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好像換座位一樣,小學時坐在討厭的同學旁邊,就會覺得好絕望,甚至不想去上學,因為自己的世界太狹隘,討厭的同學坐旁邊就難以忍受。」
在DVD特典的訪談中,鈴木敏夫笑稱:宮崎駿大罵某個作品,就代表他欣賞;如果只是說「拍得不錯」,那代表連評論都不屑。
《海潮之聲》,就是那個會讓宮崎駿忌妒的作品,也是首度與宮崎駿、高畑勲完全無關的作品。
杜崎拓和松野豐在年輕的國三,和同學群起抗議停辦畢旅的校方,再在被稱「已與家長會達成協議」的校方唬弄下,填寫不具意義的意見單。
友誼卻如此誕生,亦如文化不同的杜崎拓和武藤里伽子,土佐腔與東京腔、古裝演員與以為故意找碴的都市人,都因坦承內心的想法而交會。
轉學生的無助、朋友間的誤解造就狗血的巴掌和拳頭……現實中,可能一輩子無法排解,就連同學會也不見對方影子。
「只記得她說是個睡在浴缸裡的人。」是同學有意無意的傳話,才讓杜崎拓明白自己的心意,和武藤里伽子心意的相連。
還記得小時候嗎?那時都還不懂愛,卻無可避免地在選擇中做出決定。
要跟小玉好,還是要跟小美好,忌妒、曖昧、仇恨、愛戀等情感萌芽。
後來的我們並不完全懂得親情、友誼、愛情,但能在過往經歷的累積堆疊,重新正視自己的過往,使你我成長,珍貴不少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