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筆記第六章】絕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自己獨門種菜絕活的陳榮昌阿公

有自己獨門種菜絕活的陳榮昌阿公


隨著東北季風一波一波到來,天氣逐漸轉涼,伴隨著毛毛細雨,菜園裡的蔬菜們成長的速度似乎也加快了!

隨著一波波秋雨,蔬菜成長的速度加快了

隨著一波波秋雨,蔬菜成長的速度加快了


這天上課前,文昌老師帶來一台除草機,先從機器構造開始解說,發動時候需要注意的細節,以及使用時保護自己的安全裝備,並且現場操作示範使用除草機,讓學員們可以自行選擇雜草的管理方式。我覺得割草就像另類修行,可以選擇徒手拿著鐮刀,蹲在菜園一角,靜靜地享受個人的割草時光,或者使用除草機,聽著頻率相同的機械發動聲音,快速揮舞在雜草中。

文昌老師帶來一台除草機,先從機器構造開始解說,發動時候需要注意的細節,以及使用時保護自己的安全裝備,並且現場操作示範使用除草機。

文昌老師帶來一台除草機,先從機器構造開始解說,發動時候需要注意的細節,以及使用時保護自己的安全裝備,並且現場操作示範使用除草機。


在宜蘭耕作了幾年,和陳榮昌阿公有接觸的時機,大部份都是和水稻種植方面相關,一直耳聞阿公有自己獨門的種菜絕活兒,今天終於有機會和蔬菜班學員們,跟著阿公的腳步走在深溝村,沿著水田小路彎進菜園裡。進到菜園,第一眼看到的是地瓜葉,阿公和大家解釋,吃地瓜和吃地瓜葉的品種是不同的,種植管理的方式也不同,眼前是吃地瓜品種,說完阿公馬上挖出一條大地瓜!除了地瓜之外,適合冬季種植的蔬菜,像是蒜苗、東北大白菜、胡蘿蔔、白蘿蔔等,阿公也嘗試提早在秋天種植,利用黑網遮住強烈的太陽光,並且在菜畦溝渠走道進水,來降低土壤温度,這些都是長年累積下來的經驗。

阿公和大家解釋,吃地瓜和吃地瓜葉的品種是不同的,種植管理的方式也不同,眼前是吃地瓜品種,說完阿公馬上挖出一條大地瓜!

阿公和大家解釋,吃地瓜和吃地瓜葉的品種是不同的,種植管理的方式也不同,眼前是吃地瓜品種,說完阿公馬上挖出一條大地瓜!


會做堆肥的農夫是值得讓人尊敬,利用家庭廚餘、粗糠、米糠…這些天然資材來製作,而陳阿公讓我更加尊敬的原因,是像他這個年紀的老農,會持續做堆肥來使用的,真的沒幾個人了。看著阿公神采亦亦說著他如何用生廚餘,做成酵素之後混合乾性資材,再次發酵做成可以使用的乾性堆肥,看著眼前像是可可粉的堆肥,用手抓了一把,聞起來的味道竟是如此豐富有層次,有著淡淡泥土香、甜甜的糖味,還有一股做發酵食品的酸香味,差一點就要放入口中呢!

阿公神采亦亦說著他如何用生廚餘,做成酵素之後混合乾性資材,再次發酵做成可以使用的乾性堆肥。眼前像是可可粉的堆肥,有著淡淡泥土香、甜甜的糖味呢。

阿公神采亦亦說著他如何用生廚餘,做成酵素之後混合乾性資材,再次發酵做成可以使用的乾性堆肥。眼前像是可可粉的堆肥,有著淡淡泥土香、甜甜的糖味呢。


撰文攝影 陳慧鈞
編輯 宋若甄


慢島生活 Island Time
Service@islandtime.tw
宜蘭縣員山鄉尚深路84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慢島生活的沙龍
53會員
42內容數
慢島生活自2021年春天開辦慢島學堂 為嚮往鄉村生活的人們 開一條更寬廣平坦的路 留一條更可追尋的路 學堂筆記紀錄這個入門過程的點滴
慢島生活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24
最後一堂課,學堂邀請一簞食主廚哲維,教大家從洗菜、切菜、到搭配料理煮食方式,每個細節毫不馬虎。其實在課前一天,哲維已經先到學員們的菜園,看看有哪些菜預計被採收,再依照每種蔬菜特性,大致列出教學食譜。 學員從種菜新手變成生菜大富翁,這種富足感,只有自己走一遭才能體會。
Thumbnail
2023/01/24
最後一堂課,學堂邀請一簞食主廚哲維,教大家從洗菜、切菜、到搭配料理煮食方式,每個細節毫不馬虎。其實在課前一天,哲維已經先到學員們的菜園,看看有哪些菜預計被採收,再依照每種蔬菜特性,大致列出教學食譜。 學員從種菜新手變成生菜大富翁,這種富足感,只有自己走一遭才能體會。
Thumbnail
2023/01/24
蔬菜班課程進入倒數第二週,學員們把大部份的冬季蔬菜品項種了一輪之後,直說種菜真的要花很多時間,而且種了不保證會收成,要看老天爺的臉色以及蟲害嚴不嚴重。 而自己種的菜不管多小或者被蟲咬一個一個洞,都是心頭寶貝。但是,如果產出過多要寄賣或者提供給使用小農食材的餐廳,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呢?
Thumbnail
2023/01/24
蔬菜班課程進入倒數第二週,學員們把大部份的冬季蔬菜品項種了一輪之後,直說種菜真的要花很多時間,而且種了不保證會收成,要看老天爺的臉色以及蟲害嚴不嚴重。 而自己種的菜不管多小或者被蟲咬一個一個洞,都是心頭寶貝。但是,如果產出過多要寄賣或者提供給使用小農食材的餐廳,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呢?
Thumbnail
2023/01/24
課前清早在蔬菜班的LINE群組裡,收到文昌老師發出一份土壤檢驗報告,上頭寫著酸鹼度、電導度、有機質加上一堆數字,實在讓人摸不著頭緒。 快到菜園的時候,遠遠地就看到文昌老師和幾位學員圍在一起,文昌老師神秘兮兮從貨車上拿出一袋黑土,以及土壤檢驗報告,同學們好奇地打開袋子,不就是一包土而已?
Thumbnail
2023/01/24
課前清早在蔬菜班的LINE群組裡,收到文昌老師發出一份土壤檢驗報告,上頭寫著酸鹼度、電導度、有機質加上一堆數字,實在讓人摸不著頭緒。 快到菜園的時候,遠遠地就看到文昌老師和幾位學員圍在一起,文昌老師神秘兮兮從貨車上拿出一袋黑土,以及土壤檢驗報告,同學們好奇地打開袋子,不就是一包土而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即便我出生的年代正屬於十大建設推廣時期,而我的幼年生活也在人口稠密區成長,頂多與同學去小溪玩水捉大肚魚,跑進別人家的池塘釣魚。此外,我的童年往事都在打彈珠、玩紙牌、橡皮筋,和自學滑輪溜冰與騎鐵馬中度過。田野奔足、偷摘水果的事,我倒是沒什麼機會參與。
Thumbnail
即便我出生的年代正屬於十大建設推廣時期,而我的幼年生活也在人口稠密區成長,頂多與同學去小溪玩水捉大肚魚,跑進別人家的池塘釣魚。此外,我的童年往事都在打彈珠、玩紙牌、橡皮筋,和自學滑輪溜冰與騎鐵馬中度過。田野奔足、偷摘水果的事,我倒是沒什麼機會參與。
Thumbnail
當讀者慢慢掌握「土表變乾」即「澆水至盆底出水」的澆水規律後,一邊看著各式書籍了解不同植物所需的盆栽土壤的比例,能開始有餘力欣賞這幾盆親自照顧的植物時,想推薦一些幫助過我的工具書。這些書是地方圖書館的書目,讀者們也能先借過一輪,再決定是否要購買工具書。
Thumbnail
當讀者慢慢掌握「土表變乾」即「澆水至盆底出水」的澆水規律後,一邊看著各式書籍了解不同植物所需的盆栽土壤的比例,能開始有餘力欣賞這幾盆親自照顧的植物時,想推薦一些幫助過我的工具書。這些書是地方圖書館的書目,讀者們也能先借過一輪,再決定是否要購買工具書。
Thumbnail
一直耳聞陳榮昌阿公有自己獨門的種菜絕活兒,今天終於有機會和蔬菜班學員們,跟著阿公的腳步走在深溝村,沿著水田小路彎進菜園裡。進到菜園,第一眼看到的是地瓜葉,阿公和大家解釋,吃地瓜和吃地瓜葉的品種是不同的,種植管理的方式也不同,眼前是吃地瓜品種,說完阿公馬上挖出一條大地瓜!
Thumbnail
一直耳聞陳榮昌阿公有自己獨門的種菜絕活兒,今天終於有機會和蔬菜班學員們,跟著阿公的腳步走在深溝村,沿著水田小路彎進菜園裡。進到菜園,第一眼看到的是地瓜葉,阿公和大家解釋,吃地瓜和吃地瓜葉的品種是不同的,種植管理的方式也不同,眼前是吃地瓜品種,說完阿公馬上挖出一條大地瓜!
Thumbnail
在養土過程中,需要粗糠、木屑等等的介質,讓土壤鬆動後有了呼吸,慢慢會吸引微生菌附著,讓土壤一點一滴地自發性改良到適合種菜的程度;從城市到農村生活,也像養土的過程,需要介質讓自己去適應改變,慢島學堂的課程、一起上課的學伴加上土地上勞動的感受,就像那個介質引導著大家融入農村。
Thumbnail
在養土過程中,需要粗糠、木屑等等的介質,讓土壤鬆動後有了呼吸,慢慢會吸引微生菌附著,讓土壤一點一滴地自發性改良到適合種菜的程度;從城市到農村生活,也像養土的過程,需要介質讓自己去適應改變,慢島學堂的課程、一起上課的學伴加上土地上勞動的感受,就像那個介質引導著大家融入農村。
Thumbnail
W蹲在通往水塔的路徑上,低頭專注地觀察著土中剛冒出的小苗。伸出手,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撫摸著他,感覺他的質地,臉上看來若有所思。
Thumbnail
W蹲在通往水塔的路徑上,低頭專注地觀察著土中剛冒出的小苗。伸出手,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撫摸著他,感覺他的質地,臉上看來若有所思。
Thumbnail
利用閒暇空閒體驗小農忙生活的假日農夫隨筆小記錄,為最後一年在宜蘭的建築生活增添多一點點扎實的生活經驗,立志希望有一天可以讓產地到餐桌,大豐收到自己吃不完。
Thumbnail
利用閒暇空閒體驗小農忙生活的假日農夫隨筆小記錄,為最後一年在宜蘭的建築生活增添多一點點扎實的生活經驗,立志希望有一天可以讓產地到餐桌,大豐收到自己吃不完。
Thumbnail
利用閒暇空閒體驗小農忙生活的假日農夫隨筆小記錄,為最後一年在宜蘭的建築生活增添多一點點扎實的生活經驗,立志希望有一天可以讓產地到餐桌,大豐收到自己吃不完。
Thumbnail
利用閒暇空閒體驗小農忙生活的假日農夫隨筆小記錄,為最後一年在宜蘭的建築生活增添多一點點扎實的生活經驗,立志希望有一天可以讓產地到餐桌,大豐收到自己吃不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