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識愁滋味”中的山高險峻盡國賊

2022/08/01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人到中年,負重前行中滿心悲涼 ——你終於發現,年少時他們給你的教育,都是假的
——旭

少年不識愁滋味

[正體]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
[简体]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居士,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生於金國,少年抗金歸宋,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因歸正人的身份,辛棄疾也始終未能得到南宋朝廷的重用以及實現他北伐的夙願。追贈少師,謚忠敏。
辛棄疾是中國南宋豪放派詞人,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鐵冠道人) 合稱“蘇辛”,與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北宋齊州[今山東省濟南市]人,自號易安居士) 並稱“濟南二安”,和愛國詩人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雙峰並峙[zhì]。辛棄疾詞風“激昂豪邁,風流豪放”,代表著南宋豪放詞的最高成就。
辛棄疾,詞如其人。一生雄心都是恢復國土,豪情萬丈欲建不世之功。他給朱熹(1130年10月22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一字仲晦,齋號晦庵考亭,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紫陽夫子滄州病叟雲谷老人,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謚,又稱朱文公。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婺源縣[今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人,生於福建路南劍州尤溪縣[今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 寫的悼文,也是他自己的抱負。
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lǐn]凜猶生!
——辛棄疾,《宋史·辛棄疾傳》記錄[(辛)棄疾嘗同朱熹游武夷山,賦《九曲櫂歌》,熹書“克己復禮”、“夙興夜寐”,題其二齋室。熹歿,偽學禁方嚴,門生故舊至無送葬者。棄疾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辛棄疾的理想,是憑借自己的文韜武略,建功立業,報效國家,建不世功名。辛棄疾是爺爺撫養大的,典型的爺孫之愛。他的祖父辛贊是金朝亳州譙縣(今安徽亳縣)的縣令,曾帶他兩次到燕京考察軍情。長大後,受業於毫州劉瞻,劉瞻在金擔任史館編修,門生諸多。劉瞻最欣賞的是辛棄疾和黨懷英,二人並稱“辛黨”。黨懷英(1134年-1211年),字世傑,號竹溪,謚號文獻,祖籍馮翊(今陝西大荔),生於奉符(今山東泰安),後來成為金朝的文學家、書法家。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 夏秋季節,金完顏亮(1122年2月24日-1161年12月15日,字元功,女真名迪古乃,金朝第四任皇帝, 1150年1月9日-1161年12月15日在位。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之孫,太祖庶長子完顏宗干次子,母親為大氏) 入侵南宋。山東有耿京(?-1162年,金朝山東濟南人)開趙等人聚眾起義。二十二歲的辛棄疾在濟南南部山區聚集人馬2000人,加入耿京的起義軍,辛棄疾擔任掌書記。耿京派遣辛棄疾等11人奉表歸宋,宋高宗召見之後委任辛棄疾承郎務、天平節度使掌書記,耿京為天平節度使。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閏二月,辛棄疾在北歸途中聽說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所殺,急驅50騎入山東,於5萬人中,擒拿張安國,並號耿京舊部反正。後率反正部隊,長驅渡淮,押解張安國到建康城斬首。辛棄疾因此一役,名動京城。
乾道元年(1165年),年僅25歲的辛棄疾,上書《御戎十論(即著名的《美芹十論》),提出宋軍以重兵分別佈防在川陝(今陝西秦嶺一線)荊襄(今湖北襄樊、武漢一帶)兩淮(今安徽沿淮河一線)。訓練組織一支五萬人左右的精兵,走海路從金防禦空虛的山東半島登陸,直接威脅金的統治中心燕京(今北京)地區。
這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有明確文字記錄的,第一個大規模跨海登陸作戰方案,類似於韓戰中的麥克阿瑟仁川登陸 — — 不過地域更大,戰場更廣闊。
但可惜,南宋久無鬥志,何況辛棄疾的“歸正人”身份,難受重用。辛棄疾南歸之後的四十餘年間,或者浮現閒居,或者沉淪下僚,不得盡用其才。“一腔忠憤,無處發洩”,“自詭放浪林泉,從老農學稼”,晚年時辛棄疾壯志難酬而人卻老。
[正體]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简体]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chān,短外衣]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chuò,整理;整顿]银胡觮[jué],汉箭朝飞金仆姑(箭名)。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zī]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棄疾,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公元1207年(開禧三年),“汗血鹽車無人顧,千裡空收駿骨。”的辛棄疾,於農歷九月初十病逝,臨終前,大呼:殺賊!殺賊! ——“抱恨入地,[jī,懷著]志以歿[mò,死]”,享壽六十七歲。

山高險峻盡國賊

辛棄疾的詩、詞,激憤慷慨的多。類似於“少年不識愁滋味”這樣含蓄如水,卻又萬般清涼的少。“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 — — 實在是道不盡無數愁苦,無語話秋涼的大多數國人的寫照。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號定盦[ān]。曾字爾玉 ,曾更名易簡,字伯定,再更名為鞏祚[zuò,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朝中後期思想家、文學家。
[正體]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简体]
九州生气恃[shì,凭仗]风雷,万马齐喑[yīn,缄默]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一百二十五
龔自珍是講究經世致用之學的。適逢清末,列強來襲。龔自珍也有匡扶社稷之志,終不遂。我們常說的“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就出自龔自珍的《古史鉤沉論》
夏之亡也,孔子曰:文獻,杞[qǐ]不足征。傷夏史之亡也。殷之亡,曰:文獻,宋不足征。傷殷史之亡也。周之東也,孔子曰:天子失官。傷周之史亡也。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隳[huī,毀壞]人之枋[bìng,權柄]、敗人之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材、湮[yān]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周之東,其史官大罪四,小罪四;其大功三,小功三。帝魁[kuí,為首的]以前,書莫備焉。郯[tán]之君知之,楚之左史知之,周史不能存之,故傳者不雅馴,而雅馴者不傳,謂之大罪一。正考父得商之名頌十二於周,百年之間亡其七,太師亡其聲弦焉,太史又亡其簡編焉,謂之大罪二。周之雅、頌,義逸而荒,人逸而名亡,瞽[gǔ,眼瞎]所獻、燕享所歌、大氏斷章,作者之初指不在。瞀[mào]儒序詩,以斷章為初指,以諷諫為本義,以歌者為作者。史不能宣而明,謂之大罪三。有黃帝歷、有顓頊歷、有夏歷、有商歷、有周歷、有魯歷、有列國歷七者,周天子不能同,列國赴告,各步其功,告朔怠終,乃亂而弗從。周享國久,八百餘祀,歷敝[bì]不改,是以失禮。是失官之大者,謂之大罪四。
——龔自珍,古史鉤沉論
龔自珍的長子龔橙(1817–1870),字公襄,號石匏[páo],後更號孝拱,清朝浙江仁和人。龔橙科舉考試屢試不第,後居住於上海,因熟悉滿文、蒙古文和外國情況,被威妥瑪(Sir Thomas Francis Wade,1818年8月25日-1895年7月31日,全名湯瑪斯·法蘭西斯·韋德) 聘為秘書,並最終在上海去世。著有《詩本誼》。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年五月廿五(6月21),慈禧以光緒帝的名義,正式公佈“宣戰詔書”,向全球列強宣戰。
我朝二百數年,深仁厚澤,凡遠人來中國者,列祖列宗罔[wǎng,無]不待以懷柔。迨[dài,等到]道光、咸豐年間,俯准彼等互市,並乞在我國傳教;朝廷以其勸人為善,勉允所請,初亦就我范圍,遵我約束。詎[jù,豈]三十年來,恃[shì,憑仗]我國仁厚,一意拊[fǔ]循[xún,遵守],彼乃益肆梟張,欺臨我國家,侵佔我土地,蹂躪我人民,勒索我財物。朝廷稍加遷就,彼等負其凶橫,日甚一日,無所不至。小則欺壓平民,大則侮慢神聖。我國赤子,仇怨郁結,人人欲得而甘心。此義勇焚毀教堂、屠殺教民所由來也。朝廷仍不肯開釁,如前保護者,恐傷吾人民耳。故一再降旨申禁,保衛使館,加恤教民。故前日有“拳民、教民皆吾赤子”之諭,原為民教,解釋夙嫌。朝廷柔服遠人,至矣盡矣!然彼等不知感激,反肆[sì,任意而行]要挾。昨日公然有社士蘭照會,令我退出大沽口炮台,歸彼看管,否則以力襲取。危詞恫嚇,意在肆其猖獗,震動畿[jī]輔。
平日交鄰之道,我未嘗失禮於彼,彼自稱教化之國,乃無禮橫行,專肆兵監器利,自取決裂如此乎。朕臨御將三十年,待百姓如子孫,百姓亦戴朕如天帝。況慈聖中興宇宙,恩德所被,浹[jiā,濕透]髓淪肌,祖宗憑依,神祇感格。人人忠憤,曠代無所。朕今涕泣以告先廟,抗慨以示師徒,與其苟且圖存,貽[yí]羞萬古,孰若大張韃[dá]伐,一決雌雄。連日召見大小臣工,詢謀僉[qiān,都]同。近畿及山東等省義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數十萬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執干戈以衛社稷。
彼仗詐謀,我恃天理;彼憑悍力,我恃人心。無論我國忠信甲冑,禮義干櫓[lǔ],人人敢死,即土地廣有二十餘省,人民多至四百餘兆,何難減比凶焰,張我國威。其有同仇敵愾,陷陣沖鋒,抑或仗義捐資,助益儴[ráng,因循]項,朝廷不惜破格懋[mào,盛大]賞,獎勵忠勳。苟其自外生成,臨陣退縮,甘心從逆,竟作漢奸,朕即刻嚴誅,絕無寬貸。爾普天臣庶,其各懷忠義之心,共洩神人之憤,朕實有厚望焉!
— — 對萬國宣戰詔書,1900年6月21日
能夠向全世界宣戰,人類史上僅此一例,也算是裝逼就裝個宇宙第一范,空前未必絕後。為此,西方列強組建八國聯軍,包括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奧匈帝國、意大利聯軍共三萬人,後來增至約五萬人。8月14日攻入北京。慈禧出逃,命恭忠親王奕訢(滿語:ᡳ ᡥᡳᠨ,轉寫:I Hin[1];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鐵帽子王號:樂善堂主。滿洲愛新覺羅氏,晚清宗室、重臣、洋務派領袖,是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同父異母胞弟) 留京合議。
龔橙精通滿、蒙、漢語和英語,作為英國公使的翻譯,代表英國和恭親王談判。恭親王受不住對方的刁難,一股無名邪火只能發到咱大清朝自己人身上。
恭親王對龔橙說:“你等世受國恩,卻為虎作倀[chāng]甘做漢奸!”
龔橙對曰:“我等本是良民,上進之路被爾等堵死,還被貪官盤剝衣食不全,只得乞食外邦,今你罵我是漢奸,我卻看你是國賊。”
龔橙晚年自號“半倫”。所謂“半倫”者,無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道,只愛一個小妾,五倫去了四倫半,故曰半倫。
中國地大物不博,傻屄特別多。尤其廟堂之上,佔著茅坑不拉屎的,俱是一副好皮囊。士人空有報國之志,無奈山高險峻,國賊當道,又豈止滿清一朝。
旭,2022年6月1日

讀你-穿越千古的詩篇


關注我,和我一起看朝陽;分享我,我們就是世界;贊賞我,我們一起榮耀天地— — 旭,日在九天

憶往昔,少年激情情幾許;嘆如今,相知情愛愛不多
25會員
125內容數
曆史中的閃耀時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