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端工作讓大腦消耗殆盡?破壞工作效率的 3 大元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早上起床,床邊到電腦大約就只有五步的距離;電腦開機後,先去刷牙洗臉、快速弄個早餐,就開始一天的工作。

這就是遠端工作的生活,雖然省下了通勤時間,但還是覺得時間永遠不夠用。有人說遠端工作真的要非常有紀律,不然床一躺,可能就不醒人事了,但這種說法並不夠全面。事實上,不只要建立機制來防止自己偷懶,還要建立機制來提醒自己記得休息。

一開始體驗遠端工作時,那種居家感的確會讓人覺得很舒適,即便很投入在工作裡也還是會感到很chill。但是至今幾乎全遠端工作三個月了,那種既能專注工作,也可以很 chill 的步調,漸漸地轉為只剩下專注地工作。那種專注的確會讓人消耗殆盡而不自知;自以為的專注,搞不好早就蕩然無存。

仔細思考了這段時間的轉變,工作變得忙碌、步調快速是千真萬確的事情;但另外一個事實則是,本來還記得要定時運動、準時吃飯、適時休息,忙起來就都不記得了。

其實自己心理非常清楚,工時一拉長完成的任務看似變多,但做事的效率鐵定是明顯降低的。在《大腦的韌性》、《卡片盒筆記》和《快思慢想》等書籍裡頭,都反覆的說明及提出論證來說明大腦的有限性,不只是專注力有限、記憶力也有限,所以在密集工作的狂轟猛炸之下,大腦大概不會太好過。

大腦疲勞會造成健忘,或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而糟糕的工作習慣必定會加速大腦狀態的惡化。以下想跟你分享遠端工作時,破壞工作效率、快速消耗大腦能量的 3 大元凶:

工作訊息通知

由於遠端工作的關係,同事並不會在你身邊,所以很多都溝通都是靠眼前這台電腦的文字訊息、視訊會議來完成,所以工作訊息通知跳出的頻率,一定會比在辦公室上班時又更高;再加上,密集地進行線上會議,就會讓自己的專注力不斷地受到訊息和會議的干擾,以至於無法將思緒好好放在執行面的工作上,就會造成不到傍晚、就筋疲力竭的狀況。

社群的資訊焦慮

此外,因為工作緣故,每天得高頻瀏覽 LINE官方帳號、Facebook、Instagram等社群媒體,還需要在這些平台上與客戶文字往來、解決客戶問題,這就讓訊息的跳出頻率和數量再翻倍,所以一天到晚看到訊息跳出已經成了日常,再次對大腦造成打擊。

多工的壞習慣

其實這些事情都是環環相扣的,在新創公司步調非常之快,時常會有突發的疑難必須解決,或有新的案件必須討論及規劃,這就會打亂了原本的安排。所以,為了讓所有工作都能在時間內完成,開某個會議的時候,同時做會議紀錄、要回應與會成員的提問,空檔時回一下其他訊息,有時還會做簡報,沒錯,盡是一些對大腦很不友善的行為。

以上 3 大元凶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糟糕的工作習慣讓「專注力在短時間內高頻轉換」,弄得大腦思緒一片混亂。很多時候,又因為大腦思緒不清楚,沒有想清楚就動手做,結果過幾分鐘才發現一開始沒把架構想清楚,事情做下去後才發現搞錯方向了......這時等於就做了白工,只好回過頭去重新調整。

解決注意力不集中及高耗能問題的道理非常簡單,但要實踐並不容易。上面提及的三本書、和《間歇高效率的番茄工作法》都有提到一個概念,也就是一段時間只專注完成一件事情。

有段時間曾經堅持過這麼做,把任務切割,分配每一個時段做一件事,連休息的時間也安排進去了,果然實踐這樣的工作紀律後,每天的例行公事很快地就在早上完成,而且下午連咖啡都不用喝,就能繼續工作到傍晚;接著傍晚準時關閉通知,除非有急事,否則絕對不會手癢去看訊息。由於早早就阻斷攝取訊息,所以晚上睡覺思緒就不容易停在工作上,少了雜念就能一夜好眠。

但,事情就是沒那麼簡單,會有很多突發的狀況打亂了原本的安排,在手忙腳亂的情況下又沒有重新建立工作紀律,結果就是回到原本糟糕的工作效率,也就是為什麼今天要寫這篇好好提醒自己的原因。

如果你也碰上同樣狀況,那我們真的得一起努力重新取得時間和專注力的主控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提姆的視界觀的沙龍
6會員
5內容數
2022/07/31
《人類大歷史》揭示人類從古自今的生物演化極為緩慢,我們古代人的身體構造幾乎沒太大的差異,是說故事的能力建構我們對這個世界的集體認知,只要你相信、我相信,大部分的人也相信這則故事,就構成了所謂的「想像的現實」。當你知道生活的意義和感受皆來自於人類的想像力和生理機制驅動時,就能以相對中立的態看待世界。
Thumbnail
2022/07/31
《人類大歷史》揭示人類從古自今的生物演化極為緩慢,我們古代人的身體構造幾乎沒太大的差異,是說故事的能力建構我們對這個世界的集體認知,只要你相信、我相信,大部分的人也相信這則故事,就構成了所謂的「想像的現實」。當你知道生活的意義和感受皆來自於人類的想像力和生理機制驅動時,就能以相對中立的態看待世界。
Thumbnail
2022/07/24
陳如蓉問學長羅襄育說:「我愛你的意思有兩種,一種是我需要你,另一種是我願意為你付出,你是哪一種?」這句話的意義並不僅限於戀愛關係,還包含了親情、友情。 不過,在我們擁有愛別人的能力之前,就要好好學習愛自己,以下從劇中摘要出三句話來談談「我與自己的關係」、「我與伴侶的關係」、「我與我們的關係」
Thumbnail
2022/07/24
陳如蓉問學長羅襄育說:「我愛你的意思有兩種,一種是我需要你,另一種是我願意為你付出,你是哪一種?」這句話的意義並不僅限於戀愛關係,還包含了親情、友情。 不過,在我們擁有愛別人的能力之前,就要好好學習愛自己,以下從劇中摘要出三句話來談談「我與自己的關係」、「我與伴侶的關係」、「我與我們的關係」
Thumbnail
2022/07/06
你曾經遇過與客戶進行商業提案,客戶卻說不清自身需求的狀況嗎?如果「有」,你一定體會過摸不清客戶需求、耗費極大溝通成本的痛苦;如果還沒有,那就恭喜你非常幸運。以下分享 6 大原則,希望我們都能避免辛辛苦苦寫出的提案企劃,客戶一句話就讓企劃付諸流水。
Thumbnail
2022/07/06
你曾經遇過與客戶進行商業提案,客戶卻說不清自身需求的狀況嗎?如果「有」,你一定體會過摸不清客戶需求、耗費極大溝通成本的痛苦;如果還沒有,那就恭喜你非常幸運。以下分享 6 大原則,希望我們都能避免辛辛苦苦寫出的提案企劃,客戶一句話就讓企劃付諸流水。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手上多個項目同步處理,腦中一個念頭讓你起身,或許只是想拿個釘書機整理報帳單據,但就在起身的剎那,就突然忘了原本要做什麼。一日下來筋疲力竭,待辦清單刪除許多,卻又無限新增。好不容易下了班,工作思緒依然塞滿腦海,你在床上翻來覆去,好不容易睡著後,鬧鐘響起,新的一天已翩然而至。
Thumbnail
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手上多個項目同步處理,腦中一個念頭讓你起身,或許只是想拿個釘書機整理報帳單據,但就在起身的剎那,就突然忘了原本要做什麼。一日下來筋疲力竭,待辦清單刪除許多,卻又無限新增。好不容易下了班,工作思緒依然塞滿腦海,你在床上翻來覆去,好不容易睡著後,鬧鐘響起,新的一天已翩然而至。
Thumbnail
然而,即便我努力讓自己準時上下班,仍然感到十分的疲勞。 因為當我們的注意力不斷轉移的時候,會造成心理相當大的負擔,造成大腦能量耗損。
Thumbnail
然而,即便我努力讓自己準時上下班,仍然感到十分的疲勞。 因為當我們的注意力不斷轉移的時候,會造成心理相當大的負擔,造成大腦能量耗損。
Thumbnail
上週和山上鄰居交換禮物,馬祖蘿蔔和大禹嶺蜜蘋果,間中聊到工作環境這件事,遂簡單來整理以下。 首先最破題的就是你的感覺往往都是錯覺,人類的大腦其實並不適用多工,專注是需要學習的。 尤其是隨著長大,隨著角色變多,特別是所謂斜槓,就像農友不再只關心農田就好,還要懂的擺攤懂得網路行銷,任何專業都難再以專心專
Thumbnail
上週和山上鄰居交換禮物,馬祖蘿蔔和大禹嶺蜜蘋果,間中聊到工作環境這件事,遂簡單來整理以下。 首先最破題的就是你的感覺往往都是錯覺,人類的大腦其實並不適用多工,專注是需要學習的。 尤其是隨著長大,隨著角色變多,特別是所謂斜槓,就像農友不再只關心農田就好,還要懂的擺攤懂得網路行銷,任何專業都難再以專心專
Thumbnail
一開始體驗遠端工作時,那種居家感的確會讓人覺得很舒適,即便很投入在工作裡也還是會感到很chill。但是至今幾乎全遠端工作三個月了,那種既能專注工作,也可以很 chill 的步調,漸漸地轉為只剩下專注地工作。那種專注的確會讓人消耗殆盡而不自知;自以為的專注,搞不好早就蕩然無存。
Thumbnail
一開始體驗遠端工作時,那種居家感的確會讓人覺得很舒適,即便很投入在工作裡也還是會感到很chill。但是至今幾乎全遠端工作三個月了,那種既能專注工作,也可以很 chill 的步調,漸漸地轉為只剩下專注地工作。那種專注的確會讓人消耗殆盡而不自知;自以為的專注,搞不好早就蕩然無存。
Thumbnail
📍 小摘要 #大腦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 除了極少數人1~2%,大多數人的大腦,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我們看到的一心多用,可能只是在不同任務間非常快速地切換。 人的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兩件需要用到前額葉皮質的事(計畫. 决策. 判斷),而每次進行任務切換,大腦需要花費25分鐘才能專注。 📍 感想與行動:
Thumbnail
📍 小摘要 #大腦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 除了極少數人1~2%,大多數人的大腦,一次只能思考一件事,我們看到的一心多用,可能只是在不同任務間非常快速地切換。 人的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兩件需要用到前額葉皮質的事(計畫. 决策. 判斷),而每次進行任務切換,大腦需要花費25分鐘才能專注。 📍 感想與行動:
Thumbnail
對於原本不常在家工作的人而言,疫情升級之後「被迫」學習的技能或許就是透過網路遠端工作、並且逐漸適應將住家和工作融合在一起的的生活方式與態度。這裡就以過去十年遠端工作的經驗,提供一些在態度、環境、以及技能上的建議。
Thumbnail
對於原本不常在家工作的人而言,疫情升級之後「被迫」學習的技能或許就是透過網路遠端工作、並且逐漸適應將住家和工作融合在一起的的生活方式與態度。這裡就以過去十年遠端工作的經驗,提供一些在態度、環境、以及技能上的建議。
Thumbnail
今天要來和大家分享的是遠距在家工作會面臨的困難與挑戰有哪些? 想像中的遠距工作可以彈性的選擇上班時間與地點,也不用面對通勤問題,能夠更好的平衡工作與生活狀態,聽起來很棒,對吧?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遠距工作難道就沒有缺點? 答案是:絕對有,但是這些其實都是一體兩面的
Thumbnail
今天要來和大家分享的是遠距在家工作會面臨的困難與挑戰有哪些? 想像中的遠距工作可以彈性的選擇上班時間與地點,也不用面對通勤問題,能夠更好的平衡工作與生活狀態,聽起來很棒,對吧?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遠距工作難道就沒有缺點? 答案是:絕對有,但是這些其實都是一體兩面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