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在中國大陸上映的電影《少林寺》推動了一股練武熱潮,亦使得少林寺名震世外,從一幢已經沒落多年的古廟,到現在這個人潮墟冚的旅遊名勝古蹟。
曾經的少林寺有千年的歷史,從唐朝開始的一個傳說,叫做『十三棍僧救唐王』開始,到明朝時期驅逐日本倭寇,又有中國武術來源的說法,在武林界中有着南尊武當北宗少林的稱號,是中原武林的兩大重鎮。少林重剛;武當偏柔,帶出了現在武林的大格局。
第一個主要的少林寺位於嵩山,嵩山是中國名山之一,而少林寺就在嵩山下的少室山內。跋陀僧人來自印度,那個佛教聖地,與北魏孝文帝時期到達,在嵩山開設佛場,傳授佛法。原本就只是一個單純的佛教場所,練武只是為了僧人們可以在冥想的時候能夠更加集中及堅持下去,因此想像出來的一些健身活動,直至後來用作保衛自身安全以及與野獸戰鬥。
而1982年的《少林寺》電影是以傳說中的『十三棍僧救唐王』野史為主要背景,稱它作為野史的原因,是因為現在仍有多重的疑點。
少林寺電影動員了當年許多仍然年輕的武林新星,當年才剛剛重新發展的中國大陸利用了許多新培養的武林新貴參與電影製作也令到當今的武術發展以及動作電影發展有了一個日漸適應的改良。
當年王世充自立為鄭國皇帝,當時隋末唐初,王世充的姪子王仁則(于承惠)為了抵抗從朝廷派來的追兵而在河邊建設防衛工程時勞役了江邊大量的奴隸,平民甚至是犯人,民不聊生,小虎(李連杰)以及其父武林高手神腿張反抗暴政而被王仁則的部下夾攻,最後神腿張被王殺死,而小虎則被其他奴隸送進河裏,得以離去保留姓命。
從這裏我們能夠看出小虎(李連杰)喪父那激動的情緒,自己無能為力的憤怒,也因此成就了未來他為了報仇雪恨而勤奮練功對殺父仇人報仇的因果。
不久後故事來到小虎被少林昙宗所救,收為弟子帶回少林,改名覺遠,修煉武功,日漸強大,也能看出他的逐漸成熟,以及心理的改變。逐漸適應少林寺規例的小虎在報仇與佛教規矩之間有着掙扎,雖然不能放棄對王仁則的怨恨,但同時亦對於少林佛教法規那個放低恩怨的教導有着十分的心理反思。
李世民(秦王)後來東渡黃河,被王仁則所圍困,覺遠見狀,帶着少林武僧保護李世民離開重重圍困,原本王仁則也因為少林寺在為大地主一般,現在足以使用這個藉口帶領精兵入侵少林寺。看來他們確實是有謀略的軍事世家,利用一切藉口合法性自己的行為,作為正統的官兵份子正確化自己的政治行為,把一切因素排除在外。
王仁則進入少林寺,一個藉口-有人通敵背叛,帶領着禿鷹等武林高手與少林高手激戰,廖想不到這個時候李世民的軍隊攻陷洛陽,捲土重來,王世充的軍隊又節節敗退,王仁則雖然有功夫在手但是被兩方軍隊團團包圍,已失去先前的氣焰,在這場戰爭中被小虎/覺遠和尚以及其師曇宗所殺,小虎終於報仇雪恨。
我認為最為刺激及震撼的一段是在故事尾聲,當曇宗、小虎等高手聯手與王仁則作戰,重重困難後,利用計謀把王仁則困於草叢之中再把它處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非常熱血,詭計多端的王仁則死前慘叫不忿,作惡多端終有此下場,看得我們哈哈讚好!
在這場戰役中我們可以看到少林寺僧人的心理爭執,平日的他們忍得就忍,但是現在的敵人步步緊逼,明明沒有錯但是卻以一個‘莫須有’入侵,他們終於無法忍受,要入侵者們自食其果,看到他們是真材實料,即使平日近易對人,卻不代表是無能為力。
雖然于承惠以及于海在本作中作為重要配角,但作為宗師水準仍然是在觀眾心中十分精彩的表現,兩師徒的螳螂拳以及于承惠大師的雙手劍絕學看得‘目不暇給’-實在精彩。
本片作為李連杰的處女作是他成名之路的開始,相對於之後的各個作品,在本作中的李連杰仍然年輕,可能相對於其他前輩他的演技還是顯得年輕不夠成熟,但是作為他的特色作,仍然能夠看出他拿出色的拿手武術,那個真材實料可不是演的!是努力過後的結晶品。
我個人十分推薦少林寺這部電影,首先是因為這部電影動用了許多當年的武術精英,也因為他作為一部始祖作品帶來了未來武俠以及動作電影的第一條眼線,對未來的發展十分重要。
也是一部作為文化輸出使得外國人首次接觸中國功夫類別的/話題的重要作品,使得埋華人文化開始輸出國外,更加成為一個流行文化,令到外國人對於我們的本土文化更加熟悉了。也令他們更加想知道屬於我們的過往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