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煩惱,進化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作者/李庭芝
攝影師:Emma Bauso,來源:Pexels

攝影師:Emma Bauso,來源:Pexels

你覺得「成為爸爸」意味著什麼?

不管正在閱讀的你是男是女,都可以花點時間想一下這個問題。要點並不在於誰的答案是正確的,而是你的答案意味著對你來說,「爸爸」應該要是什麼樣子的人。

也許有人覺得是意味著「要負起責任,讓孩子尊敬」;有人則認為是「要更努力賺錢,讓孩子生活無虞」;或者是相反的,要「減少工作,陪伴孩子成長」……

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在過去,關於爸爸的刻板印象很多,多半圍繞著早出晚歸工作,回家沒什麼話好說,默默關心或無法關心身邊的人……這樣的形象打轉。在這次的訪談中,有兩位受訪者提起自己的爸爸時,都提到了忙於工作無法兼顧到家庭的印象。

但在資料收集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到,現代社會對爸爸的期待,已經不只有「賺大錢」了。我們也會期待爸爸參與教養和育兒的過程,與家庭有更緊密的連結。

關於社會對爸爸角色要求的轉變,比較明顯的應該是,像以前那樣只以工作為重已經不夠了,而是不管願意或不願意都有責任參與教養和照顧小孩的工作。這次受訪的幾位爸爸,都有意識地將小孩納入自己的時間分配當中。

例如陳爸爸,因為兩個孩子都沒有補習,所以每天都會幫孩子複習作業,幫他們解答不會的地方,如果有落後,也會陪孩子釐清問題在那裡,或是和老師討論還可以用什麼方式協助;金爸爸則自嘲自己數理不好,沒辦法在課業上協助太多,但他提到,孩子國小國中的時候,人際關係的問題比較嚴重,常常無法融入團體,或為了被其他團體接納而過度節食,當時他和媽媽兩人就花了很多時間懇談與陪伴,讓孩子的注意力能夠轉移。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呢?受訪的幾位爸爸都覺得是自然而然的,答不上為什麼會產生這樣對孩子的想法。於是我們問了幾位爸爸對「自己的爸爸的印象」。

林爸爸跟施爸爸兩位的爸爸都有共同之處:工時很長,沒有太多時間可以陪伴孩子。

林爸爸說自己對父親的印象其實不深,因為他的工時很長,相處的時間相對就很少。而在相處的時間裡,經驗也往往不好,「回到家,其實也並沒有特別的互動,他會問最近怎麼樣、學校怎麼樣、什麼時候考試、考試怎麼樣,就是不會有親密的對話,並沒有什麼感情的交流。」有時候爸爸會談起以前考第一名的經歷,或會問起功課如何,但也沒有要進一步跟孩子深入討論。

林爸爸認為,自己的父親並不是「不願意」、而是「不會」和孩子相處,態度又因為受到工作的影響而比較強硬,他談到幾次爸爸教他數學的經驗,常常他一不會就會生氣:「怎麼連這也不會!」久了之後,自然也不會想要去找他問功課。

施爸爸同樣在成長過程中,對爸爸印象不深。由於爸爸是遠洋船員,因此每年大概只有幾周或一個月的時間會在家。小時候主要的教育和互動都是和媽媽有關。但是他仍然記得一些爸爸對他關心的舉動,例如曾經有次爸爸突然充滿感情地擁抱了他,或是在台灣的時候,忽然買了當時最流行的遊戲機給他。長大之後才體會到是爸爸希望彌補自己不在的時光。

林爸爸因為有這樣童年的經驗,因此當自己有了孩子之後,就不希望重覆過去的狀況。儘管下定這樣的決心,但一開始他還是很容易對孩子生氣。他回憶,當時工作的公司,每天的工時長達十四到十六個小時,很難有好脾氣應對。

後來他發現,孩子雖然年紀還很小,包著尿布,但已經不太敢跟大人說自己的事情,例如尿布髒了會想自己藏起來,或是生病了不敢跟家人說。這讓他認真反省自己的態度,他不希望將來孩子長大了,發生困難的時候,是自己偷偷用不一定理想的方式處理,不敢跟大人商量。

因此後來他決定換工作,縮短工時,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可以陪伴小孩。他說他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雙明亮、閃閃發光的眼睛,他希望為了那雙閃閃發光的眼睛努力,付出更多心力去陪伴孩子,不要讓孩子眼睛裡的光芒黯淡掉。

施爸爸提到自己並不覺得童年經驗帶給自己陰影或負面影響。他認為目前家庭角色的轉變,多少和父親不再是家中唯一經濟來源有關,雙薪家庭會改變家庭中的角色扮演。他表示,因為太太的工時很長,有時週末也上班,時間上就必須注意「分組」,什麼時候由他照顧、什麼時候由太太照顧。

他覺得,爸爸的角色是互動出來的結果,沒有誰比誰重要或誰該做什麼等分野。「媽媽的重要性到哪裡,爸爸的重要性也就到哪裡。」施爸爸說。

雖然這次採訪到的樣本數不多,不過從幾位爸爸的言談中可以大概看出,只賺錢不跟家人互動的爸爸,已經不是社會唯一的範本了。然而,也有幾位爸爸提到自己曾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面對家人與工作之間的兩難。

例如金爸爸就提到,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正好是自己事業正在衝刺,沒有太多時間可以陪伴孩子曾讓他煩惱許久;林爸爸也提到當時為了能多陪伴孩子,選擇換了工作。顯然對台灣的爸爸來說,如何在工作與家人間取得平衡,是相當重要的煩惱與課題。

不過,林爸爸對此倒是提出有趣的觀點。當被問到「會不會擔心目前孩子的成長太過開心,以後人生容易失敗」這個問題的時候,林爸爸說不會,因為他覺得自己的父親就是例子,雖然看起來事業成功,但退休之後卻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他不快樂地工作這麼多年,希望以後可以過更好的生活,等到真的擁有好的物質條件,卻不知道該怎麼過生活了。

因此他覺得,讓自己擁有保持開心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因為現在懂得如何快樂,以後才可能繼續快樂。他提到他會特別注意自己的與孩子的脾氣,如果孩子有起床氣,他就會要孩子尋找方式排解,而不是把脾氣發在身邊的人身上,而他自己如果跟孩子講話口氣不好,事後也會反省跟調整自己的言行。

我們的成長過程,都帶有過往的印記,只是有時候沒有去注意到。今年的父親節,邀請爸爸媽媽們一起來回憶,自己的爸爸是如何在成長過程中,透過他的存在、甚至是不在來影響著你,這些影響是否讓你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想法有了某些堅持或要求?說不定在回憶的過程中,會有意外的收穫喔!

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第 362 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夜霧的沙龍
4會員
32內容數
過去於《人本教育札記》撰寫的文章集結
夜霧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0/22
基地的老師們擔心孩子們内心有恐懼沒有機會抒發,也猜想孩子們内在還有疑惑或困頓,因此特地安排時間和孩子們聊一聊,聊孩子對事發經過的理解,感受與想法。沒有想到,孩子們沒有想要談恐懼與擔心,反而先談了處罰。
Thumbnail
2021/10/22
基地的老師們擔心孩子們内心有恐懼沒有機會抒發,也猜想孩子們内在還有疑惑或困頓,因此特地安排時間和孩子們聊一聊,聊孩子對事發經過的理解,感受與想法。沒有想到,孩子們沒有想要談恐懼與擔心,反而先談了處罰。
Thumbnail
2021/10/19
精神科醫師王浩威在 1998 年有一篇文章寫道:「這些年來,任何節日,一旦到臨,商人都不忘炒作一番趁勢廣告宣傳。父親節的廣告卻總是來得不起勁,甚至有點躲躲閃閃的。好像除了說『父親節到了』,其他的話就不知怎麼去說了。」看來關於父親節的尷尬由來已久,不只是幫忙過節的人尷尬,被過節的人大概也有點不知所措。
Thumbnail
2021/10/19
精神科醫師王浩威在 1998 年有一篇文章寫道:「這些年來,任何節日,一旦到臨,商人都不忘炒作一番趁勢廣告宣傳。父親節的廣告卻總是來得不起勁,甚至有點躲躲閃閃的。好像除了說『父親節到了』,其他的話就不知怎麼去說了。」看來關於父親節的尷尬由來已久,不只是幫忙過節的人尷尬,被過節的人大概也有點不知所措。
Thumbnail
2021/09/21
沒有人會告訴你,一則新聞的產生,有可能不是走訪調查的結果,而是與某些人有了交情後,得到餵養產生的,尤其是那些牽涉到國家體制的訊息。至於新聞的中立性?在交情前面,還是先等等吧。
Thumbnail
2021/09/21
沒有人會告訴你,一則新聞的產生,有可能不是走訪調查的結果,而是與某些人有了交情後,得到餵養產生的,尤其是那些牽涉到國家體制的訊息。至於新聞的中立性?在交情前面,還是先等等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爸爸們真的「天生比較不會帶小孩」嗎?據美國社會學家研究,多數爸爸都有意願照顧孩子,但一方面家中支出增加、工作繁重帶來壓力,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照顧得不好,有些爸爸育兒時的粗神經表現,其實是一種獨自面對育兒壓力的消極抵抗。 原文刊登於基督徒救世會電子期刊:其實爸爸都想當神隊友?
Thumbnail
爸爸們真的「天生比較不會帶小孩」嗎?據美國社會學家研究,多數爸爸都有意願照顧孩子,但一方面家中支出增加、工作繁重帶來壓力,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照顧得不好,有些爸爸育兒時的粗神經表現,其實是一種獨自面對育兒壓力的消極抵抗。 原文刊登於基督徒救世會電子期刊:其實爸爸都想當神隊友?
Thumbnail
擔心在教養上有所爭執,或是對於教養方式態度的不同,所以為了避免衝突或麻煩,就慢慢地自動退出了?還是因為照顧孩子的那個位子上一直有人(媽媽或祖父母)在,所以爸爸們就覺得不用自己也沒關係呢?如果我在這裡告訴各位爸爸們,其實你的位子沒有人可以取代,你們會不會比較願意或是比較有自信待在那個位子上呢?
Thumbnail
擔心在教養上有所爭執,或是對於教養方式態度的不同,所以為了避免衝突或麻煩,就慢慢地自動退出了?還是因為照顧孩子的那個位子上一直有人(媽媽或祖父母)在,所以爸爸們就覺得不用自己也沒關係呢?如果我在這裡告訴各位爸爸們,其實你的位子沒有人可以取代,你們會不會比較願意或是比較有自信待在那個位子上呢?
Thumbnail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接觸的對象,對他們有最深切的改變,在從前的社會-父親是應為家庭工作的人,把所有辛苦的擔子壓在身上,而母親則是為家庭服務的人。父母在家庭中也有着重要的責任,但是有多少的人真的了解他們身上的重擔⋯ 直至成為‘父親’之前,站在那個位置上-你可能也會改變⋯由於你的職責不一樣了⋯
Thumbnail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接觸的對象,對他們有最深切的改變,在從前的社會-父親是應為家庭工作的人,把所有辛苦的擔子壓在身上,而母親則是為家庭服務的人。父母在家庭中也有着重要的責任,但是有多少的人真的了解他們身上的重擔⋯ 直至成為‘父親’之前,站在那個位置上-你可能也會改變⋯由於你的職責不一樣了⋯
Thumbnail
‘’是先生、是爸爸,是一個家的經濟支柱‘’ 主宰自己的人生讓自己不留有任何的遺憾,對自己好一點吧! 沉默並不會讓彼此靠近反而會讓彼此更加的有距離,溝通才是最好的方法。
Thumbnail
‘’是先生、是爸爸,是一個家的經濟支柱‘’ 主宰自己的人生讓自己不留有任何的遺憾,對自己好一點吧! 沉默並不會讓彼此靠近反而會讓彼此更加的有距離,溝通才是最好的方法。
Thumbnail
在與小孩共同生活的日子裡,我們很常因為尋找平衡而感到徬徨,難免擔心因為自己的某些選擇而讓小孩傷心。在小孩兩歲以前,我也很常會感到焦慮,可隨著小孩長大,我逐漸明白,維持自己的價值,是家庭經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Thumbnail
在與小孩共同生活的日子裡,我們很常因為尋找平衡而感到徬徨,難免擔心因為自己的某些選擇而讓小孩傷心。在小孩兩歲以前,我也很常會感到焦慮,可隨著小孩長大,我逐漸明白,維持自己的價值,是家庭經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Thumbnail
你覺得「成為爸爸」意味著什麼?也許有人覺得是意味著「要負起責任,讓孩子尊敬」;有人則認為是「要更努力賺錢,讓孩子生活無虞」;或者是相反的,要「減少工作,陪伴孩子成長」……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Thumbnail
你覺得「成為爸爸」意味著什麼?也許有人覺得是意味著「要負起責任,讓孩子尊敬」;有人則認為是「要更努力賺錢,讓孩子生活無虞」;或者是相反的,要「減少工作,陪伴孩子成長」……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Thumbnail
📷 說實話,我還沒見過哪一對家長不忙碌,幾乎全都是忙碌,不是在外工作、上班才是忙碌,既使全職在家,從早忙到晚,光是一天三餐的備料、煮及收拾,佔據一天大部分時間,甚至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幾乎24小時都忙碌,我聽過一個擁有5個孩子的阿嬤,說她長達20幾年都沒有辦法好好地睡覺。 忙碌不代表心不在家庭,只
Thumbnail
📷 說實話,我還沒見過哪一對家長不忙碌,幾乎全都是忙碌,不是在外工作、上班才是忙碌,既使全職在家,從早忙到晚,光是一天三餐的備料、煮及收拾,佔據一天大部分時間,甚至孩子還是嬰兒的時候,幾乎24小時都忙碌,我聽過一個擁有5個孩子的阿嬤,說她長達20幾年都沒有辦法好好地睡覺。 忙碌不代表心不在家庭,只
Thumbnail
雖然時代不斷改變,但是在養兒育女上,台灣父親的角色大都還是像古代一樣,還是以「背影」出現在孩子的視線邊緣,雖然在實際生活裏,許多媽媽還是要上班,但是照顧孩子、陪伴孩子的責任卻仍然主要還是由媽媽來承擔。   當然,爸爸們有許多的藉口,要加班,要出差,要應酬.....總之,往往父親們真心感受到陪伴孩子的
Thumbnail
雖然時代不斷改變,但是在養兒育女上,台灣父親的角色大都還是像古代一樣,還是以「背影」出現在孩子的視線邊緣,雖然在實際生活裏,許多媽媽還是要上班,但是照顧孩子、陪伴孩子的責任卻仍然主要還是由媽媽來承擔。   當然,爸爸們有許多的藉口,要加班,要出差,要應酬.....總之,往往父親們真心感受到陪伴孩子的
Thumbnail
現在男性也可以請育嬰假,我記得是三個月,但只能領法定的產假薪水,所以沒什麼屁用。如果薪水這麼少,沒有人會真的想要請產假。我的意思是,很多男人都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假如他們的太太可以請假這麼久還能領半薪或全薪,他們又怎麼會想請假,然後只領這麼一點錢?我覺得政府只是在空口說白話,沒有真的關心這件事。
Thumbnail
現在男性也可以請育嬰假,我記得是三個月,但只能領法定的產假薪水,所以沒什麼屁用。如果薪水這麼少,沒有人會真的想要請產假。我的意思是,很多男人都是家庭的經濟支柱,假如他們的太太可以請假這麼久還能領半薪或全薪,他們又怎麼會想請假,然後只領這麼一點錢?我覺得政府只是在空口說白話,沒有真的關心這件事。
Thumbnail
是不是?要再思考一下,你買的蛋糕、花束、刮鬍刀、按摩椅、鑽錶,跟你訂的餐廳,除了給商人亮眼的業績之外,8月8日對你而言,究竟是你的父親真的這麼值得巴結,還是,你不得不巴結的,其實只是父權?
Thumbnail
是不是?要再思考一下,你買的蛋糕、花束、刮鬍刀、按摩椅、鑽錶,跟你訂的餐廳,除了給商人亮眼的業績之外,8月8日對你而言,究竟是你的父親真的這麼值得巴結,還是,你不得不巴結的,其實只是父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