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雷】Netflix爆紅台劇《媽,別鬧了!》用三句經典語錄談「愛」

2022/07/2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警語:雖然本文沒有過多劇情的描述,但如果你想避免任何的劇透,或想保有自己對劇情最初始的看法,請先儲存本文,去把劇追完!有興趣的話再來看看本文寫了什麼,也歡迎分享你的看見。
==============================
Netflix台劇《媽,別鬧了!》上線後迅速爆紅!全劇詼諧、有趣,卻又能不失真地呈現出一生中必定得要經歷的關係難題。
陳如蓉問學長羅襄育說:「我愛你的意思有兩種,一種是我需要你,另一種是我願意為你付出,你是哪一種?」這句話的意義並不僅限於戀愛關係,還包含了親情、友情。
「我需要你」的愛是一種佔有的表現,期望他人順著自己的意思走,當他人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就選擇不愛了,這種愛就是所謂「我需要你」的愛。一般來說,任何「愛」的關係只要一方想要占有另外一方,例如父母望子成龍,或是雙方都想佔有彼此,像是熱戀情侶整天膩在一起,在這樣的關係中就很難成為自己想要成為得自己!更多時候成為對方期待自己的樣子。
「我願意為你付出」的愛更接近理想上的愛。你愛對方並不是為了得到什麼,就是純粹地想要為他付出,看著他更好自己就很開心。當然,你會說我們怎麼可能無條件的愛?
沒錯,要做到這種境界的確很難,矛盾的是,與我們越親近的人往往越難達成,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事情我們對家人難以啟齒,卻能對朋友侃侃而談的原因。總之,在親密關係中,我們更要提醒自己求得平衡,因為當關係裡充滿佔有時,自己或雙方就會活得很不快樂,甚至會迷失自己,這不是我們樂見的情況,所以才要常常提醒自己理想的愛是什麼模樣。
不過,在我們擁有愛別人的能力之前,就要好好學習愛自己,以下從劇中摘要出三句話來談談「我與自己的關係」、「我與伴侶的關係」、「我與我們的關係」

我與自己的關係

人生很有趣,小時候會想要成為大人,因為覺得自己成為大人後就會更有力量,所以不斷地學習,這種想要成長的動力就是源於「自卑感」;隨著時間過去,我們長大了,但卻沒有因此覺得自己更有力量,反而開始有點焦慮,擔心自己的體力和學習能力不如從前,擔心被年輕一代超越,這也是源於一種「自卑感」。可見如果沒有將自卑感有效化為成長的動力,無論處在哪個人生階段,都會感到滿滿的沒自信。
小金阿姨說:「年紀是數字,年輕才是我心裡的素質」。已經進入職場一小段時間了,遇過不少年紀比自己大上好幾輪的前輩,他們總是保有一顆赤子之心,活得像年輕人一樣,甚至比年輕人還年輕。劇中的這一句話再一次提醒我們,年歲增加是必然的,但透過維持對世界的好奇心、保有彈性,將能讓我們的心理年齡永遠年輕,也能讓我們免於成為憤世季俗的厭世大人。
保有一顆年輕的心,將直接影響到親密關係的品質。相信沒有人喜歡自己的愛人整天都在耳邊碎念、抱怨,都只看到事情的負面,把自己往死裡打,所以自己千萬就別成為這樣的人。

我與伴侶的關係

但,事情並沒想像中簡單,在戀愛的過程中,並不是一方做到完美、能好好愛自己,這段關係就會永久不滅;因為只要另一方選擇退出,那麼關係就無法繼續下去,若走到這步就要學習認輸。
陳如蓉的妹妹陳若敏內心對過世父親陳光輝非常思念,回想起爸爸的告誡「要贏總是得懂得輸,尤其是愛情」 在愛情裡要認輸真的不容易……大部分的情況是,會抱持著非贏不可的執著過上一陣子的苦日子。天天留戀過去的一切,天天心痛,但,終究時間會讓我們學會認輸的。

我與我們的關係

「人生是漫長的告別,請把握所有相遇的時刻」姐姐陳如蓉是愛情絕緣體,妹妹陳若敏是渣男製造機,媽媽王玫玫渴望再婚、有人陪伴,雖然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人生難題,但大家的終點都是一樣的,也就是死亡。
無論是戀愛、親情、友情,任何關係的存續都需要我與我們的刻意練習,就像是劇中,王玫玫參加同學會時,逼著摯友小金和巫雅菊面對擱置 40 年的嫌隙,講開才發現,當初誤會了彼此,這才讓一段關係起死回生。遺憾的是,同學會後不久,小金就因為卵巢癌去世了。
曾經經歷過的,或是現在正在經歷的,我們就是一再地相遇,但也一再地學習告別,這提醒我們好好珍惜每段緣分帶給自己的酸甜苦辣,不要輕易地逃避或放棄一段曾經美好的關係,我們都可以努力用不同形式來保存它。
《媽,別鬧了!》全劇除了談論親情、友情以外,也直接把傳統價值觀與現代價值觀的衝突搬上檯面,相信過一陣子之後大家對劇中的議題會有更多不同角度的觀察和詮釋。有關傳統與現代價值觀的衝突,之後我也想再以此劇為出發點,從身為兒女角色的視角,談談我對爸媽生活現狀的看法。
提姆的視界觀
提姆的視界觀
一位北漂的台南人。喜歡透過閱讀激發靈感,反思生命的足跡;享受沉浸自然的留白時光,追求過上簡樸生活。期許自己翻轉看世界的角度,在平凡中看見不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