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爸爸都想當神隊友?淺談共親職與爸爸育兒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近年來,愈來愈多社群網紅在社交平台分享爸爸育兒生活,他們的親子互動及教養哲學吸引許多網友追蹤。
爸爸們真的「天生比較不會帶小孩」嗎?據美國社會學家研究,多數爸爸都有意願照顧孩子,而有些粗神經表現,其實是一種面對壓力的消極抵抗。「爸爸育兒」或許是現代家庭實現共親職的第一步,也是少子女化的解方,但實務上是什麼窒礙難行?
「我也很想多陪陪孩子,但工作很忙,我也不會顧小孩,就由老婆請育嬰假照顧,現在孩子只喜歡黏著媽媽……」「聽說表弟要請假半年帶孩子,這樣好嗎?男生就是要養家,讓老婆養會不會被親戚笑?」
你是否也有這些煩惱,或者聽身邊的人這樣說過呢?又或許你已經找到育兒、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得以實現「共親職」?
近年來,愈來愈多社群網紅在社交平台分享爸爸育兒生活,他們的親子互動及教養哲學吸引許多網友追蹤。隨著時代變遷,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及家庭結構改變,性別平權意識提高,雙薪家庭中由夫妻均分育兒、家務已是更多新手爸媽的共識。據行政院性別平等會《2022性別圖像》,育兒留職停薪津貼申請人中,男性比率逐年提高,在五年間由15.7%上升至18.6%,雖申請人整體仍以女性居多,但可見「爸爸育兒」之成長趨勢。
自懷孕那時起,成為父母的夫妻兩人便多了一層親職的「夥伴關係」。在育兒上互相支持並開放溝通,對於孩子的日常照顧、教養成長抱持同樣的責任與期待;無論父母的婚姻關係是否存續,都以孩子的最佳利益為重,這就是所謂「共親職」。然而,顧慮社會觀感、職場型態種種因素,以往多數台灣家庭在孩子出生後,由媽媽主要照顧,爸爸則持續工作,也容易形成「孩子都愛找媽媽」的常態,以及「爸爸都不會帶孩子」的刻板印象!
與孩子相處促進爸爸個人自我實現,爸爸的積極參與也有益於媽媽的心理健康,進而穩定家庭。
但是,爸爸們真的「天生比較不會帶小孩」嗎?美國社會學家 Arlie hochschild 在其著作《第二輪班》(The Second Shift) 中指出,多數爸爸都有意願照顧孩子,但一方面家中支出增加、工作繁重帶來壓力,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照顧得不好,有些爸爸育兒時的粗神經表現,其實是一種獨自面對育兒壓力的消極抵抗。當管教方式行不通、孩子健康出狀況、旁人「熱心」的指手畫腳,面對種種挫折,若爸爸選擇獨自焦慮,而非和妻子談論壓力、互相支持,甚至無意中開始以「假裝不會」來逃避,許多媽媽可能因此放棄共同育兒的美好想像,認為男生不擅長育兒和家務,自己來哄孩子、做晚餐會更快又好。
事實上,台灣許多問卷調查也顯示,大部分新世代爸爸都高度期待參與育兒,對自己育兒參與狀況愈滿意的爸爸,對生活、工作現況滿意度也愈高。與孩子相處帶來的快樂與成就感促進爸爸個人自我實現,爸爸的積極參與也有益於媽媽的心理健康,進而穩定家庭。父親同時也是兒童身心發展上的重要角色,與父親互動能讓孩子社會化,避免過度依賴母親,建立自我認同。父親形象影響孩子與他人互動的樣態,情感支持則會大幅增加孩子童年的安全感、自信心與幸福感。
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藉 8 月這個屬於爸爸的月份,感謝每位育兒路上的「爸」氣神隊友!
「爸爸育兒」是現代家庭實現共親職的第一步,但實務上仍需要更多支持,如配偶家人的鼓勵、親友同儕的認同,乃至育兒友善的職場文化、多元彈性的優質托育。救世會在服務中也十分重視爸爸在家庭中的角色,並希望透過「育兒指導服務」宣導「共親職」,期待每個家長都能做彼此的神隊友,陪孩子安心成長。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母,藉 8 月這個屬於爸爸的月份,提醒每位育兒路上的「爸」氣神隊友,儘管孩子的不講理有時讓你感到崩潰,甚至懷疑人生,但別忘了常常對他們表達關愛,更要記得在他們心中,你永遠是無可取代的超級英雄!
原文刊登於基督徒救世會電子期刊:其實爸爸都想當神隊友?
基督徒救世會深耕台灣將近40年,服務超過2,000個家庭,以在地化的社區服務陪伴脆弱家庭,在最艱難的日子守護孩子安穩長大!若您願意支持我們的服務,歡迎在方格子贊助我們,或是親至官網捐款,募款將用於「2022急難婦幼家庭救援計劃」(衛部救字第1101364856號)。基督徒救世會 官網 Facebook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全球迎來後疫情時代,當我們逐漸適應了新日常,有些孩子和家庭還在奮力趕上,而我們可以再努力的,也許是拉他們一把。 原文刊登於基督徒救世會電子期刊:疫情對兒少及家庭的衝擊與影響
面對社會快速變遷衍生的種種不安定,替代式家庭照顧服務,俗稱寄養家庭,在我們竭盡所能想織起的這張社會安全網中,可能比你想像的更重要。 原文刊登於基督徒救世會電子期刊:寄養家庭—孩子堅實的後盾
家庭的組成方式從來不只一種,而「收養」賦予了完整一個家庭的不同定義;今天和大家分享這些家庭的日常一隅,一起認識這些乍看特別又實則相似的家庭面貌。
全球每天共160億小時的無償工作中,女性大約需要承擔四分之三的時間。在救世會服務婦女、家庭時,打破性別框架,提升兩性平權的努力,除了宣導外,更主張要從成人的身教做起。
全球迎來後疫情時代,當我們逐漸適應了新日常,有些孩子和家庭還在奮力趕上,而我們可以再努力的,也許是拉他們一把。 原文刊登於基督徒救世會電子期刊:疫情對兒少及家庭的衝擊與影響
面對社會快速變遷衍生的種種不安定,替代式家庭照顧服務,俗稱寄養家庭,在我們竭盡所能想織起的這張社會安全網中,可能比你想像的更重要。 原文刊登於基督徒救世會電子期刊:寄養家庭—孩子堅實的後盾
家庭的組成方式從來不只一種,而「收養」賦予了完整一個家庭的不同定義;今天和大家分享這些家庭的日常一隅,一起認識這些乍看特別又實則相似的家庭面貌。
全球每天共160億小時的無償工作中,女性大約需要承擔四分之三的時間。在救世會服務婦女、家庭時,打破性別框架,提升兩性平權的努力,除了宣導外,更主張要從成人的身教做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看到認為有瑕疵的觀點時,我總會想"好心"地提點對方。但這種自以為的善舉,對方不見得能心領,有時候反而還會因此為自己招致了仇恨。
「廣播劇導演」到底要做什麼? 為了要理解這件事情,我去翻閱了一些書籍,也看了一些關於「導演」要做什麼的介紹。攤開來說,廣播劇的導演,也是一種劇的導演,那和電視電影導演,肯定有許多的共同點,於是我開始往「電視電影導演要做什麼」來尋找啟發。 果然找到非常多有用的東西,無論是在小紅書、b站還是Yout
Thumbnail
大家別被我聳動式的標題嚇到了,人生這場遊戲,當然是要用盡全力體驗到最後一刻。 主要是,我其實是個很喜歡跑來跑去的過動兒,在移動的旅途中,我才能感覺到,生命的變化還有原來我活著這件事。 所以不太能想像,萬一哪一天我又老又殘,再也沒辦法隨心所欲的想去哪就去哪時,我該怎麼面對這個世界。 說起來,也是
Thumbnail
如果你想變得富有,你就必須學會賺錢。那怎麼賺錢呢?用你的頭腦。 如果你清楚自己在做什麼,那就不是在賭博;如果你把錢投進一筆交易然後只是祈禱,那便是在賭博。
Thumbnail
  全聯福利中心在父親節前夕在社群上po出了一則貼文,內容包括好幾張在不同情境下(存款為零元時、殺蟑螂時、通馬桶時…)想爸爸的圖還有"#論爸爸的剩餘價值"、"#工具人養成"這兩個標籤。身為兩個孩子的爸爸,我真心不希望孩子跟我的關係是工具化的關係,我相信也沒有父親會希望孩子跟自己的關係是這樣的關係..
Thumbnail
關於《就這樣,我們把金魚放入了泳池》 青春與青春的意義 無聊當有趣,青春就是矛盾 但這些都僅止於想像,現實就是「無聊」,改變就是「不可能」。 無論這裡是天堂或地獄,都代表出生即是死亡。 明明喊著活著就像行屍走肉,卻笑著大喊著:「Born to be zombie!」;笑著做完惡作劇,卻說著好無聊。
Thumbnail
電視劇《俗女養成記》獲得好評後,許多臺灣女人都熱衷於討論金馬影后謝盈萱所飾演的陳嘉玲一角,但好像很少人討論原作者的江鵝。聽了這一集由林靜儀醫師所主持的Podcast《診間裡的女人》所作的訪問,能聽到原作者江鵝女士不同於戲劇誇張效果的觀點。
Thumbnail
不管是正能量的我、低潮的我,都是我人格的一部分,只是更希望低潮可以盡快過去,很多時候就是心裡的一道檻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告訴自己,沒事的。
Thumbnail
 會讀這本書,完全是因為作者,此源於2013年在英國自學烹飪在YouTube上偶然遇到「廚房裡的人類學家」這個頻道,學會了簡單又好吃的地中海烤雞腿,記得當時還效仿她去市場買了新鮮的羅勒植栽養在窗邊備用。莊祖宜的文字及影片作法都非常親民,讓人讀了有種躍躍欲試的感覺,有別於一般專業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看到認為有瑕疵的觀點時,我總會想"好心"地提點對方。但這種自以為的善舉,對方不見得能心領,有時候反而還會因此為自己招致了仇恨。
「廣播劇導演」到底要做什麼? 為了要理解這件事情,我去翻閱了一些書籍,也看了一些關於「導演」要做什麼的介紹。攤開來說,廣播劇的導演,也是一種劇的導演,那和電視電影導演,肯定有許多的共同點,於是我開始往「電視電影導演要做什麼」來尋找啟發。 果然找到非常多有用的東西,無論是在小紅書、b站還是Yout
Thumbnail
大家別被我聳動式的標題嚇到了,人生這場遊戲,當然是要用盡全力體驗到最後一刻。 主要是,我其實是個很喜歡跑來跑去的過動兒,在移動的旅途中,我才能感覺到,生命的變化還有原來我活著這件事。 所以不太能想像,萬一哪一天我又老又殘,再也沒辦法隨心所欲的想去哪就去哪時,我該怎麼面對這個世界。 說起來,也是
Thumbnail
如果你想變得富有,你就必須學會賺錢。那怎麼賺錢呢?用你的頭腦。 如果你清楚自己在做什麼,那就不是在賭博;如果你把錢投進一筆交易然後只是祈禱,那便是在賭博。
Thumbnail
  全聯福利中心在父親節前夕在社群上po出了一則貼文,內容包括好幾張在不同情境下(存款為零元時、殺蟑螂時、通馬桶時…)想爸爸的圖還有"#論爸爸的剩餘價值"、"#工具人養成"這兩個標籤。身為兩個孩子的爸爸,我真心不希望孩子跟我的關係是工具化的關係,我相信也沒有父親會希望孩子跟自己的關係是這樣的關係..
Thumbnail
關於《就這樣,我們把金魚放入了泳池》 青春與青春的意義 無聊當有趣,青春就是矛盾 但這些都僅止於想像,現實就是「無聊」,改變就是「不可能」。 無論這裡是天堂或地獄,都代表出生即是死亡。 明明喊著活著就像行屍走肉,卻笑著大喊著:「Born to be zombie!」;笑著做完惡作劇,卻說著好無聊。
Thumbnail
電視劇《俗女養成記》獲得好評後,許多臺灣女人都熱衷於討論金馬影后謝盈萱所飾演的陳嘉玲一角,但好像很少人討論原作者的江鵝。聽了這一集由林靜儀醫師所主持的Podcast《診間裡的女人》所作的訪問,能聽到原作者江鵝女士不同於戲劇誇張效果的觀點。
Thumbnail
不管是正能量的我、低潮的我,都是我人格的一部分,只是更希望低潮可以盡快過去,很多時候就是心裡的一道檻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告訴自己,沒事的。
Thumbnail
 會讀這本書,完全是因為作者,此源於2013年在英國自學烹飪在YouTube上偶然遇到「廚房裡的人類學家」這個頻道,學會了簡單又好吃的地中海烤雞腿,記得當時還效仿她去市場買了新鮮的羅勒植栽養在窗邊備用。莊祖宜的文字及影片作法都非常親民,讓人讀了有種躍躍欲試的感覺,有別於一般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