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財務自由已成趨勢,當科技改變了育兒形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少子化議題,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MZ世代說,不結婚不生小孩。整個社會燒了起來,著急到不得了。

其實更精彩的提問應該是:

如果我們生了小孩,我們能有什麼照顧的資源?

如果我們決定親自照顧小孩,我們是否也能夠獲得協助?

不能只關心托育問題,因為職場媽媽或是職場爸爸越來越難定義!

客廳就是工作室,書房就是職場的時代來了

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不願被綁在薪資少的組織中,犧牲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並渴望能夠自己育兒,陪伴孩童成長;當科技改變工作的形態,社群媒體直播工作者或內容經營者越來越多,職場與家庭的界線已被打破:

#客廳就是工作室,書房就是職場#

越來越多親職父母,是照顧者也是工作室的老板。

然而,小孩就在這些場域的周邊,親職父母,是在育兒還是在工作?

親職父母的心神被多重分割,雖沒有研究顯示,這樣的生長環境對小孩子會有那些影響,然而,父母急需要專注地與孩子互動,這是無庸置疑。同時,單純地和孩子在一起相處,有種難以言喻的滿足感。但是,父母又要在工作與照顧中蠟燭兩頭燒,這樣行不行? 這樣育兒可以嗎?

「工作+親職」父母不止兩頭燒,還有工作燒?育兒知識燒? 身心燒?夫妻情感燒?

親職父母急需專業輔助與互動團體,一起分享個中的酸甜苦辣或者困惑,育兒津貼雖然也不錯,但是追求財務自由,時間自由已成趨勢,傳統的育兒資源已不足應付新時代父母的需求,我們的育兒專業與制度趕得上這些變遷嗎?

公園裡一個看著手機的年輕媽媽和一個發呆的小嬰兒

媽媽專注看著自己手機的內容好久,小嬰兒只有一歲多左右,還不太會與人對話,只能呆呆地望著前方。

由於只是一個畫面無法斷定母親與小孩互動的情況,但是科技時代,手機佔據了我們大量的時間。2021年一項由Cheer 雜誌和Dcard發起的<跨世代職場大調查>研究顯示,Z世代對網路的黏著度很高,有5成的人幾乎離不開網路,有15.8%的人一小時內就受不了,34%無法超過1〜3小時。Y世代與Z世代的傾向很接近,只略低於Z世代,都屬於重度的網路使用者。

不難想像,那位母親看手機的時間不會太短,然而,小嬰兒其實都需要與照顧者互動,因為嬰兒時期大腦仍在發育,與照顧者不時有肢體或言語互動可以增加刺激,對孩子的腦力發展,有很重大的影響性。

媽媽盯著手機看,也顯示一個人育兒的孤單,是需要社會互動與支援的。

我們極度需要「親職服務輔導員」

自己在擔任全職媽媽照顧工作時,常常感覺社會連結的斷落,自我評價的失衡,以及人際交往的孤單,還有:好想要有一個可以說說話的朋友。時至今日只要在公園散歩,我的視線都在關心,獨自一個人推著嬰兒車在公園散歩的女性(抱歉了,親職爸爸!)

raw-image

Netflix影集《職場老媽》在影片一開始,聚會的媽媽們帶著嬰兒在專業輔導人員的協助下,談論是否決定在育嬰假期滿之後,回到工作崗位?

我們其實急需類似的輔導人員,協助育兒的媽媽們(爸爸們)談論各項生活安排的選擇。

這位輔導員應該具備類似於長照2.0計畫中的居家服務員的角色,她/他/他們可以透過向政府申請,到家中服務;有時是親職父母喘口氣的代理者或育兒指導員,有時是全職媽媽/爸爸的心靈陪伴者,或是性別平等相關工作的倡議員。

raw-image

她/他/他們也有能力可以聯結鄰近的親職父母,一起到附近的親子館,舉辦聯誼互動的活動,讓他們吐吐苦水,讓他們吸收育兒新知,讓他們有相近性同儕的支持與鼓勵(有些youtuber父母就會這樣聚會,很讚)。

科技改變了育兒的場域,科技挑戰了育兒專業的內涵。

嗨,政府部門或相關工作團體,你們聽見這種需求了嗎?

參考資料:首度跨世代職場大調查!Z世代最在意什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有價媽媽的沙龍
21會員
18內容數
邊育兒邊工作?行得通嗎? 針對為育兒而離職的婚育女性,無論是育兒期間的斜槓媽媽,或是子女成長後的二度就業,女性如何自我成長? 企業應如何為婚育女性創造更友善的就業環境,政府該如何訂定更完善的婦女就業政策? 一本重視女性「勞動者 +育兒者」公民身份的出版專輯!
有價媽媽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7/06
候診室有不少年輕夫婦,大腹便便的妻子,裝扮時潮的年輕孕媽,看著手機的爸爸們。空氣裡似乎瀰漫著興奮,緊張,焦慮又或著不安的氣氛?我這樣想像著。
Thumbnail
2023/07/06
候診室有不少年輕夫婦,大腹便便的妻子,裝扮時潮的年輕孕媽,看著手機的爸爸們。空氣裡似乎瀰漫著興奮,緊張,焦慮又或著不安的氣氛?我這樣想像著。
Thumbnail
2023/05/05
但是對於願意或有機會誕下新生命的女性而言:她當了媽媽,她生了,她變成孵蛋器了嗎?她是父權的犧牲品嗎?
Thumbnail
2023/05/05
但是對於願意或有機會誕下新生命的女性而言:她當了媽媽,她生了,她變成孵蛋器了嗎?她是父權的犧牲品嗎?
Thumbnail
2023/05/01
是的,這幾天我離家出走了! 拋下媳婦、女兒、媽媽、妻子的角色,氣呼呼、任性的,決定離開自己熟悉太久的場域,只為自己呼吸!
Thumbnail
2023/05/01
是的,這幾天我離家出走了! 拋下媳婦、女兒、媽媽、妻子的角色,氣呼呼、任性的,決定離開自己熟悉太久的場域,只為自己呼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撰文/陳昊儀.照片提供/陳材元 現今社會普遍仍存在著「家庭照顧女性化」,親職往往和母職劃上等號。但部分7、8年級的家庭主婦,跟傳統中的想像可能有點不一樣! 閱近五年新竹縣市政府提供的數據,新竹市30-49歲女性人口比例高於全國,生育率高、老化指數全台最低;
Thumbnail
撰文/陳昊儀.照片提供/陳材元 現今社會普遍仍存在著「家庭照顧女性化」,親職往往和母職劃上等號。但部分7、8年級的家庭主婦,跟傳統中的想像可能有點不一樣! 閱近五年新竹縣市政府提供的數據,新竹市30-49歲女性人口比例高於全國,生育率高、老化指數全台最低;
Thumbnail
少子化議題,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MZ世代說,不結婚不生小孩。 其實更精彩的提問應該是,如果我們生了小孩,我們能有什麼照顧的資源? 社群媒體直播工作者或內容經營者越來越多,職場與家庭的界線已被打破: #客廳就是工作室,書房就是職場#
Thumbnail
少子化議題,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MZ世代說,不結婚不生小孩。 其實更精彩的提問應該是,如果我們生了小孩,我們能有什麼照顧的資源? 社群媒體直播工作者或內容經營者越來越多,職場與家庭的界線已被打破: #客廳就是工作室,書房就是職場#
Thumbnail
過年又快到了,全職媽媽(或照顧者),該如何面對親友團的職業問候,這一關是有點困難,但別忘了,當初為什麼要把工作放下來! 外界很容易用刻板印象,看待「辭職在家」這件事。但是全職媽媽們的選擇,其中有一項最重要的就是──不願錯過孩子們任何一個成長過程,成為勇敢的信念實踐者。
Thumbnail
過年又快到了,全職媽媽(或照顧者),該如何面對親友團的職業問候,這一關是有點困難,但別忘了,當初為什麼要把工作放下來! 外界很容易用刻板印象,看待「辭職在家」這件事。但是全職媽媽們的選擇,其中有一項最重要的就是──不願錯過孩子們任何一個成長過程,成為勇敢的信念實踐者。
Thumbnail
嗯,特別強調自己是全職媽媽好像有點矯情,媽媽就是媽媽,哪有什麼全職兼職之分,就像小時候自家媽媽總會接些家庭代工回家做一樣,接些雜活賺點零花在現今的網路社會亦非難事,開個粉絲頁、拍個Youtube或錄個Podcast都有可能發展出新事業。
Thumbnail
嗯,特別強調自己是全職媽媽好像有點矯情,媽媽就是媽媽,哪有什麼全職兼職之分,就像小時候自家媽媽總會接些家庭代工回家做一樣,接些雜活賺點零花在現今的網路社會亦非難事,開個粉絲頁、拍個Youtube或錄個Podcast都有可能發展出新事業。
Thumbnail
我想去上班,但大家都說,會對孩子成長構成影響?由變身成為媽媽開始,不知你有否問過自己一個問題:到底當媽媽後,要不要繼續上班?
Thumbnail
我想去上班,但大家都說,會對孩子成長構成影響?由變身成為媽媽開始,不知你有否問過自己一個問題:到底當媽媽後,要不要繼續上班?
Thumbnail
在與小孩共同生活的日子裡,我們很常因為尋找平衡而感到徬徨,難免擔心因為自己的某些選擇而讓小孩傷心。在小孩兩歲以前,我也很常會感到焦慮,可隨著小孩長大,我逐漸明白,維持自己的價值,是家庭經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Thumbnail
在與小孩共同生活的日子裡,我們很常因為尋找平衡而感到徬徨,難免擔心因為自己的某些選擇而讓小孩傷心。在小孩兩歲以前,我也很常會感到焦慮,可隨著小孩長大,我逐漸明白,維持自己的價值,是家庭經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Thumbnail
鄰居奶奶見到我偶爾閒聊幾句之後總是會問:「妳有在上班嗎?」 帶孩子逛街買東西時跟店員不小心聊了起來之後被冷不防問一句:「媽媽妳平常有在上班嗎?」 跟同為媽媽的網友在網路及現實生活中互動時也總是被好奇詢問:「妳平常有在上班嗎?」 相信每個全職媽媽都會被問到千百次這樣的問題,到底我是如何回答的呢?
Thumbnail
鄰居奶奶見到我偶爾閒聊幾句之後總是會問:「妳有在上班嗎?」 帶孩子逛街買東西時跟店員不小心聊了起來之後被冷不防問一句:「媽媽妳平常有在上班嗎?」 跟同為媽媽的網友在網路及現實生活中互動時也總是被好奇詢問:「妳平常有在上班嗎?」 相信每個全職媽媽都會被問到千百次這樣的問題,到底我是如何回答的呢?
Thumbnail
還記得, 人類為何發明了辦公室和學校嗎? 不是為了讓同事跟學把你逼瘋, 而是: 在家工作真的不是阿母能做的行業!! 這不包括單身無子的歡樂族群, 我講的依舊是本人的主場--閉關族中的下九流, 家有幼童, 還肖想工作的職業媽媽.
Thumbnail
還記得, 人類為何發明了辦公室和學校嗎? 不是為了讓同事跟學把你逼瘋, 而是: 在家工作真的不是阿母能做的行業!! 這不包括單身無子的歡樂族群, 我講的依舊是本人的主場--閉關族中的下九流, 家有幼童, 還肖想工作的職業媽媽.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很喜歡跟小孩玩耍,也能得到孩子信任的成人,但隨著工作身份的轉變,人格特質似乎也跟著轉變,譬如變得更強調效率(就是沒耐性)、更重視成果(就是不懂得陪孩子享受過程)、覺得自己需要更好的組織好所有事情(就是不能接受空與自由的美好),這種種我還可以透過自省寫下更多更多....
Thumbnail
我是一個很喜歡跟小孩玩耍,也能得到孩子信任的成人,但隨著工作身份的轉變,人格特質似乎也跟著轉變,譬如變得更強調效率(就是沒耐性)、更重視成果(就是不懂得陪孩子享受過程)、覺得自己需要更好的組織好所有事情(就是不能接受空與自由的美好),這種種我還可以透過自省寫下更多更多....
Thumbnail
#Economist #SpecialReport #經濟學人 也出《專題報告》討論童年了 #都市化童年 #室內化童年 #密集親職教養化童年 #螢幕化童年 *〈為什麼人類發展才幾個世紀,孩子的生活就發生了驟變?這對兒童、親職照顧者和整個社會,帶來什麼意義?〉
Thumbnail
#Economist #SpecialReport #經濟學人 也出《專題報告》討論童年了 #都市化童年 #室內化童年 #密集親職教養化童年 #螢幕化童年 *〈為什麼人類發展才幾個世紀,孩子的生活就發生了驟變?這對兒童、親職照顧者和整個社會,帶來什麼意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