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的「傷兵理論」

2022/07/2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戰場上的傷兵運送
一般來說,在作戰中受傷的人數遠遠多於死亡的人數,而傷兵數的多寡,卻常常是扭轉戰局的關鍵因素。
一旦身旁的弟兄或好友不幸戰死,你幾乎沒有多少時間可以呼天搶地的為他痛哭一場,就得擦乾眼淚,繼續前進殺敵,因為戰場上狀況瞬息萬變,而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忍。過程中,因為目睹死亡的發生,將使人更加謹慎的保護自己的性命,以避免淪為同樣的命運,甚至還能化悲憤為力量的更加奮勇前進殺敵。
而如果身邊的弟兄受了輕重傷,沒有人可以眼睜睜看著受傷的弟兄,面露祈求的眼神而不搭救的。這時,通常會有兩位士兵加入救援,而這兩位士兵也將暫時無法加入戰鬥,進而讓已方因而損失了三個戰力。假設一場戰事產生十位傷兵,則其共損失三十個戰力,以此類推⋯⋯
傷兵太多所導致戰力的損失是巨大的,甚至將左右戰局的勝敗。這就是戰場所謂的「傷兵理論」。
基於「傷兵理論」的戰術運用。有人因此研發出一種塑膠子彈,不僅攜帶上輕量化,還能製造無數傷兵,進而損失敵方戰力,並癱瘓其醫療系統。
因此,誰能有效率的掌握傷兵醫療及後送的後勤支援,誰就是戰場上的贏家。
潘俊隆
潘俊隆
一個年輕時喜愛文學及音樂的青年,為了改變自己,進了軍校,成了職業軍人;一個職業軍人,為了精進自身,加入了特種訓練,也經歷了軍旅生涯種種磨練。 如今,退伍後的軍人與年青時的自己相遇了。 高中時期開始寫作小說,作品多次連載刊登於校刊及縣級刊物。投身軍旅後中斷寫作多年,直到近幾年開始投身劇本及小說創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