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煩惱,進化中

2021/10/1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作者/李庭芝
攝影師:Emma Bauso,來源:Pexels
你覺得「成為爸爸」意味著什麼?
不管正在閱讀的你是男是女,都可以花點時間想一下這個問題。要點並不在於誰的答案是正確的,而是你的答案意味著對你來說,「爸爸」應該要是什麼樣子的人。
也許有人覺得是意味著「要負起責任,讓孩子尊敬」;有人則認為是「要更努力賺錢,讓孩子生活無虞」;或者是相反的,要「減少工作,陪伴孩子成長」……
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在過去,關於爸爸的刻板印象很多,多半圍繞著早出晚歸工作,回家沒什麼話好說,默默關心或無法關心身邊的人……這樣的形象打轉。在這次的訪談中,有兩位受訪者提起自己的爸爸時,都提到了忙於工作無法兼顧到家庭的印象。
但在資料收集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到,現代社會對爸爸的期待,已經不只有「賺大錢」了。我們也會期待爸爸參與教養和育兒的過程,與家庭有更緊密的連結。
關於社會對爸爸角色要求的轉變,比較明顯的應該是,像以前那樣只以工作為重已經不夠了,而是不管願意或不願意都有責任參與教養和照顧小孩的工作。這次受訪的幾位爸爸,都有意識地將小孩納入自己的時間分配當中。
例如陳爸爸,因為兩個孩子都沒有補習,所以每天都會幫孩子複習作業,幫他們解答不會的地方,如果有落後,也會陪孩子釐清問題在那裡,或是和老師討論還可以用什麼方式協助;金爸爸則自嘲自己數理不好,沒辦法在課業上協助太多,但他提到,孩子國小國中的時候,人際關係的問題比較嚴重,常常無法融入團體,或為了被其他團體接納而過度節食,當時他和媽媽兩人就花了很多時間懇談與陪伴,讓孩子的注意力能夠轉移。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呢?受訪的幾位爸爸都覺得是自然而然的,答不上為什麼會產生這樣對孩子的想法。於是我們問了幾位爸爸對「自己的爸爸的印象」。
林爸爸跟施爸爸兩位的爸爸都有共同之處:工時很長,沒有太多時間可以陪伴孩子。
林爸爸說自己對父親的印象其實不深,因為他的工時很長,相處的時間相對就很少。而在相處的時間裡,經驗也往往不好,「回到家,其實也並沒有特別的互動,他會問最近怎麼樣、學校怎麼樣、什麼時候考試、考試怎麼樣,就是不會有親密的對話,並沒有什麼感情的交流。」有時候爸爸會談起以前考第一名的經歷,或會問起功課如何,但也沒有要進一步跟孩子深入討論。
林爸爸認為,自己的父親並不是「不願意」、而是「不會」和孩子相處,態度又因為受到工作的影響而比較強硬,他談到幾次爸爸教他數學的經驗,常常他一不會就會生氣:「怎麼連這也不會!」久了之後,自然也不會想要去找他問功課。
施爸爸同樣在成長過程中,對爸爸印象不深。由於爸爸是遠洋船員,因此每年大概只有幾周或一個月的時間會在家。小時候主要的教育和互動都是和媽媽有關。但是他仍然記得一些爸爸對他關心的舉動,例如曾經有次爸爸突然充滿感情地擁抱了他,或是在台灣的時候,忽然買了當時最流行的遊戲機給他。長大之後才體會到是爸爸希望彌補自己不在的時光。
林爸爸因為有這樣童年的經驗,因此當自己有了孩子之後,就不希望重覆過去的狀況。儘管下定這樣的決心,但一開始他還是很容易對孩子生氣。他回憶,當時工作的公司,每天的工時長達十四到十六個小時,很難有好脾氣應對。
後來他發現,孩子雖然年紀還很小,包著尿布,但已經不太敢跟大人說自己的事情,例如尿布髒了會想自己藏起來,或是生病了不敢跟家人說。這讓他認真反省自己的態度,他不希望將來孩子長大了,發生困難的時候,是自己偷偷用不一定理想的方式處理,不敢跟大人商量。
因此後來他決定換工作,縮短工時,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可以陪伴小孩。他說他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雙明亮、閃閃發光的眼睛,他希望為了那雙閃閃發光的眼睛努力,付出更多心力去陪伴孩子,不要讓孩子眼睛裡的光芒黯淡掉。
施爸爸提到自己並不覺得童年經驗帶給自己陰影或負面影響。他認為目前家庭角色的轉變,多少和父親不再是家中唯一經濟來源有關,雙薪家庭會改變家庭中的角色扮演。他表示,因為太太的工時很長,有時週末也上班,時間上就必須注意「分組」,什麼時候由他照顧、什麼時候由太太照顧。
他覺得,爸爸的角色是互動出來的結果,沒有誰比誰重要或誰該做什麼等分野。「媽媽的重要性到哪裡,爸爸的重要性也就到哪裡。」施爸爸說。
雖然這次採訪到的樣本數不多,不過從幾位爸爸的言談中可以大概看出,只賺錢不跟家人互動的爸爸,已經不是社會唯一的範本了。然而,也有幾位爸爸提到自己曾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面對家人與工作之間的兩難。
例如金爸爸就提到,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正好是自己事業正在衝刺,沒有太多時間可以陪伴孩子曾讓他煩惱許久;林爸爸也提到當時為了能多陪伴孩子,選擇換了工作。顯然對台灣的爸爸來說,如何在工作與家人間取得平衡,是相當重要的煩惱與課題。
不過,林爸爸對此倒是提出有趣的觀點。當被問到「會不會擔心目前孩子的成長太過開心,以後人生容易失敗」這個問題的時候,林爸爸說不會,因為他覺得自己的父親就是例子,雖然看起來事業成功,但退休之後卻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他不快樂地工作這麼多年,希望以後可以過更好的生活,等到真的擁有好的物質條件,卻不知道該怎麼過生活了。
因此他覺得,讓自己擁有保持開心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因為現在懂得如何快樂,以後才可能繼續快樂。他提到他會特別注意自己的與孩子的脾氣,如果孩子有起床氣,他就會要孩子尋找方式排解,而不是把脾氣發在身邊的人身上,而他自己如果跟孩子講話口氣不好,事後也會反省跟調整自己的言行。
我們的成長過程,都帶有過往的印記,只是有時候沒有去注意到。今年的父親節,邀請爸爸媽媽們一起來回憶,自己的爸爸是如何在成長過程中,透過他的存在、甚至是不在來影響著你,這些影響是否讓你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想法有了某些堅持或要求?說不定在回憶的過程中,會有意外的收穫喔!
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 362 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夜霧
夜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