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筆記第十三章】十八般武藝

【蔬菜筆記第十三章】十八般武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了解土壤,把土壤養好照顧好,就能種好植物。

了解土壤,把土壤養好照顧好,就能種好植物。


課前清早在蔬菜班的LINE群組裡,收到文昌老師發出一份土壤檢驗報告,上頭寫著酸鹼度、電導度、有機質加上一堆數字,實在讓人摸不著頭緒。

快到菜園的時候,遠遠地就看到文昌老師和幾位學員圍在一起,文昌老師神秘兮兮從貨車上拿出一袋黑土,以及土壤檢驗報告,同學們好奇地打開袋子,不就是一包土而已?事情可沒那麼簡單,光是採樣就得在同一塊田區取3~4處的土壤,來混合為1公斤的樣品,再送到農改場做土壤健康檢查,待收到報告之後,依據分析的結果來了解土壤是否需要進行改良,並且作為施肥的參考,難怪常常聽到農夫說,把土壤養好照顧好,就能種好植物!

幾位學員圍在一起,看文昌老師從貨車上拿出一袋黑土,以及土壤檢驗報告。

幾位學員圍在一起,看文昌老師從貨車上拿出一袋黑土,以及土壤檢驗報告。


將土壤的樣品送到農改場做土壤健康檢查,待收到報告之後,依據分析的結果,可以了解土壤是否需要進行改良,與作為施肥的參考。

將土壤的樣品送到農改場做土壤健康檢查,待收到報告之後,依據分析的結果,可以了解土壤是否需要進行改良,與作為施肥的參考。


您是否幻想過有一處靠近山邊的鄉居菜園生活、養了一群雞、鴨、鵝、狗,還有兩隻黑羊,可以幫忙吃草以及自然施肥照顧好土壤,下午我們來到卡莎&蝦蝦開心農場,一座讓夢想成真的世外桃源農場。

位於山邊的卡莎蝦蝦開心農場,養了一群雞、鴨、鵝、狗,還有兩隻黑羊,可以幫忙吃草以及自然施肥。

位於山邊的卡莎蝦蝦開心農場,養了一群雞、鴨、鵝、狗,還有兩隻黑羊,可以幫忙吃草以及自然施肥。


農場主人卡莎帶著大家一邊散步,一邊解說園區規劃,兩隻黑羊不時地靠過來討拍。當我們走到靠近山邊的蓮子田,卡莎說道原本是種茭白筍,因為山豬會趁著晚上到菜園尋找食物,離山下最近的茭白筍,就成為山豬Buffet大餐,改種蓮子之後,被山豬吃掉的機率降低很多。

因為山豬常常趁著晚上到菜園尋找食物,卡莎只好把這塊靠近山邊的水田改種蓮子,降低作物被吃掉的困擾。

因為山豬常常趁著晚上到菜園尋找食物,卡莎只好把這塊靠近山邊的水田改種蓮子,降低作物被吃掉的困擾。


管理農場需要十八般武藝,像是架瓜棚、簡易木工、農機修繕樣樣自己來。這天,蝦蝦準備讓學員協助搭出一個隔間,讓原本只有隔出育雛室的雞舍,再多一間中雞室。首先從打樁開始,往下深度大約30公分,芽管插進去可以很穩地立住,再來是架横向的芽管,利用固定夾來固定,骨架成型後再來是安裝大門還有圍網子。光是打樁這件事就讓學員們敲到手酸,體會到要維護一座農場的不易啊!

學員協助農場的雞舍,大樁隔出中雞室。管理農場需要十八般武藝,簡易木工、農機修繕,都得有所涉獵。

學員協助農場的雞舍,大樁隔出中雞室。管理農場需要十八般武藝,簡易木工、農機修繕,都得有所涉獵。


撰文攝影 陳慧鈞
編輯 宋若甄


慢島生活 Island Time
[email protected]
宜蘭縣員山鄉尚深路84號


avatar-img
慢島生活的沙龍
53會員
42內容數
慢島生活自2021年春天開辦慢島學堂 為嚮往鄉村生活的人們 開一條更寬廣平坦的路 留一條更可追尋的路 學堂筆記紀錄這個入門過程的點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慢島生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一日安排了一個特別的活動,邀請美虹老師以及雙口呂文化廚房的兩位創辦人到現場分享。這天從桃園大溪來的驚喜客座雙口呂文化廚房,專注在研究傳統米食文化,像是逢年過節會製作年糕、紅龜粿,傳承歷代民間信仰祭祀,並且以料理教室的形態來推廣傳統米食;既然是文化廚房,當然少不了試吃活動:芋頭粿 v.s 鹽麴豬肉。
文全老師提到,賺錢是工具,目的是要好好過生活,不過現在大部份的人們剛好是相反,老師丟出一個問題,如何看待原來的公司以及這個世界?學員們認為要有一個「可以自由進、出的彈性空間」,進到自己想望的農村生活,有自己一小片菜園滿足耕作勞動所需;出門和外部的工作連結,平衡家庭生活及經濟來源。
家庭菜園「計劃性種植」,把蔬菜類成長期分為短期以及長期。短期指種下之後大約45天至120天採收,那麼可以先以兩週內食用的量分批種植,假設一家四口來算,每天煮兩餐會需要用到1~2種短期葉菜類,那麼就要種下60~120株菜苗,考慮到天氣以及蟲害鳥害的干擾,要隨時做調整。
願意花一天的時間,搭車從台北到宜蘭學種菜,起心動念是什麼呢?從W學員幫自己的菜畦取名為「田 ME ME」,大約略知一二。 就像下午要參訪的康富友善農場,主人家康富厚老師曾經說:「菜園裡選擇種的菜色,都是依照老婆愛吃的菜類來做規劃」,農場氛圍充滿著愛與能量。
移居到宜蘭幾年之後,才慢慢適應綿綿細雨的冬日氣候,在下雨天需要外出巡視菜園,最速配的裝備,則是一套雨衣褲搭配長筒雨鞋,外加一頂斗笠帽,就像在地老農一般。 如果說,宜蘭水稻田除了生產優質稻米之外,赤殼茭白筍則是我心目中第二順位的代表作物,在盛產的季節裡,美虹廚房風土料理會選用赤殼茭白筍作為本日主角。
老師先用除草機把菜畦上的草割平之後,接著發動小牛奔馳在菜畦上,來回一趟之後,草的根部被捲起來,土壤也被打鬆了,學員們輪流實習如何操作,靠著雙手左右輕輕晃動,讓小牛持續前進翻耕,如果太用力壓的話,反而會在原地深翻不好操控,老師提點要「借力使力不靠蠻力!」
這一日安排了一個特別的活動,邀請美虹老師以及雙口呂文化廚房的兩位創辦人到現場分享。這天從桃園大溪來的驚喜客座雙口呂文化廚房,專注在研究傳統米食文化,像是逢年過節會製作年糕、紅龜粿,傳承歷代民間信仰祭祀,並且以料理教室的形態來推廣傳統米食;既然是文化廚房,當然少不了試吃活動:芋頭粿 v.s 鹽麴豬肉。
文全老師提到,賺錢是工具,目的是要好好過生活,不過現在大部份的人們剛好是相反,老師丟出一個問題,如何看待原來的公司以及這個世界?學員們認為要有一個「可以自由進、出的彈性空間」,進到自己想望的農村生活,有自己一小片菜園滿足耕作勞動所需;出門和外部的工作連結,平衡家庭生活及經濟來源。
家庭菜園「計劃性種植」,把蔬菜類成長期分為短期以及長期。短期指種下之後大約45天至120天採收,那麼可以先以兩週內食用的量分批種植,假設一家四口來算,每天煮兩餐會需要用到1~2種短期葉菜類,那麼就要種下60~120株菜苗,考慮到天氣以及蟲害鳥害的干擾,要隨時做調整。
願意花一天的時間,搭車從台北到宜蘭學種菜,起心動念是什麼呢?從W學員幫自己的菜畦取名為「田 ME ME」,大約略知一二。 就像下午要參訪的康富友善農場,主人家康富厚老師曾經說:「菜園裡選擇種的菜色,都是依照老婆愛吃的菜類來做規劃」,農場氛圍充滿著愛與能量。
移居到宜蘭幾年之後,才慢慢適應綿綿細雨的冬日氣候,在下雨天需要外出巡視菜園,最速配的裝備,則是一套雨衣褲搭配長筒雨鞋,外加一頂斗笠帽,就像在地老農一般。 如果說,宜蘭水稻田除了生產優質稻米之外,赤殼茭白筍則是我心目中第二順位的代表作物,在盛產的季節裡,美虹廚房風土料理會選用赤殼茭白筍作為本日主角。
老師先用除草機把菜畦上的草割平之後,接著發動小牛奔馳在菜畦上,來回一趟之後,草的根部被捲起來,土壤也被打鬆了,學員們輪流實習如何操作,靠著雙手左右輕輕晃動,讓小牛持續前進翻耕,如果太用力壓的話,反而會在原地深翻不好操控,老師提點要「借力使力不靠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