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土過程中,需要粗糠、木屑等等的介質,讓土壤鬆動後有了呼吸,慢慢會吸引微生菌附著,讓土壤一點一滴地自發性改良到適合種菜的程度;從城市到農村生活,也像養土的過程,需要介質讓自己去適應改變。
乍看之下長得像韭菜的香附子,是農夫們最頭疼的雜草之一,因為具有蔓生於土壤下的根莖,僅是拔除植株的話,很快又會從土裡冒出新芽。
學員們蹲在菜畦兩旁,輪流體驗不同的農具,來移除菜畦上的主要雜草香附子還有一般常見雜草。種菜前的除草作業,是為了讓菜苗種下去之後,在成長初期不會讓雜草來搶走水份、養份、光線,菜苗根系也能順利在土壤中延展,文昌老師笑著說,期望香附子有什麼特殊功能,這樣半夜或許會被偷拔光光。
乍看之下長得像韭菜的香附子,是農夫們最頭疼的雜草之一
來到學員個人種植區域,選好屬於自己的菜畦,開始動手除草整理。對於第一次種菜的同學,拿著農具的姿勢有點生疏,彎著腰僅僅使用手臂的力量來鬆土,一下子就累了。回想個人第一次拿鋤頭鬆菜園土,經歷和學員們相似的勞動程度,仿佛昨日才發生,在人生中的首次體驗,是一輩子都忘不掉的回憶!
整理好一小段菜畦,撒上薄薄一層有機肥,覆蓋上稻草之後,預計定植高麗菜、鹿角A菜、奶油萵苣以及包心蘿蔓。種菜是需要想像力的,怎麼說呢?要先了解每樣菜會長多大、或者自己設定要種到多大後採收,每一株和每一株的種植距離就要計算好,不同品項的葉菜類,葉子呈現的顏色會略為不同,要讓自己的菜畦色彩豐富,更需要創造力!
下午青松老師帶著學員拜訪農村生活家-霓莊農場,主人家曉莊大哥已經在門口迎接大家的到來。延著房屋四週的菜畦設計,主要是提供自家使用,多樣化種植蔬菜、果樹及香草植物,融合樸門螺旋菜園、不翻土耕作,映入眼前的自然景象,令人感到心曠神怡。曉莊大哥多年實踐KKF自然農法,應用熟成的菌水,提供給水稻及蔬果成長期的養份需求。曉莊大哥現場示範製作菌水的方式,主要目的是取代市售的有機肥料,讓學員在耕作上有另一個選擇。
曉莊大哥現場示範製作菌水的方式,主要目的是取代市售的有機肥料,讓學員在耕作上有另一個選擇。
還蠻喜歡曉莊大哥分享時提到的:在養土過程中,需要粗糠、木屑等等的介質,讓土壤鬆動後有了呼吸,慢慢會吸引微生菌附著,讓土壤一點一滴地自發性改良到適合種菜的程度;從城市到農村生活,也像養土的過程,需要介質讓自己去適應改變,慢島學堂的課程、一起上課的學伴加上土地上勞動的感受,就像那個介質引導著大家融入農村。
一起上課的學伴加上土地上勞動的感受,就像介質引導著大家融入農村。
撰文攝影 陳慧鈞
編輯 宋若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