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筆記第十三章】十八般武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了解土壤,把土壤養好照顧好,就能種好植物。
課前清早在蔬菜班的LINE群組裡,收到文昌老師發出一份土壤檢驗報告,上頭寫著酸鹼度、電導度、有機質加上一堆數字,實在讓人摸不著頭緒。
快到菜園的時候,遠遠地就看到文昌老師和幾位學員圍在一起,文昌老師神秘兮兮從貨車上拿出一袋黑土,以及土壤檢驗報告,同學們好奇地打開袋子,不就是一包土而已?事情可沒那麼簡單,光是採樣就得在同一塊田區取3~4處的土壤,來混合為1公斤的樣品,再送到農改場做土壤健康檢查,待收到報告之後,依據分析的結果來了解土壤是否需要進行改良,並且作為施肥的參考,難怪常常聽到農夫說,把土壤養好照顧好,就能種好植物!
幾位學員圍在一起,看文昌老師從貨車上拿出一袋黑土,以及土壤檢驗報告。
將土壤的樣品送到農改場做土壤健康檢查,待收到報告之後,依據分析的結果,可以了解土壤是否需要進行改良,與作為施肥的參考。
您是否幻想過有一處靠近山邊的鄉居菜園生活、養了一群雞、鴨、鵝、狗,還有兩隻黑羊,可以幫忙吃草以及自然施肥照顧好土壤,下午我們來到卡莎&蝦蝦開心農場,一座讓夢想成真的世外桃源農場。
位於山邊的卡莎蝦蝦開心農場,養了一群雞、鴨、鵝、狗,還有兩隻黑羊,可以幫忙吃草以及自然施肥。
農場主人卡莎帶著大家一邊散步,一邊解說園區規劃,兩隻黑羊不時地靠過來討拍。當我們走到靠近山邊的蓮子田,卡莎說道原本是種茭白筍,因為山豬會趁著晚上到菜園尋找食物,離山下最近的茭白筍,就成為山豬Buffet大餐,改種蓮子之後,被山豬吃掉的機率降低很多。
因為山豬常常趁著晚上到菜園尋找食物,卡莎只好把這塊靠近山邊的水田改種蓮子,降低作物被吃掉的困擾。
管理農場需要十八般武藝,像是架瓜棚、簡易木工、農機修繕樣樣自己來。這天,蝦蝦準備讓學員協助搭出一個隔間,讓原本只有隔出育雛室的雞舍,再多一間中雞室。首先從打樁開始,往下深度大約30公分,芽管插進去可以很穩地立住,再來是架横向的芽管,利用固定夾來固定,骨架成型後再來是安裝大門還有圍網子。光是打樁這件事就讓學員們敲到手酸,體會到要維護一座農場的不易啊!
學員協助農場的雞舍,大樁隔出中雞室。管理農場需要十八般武藝,簡易木工、農機修繕,都得有所涉獵。
撰文攝影 陳慧鈞
編輯 宋若甄
慢島生活 Island Time
Service@islandtime.tw
宜蘭縣員山鄉尚深路84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3會員
42內容數
慢島生活自2021年春天開辦慢島學堂 為嚮往鄉村生活的人們 開一條更寬廣平坦的路 留一條更可追尋的路 學堂筆記紀錄這個入門過程的點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慢島生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一日安排了一個特別的活動,邀請美虹老師以及雙口呂文化廚房的兩位創辦人到現場分享。這天從桃園大溪來的驚喜客座雙口呂文化廚房,專注在研究傳統米食文化,像是逢年過節會製作年糕、紅龜粿,傳承歷代民間信仰祭祀,並且以料理教室的形態來推廣傳統米食;既然是文化廚房,當然少不了試吃活動:芋頭粿 v.s 鹽麴豬肉。
文全老師提到,賺錢是工具,目的是要好好過生活,不過現在大部份的人們剛好是相反,老師丟出一個問題,如何看待原來的公司以及這個世界?學員們認為要有一個「可以自由進、出的彈性空間」,進到自己想望的農村生活,有自己一小片菜園滿足耕作勞動所需;出門和外部的工作連結,平衡家庭生活及經濟來源。
家庭菜園「計劃性種植」,把蔬菜類成長期分為短期以及長期。短期指種下之後大約45天至120天採收,那麼可以先以兩週內食用的量分批種植,假設一家四口來算,每天煮兩餐會需要用到1~2種短期葉菜類,那麼就要種下60~120株菜苗,考慮到天氣以及蟲害鳥害的干擾,要隨時做調整。
願意花一天的時間,搭車從台北到宜蘭學種菜,起心動念是什麼呢?從W學員幫自己的菜畦取名為「田 ME ME」,大約略知一二。 就像下午要參訪的康富友善農場,主人家康富厚老師曾經說:「菜園裡選擇種的菜色,都是依照老婆愛吃的菜類來做規劃」,農場氛圍充滿著愛與能量。
移居到宜蘭幾年之後,才慢慢適應綿綿細雨的冬日氣候,在下雨天需要外出巡視菜園,最速配的裝備,則是一套雨衣褲搭配長筒雨鞋,外加一頂斗笠帽,就像在地老農一般。 如果說,宜蘭水稻田除了生產優質稻米之外,赤殼茭白筍則是我心目中第二順位的代表作物,在盛產的季節裡,美虹廚房風土料理會選用赤殼茭白筍作為本日主角。
老師先用除草機把菜畦上的草割平之後,接著發動小牛奔馳在菜畦上,來回一趟之後,草的根部被捲起來,土壤也被打鬆了,學員們輪流實習如何操作,靠著雙手左右輕輕晃動,讓小牛持續前進翻耕,如果太用力壓的話,反而會在原地深翻不好操控,老師提點要「借力使力不靠蠻力!」
這一日安排了一個特別的活動,邀請美虹老師以及雙口呂文化廚房的兩位創辦人到現場分享。這天從桃園大溪來的驚喜客座雙口呂文化廚房,專注在研究傳統米食文化,像是逢年過節會製作年糕、紅龜粿,傳承歷代民間信仰祭祀,並且以料理教室的形態來推廣傳統米食;既然是文化廚房,當然少不了試吃活動:芋頭粿 v.s 鹽麴豬肉。
文全老師提到,賺錢是工具,目的是要好好過生活,不過現在大部份的人們剛好是相反,老師丟出一個問題,如何看待原來的公司以及這個世界?學員們認為要有一個「可以自由進、出的彈性空間」,進到自己想望的農村生活,有自己一小片菜園滿足耕作勞動所需;出門和外部的工作連結,平衡家庭生活及經濟來源。
家庭菜園「計劃性種植」,把蔬菜類成長期分為短期以及長期。短期指種下之後大約45天至120天採收,那麼可以先以兩週內食用的量分批種植,假設一家四口來算,每天煮兩餐會需要用到1~2種短期葉菜類,那麼就要種下60~120株菜苗,考慮到天氣以及蟲害鳥害的干擾,要隨時做調整。
願意花一天的時間,搭車從台北到宜蘭學種菜,起心動念是什麼呢?從W學員幫自己的菜畦取名為「田 ME ME」,大約略知一二。 就像下午要參訪的康富友善農場,主人家康富厚老師曾經說:「菜園裡選擇種的菜色,都是依照老婆愛吃的菜類來做規劃」,農場氛圍充滿著愛與能量。
移居到宜蘭幾年之後,才慢慢適應綿綿細雨的冬日氣候,在下雨天需要外出巡視菜園,最速配的裝備,則是一套雨衣褲搭配長筒雨鞋,外加一頂斗笠帽,就像在地老農一般。 如果說,宜蘭水稻田除了生產優質稻米之外,赤殼茭白筍則是我心目中第二順位的代表作物,在盛產的季節裡,美虹廚房風土料理會選用赤殼茭白筍作為本日主角。
老師先用除草機把菜畦上的草割平之後,接著發動小牛奔馳在菜畦上,來回一趟之後,草的根部被捲起來,土壤也被打鬆了,學員們輪流實習如何操作,靠著雙手左右輕輕晃動,讓小牛持續前進翻耕,如果太用力壓的話,反而會在原地深翻不好操控,老師提點要「借力使力不靠蠻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在一片遼闊而富饒的農田中,生活著一群多彩多姿的蔬菜與水果。他們原本和睦共處,但隨著季節的變化與農場主人的苛刻管理,他們的日子漸漸變得困難。 這片土地的統治者是一顆冷酷無情的巨型南瓜。他要求蔬果們每天提供最多的汁液和養分,否則就會被拋棄在堆肥堆裡。番茄王子、胡蘿蔔勇士和葡萄仙子為首的蔬果們覺得這樣的
Thumbnail
一篇關於自我肯定與生命的哲理小品,以龜兔賽跑、小鳥小狗摘果子等故事闡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步調和人生道路,不應與他人比較,應珍惜當下,活出自我。文中也提到職場攀比心態以及跳脫框架的重要性。
Thumbnail
吃錯一堆蔬菜壞食物比不吃更爛 . 我覺得勸人多吃蔬菜的醫生或專家, 都喜歡胡說八道畫唬爛。 . 我先強調一下,我沒實際科學證據, 這僅僅是靈異感應,信不信隨便你。 吃一堆蔬菜, 你要是吃了一堆有害身體的蔬菜, 如高麗菜、大蒜、青蔥、洋蔥、菠菜、蘿蔔 ..., 比完全不吃更加傷害身
Thumbnail
1. 種植者(農民) 種植與生產:農民是供應鏈的起點,負責種植蔬菜。這包括選擇種子、種植、施肥、灌溉、防病蟲害,以及收割作物。 初級加工:一些蔬菜可能需要在田間進行初步的加工處理,如清洗、去皮或打包。 2. 初級供應商(合作社/集散中心) 收集與分級:初級供應商負責收集來自多個農戶的蔬菜
Thumbnail
別再吃水煮蔬菜!「菜這樣煮」營養流失最少 營養師破迷思 - 原文 營養師陳怡婷破解6個常見膳食纖維迷思,指出許多人對於膳食纖維存在錯誤觀念。 陳怡婷表示,國人三餐經常在外用餐,導致大部分人的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她在個人粉專及網站撰文列出6個常見的膳食纖維迷思,並一一破解,讓民眾對其有更正確的認
Thumbnail
2024/07/23 撰於苗栗縣通霄鎮 藺草的奇妙冒險正式開始   首先是關於藺草種植地的選擇。藺草的種植僅分布在通苑、大甲地區,外婆說,種植藺草需要較屬於沙質的水田,栽種方式和平時常見的水稻有點類似,種植幼苗就是如同插秧一般調整間隔,將幼株插入水田………
Thumbnail
最近驚覺到十指變形疼痛,應是移居台東務農八年多來,天天徒手拔雜草所致。腳趾也因為天天穿雨鞋用力,跟著變形。這真是務農的大代價呀。
Thumbnail
過程體驗到的點點滴滴,#享受小小的地球花園給予我的豐盛,不只是在自耕自食的食物,還有豐富的心靈感受及喜悅喔~💖🥰✨️✨️
Thumbnail
前幾天我列出我管轄內的植物,數量多達40!難怪我每天為農事忙得人仰馬翻,過重的體力活也讓身體吃不消,好多部位都受傷,手指也變形疼痛。這是務農要付出的辛苦代價,但如果有收穫,就會忘記辛苦;如果種不好,就會很沮喪。
Thumbnail
哇嗚!豌豆實在是CP值很高的自耕食入門植物! 自從2/14種下種子,今天已經是採收第三次,幾乎三、四天採收一次,每次看到又長出一定的量時,心裡都非常地感動!謝謝植物們帶給我的豐盛和滋養~💖 而且豌豆苗可以生吃,適合我這種不擅廚藝的人,今天午餐是將馬鈴
在一片遼闊而富饒的農田中,生活著一群多彩多姿的蔬菜與水果。他們原本和睦共處,但隨著季節的變化與農場主人的苛刻管理,他們的日子漸漸變得困難。 這片土地的統治者是一顆冷酷無情的巨型南瓜。他要求蔬果們每天提供最多的汁液和養分,否則就會被拋棄在堆肥堆裡。番茄王子、胡蘿蔔勇士和葡萄仙子為首的蔬果們覺得這樣的
Thumbnail
一篇關於自我肯定與生命的哲理小品,以龜兔賽跑、小鳥小狗摘果子等故事闡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步調和人生道路,不應與他人比較,應珍惜當下,活出自我。文中也提到職場攀比心態以及跳脫框架的重要性。
Thumbnail
吃錯一堆蔬菜壞食物比不吃更爛 . 我覺得勸人多吃蔬菜的醫生或專家, 都喜歡胡說八道畫唬爛。 . 我先強調一下,我沒實際科學證據, 這僅僅是靈異感應,信不信隨便你。 吃一堆蔬菜, 你要是吃了一堆有害身體的蔬菜, 如高麗菜、大蒜、青蔥、洋蔥、菠菜、蘿蔔 ..., 比完全不吃更加傷害身
Thumbnail
1. 種植者(農民) 種植與生產:農民是供應鏈的起點,負責種植蔬菜。這包括選擇種子、種植、施肥、灌溉、防病蟲害,以及收割作物。 初級加工:一些蔬菜可能需要在田間進行初步的加工處理,如清洗、去皮或打包。 2. 初級供應商(合作社/集散中心) 收集與分級:初級供應商負責收集來自多個農戶的蔬菜
Thumbnail
別再吃水煮蔬菜!「菜這樣煮」營養流失最少 營養師破迷思 - 原文 營養師陳怡婷破解6個常見膳食纖維迷思,指出許多人對於膳食纖維存在錯誤觀念。 陳怡婷表示,國人三餐經常在外用餐,導致大部分人的膳食纖維攝取不足。 她在個人粉專及網站撰文列出6個常見的膳食纖維迷思,並一一破解,讓民眾對其有更正確的認
Thumbnail
2024/07/23 撰於苗栗縣通霄鎮 藺草的奇妙冒險正式開始   首先是關於藺草種植地的選擇。藺草的種植僅分布在通苑、大甲地區,外婆說,種植藺草需要較屬於沙質的水田,栽種方式和平時常見的水稻有點類似,種植幼苗就是如同插秧一般調整間隔,將幼株插入水田………
Thumbnail
最近驚覺到十指變形疼痛,應是移居台東務農八年多來,天天徒手拔雜草所致。腳趾也因為天天穿雨鞋用力,跟著變形。這真是務農的大代價呀。
Thumbnail
過程體驗到的點點滴滴,#享受小小的地球花園給予我的豐盛,不只是在自耕自食的食物,還有豐富的心靈感受及喜悅喔~💖🥰✨️✨️
Thumbnail
前幾天我列出我管轄內的植物,數量多達40!難怪我每天為農事忙得人仰馬翻,過重的體力活也讓身體吃不消,好多部位都受傷,手指也變形疼痛。這是務農要付出的辛苦代價,但如果有收穫,就會忘記辛苦;如果種不好,就會很沮喪。
Thumbnail
哇嗚!豌豆實在是CP值很高的自耕食入門植物! 自從2/14種下種子,今天已經是採收第三次,幾乎三、四天採收一次,每次看到又長出一定的量時,心裡都非常地感動!謝謝植物們帶給我的豐盛和滋養~💖 而且豌豆苗可以生吃,適合我這種不擅廚藝的人,今天午餐是將馬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