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e·偷嗑】吳奕倫主動出擊成「電影辯士」 講解默片猶如遊戲實況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Photo by 林威
去年舉辦的《致憤青・文協百年紀念影展》,為帶領觀眾重回100多年前,感受台灣人如何在「辯士」的輔助下觀賞默片,特別規劃「辯士場」,希望在向電影致敬的同時,也帶出那個年代背後的堅持與信念,在影展期間,不僅獲得許多年長觀眾的正面迴響,同時也讓外界注意到「辯士」這個有些陌生的職業。
究竟什麼是辯士?台灣辯士又是如何發展?台灣目前有辯士的存在嗎?這次,【好·嗑電影】特別邀請去年在《致憤青》上以辯士身分演出、同時也是影展翻譯、日本電影字幕翻譯師及配音員的吳奕倫,分享近年來,他對辯士的研究,以及如何成為辯士的歷程。
獲提點、找脈絡 吳奕倫化身辯士靠主動出擊
去年是吳奕倫(左)首次以「辯士」在現場表演。右為「辯士」鄭佳如
(圖片來源: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聲音特別好聽、每個字都非常清晰的吳奕倫,現職為日文翻譯與配音員,曾為電影預告、廣告等擔任配音;同時專精日語及粵語口筆譯,更是日文電影的字幕翻譯師,若有日本電影人在台宣傳,也經常會看見吳奕倫擔任翻譯的身影。
去年在《致憤青》上,是他首次以「辯士」這個身分進行演出,但早在之前,他就已經知道辯士的存在,甚至深入研究過這個職業:「因為我很喜歡日本的老電影,所以我很早之前就知道辯士的存在。」
經常擔任影展口譯的吳奕倫(最左),在2019年時,曾在金馬影展上擔任《王牌辯士》導演周防正行(中)的口譯
(圖片來源:台北金馬影展)
吳奕倫談起他與辯士的緣分,可以回溯到2019年,當時日本電影《王牌辯士》的導演周防正行來台宣傳,而吳奕倫則擔任他的口譯:「所以我跟導演私底下有聊過辯士,導演又是學識非常淵博的人,當時他就曾向我提過日本有哪些辯士,後來我也覺得很有趣,所以主動連絡了其中一位辯士-片岡一郎。」在連絡到片岡先生後,也開啟了吳奕倫與辯士之間的不解之緣。
片岡一郎是日本現存的辯士之一
(圖片來源:@katsudobenshi)
兩人在交流的過程中,得知吳奕倫將在《致憤青》進行辯士的演出,片岡一郎也給出許多建議,讓他能夠在準備的過程中,有方向的去參考各國的辯士表演:「不只是觀察他們說話的語氣,而是他們在說這些內容的時候,他們的觀點該怎麼跳。」吳奕倫表示,在片岡一郎的指導下,加上他當時大量的觀賞辯士的作品,慢慢抓到辯士表演的梗概與脈絡。
歷史發展長達百年 吳奕倫形容辯士像「遊戲實況主」
在電影技術與科技日益進步的此刻,對現代大多數觀眾而言,「辯士」一詞相對陌生,但對百年前的觀眾來說,這個職業卻是他們看電影不能或缺的存在,對辯士已有相當程度研究的吳奕倫,也詳細的分享了辯士的表演形式與發展。
對於辯士有深入研究的吳奕倫,說起辯士發展歷史,總能夠滔滔不絕
首先是辯士的表演形式,在1895年,電影發明之後,「默片」成了新崛起的大眾娛樂,但因沒有聲音,為了讓觀眾可以更加瞭解劇情及之後的發展,特別安排辯士為默片在電影播放的過程中,負責說明、配旁白、講解劇情:「通常,面對舞台的左手邊,會是辯士,然後右手邊會是現場演奏的樂隊。」
為讓大家更貼近辯士,吳奕倫以「遊戲實況主」這個現代人耳熟能詳的職業來形容;吳奕倫解釋,辯士在台前表演的過程中,除了幫這部電影的角色進行配音外,還需要用自己的解讀去揣摩導演的想法,同時加入一些自己身為觀眾的意見:「就像是遊戲實況主,本身是站在一個全知的觀點去看,但又同時會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一個角色的切換,我覺得蠻像辯士這個角色。」
吳奕倫表示,辯士就像現在大家非常熟悉的「遊戲實況主」
吳奕倫說,過去辯士主有些會寫腳本,但更多時候會依據觀眾反應,現場即興發揮,有時候更會偏離主題。因為過去的日本片的拍攝手法,多為一個長鏡頭到底,不會有過多的變化,且當時電影剛發明出來不久,所以大部分的人對電影沒有太多概念:「而之所以會有辯士,也是因為日本長期以來有像是歌舞伎、淨瑠璃文樂(傳統人偶戲)這些傳統說的藝術,所以自然而然的發展出,會有一個人站在舞台上負責解說。」
《王牌辯士》對百年前的辯士,有著非常深入的描寫。
(圖片來源:天馬行空粉絲團)
吳奕倫補充說道,對當時日本辯士而言,認為若電影鏡頭過於複雜,他們會不太好在現場呈現給觀眾,所以這也導致後來有些人認為,辯士是日本電影發展的其中一個阻力:「加上東京在1923年發生了一場大地震,導致很多片場不能用,雖然有一票人跑到京都去,但當時留在東京的新興電影人,開始拍出了很多極具電影感的作品,像小津安二郎、溝口健二、成瀨巳喜男,這些導演都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嶄露頭角。」
隨著日本導演在鏡頭語言上的日漸成熟,辯士的表演形式也開始有了變化,尤其到了現代,觀眾早已受到電影洗禮很長一段時間,即興發揮的「說戲」便也不合時宜:「到了21世紀,辯士有點像是跟默片相輔相成。」吳奕倫說,因為傳統默片是沒有任何聲音,所以相較過去,辯士此刻的存在,更偏向是幫助沒有接觸過默片的觀眾,用聲音帶著他們進入默片的影像環境裡。
台灣辯士也曾興盛 留下的文化影響深遠
深受日本影響,台灣過去也曾有不少辯士
(圖片來源:台北一九三二粉絲團)
事實上,台灣過去也曾有過辯士的這樣的職業,且最早可回溯到日治時期。
當時台灣因默片開始盛行,日本流行的辯士也傳至台灣,但當時台灣最早期的辯士,除了是從日本當地進行招募外,多為戲院員工兼任該職,但隨著時間與電影技術純熟,該行業也逐漸消逝在歲月的洪流之中。
某種程度上,已故的「八音才子」黃文擇大師,其表演也可以說是另一種辯士的表演
(圖片來源:霹靂布袋戲粉絲團)
但相對於日本,台灣辯士時代結束的時間,其實更晚:「其實台灣一直到1950年代,都還有辯士的存在。」吳奕倫解釋,雖然當時台灣已經出現有聲電影,但鄉下地區在用電或器材上仍不成熟,所以還是以播放默片為主,因此還是有地方辯士的存在,這也導致台灣辯士結束的時期,晚日本許多:「由於當時的辯士主要還是用台語去說,所以大概在1950、60年代,當時的國民政府開始禁方言,那些人就開始轉去電台、秀場。」
但吳奕倫認為,雖然當時辯士的時代正式結束,但對台灣文化卻也有深遠的影響:「像黃文擇老師是『八音才子』,一個人演了八個角色、然後又是旁白,某種程度可說是另一種辯士的表演,而且是十分完美的那種。現在布袋戲也已經在日本上映,所以台日文化其實一直都在互相影響。」
影像理解力很重要 吳奕倫盼台灣出現更多語種辯士
吳奕倫認為,作為辯士,除了聲音外,發音咬字也要夠清楚
近年有不少經典電影透過修復的方式再現,就連默片也在這波潮流之中,這也讓辯士重新走到觀眾面前,帶來既陌生又熟悉的表演形式,將觀眾帶回百年前,人們看電影的時光隧道之中。
台灣目前僅存的辯士,除了吳奕倫外,還有去年曾與他一起在《致憤青》一同以辯士表演的鄭佳如老師,而國寶級辯士-陳錘鍾老師,在2019年因車禍身故,這也不免令人思考,台灣辯士未來發展或培育的可能性。
對此,吳奕倫先是分享了他認為成為辯士的幾項特質:「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會是聲音,雖然聲音也很重要,但你說出來的話要能夠讓人聽得懂,以台灣來講,無論你是用我們的國語,或者是台語、客家話、族語,你說出來的語言,一定要清楚到讓知道那個語言的人,都聽得清楚。」
吳奕倫認為,辯士其實需要了解怎麼當一個「編劇」
吳奕倫認為,作為辯士,聲音或發音都需要經過基本的訓練,但更重要的是對影像的理解力:「因為用聲音表演的方式非常多。」以自身為例,吳奕倫表示自己做過動畫或廣告、電影預告配音,近年在有聲書的領域上,也有所深耕,在這麼多以聲音做為表演的形式中,由於辯士需要自己撰寫腳本,所以不單單是要對影像中角色心境上的揣摩,還需要對鏡頭的運用、剪接等要有基本的概念,如此才能將默片的影像,透過自己消化、理解後,呈現給觀眾。
「你對於影像要能夠理解,對於人跟人之間會說出那些話的邏輯,要非常清楚。」吳奕倫認為,其實說到底,辯士應該要懂得當一個「編劇」,他說:「很多人都說編劇寫對白是最難的,所以辯士要寫得出符合影片感覺的對白,這就建立在對影像理解力夠不夠。」對吳奕倫來說,雖然聲音是成為辯士的基礎之一,但對影像的理解與腳本編寫的基礎、掌握,也是邁向辯士這條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能力。
吳奕倫盼台灣未來能有不同語言的辯士
事實上,吳奕倫在七月也受到金馬影展「經典新世代-金馬電影夏令營」之邀,傳授高中生關於辯士的相關課程,另外在嘉義也開設工作坊,在教授的課程裡面,他特別設計了一些環節,像是擷取一小段電影片段,讓學生試試看撰寫腳本、或是營造一個情境,讓學生自行填補空白的台詞等,希望讓對辯士有興趣的人,知道可以往什麼樣的方向前進。
吳奕倫表示,自己很期待能有更多人接觸、認識辯士,也期待有更多不同語言的辯士,在台灣出現:「台灣是一個非常有趣又多元文化的地方,所以如果一部片能夠欣賞到默片版、國語版、台語版、客語版、族語版,然後每一個版本的語言又融合自己的文化,我們對於影片會有更不同的感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同步刊登於《men's uno》雜誌2022年7月號) 韓國電影工業的成熟,已用各種多元化的作品,讓全世界有目共睹,無論是談情說愛、犯罪驚悚,觀眾都能在韓國電影中獲得滿足, 韓國雖疫情仍舊嚴峻,但他們的電影工業卻絲毫不受影響,這次就來介紹下半年值得注意的五部韓國電影。
金鐘導演許富翔,執導過的作品橫跨了電影與戲劇,且風格多變,除了在喜劇領域有所表現外,也非常擅長細膩情感上的處理;除了《16個夏天》、《詭扯》,許富翔還執導過哪些必追的作品,今天就帶各位認識一下。
繼四月底上映的《媽的多重宇宙》,五月緊接著有《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這兩部電影有個共通點,就是都在說「另一個時空的自己」,究竟平行世界的我們,會是什麼模樣?這個問題,雖然連科學家都無法解答,但有些作品倒是給了我們一些方向。
「漫長的人生,總會遇上讓我們傷痕累累的困境,這些人、這些事,會帶來傷痛、會讓我們滿是困惑,但願,我們每個人不只有能努力活下去的勇氣,更能找到活著的意義。」 《華燈初上》落幕了,但有些人的生命仍持續著,只要活著,也許就有許多傷痛,傷痛帶來的悔恨,可能需要一輩子修復,在那之前,只希望這樣的後悔不發生。
《該死的阿修羅》由黃聖球、潘綱大、王渝萱、莫子儀、黃姵嘉、賴澔哲等實力派演員擔綱演出,精采的演出,讓電影上映後頗受好評。 導演樓一安、演員黃姵嘉也特別接受專訪,分享拍攝這部作品的心路歷程。
國片《該死的阿修羅》是導演樓一安的第四部長片,也是繼2016年《失控謊言》後,睽違六年的全新作品,去年一舉入圍第53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新演員與原著劇本,讓電影未上映就外界關注。 趁著電影上映前,特別邀請本片導演樓一安、演員黃姵嘉,分享關於《該死的阿修羅》幕前幕後的故事。
(本文同步刊登於《men's uno》雜誌2022年7月號) 韓國電影工業的成熟,已用各種多元化的作品,讓全世界有目共睹,無論是談情說愛、犯罪驚悚,觀眾都能在韓國電影中獲得滿足, 韓國雖疫情仍舊嚴峻,但他們的電影工業卻絲毫不受影響,這次就來介紹下半年值得注意的五部韓國電影。
金鐘導演許富翔,執導過的作品橫跨了電影與戲劇,且風格多變,除了在喜劇領域有所表現外,也非常擅長細膩情感上的處理;除了《16個夏天》、《詭扯》,許富翔還執導過哪些必追的作品,今天就帶各位認識一下。
繼四月底上映的《媽的多重宇宙》,五月緊接著有《奇異博士2:失控多重宇宙》,這兩部電影有個共通點,就是都在說「另一個時空的自己」,究竟平行世界的我們,會是什麼模樣?這個問題,雖然連科學家都無法解答,但有些作品倒是給了我們一些方向。
「漫長的人生,總會遇上讓我們傷痕累累的困境,這些人、這些事,會帶來傷痛、會讓我們滿是困惑,但願,我們每個人不只有能努力活下去的勇氣,更能找到活著的意義。」 《華燈初上》落幕了,但有些人的生命仍持續著,只要活著,也許就有許多傷痛,傷痛帶來的悔恨,可能需要一輩子修復,在那之前,只希望這樣的後悔不發生。
《該死的阿修羅》由黃聖球、潘綱大、王渝萱、莫子儀、黃姵嘉、賴澔哲等實力派演員擔綱演出,精采的演出,讓電影上映後頗受好評。 導演樓一安、演員黃姵嘉也特別接受專訪,分享拍攝這部作品的心路歷程。
國片《該死的阿修羅》是導演樓一安的第四部長片,也是繼2016年《失控謊言》後,睽違六年的全新作品,去年一舉入圍第53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新演員與原著劇本,讓電影未上映就外界關注。 趁著電影上映前,特別邀請本片導演樓一安、演員黃姵嘉,分享關於《該死的阿修羅》幕前幕後的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素人劇場導演面對新文本、集體創作、非典型文本的挑戰,以及探索對直覺的自信和文本的詮釋,對演出中的能量把握。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大會上,我是男主持人,我訪問一位外國人。我好像問他為什麼會選擇來台灣。我忘了他講什麼,反正他講完以後,全場就是熱烈拍手。 然後場景變成我在訪問海事會的 Cindy 和一位男老導演,這導演頭上還綁著布條。 這位老導演在台上講述他拍電影的熱情,好像想要表現出台灣文化什麼的。 此時我的腦
Thumbnail
林奕華導演1991年創立了非常林奕華,30多年來製作了超過60齣的原創作品。2015年開始,他發起了舞台映画,把舞台記錄重新後製剪輯,而且他要求自己每一次的新作品都要設定為未來會在大螢幕上面放映的概念來進行拍攝,至今已製作了將近20多部的舞台映画作品,導演改編自楊德昌導演電影《一一》的《一一三部
Thumbnail
《八尺門的辯護人》(英語:Port of Lies)是一部由鏡文學和中華電信共同出品,改編自同名原著小說《八尺門的辯護人》,由董成瑜擔任監製,原著作者唐福睿擔任影集導演、編劇,並由李銘順、雷嘉汭、初孟軒主演。
Thumbnail
暢銷懸疑小說的《法庭遊戲》改編為電影版,日前也在台灣上映,燒腦的情節加上法庭的諜對諜攻防;再加上永瀨廉、杉咲花、北村匠海三位高人氣演員加持。
Thumbnail
2023年受到熱烈討論的台灣電影劇作品有不少,除了《人選之人──造浪者》,還有我接下來會介紹的作品──《八尺門的辯護人》。《八尺門的辯護人》在2023年7月開始播出,作為暑假檔期的作品,影集在台灣的討論度不低,在IMDb上獲得8.2分的不錯表現,到底這部劇名看起來很神秘的作品是在說甚麼的呢?
Thumbnail
黎二海在台北地院等開庭,時間為台北時間早上8: 45分,在此時,還沒開庭,卻先開盤,數字一直在跳,討海的人,不知道今天能不能釣到魚,還是花錢在油錢上虛耗時間,連拍個短視頻形容他交易的下午5小時放在抖音都沒有人看。黎二海的另一個嗜好是旁聽法庭的開庭,他說自己是旁聽員。旁聽員不是公務員,但執達員是公務員
Thumbnail
Netflix影集《八尺門的辯護人》討論原住民、移工、漁業等議題,同時呈現出在刑事司法程序中,公設辯護人、檢察官、法官的角色定位與互動。 追劇時,大家可能會對一些「法律名詞」有點疑問,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Thumbnail
今年我最愛的Netflix影集就是《八尺門的辯護人》 剛開始會看是因為我本來就很喜歡李銘順,覺得他戲演得真的好、人也很有魅力。後來被劇情帶著走,實在停不下來,很有新意的一個故事,後來我才知道,它不是故事,而是事故。
Thumbnail
在這篇影評中,作者分享了他意外喜歡上的電視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對劇中的角色、故事情節、情感表現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評論。文章詳細探討了劇情元素豐富、寫實、社會議題深刻等特點,並就李銘順、雷嘉汭等演員的出色表現進行了獨到的評價。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素人劇場導演面對新文本、集體創作、非典型文本的挑戰,以及探索對直覺的自信和文本的詮釋,對演出中的能量把握。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大會上,我是男主持人,我訪問一位外國人。我好像問他為什麼會選擇來台灣。我忘了他講什麼,反正他講完以後,全場就是熱烈拍手。 然後場景變成我在訪問海事會的 Cindy 和一位男老導演,這導演頭上還綁著布條。 這位老導演在台上講述他拍電影的熱情,好像想要表現出台灣文化什麼的。 此時我的腦
Thumbnail
林奕華導演1991年創立了非常林奕華,30多年來製作了超過60齣的原創作品。2015年開始,他發起了舞台映画,把舞台記錄重新後製剪輯,而且他要求自己每一次的新作品都要設定為未來會在大螢幕上面放映的概念來進行拍攝,至今已製作了將近20多部的舞台映画作品,導演改編自楊德昌導演電影《一一》的《一一三部
Thumbnail
《八尺門的辯護人》(英語:Port of Lies)是一部由鏡文學和中華電信共同出品,改編自同名原著小說《八尺門的辯護人》,由董成瑜擔任監製,原著作者唐福睿擔任影集導演、編劇,並由李銘順、雷嘉汭、初孟軒主演。
Thumbnail
暢銷懸疑小說的《法庭遊戲》改編為電影版,日前也在台灣上映,燒腦的情節加上法庭的諜對諜攻防;再加上永瀨廉、杉咲花、北村匠海三位高人氣演員加持。
Thumbnail
2023年受到熱烈討論的台灣電影劇作品有不少,除了《人選之人──造浪者》,還有我接下來會介紹的作品──《八尺門的辯護人》。《八尺門的辯護人》在2023年7月開始播出,作為暑假檔期的作品,影集在台灣的討論度不低,在IMDb上獲得8.2分的不錯表現,到底這部劇名看起來很神秘的作品是在說甚麼的呢?
Thumbnail
黎二海在台北地院等開庭,時間為台北時間早上8: 45分,在此時,還沒開庭,卻先開盤,數字一直在跳,討海的人,不知道今天能不能釣到魚,還是花錢在油錢上虛耗時間,連拍個短視頻形容他交易的下午5小時放在抖音都沒有人看。黎二海的另一個嗜好是旁聽法庭的開庭,他說自己是旁聽員。旁聽員不是公務員,但執達員是公務員
Thumbnail
Netflix影集《八尺門的辯護人》討論原住民、移工、漁業等議題,同時呈現出在刑事司法程序中,公設辯護人、檢察官、法官的角色定位與互動。 追劇時,大家可能會對一些「法律名詞」有點疑問,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Thumbnail
今年我最愛的Netflix影集就是《八尺門的辯護人》 剛開始會看是因為我本來就很喜歡李銘順,覺得他戲演得真的好、人也很有魅力。後來被劇情帶著走,實在停不下來,很有新意的一個故事,後來我才知道,它不是故事,而是事故。
Thumbnail
在這篇影評中,作者分享了他意外喜歡上的電視劇《八尺門的辯護人》,對劇中的角色、故事情節、情感表現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評論。文章詳細探討了劇情元素豐富、寫實、社會議題深刻等特點,並就李銘順、雷嘉汭等演員的出色表現進行了獨到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