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筆記第六章】絕活

【蔬菜筆記第六章】絕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自己獨門種菜絕活的陳榮昌阿公

有自己獨門種菜絕活的陳榮昌阿公


隨著東北季風一波一波到來,天氣逐漸轉涼,伴隨著毛毛細雨,菜園裡的蔬菜們成長的速度似乎也加快了!

隨著一波波秋雨,蔬菜成長的速度加快了

隨著一波波秋雨,蔬菜成長的速度加快了


這天上課前,文昌老師帶來一台除草機,先從機器構造開始解說,發動時候需要注意的細節,以及使用時保護自己的安全裝備,並且現場操作示範使用除草機,讓學員們可以自行選擇雜草的管理方式。我覺得割草就像另類修行,可以選擇徒手拿著鐮刀,蹲在菜園一角,靜靜地享受個人的割草時光,或者使用除草機,聽著頻率相同的機械發動聲音,快速揮舞在雜草中。

文昌老師帶來一台除草機,先從機器構造開始解說,發動時候需要注意的細節,以及使用時保護自己的安全裝備,並且現場操作示範使用除草機。

文昌老師帶來一台除草機,先從機器構造開始解說,發動時候需要注意的細節,以及使用時保護自己的安全裝備,並且現場操作示範使用除草機。


在宜蘭耕作了幾年,和陳榮昌阿公有接觸的時機,大部份都是和水稻種植方面相關,一直耳聞阿公有自己獨門的種菜絕活兒,今天終於有機會和蔬菜班學員們,跟著阿公的腳步走在深溝村,沿著水田小路彎進菜園裡。進到菜園,第一眼看到的是地瓜葉,阿公和大家解釋,吃地瓜和吃地瓜葉的品種是不同的,種植管理的方式也不同,眼前是吃地瓜品種,說完阿公馬上挖出一條大地瓜!除了地瓜之外,適合冬季種植的蔬菜,像是蒜苗、東北大白菜、胡蘿蔔、白蘿蔔等,阿公也嘗試提早在秋天種植,利用黑網遮住強烈的太陽光,並且在菜畦溝渠走道進水,來降低土壤温度,這些都是長年累積下來的經驗。

阿公和大家解釋,吃地瓜和吃地瓜葉的品種是不同的,種植管理的方式也不同,眼前是吃地瓜品種,說完阿公馬上挖出一條大地瓜!

阿公和大家解釋,吃地瓜和吃地瓜葉的品種是不同的,種植管理的方式也不同,眼前是吃地瓜品種,說完阿公馬上挖出一條大地瓜!


會做堆肥的農夫是值得讓人尊敬,利用家庭廚餘、粗糠、米糠…這些天然資材來製作,而陳阿公讓我更加尊敬的原因,是像他這個年紀的老農,會持續做堆肥來使用的,真的沒幾個人了。看著阿公神采亦亦說著他如何用生廚餘,做成酵素之後混合乾性資材,再次發酵做成可以使用的乾性堆肥,看著眼前像是可可粉的堆肥,用手抓了一把,聞起來的味道竟是如此豐富有層次,有著淡淡泥土香、甜甜的糖味,還有一股做發酵食品的酸香味,差一點就要放入口中呢!

阿公神采亦亦說著他如何用生廚餘,做成酵素之後混合乾性資材,再次發酵做成可以使用的乾性堆肥。眼前像是可可粉的堆肥,有著淡淡泥土香、甜甜的糖味呢。

阿公神采亦亦說著他如何用生廚餘,做成酵素之後混合乾性資材,再次發酵做成可以使用的乾性堆肥。眼前像是可可粉的堆肥,有著淡淡泥土香、甜甜的糖味呢。


撰文攝影 陳慧鈞
編輯 宋若甄


慢島生活 Island Time
[email protected]
宜蘭縣員山鄉尚深路84號



avatar-img
慢島生活的沙龍
53會員
42內容數
慢島生活自2021年春天開辦慢島學堂 為嚮往鄉村生活的人們 開一條更寬廣平坦的路 留一條更可追尋的路 學堂筆記紀錄這個入門過程的點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慢島生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秋天,是蓮藕的盛產期,蔬菜班課程安排半天讓學員們體驗當藕農。 穿著青蛙裝,雙腿泡在泥水裡的專任講師鄭永昇,示範用高壓水柱沖開水面下的泥塊,讓田土變成細軟鬆動後,再用雙手探索泥水裡,把完整一節一節的蓮藕挖出來;學員們著上青蛙裝,一組人馬負責沖水,另一組則是負責挖蓮藕,大家分工合作。
學員喬提到:「自己曾經從忙碌的職場,退回到只過著為自己準備三餐的樸實生活,一步一步地用食物療癒自己,在嘗試動手做梅干菜的過程中,從採買鮮綠色的芥菜,用鹽巴醃漬後看經過時間發酵之後接著晾在陽台,接受陽光的洗禮,水份一點一滴的消失,慢慢轉化一股美妙的香氣,原來這就是手工的滋味!」
「來到農村之後,先理解眼前發生什麼事,開啟對身邊事物的洞察力,訓練自己學會獨立思考,找出自己的一條路。」通常上文全老師的課,學員們需要做好心理準備:需要多發言、多思考,每個開放性問題,不一定會有正確的答案。
在養土過程中,需要粗糠、木屑等等的介質,讓土壤鬆動後有了呼吸,慢慢會吸引微生菌附著,讓土壤一點一滴地自發性改良到適合種菜的程度;從城市到農村生活,也像養土的過程,需要介質讓自己去適應改變,慢島學堂的課程、一起上課的學伴加上土地上勞動的感受,就像那個介質引導著大家融入農村。
鄉村生活的日常,每天近距離和土地接觸,日覆一日依著節氣不斷律動著,明顯感受到一年四季的變化。當時序進入「白露」之後,氣温漸漸轉涼,此時日夜溫差大,正適合秋冬蔬菜作物的成長,慢島學堂迎接秋季蔬菜班開課第一天。
秋天,是蓮藕的盛產期,蔬菜班課程安排半天讓學員們體驗當藕農。 穿著青蛙裝,雙腿泡在泥水裡的專任講師鄭永昇,示範用高壓水柱沖開水面下的泥塊,讓田土變成細軟鬆動後,再用雙手探索泥水裡,把完整一節一節的蓮藕挖出來;學員們著上青蛙裝,一組人馬負責沖水,另一組則是負責挖蓮藕,大家分工合作。
學員喬提到:「自己曾經從忙碌的職場,退回到只過著為自己準備三餐的樸實生活,一步一步地用食物療癒自己,在嘗試動手做梅干菜的過程中,從採買鮮綠色的芥菜,用鹽巴醃漬後看經過時間發酵之後接著晾在陽台,接受陽光的洗禮,水份一點一滴的消失,慢慢轉化一股美妙的香氣,原來這就是手工的滋味!」
「來到農村之後,先理解眼前發生什麼事,開啟對身邊事物的洞察力,訓練自己學會獨立思考,找出自己的一條路。」通常上文全老師的課,學員們需要做好心理準備:需要多發言、多思考,每個開放性問題,不一定會有正確的答案。
在養土過程中,需要粗糠、木屑等等的介質,讓土壤鬆動後有了呼吸,慢慢會吸引微生菌附著,讓土壤一點一滴地自發性改良到適合種菜的程度;從城市到農村生活,也像養土的過程,需要介質讓自己去適應改變,慢島學堂的課程、一起上課的學伴加上土地上勞動的感受,就像那個介質引導著大家融入農村。
鄉村生活的日常,每天近距離和土地接觸,日覆一日依著節氣不斷律動著,明顯感受到一年四季的變化。當時序進入「白露」之後,氣温漸漸轉涼,此時日夜溫差大,正適合秋冬蔬菜作物的成長,慢島學堂迎接秋季蔬菜班開課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