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KAMI電子報〗 No.15 海潮之聲、舊的人、法蘭西特派週報,與第148段的海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親愛的收件人:

思索著這期的電子報標題,我才發現自己並不是抄襲呱吉的電台直播標題,命名法其實是源於更古老的時代:

我高中時洗澡,想到許多想寫下的事情,但數量可能有八、九件之多。(現在比較老,許多都選擇忘記,一次洗澡能有兩三件留下已經是萬幸。)

於是我想出了一個辦法:為每件事取一個關鍵字,再將關鍵字串成謎語般的口訣。出浴室後就不斷唸著這個口訣,到書桌前坐下,一一解壓縮。

後來看到人渣文本說他們以前進不能做筆記的調閱室(還是什麼地方我忘了),也是用這個方法把看到的資料帶出來。


1

前陣子徹夜看了海潮之聲。

把客廳的簾子拉起來防止即將出現的日光,用LINE訂離家最近的那家早餐店,看到一半再按暫停走去拿,邊吃早餐邊看完。
每次都很喜歡用這種方式看電影。

比兩三年前重看時又更愛海潮之聲了。
在那之前的回憶太過破碎,就當第二次看。

《海潮之聲》給我最大的啟示,是「氣氛不能用氣氛營造」。
更直白的說,氣氛是無法直接描寫的。

海潮之聲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無疑是它的氣氛(兩人走在東京樹影斑駁的道路上的那張劇照)。

raw-image

但靜下心看,海潮之聲其實是由大量情節所構成。
轉學、吵架、去夏威夷、偷買機票去東京、大學同學會……情節之濃度,遠高於同樣讓人覺得「慢」的作品,比如是枝裕和。

我深知這種路線才是我會的方法。

而且用大量情節還能讓人感覺到慢,不覺得海潮之聲真的很厲害嗎?那些突然慢下來的瞬間,真的會讓人讚嘆導演對節奏的把控能力,羨慕那種自信。

最近我的創作也開始面對情節的問題,應該說,我希望能更大膽的加入明顯、可能還有些劇烈的情節,有時甚至會擾亂角色、讓他們無法再像中產階級或文青男女一樣站著聊天的那種情節。

這樣一來我架構情節的能力也會進步吧。
在踩穩馬步的同時,逐步把自己拉向類型文學的角力場,令人興奮。


2

前些天去見了舊的人。
其實就是老朋友,但如果這是一篇小說,又想炫技,我就會說是舊的人。

前些天去見了舊的人。
我們約在政大後山,買了咖哩餐盒去河堤上吃。
我們坐在一張長椅上。

從那個角度看政大有種神奇的感覺。

明明是隨時都可以來的地方,但卻在這個時間才來,就有種破關的感覺。「到了大五才可以解鎖這道景色哦」,大概是這種感覺。

跟舊的人聊天有很多好處,你不用費力解釋很多事情,解釋自己。
他們熟識以前的你,有時甚至懷疑他們到底有沒有好好看見新的你。

但當然是有的,你喜歡他們邊聽你講新發生的事,一邊翻閱舊的記憶。你覺得那個樣子很認真。

時間磨去了你們之間一些銳利的稜角,你甚至會偶爾停下來,享受時間從你們身上流逝的感覺。


3

說到舊的與新的人,我想到前陣子看法蘭西特派週報,監獄的那個篇章,青年男主角與被關了十年後的中年男主角交接的那個鏡頭。

在跟柄富解釋我最近的創作目標時引用了這個鏡頭。

一般來說不會讓兩個飾演同一角色的演員暴露在同個鏡頭裡,所以確實有點後設。不過我的重點在於——借用《星際效應》的說法——這是個有點溫和的後設。(星際效應形容巨人是個很老的黑洞了,有溫和的奇異點……不過到底誰會引用這種台詞。)

而且它也不僅僅是後設。
它不僅僅是「揭露了電影的虛構」,而進一步揭露了「虛構的結構所可能擁有(或呼應)的真實」。

在這個例子裡,這顆鏡頭揭露的是:演員的交替並不只是為了表演的需求,而進一步就藉由象徵暗示了十年前與十年後的男主角「實際上」真的是兩個人的真實。

能在跟柄富的聊天中成功引用這件事,我心願已了(?)。


4

條列一下最近看的東西。

重看楊文璞的《邊城散記》、喬靖夫《武道狂之詩》(主要看漫畫),還有寺尾哲也《子彈是餘生》裡的〈沈浸式什麼什麼成長體驗營〉,我聽李屏瑤用唸的。

然後最近寫了〈再見卡夫卡〉《1+1的積木文學:電波與長篇小說》〈148段的海〉〈隱瞞一個世界的坍縮〉這幾篇IG文;短篇的部分,我把〈數字〉改到了第三版,也稍微推進一些〈K的故事〉。

很像把食材跟刀具都先排列出來。


我感覺到一種很怪異的挫敗感。


我討厭一種臺灣文壇的論調,宣稱能被寫的題材都已經被寫過了,我們只能找出新的寫法。但回過頭來,創作時我又異常重視自己作品的文字形式,反覆修改。

然而,當我把東西拿給別人看時,他們所有的意見似乎都衝著故事最基本的劇情而去,少有人稱讚或批評——不管是細節或某一句話、某個比喻、某段的節奏。

這情形首先在高翊峰的課上出現,然後《邊城散記》跟〈沈浸式什麼什麼成長體驗營〉都是那種文字簡單到不行的東西。(當然海明威也是,我開始後悔系統性閱讀這些鬼東西了。)

我仔細分辨的時候,〈沈浸式什麼什麼成長體驗營〉裡甚至出現「XX也不例外」這種句子——我覺得他們比我更形式主義。好像用最簡單如零件般的標準化句子為單元,就能組裝出好的故事。

題外話,〈沈浸式什麼什麼成長體驗營〉也是那種從頭到尾都是劇情,但讀完只留下某種壓抑氛圍的類型(好悶好悶),這大概是一部分好故事的特點。


總之覺得很挫敗。


〈再見卡夫卡〉的文字我很得意,但大家看到的是內容。

《1+1的積木文學:電波與長篇小說》就更是這樣,前半段的大片白描超像什麼整整兩分鐘沒有台詞的前奏solo不是嗎?很實驗性耶。

〈148段的海〉則是內容跟氛圍都很好,我承認,它是簡單的東西。那時我想那時的我跟Agatha都需要一些簡單但美好的東西。

但它中段的節奏很怪。

「這是反烏托邦的近未來,出於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法規,台灣也跟隨國際潮流,以一百公尺為單位,將海岸線劃分成幾千個區段,圖書館的自習座位區那樣。看海要先預約。人們描述海的單位幾乎已經全部變成段了。我看著隔壁,149段海岸依偎著的情侶。」

底線的那段很怪。我寫的時候就覺得不順,寫完一直很在意,但又改不了。

最後〈隱瞞一個世界的坍縮〉真的是……不知道怎麼能爛成這樣,文字吐出來才發現它們乾乾扁扁的,像假的,像放了太久的夢。

但「高熱的夢」跟「隱瞞一個世界的坍縮」是在森林公園的當下就想好的句子,我還是覺得它很好。


總之就是這樣。

在小說的世界試圖用詩人的視角看作品,在詩的世界又看不懂詩。
好像被說著:你一直努力錯方向。
到底是不是努力錯方向?

小說還是要用故事決勝負,但極短篇呢?散文詩呢?
回過頭來,
好像又沒辦法承認「小說還是要用故事決勝負」這種獨尊故事的命題。
小說的文體可以那麽異質,為什麼審美的標準不能再拓寬呢?


但話說回來〈數字〉的結局真的有問題,故事線有根本的問題,角色情緒沒有被解決(參見我限動雞雞掰掰的朋友訊息,沒看到就……算了)。
這應該不是用再好的文字可以解決的問題。
怒,氣鼠。

那麼,這封電子報就先寫到這裡。(沒有要收在一個好的情緒的意思,ㄏㄏ)


祝 平安與溫暖

2023.1.18 凌晨 於台東市區
DEKAMI/蔡翔宇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鮫人的沙龍
54會員
110內容數
我的小說創作、日常隨筆,與非當期電子報存放區。
鮫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22
最近聽什麼歌都會輪播到橙草的〈烏鴉〉。草東的〈床〉,然後烏鴉;草東的〈但〉,然後烏鴉;世界還是毀滅算了,然後烏鴉。於是我們所相信的真諦,全都散落在絕妙的陷阱裡。 有很長一段時間沒寫電子報。引一段潘老ㄙ在2015年後記所寫:「面對內在結構的疾病,失語便是症狀⋯⋯手指斷了就是斷了,你會得到一段空白。
Thumbnail
2024/03/22
最近聽什麼歌都會輪播到橙草的〈烏鴉〉。草東的〈床〉,然後烏鴉;草東的〈但〉,然後烏鴉;世界還是毀滅算了,然後烏鴉。於是我們所相信的真諦,全都散落在絕妙的陷阱裡。 有很長一段時間沒寫電子報。引一段潘老ㄙ在2015年後記所寫:「面對內在結構的疾病,失語便是症狀⋯⋯手指斷了就是斷了,你會得到一段空白。
Thumbnail
2023/06/12
親愛的收件人: 思索著一個這期好像已經想好、又被自己遺忘了的電子報開頭,忽然發覺自己在DEKAMI的《編輯室報告》裡試圖達成的,那種「真的都很有吸引力的無數個開頭」似乎悄悄在每一期電子報的開頭裡達成了。 果然這種事需要時間累積。 如果有關注我的IG,可能可以猜到,這次的電子報會有很多關於《海潮之聲》
Thumbnail
2023/06/12
親愛的收件人: 思索著一個這期好像已經想好、又被自己遺忘了的電子報開頭,忽然發覺自己在DEKAMI的《編輯室報告》裡試圖達成的,那種「真的都很有吸引力的無數個開頭」似乎悄悄在每一期電子報的開頭裡達成了。 果然這種事需要時間累積。 如果有關注我的IG,可能可以猜到,這次的電子報會有很多關於《海潮之聲》
Thumbnail
2023/06/11
親愛的收件人: 好久不見。 冬天真的到了,我的靈感還是跟氣溫成反比,藝術季的事務如溪流進入平緩的湖泊,我於是有更多時間處理靈感,一一安放上鉤的魚。 上次聊了故事的開頭,這次也想放一個最近寫的故事開頭。 「如果我跟你說,我可以看到每個女生頭頂上都有一個數字,代表我喜歡他們的程度,你會說什麼?」
Thumbnail
2023/06/11
親愛的收件人: 好久不見。 冬天真的到了,我的靈感還是跟氣溫成反比,藝術季的事務如溪流進入平緩的湖泊,我於是有更多時間處理靈感,一一安放上鉤的魚。 上次聊了故事的開頭,這次也想放一個最近寫的故事開頭。 「如果我跟你說,我可以看到每個女生頭頂上都有一個數字,代表我喜歡他們的程度,你會說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看著他們沒有隨著劇情進入尾聲而變成更特別、更成功的人,卻很替他們感到開心。即便一開始很不習慣,全身都在反抗,覺得沉悶感像螞蟻一樣爬滿四肢,但到最後卻覺得和他們相處的這段時間是舒服的、是沒有壓力的。 洋洋灑灑,已經寫下太多,祝福世界上的人可以不用找到自己,但希望能用自己最舒服的姿勢活著。如果覺得活著真
Thumbnail
看著他們沒有隨著劇情進入尾聲而變成更特別、更成功的人,卻很替他們感到開心。即便一開始很不習慣,全身都在反抗,覺得沉悶感像螞蟻一樣爬滿四肢,但到最後卻覺得和他們相處的這段時間是舒服的、是沒有壓力的。 洋洋灑灑,已經寫下太多,祝福世界上的人可以不用找到自己,但希望能用自己最舒服的姿勢活著。如果覺得活著真
Thumbnail
親愛的收件人: 思索著這期的電子報標題,我才發現自己並不是抄襲呱吉的電台直播標題,命名法其實是源於更古老的時代: 我高中時洗澡,想到許多想寫下的事情,但數量可能有八、九件之多。(現在比較老,許多都選擇忘記,一次洗澡能有兩三件留下已經是萬幸。) 於是我想出了一個辦法:為每件事取一個關鍵字,再將關鍵字串
Thumbnail
親愛的收件人: 思索著這期的電子報標題,我才發現自己並不是抄襲呱吉的電台直播標題,命名法其實是源於更古老的時代: 我高中時洗澡,想到許多想寫下的事情,但數量可能有八、九件之多。(現在比較老,許多都選擇忘記,一次洗澡能有兩三件留下已經是萬幸。) 於是我想出了一個辦法:為每件事取一個關鍵字,再將關鍵字串
Thumbnail
我的作品大多在100~3000字的幅度裡擺盪,這是我的舒適圈。 在這種長度,開頭與結尾顯得很重要,兩者相加幾乎佔了一半以上。 就像在只有三十公尺長的泳池裡游泳,這堵牆與那堵牆,怎麼使用兩者很大程度決定了作品的成敗。偏偏我又是很喜歡蹬牆的選手。 這個比喻有個好處,蹬牆很容易被視為偷懶。啊我就喜歡偷懶。
Thumbnail
我的作品大多在100~3000字的幅度裡擺盪,這是我的舒適圈。 在這種長度,開頭與結尾顯得很重要,兩者相加幾乎佔了一半以上。 就像在只有三十公尺長的泳池裡游泳,這堵牆與那堵牆,怎麼使用兩者很大程度決定了作品的成敗。偏偏我又是很喜歡蹬牆的選手。 這個比喻有個好處,蹬牆很容易被視為偷懶。啊我就喜歡偷懶。
Thumbnail
老是說要寫一封信給你們,卻一直沒有時間也提不起筆來。一直撥不出時間來做這麼一件事,這城裡已經不再是浪漫的天氣了,每天都下起令人煩悶非常的雨來。我人往返在片廠、公司、住家的三個點上,穿越整個城市奔馳來去,生活中也沒有任何時間和力氣去想起什麼在工作之外的事情,反正能過了今天就再看看明天會怎麼樣吧...
Thumbnail
老是說要寫一封信給你們,卻一直沒有時間也提不起筆來。一直撥不出時間來做這麼一件事,這城裡已經不再是浪漫的天氣了,每天都下起令人煩悶非常的雨來。我人往返在片廠、公司、住家的三個點上,穿越整個城市奔馳來去,生活中也沒有任何時間和力氣去想起什麼在工作之外的事情,反正能過了今天就再看看明天會怎麼樣吧...
Thumbnail
簡報時,用字遣詞必須慎選、講究 舉例而言,光是「看」這個動作,就有很多不同的詞彙可以慎選、講究,如: 發現、眺望、仰望、瞭望、環視、俯視、注意看、目不轉睛地看著、看得入迷、目擊、眼前、參觀、視察、觀察、鑑賞、凝視、凝望、注目、親眼看到、一瞥、驚鴻一瞥、窺視、偷窺、看透、遠望、偷看、謹慎地看、小心翼翼
Thumbnail
簡報時,用字遣詞必須慎選、講究 舉例而言,光是「看」這個動作,就有很多不同的詞彙可以慎選、講究,如: 發現、眺望、仰望、瞭望、環視、俯視、注意看、目不轉睛地看著、看得入迷、目擊、眼前、參觀、視察、觀察、鑑賞、凝視、凝望、注目、親眼看到、一瞥、驚鴻一瞥、窺視、偷窺、看透、遠望、偷看、謹慎地看、小心翼翼
Thumbnail
說到「懷舊」你會聯想到什麼呢?雜貨店裡頭各式各樣的銅板甜點?在公園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閃電布丁?早上跟晚上六點的卡通時間?不用戴口罩出門的日子?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記憶。格編此次精選創作者們的精彩內容,分享那些透過屬於他們時代的記憶。
Thumbnail
說到「懷舊」你會聯想到什麼呢?雜貨店裡頭各式各樣的銅板甜點?在公園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閃電布丁?早上跟晚上六點的卡通時間?不用戴口罩出門的日子?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記憶。格編此次精選創作者們的精彩內容,分享那些透過屬於他們時代的記憶。
Thumbnail
年紀越小時間越快── 是小學生和中學生的蛻變, 是中學生和大學生的青春。 年紀越大時間越慢── 像是昨天的海, 像是昨天的你。
Thumbnail
年紀越小時間越快── 是小學生和中學生的蛻變, 是中學生和大學生的青春。 年紀越大時間越慢── 像是昨天的海, 像是昨天的你。
Thumbnail
我第一次在電影院裡,不論面紙怎麼在臉上來回,讓視線清楚的速度,卻怎麼也比不上字幕。
Thumbnail
我第一次在電影院裡,不論面紙怎麼在臉上來回,讓視線清楚的速度,卻怎麼也比不上字幕。
Thumbnail
        從【秒速五公分】開始被吸引且開始持續關注新海誠導演,到【你的名字】推薦他人也陪著他人到電影院重複觀看只為了尋找那些架構故事的蛛絲馬跡,再到目前的新作【天氣之子】上映沒多久便急著想再看看這次想述說怎樣的故事,感到欣慰的是依然還是熟悉的新海誠,但也同時認知到了這次的新作或許又更符合大眾。
Thumbnail
        從【秒速五公分】開始被吸引且開始持續關注新海誠導演,到【你的名字】推薦他人也陪著他人到電影院重複觀看只為了尋找那些架構故事的蛛絲馬跡,再到目前的新作【天氣之子】上映沒多久便急著想再看看這次想述說怎樣的故事,感到欣慰的是依然還是熟悉的新海誠,但也同時認知到了這次的新作或許又更符合大眾。
Thumbnail
  當下半身被沙發的柔軟所承接,腦中浮現出「阿,要開始了…」一種焦慮和興奮的交錯感,瞬間轉過幾個開場…最後還是從當初的三個問題出發  
Thumbnail
  當下半身被沙發的柔軟所承接,腦中浮現出「阿,要開始了…」一種焦慮和興奮的交錯感,瞬間轉過幾個開場…最後還是從當初的三個問題出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