖折扣碼: lilithnmoon (全小寫) 來賓介紹👏👏👏 -- 台北編劇 aka. 演員:桂尚琳 (阿桂) -- 台北導演:孫自怡 (不點)
Thumbnail
🌿「城市幽暗隱晦的那一面,他們將身體活成一座樂園」 💞狂粉專屬85折 折扣碼來囉~(  ̄▽ ̄)σ 選擇「赭月之友85折」輸入解鎖折扣碼: lilithnmoon (全小寫) 來賓介紹👏👏👏 -- 台北編劇 aka. 演員:桂尚琳 (阿桂) -- 台北導演:孫自怡 (不點)
Thumbnail
換句話說,在看王家衛電影的時候,導演「怎麼講故事」變得比「故事本身」更為重要,而這種說故事的方法,是電影才獨有的語言,也是電影如此迷人之處。
Thumbnail
換句話說,在看王家衛電影的時候,導演「怎麼講故事」變得比「故事本身」更為重要,而這種說故事的方法,是電影才獨有的語言,也是電影如此迷人之處。
Thumbnail
婁燁的新作《于堇:蘭心大劇院》,是一部極為出色的作品。電影根據虹影《上海之死》及橫光利一《上海》,兩部小說改編而成。講述1941年,知名演員于堇(鞏俐 飾)從香港返回上海,表面上是為了出演其舊愛譚吶(趙又廷 飾)執導的話劇《禮拜六小說》,但實際上她卻是因為其他目的而來⋯⋯。
Thumbnail
婁燁的新作《于堇:蘭心大劇院》,是一部極為出色的作品。電影根據虹影《上海之死》及橫光利一《上海》,兩部小說改編而成。講述1941年,知名演員于堇(鞏俐 飾)從香港返回上海,表面上是為了出演其舊愛譚吶(趙又廷 飾)執導的話劇《禮拜六小說》,但實際上她卻是因為其他目的而來⋯⋯。
Thumbnail
婁燁使用黑白色調與手持攝影呈現混亂的時間,炙熱也焦灼的上海風貌。作品裡所有的角色,都逃不了婁燁特有的當代想像。他建構出1994的上海,今日來看又呈現另一種今日風貌。片名講的是上海的「蘭心大劇院」,然而真正的時代影子則在于堇身上。
Thumbnail
婁燁使用黑白色調與手持攝影呈現混亂的時間,炙熱也焦灼的上海風貌。作品裡所有的角色,都逃不了婁燁特有的當代想像。他建構出1994的上海,今日來看又呈現另一種今日風貌。片名講的是上海的「蘭心大劇院」,然而真正的時代影子則在于堇身上。
Thumbnail
魏書鈞導演繼《野馬分鬃》後,又再次交出了精彩絕倫的作品《永安鎮故事集》。如果說《野馬分鬃》是在真實和虛假之間遊走,諷刺藝術真實;那麼《永安鎮故事》就是更進一步的叩問。魏書鈞導演透過一群鄉下小鎮中的人物日常和前來永安鎮拍片的導演和編劇,對於故事編寫、電影藝術的彼此辯證,企圖思考何謂藝術?何謂電影?
Thumbnail
魏書鈞導演繼《野馬分鬃》後,又再次交出了精彩絕倫的作品《永安鎮故事集》。如果說《野馬分鬃》是在真實和虛假之間遊走,諷刺藝術真實;那麼《永安鎮故事》就是更進一步的叩問。魏書鈞導演透過一群鄉下小鎮中的人物日常和前來永安鎮拍片的導演和編劇,對於故事編寫、電影藝術的彼此辯證,企圖思考何謂藝術?何謂電影?
Thumbnail
場地:城市舞臺(原臺北社會教育館) 場次:1997.07.28 19:30 座位:1樓17排6號
Thumbnail
場地:城市舞臺(原臺北社會教育館) 場次:1997.07.28 19:30 座位:1樓17排6號
Thumbnail
(此篇心得原寫於2020/08/02) 故事背景是1960年代,台語電影蓬勃發展,所有電影人的心中願景就是不羨慕好萊塢,因為台灣那時候的電影界就是台灣好萊塢。 那個年代還是看電影前要先唱國歌的年代。
Thumbnail
(此篇心得原寫於2020/08/02) 故事背景是1960年代,台語電影蓬勃發展,所有電影人的心中願景就是不羨慕好萊塢,因為台灣那時候的電影界就是台灣好萊塢。 那個年代還是看電影前要先唱國歌的年代。
Thumbnail
這一時期的電影,被稱為「台灣新電影」。這也就是後來文藝青年心目中所認定的台灣電影,應該就是那樣的電影。這就影響了後面好幾個世代他們觀看影像的角度。候孝賢有一次談到楊德昌的貢獻,他說:「楊德昌從美國回來,帶回來一雙眼睛;這雙眼睛看到的台灣,我們一直待在台灣的人反而都看不到了。」...
Thumbnail
這一時期的電影,被稱為「台灣新電影」。這也就是後來文藝青年心目中所認定的台灣電影,應該就是那樣的電影。這就影響了後面好幾個世代他們觀看影像的角度。候孝賢有一次談到楊德昌的貢獻,他說:「楊德昌從美國回來,帶回來一雙眼睛;這雙眼睛看到的台灣,我們一直待在台灣的人反而都看不到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