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筆記第十五章】富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學員們從種菜新手變成生菜大富翁
看著學堂中島廚房桌上,堆滿學員們剛採收回來的各式蔬菜,臉上洋溢著歡喜豐盛的心情,是的!我們終於來到最後一堂課,成果發表心得分享會。
慢島廚房的中島堆滿學員剛從菜園的採下來的收成
學堂邀請一簞食主廚哲維,教大家從洗菜、切菜、到搭配料理煮食方式,每個細節毫不馬虎。其實在課前一天,哲維已經先到學員們的菜園,看看有哪些菜預計被採收,再依照每種蔬菜特性,大致列出教學食譜。以萵苣類的菜來說,一般拿來做生菜沙拉,因為鐵質含量高,要吃之前再切,才不會造成切口氧化變色;或者拿來川燙之後,淋上大量油蔥醬,更容易入口不乾澀;另外顧眼睛的菊苣,苦味比較重一些,通常會切碎混合雞蛋做成烘蛋料理。
蔬菜班最後一堂課,學堂邀請村子裡的蔬食餐廳一簞食主廚李哲維,教學員們如何料理各種蔬菜。
學員們很有默契,各自選擇可以勝任的工作。喬拿起雞蛋打在小碗中,仔細檢查之後再倒入大碗,避免打入壞蛋誤了一鍋;昌滄華華這四位,則是把一葉一葉的美生菜剝開,用過濾水仔細洗淨,放入蔬菜脫水器瀝乾水份,再把老師調味好的韓式天貝,一勺一勺地放入美生菜中。老師也做好烘蛋,用多種類萵苣組合成一盤生菜沙拉,加上一鍋現煮蔬菜熱湯。當所有的菜一起端上,大喊一聲開動!
哲維帶領學員分組分工,做烘蛋料理,用多種類萵苣組合成一盤生菜沙拉,加上一鍋現煮蔬菜熱湯。
「嗯~好香哦!」
「沒想到萵苣也可以這樣料理!」
「用自己種的菜真好吃!」
學員們一邊吃著,一邊說出心裡的讚美,來蔬菜班上課,不只學會種菜,更是學到用簡單手法料理自己種的菜,也改變了自己的飲食習慣。套一句學員說的話:「吃過自己種的菜之後,再也回不去了」!
「吃過自己種的菜之後,再也回不去了!」
「對於蔬菜班的體驗式教學,種失敗之後才會知道問題點,種第二輪就開始有菜收成;早上菜園的勞動以及下午的室內課程,文武並行讓人印象深刻。」
「本來以為買了菜苗種下去就會有菜收,結果不是這樣的,需要先鬆土整平好菜畦,再蓋上一層稻草,還有別挑戰太難種的蔬菜,先種萵苣類的比較容易成功,對於未來有信心可以管理1-2條菜畦。」
「對於參訪農友菜園覺得很新鮮有趣之外,還可以吸收不同的管理方式、種植方法,覺得種菜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以前雖然在別的地方上過種菜課,但是來到學堂上課後,竟然可以堅持到最後一堂課,而且完全沒有壓力,有學到自己想要的,對於親自動手做或種這件事,開始有了信心。」
「第一次收成的時候,菜都小小的,連老葉都拿來煮,捨不得丟掉呢!」
「剛開始來學種菜,從金山到宜蘭,每次要花費3小時的交通時間,更珍惜每一次接觸大地的時刻,拿到鋤頭開始整菜畦,與自己的身體對話練習,不只學習種菜,也把自己慢慢種進這一塊土地。」
聽著學員們分享上課點點滴滴,從種菜新手變成生菜大富翁,尤其學員們願意投入時間照顧蔬菜,從零到收成的滿足感,以及當自己獨處在菜園裡,身心完全進去的狀態,彷彿被一片菜園療癒著,這種富足感,只有自己走一遭才能體會。
學員們願意投入時間照顧蔬菜,從零到收成的富足感,只有自己走一遭才能體會。
撰文攝影 陳慧鈞
編輯 宋若甄
慢島生活 Island Time
Service@islandtime.tw
宜蘭縣員山鄉尚深路84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3會員
42內容數
慢島生活自2021年春天開辦慢島學堂 為嚮往鄉村生活的人們 開一條更寬廣平坦的路 留一條更可追尋的路 學堂筆記紀錄這個入門過程的點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慢島生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蔬菜班課程進入倒數第二週,學員們把大部份的冬季蔬菜品項種了一輪之後,直說種菜真的要花很多時間,而且種了不保證會收成,要看老天爺的臉色以及蟲害嚴不嚴重。 而自己種的菜不管多小或者被蟲咬一個一個洞,都是心頭寶貝。但是,如果產出過多要寄賣或者提供給使用小農食材的餐廳,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呢?
課前清早在蔬菜班的LINE群組裡,收到文昌老師發出一份土壤檢驗報告,上頭寫著酸鹼度、電導度、有機質加上一堆數字,實在讓人摸不著頭緒。 快到菜園的時候,遠遠地就看到文昌老師和幾位學員圍在一起,文昌老師神秘兮兮從貨車上拿出一袋黑土,以及土壤檢驗報告,同學們好奇地打開袋子,不就是一包土而已?
這一日安排了一個特別的活動,邀請美虹老師以及雙口呂文化廚房的兩位創辦人到現場分享。這天從桃園大溪來的驚喜客座雙口呂文化廚房,專注在研究傳統米食文化,像是逢年過節會製作年糕、紅龜粿,傳承歷代民間信仰祭祀,並且以料理教室的形態來推廣傳統米食;既然是文化廚房,當然少不了試吃活動:芋頭粿 v.s 鹽麴豬肉。
文全老師提到,賺錢是工具,目的是要好好過生活,不過現在大部份的人們剛好是相反,老師丟出一個問題,如何看待原來的公司以及這個世界?學員們認為要有一個「可以自由進、出的彈性空間」,進到自己想望的農村生活,有自己一小片菜園滿足耕作勞動所需;出門和外部的工作連結,平衡家庭生活及經濟來源。
家庭菜園「計劃性種植」,把蔬菜類成長期分為短期以及長期。短期指種下之後大約45天至120天採收,那麼可以先以兩週內食用的量分批種植,假設一家四口來算,每天煮兩餐會需要用到1~2種短期葉菜類,那麼就要種下60~120株菜苗,考慮到天氣以及蟲害鳥害的干擾,要隨時做調整。
願意花一天的時間,搭車從台北到宜蘭學種菜,起心動念是什麼呢?從W學員幫自己的菜畦取名為「田 ME ME」,大約略知一二。 就像下午要參訪的康富友善農場,主人家康富厚老師曾經說:「菜園裡選擇種的菜色,都是依照老婆愛吃的菜類來做規劃」,農場氛圍充滿著愛與能量。
蔬菜班課程進入倒數第二週,學員們把大部份的冬季蔬菜品項種了一輪之後,直說種菜真的要花很多時間,而且種了不保證會收成,要看老天爺的臉色以及蟲害嚴不嚴重。 而自己種的菜不管多小或者被蟲咬一個一個洞,都是心頭寶貝。但是,如果產出過多要寄賣或者提供給使用小農食材的餐廳,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呢?
課前清早在蔬菜班的LINE群組裡,收到文昌老師發出一份土壤檢驗報告,上頭寫著酸鹼度、電導度、有機質加上一堆數字,實在讓人摸不著頭緒。 快到菜園的時候,遠遠地就看到文昌老師和幾位學員圍在一起,文昌老師神秘兮兮從貨車上拿出一袋黑土,以及土壤檢驗報告,同學們好奇地打開袋子,不就是一包土而已?
這一日安排了一個特別的活動,邀請美虹老師以及雙口呂文化廚房的兩位創辦人到現場分享。這天從桃園大溪來的驚喜客座雙口呂文化廚房,專注在研究傳統米食文化,像是逢年過節會製作年糕、紅龜粿,傳承歷代民間信仰祭祀,並且以料理教室的形態來推廣傳統米食;既然是文化廚房,當然少不了試吃活動:芋頭粿 v.s 鹽麴豬肉。
文全老師提到,賺錢是工具,目的是要好好過生活,不過現在大部份的人們剛好是相反,老師丟出一個問題,如何看待原來的公司以及這個世界?學員們認為要有一個「可以自由進、出的彈性空間」,進到自己想望的農村生活,有自己一小片菜園滿足耕作勞動所需;出門和外部的工作連結,平衡家庭生活及經濟來源。
家庭菜園「計劃性種植」,把蔬菜類成長期分為短期以及長期。短期指種下之後大約45天至120天採收,那麼可以先以兩週內食用的量分批種植,假設一家四口來算,每天煮兩餐會需要用到1~2種短期葉菜類,那麼就要種下60~120株菜苗,考慮到天氣以及蟲害鳥害的干擾,要隨時做調整。
願意花一天的時間,搭車從台北到宜蘭學種菜,起心動念是什麼呢?從W學員幫自己的菜畦取名為「田 ME ME」,大約略知一二。 就像下午要參訪的康富友善農場,主人家康富厚老師曾經說:「菜園裡選擇種的菜色,都是依照老婆愛吃的菜類來做規劃」,農場氛圍充滿著愛與能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一片遼闊而富饒的農田中,生活著一群多彩多姿的蔬菜與水果。他們原本和睦共處,但隨著季節的變化與農場主人的苛刻管理,他們的日子漸漸變得困難。 這片土地的統治者是一顆冷酷無情的巨型南瓜。他要求蔬果們每天提供最多的汁液和養分,否則就會被拋棄在堆肥堆裡。番茄王子、胡蘿蔔勇士和葡萄仙子為首的蔬果們覺得這樣的
Thumbnail
一篇關於自我肯定與生命的哲理小品,以龜兔賽跑、小鳥小狗摘果子等故事闡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步調和人生道路,不應與他人比較,應珍惜當下,活出自我。文中也提到職場攀比心態以及跳脫框架的重要性。
Thumbnail
從小在蔬菜店長大的我,對於蔬菜的販賣、綑綁以及銷售流程都非常熟悉。然而,由於家裡經營的是量販店,我也需要熟悉各種蔬菜與健康之間的關聯。基於這樣的背景,七月時我與食品營養系的老師合作,開設了一門高齡菜單設計課程。 到了12月中旬的週末,我帶領學生前往草湳社區的善水國民中小學的菜園,進行農業體驗活動。
Thumbnail
吃錯一堆蔬菜壞食物比不吃更爛 . 我覺得勸人多吃蔬菜的醫生或專家, 都喜歡胡說八道畫唬爛。 . 我先強調一下,我沒實際科學證據, 這僅僅是靈異感應,信不信隨便你。 吃一堆蔬菜, 你要是吃了一堆有害身體的蔬菜, 如高麗菜、大蒜、青蔥、洋蔥、菠菜、蘿蔔 ..., 比完全不吃更加傷害身
Thumbnail
1. 種植者(農民) 種植與生產:農民是供應鏈的起點,負責種植蔬菜。這包括選擇種子、種植、施肥、灌溉、防病蟲害,以及收割作物。 初級加工:一些蔬菜可能需要在田間進行初步的加工處理,如清洗、去皮或打包。 2. 初級供應商(合作社/集散中心) 收集與分級:初級供應商負責收集來自多個農戶的蔬菜
Thumbnail
別再吃水煮蔬菜!「菜這樣煮」營養流失最少 營養師破迷思 - 原文 營養師陳怡婷破解6個常見膳食纖維迷思,指出許多人對於膳食纖維存在錯誤觀念。 陳怡婷表示,國人三餐經常在外用餐,導致大部分人的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她在個人粉專及網站撰文列出6個常見的膳食纖維迷思,並一一破解,讓民眾對其有更正確的認
Thumbnail
肥嘟嘟、細緻、柔嫩...鮮美得教人上癮,夏日特輯! 馬祖活淡菜料理記錄🦪🦪🦪
我高中的時候是讀園藝科,高一有一堂課是蔬菜課,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小塊地,除了上課外還要實際種菜,這是我第一次種這麼大塊地的菜,以前也只有種過綠豆而已,我們在實習又或者是蔬菜課老師允許的情況下會去菜園,不管是拔草或是觀察,又或者鬆土施肥都可以,總之就是照顧我們自家的菜菜小寶貝,簡稱菜寶,那天我一如
Thumbnail
蔬菜學校裡,茄子老師會教大家怎麼變成好吃的蔬菜,能夠送到蔬果店變成美味有營養的食物是蔬菜們最開心的事。
Thumbnail
一群有趣的人們帶著一股熱忱來學習省水菜箱製作,在接下來的培訓課程中,大家要一起實作完成這個都會共耕綠點,屆時一個可以讓沒有土地的都市居民自耕自食,可以讓都市昆蟲躲藏棲息及生活的都市綠洲,將會帶給這個街角新的氣象!✨️✨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一片遼闊而富饒的農田中,生活著一群多彩多姿的蔬菜與水果。他們原本和睦共處,但隨著季節的變化與農場主人的苛刻管理,他們的日子漸漸變得困難。 這片土地的統治者是一顆冷酷無情的巨型南瓜。他要求蔬果們每天提供最多的汁液和養分,否則就會被拋棄在堆肥堆裡。番茄王子、胡蘿蔔勇士和葡萄仙子為首的蔬果們覺得這樣的
Thumbnail
一篇關於自我肯定與生命的哲理小品,以龜兔賽跑、小鳥小狗摘果子等故事闡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步調和人生道路,不應與他人比較,應珍惜當下,活出自我。文中也提到職場攀比心態以及跳脫框架的重要性。
Thumbnail
從小在蔬菜店長大的我,對於蔬菜的販賣、綑綁以及銷售流程都非常熟悉。然而,由於家裡經營的是量販店,我也需要熟悉各種蔬菜與健康之間的關聯。基於這樣的背景,七月時我與食品營養系的老師合作,開設了一門高齡菜單設計課程。 到了12月中旬的週末,我帶領學生前往草湳社區的善水國民中小學的菜園,進行農業體驗活動。
Thumbnail
吃錯一堆蔬菜壞食物比不吃更爛 . 我覺得勸人多吃蔬菜的醫生或專家, 都喜歡胡說八道畫唬爛。 . 我先強調一下,我沒實際科學證據, 這僅僅是靈異感應,信不信隨便你。 吃一堆蔬菜, 你要是吃了一堆有害身體的蔬菜, 如高麗菜、大蒜、青蔥、洋蔥、菠菜、蘿蔔 ..., 比完全不吃更加傷害身
Thumbnail
1. 種植者(農民) 種植與生產:農民是供應鏈的起點,負責種植蔬菜。這包括選擇種子、種植、施肥、灌溉、防病蟲害,以及收割作物。 初級加工:一些蔬菜可能需要在田間進行初步的加工處理,如清洗、去皮或打包。 2. 初級供應商(合作社/集散中心) 收集與分級:初級供應商負責收集來自多個農戶的蔬菜
Thumbnail
別再吃水煮蔬菜!「菜這樣煮」營養流失最少 營養師破迷思 - 原文 營養師陳怡婷破解6個常見膳食纖維迷思,指出許多人對於膳食纖維存在錯誤觀念。 陳怡婷表示,國人三餐經常在外用餐,導致大部分人的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她在個人粉專及網站撰文列出6個常見的膳食纖維迷思,並一一破解,讓民眾對其有更正確的認
Thumbnail
肥嘟嘟、細緻、柔嫩...鮮美得教人上癮,夏日特輯! 馬祖活淡菜料理記錄🦪🦪🦪
我高中的時候是讀園藝科,高一有一堂課是蔬菜課,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小塊地,除了上課外還要實際種菜,這是我第一次種這麼大塊地的菜,以前也只有種過綠豆而已,我們在實習又或者是蔬菜課老師允許的情況下會去菜園,不管是拔草或是觀察,又或者鬆土施肥都可以,總之就是照顧我們自家的菜菜小寶貝,簡稱菜寶,那天我一如
Thumbnail
蔬菜學校裡,茄子老師會教大家怎麼變成好吃的蔬菜,能夠送到蔬果店變成美味有營養的食物是蔬菜們最開心的事。
Thumbnail
一群有趣的人們帶著一股熱忱來學習省水菜箱製作,在接下來的培訓課程中,大家要一起實作完成這個都會共耕綠點,屆時一個可以讓沒有土地的都市居民自耕自食,可以讓都市昆蟲躲藏棲息及生活的都市綠洲,將會帶給這個街角新的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