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10點抵達清涼山妙崇寺。
沒有抱什麼期待,只是近來喜歡到大寺、大廟,總覺得有高頻能量可以銜接,恰巧路過當然就進來看看。
走了一小段上坡,但主殿因為疫情,沒有對外開放,只開放文殊殿,就再走上去。兩旁有些造景,好幾尊可愛的小沙彌石雕,看了心生歡喜。
脫下運動鞋,走進文殊殿,覺得這尊文殊菩薩有種帥氣感;殿內牆壁全是彩繪,很像在尼泊爾看到的藏傳佛教寺院風格,在藍毘尼(Lumbini)走訪各國寺院的回憶也突然湧起。
看到殿中放著一個小告示,提醒信眾可以繞殿三圈,心中默念「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我照作。
整個殿只有我一個人,走了三圈,還想繼續走,於是我繞著文殊殿,順時針一圈一圈一直走下去,腦中也不斷浮現最近生活發生的種種。
走著走著,殿外的彩繪及裝飾一一映入眼簾,這才發現,平時視而不見的東西原來這麼多。
接著身體也有一些反應,首先感覺到停不下來的快速眨眼,乾眼症狀首先獲得舒緩;然後前一天行走步道在雙腿留下的沉重感,也漸漸輕盈了。
接著腦中閃過一個念頭。
從印度上完瑜珈課之後,我開始熱衷於一個人的自助旅行。我的旅行帶著一種追尋。一開始我不知道自己在追尋什麼,我的委內瑞拉同學說,looking for love,但我覺得不是這種感覺。
近來我喜歡去大寺大廟,我感覺到自己在尋找一種高頻的能量,希望自己銜接上之後,頻率提升,能量可以更穩定。但往往當下的感覺很輕盈美好,回到現實生活中,這些能量就耗竭了。
而我突然閃過的念頭,是一種頓悟吧!我在尋找的就是「光」,一個可以讓我銜接之後一直保持清淨明亮的光。但我從來沒有讓自己成為光。
如果我沒有成為光本身,那麼,再多的追尋都是徒然,因為終究不屬於我。
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遶了幾圈,後來我進入殿內靜坐一會兒。
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坐了多久,在我出殿門時,很訝異的看到雲層已經灰黑厚重,山林也刮起了風,看來大雨將至。
趁著大雨到來之前,還來得及快步走回車上。
看到叉路有佛塔指標,想去看看,但走了一段,覺得坡度好陡,又怕下雨回不了頭,想想就算了。
只是當我走回車子旁,看到園區導覽地圖的佛塔照片,不敢相信原來台灣也有這種我在尼泊爾看過的佛塔,於是拿了傘,決心去參拜。
沿途是非常陡峭的上坡,還未抵達佛塔,雨勢已經轉大,幸好佛塔旁有亭子,我就在亭子裡躲雨、看佛塔。
整個山頭一片霧茫茫,雲層也沒有一絲藍天,我想這場雨不是1、20分鐘就下的完。
我在亭子裡坐著觀想,這到底是什麼功課?
剛剛在文殊殿已遶殿、靜坐,清理了身體的疲憊,也獲得一些頓悟,但偏偏又來了這一場大雨,是還想要我學會什麼呢?
我坐著觀想佛塔在我的身體裡,如同今天早上在旅館房內,觀想大山在我的身體裡。我從佛塔和大山獲得了穩重的能量。
雨,越下越大,我的心中雖有一絲絲不安,但沒有煩躁,在那當下,我跳脫了一些慣性。
如果不是這場雨,佛塔只是旅程中的一個觀光景點,我看過、拜完就離開了。而現在因為一場大雨,我被困在這裡,不得不就在這裡練習我的修行。
仍有慣性引領著我拿出手機,滑了幾下,幾秒後就自動想收下去。在亭子裡雖無事,但滑手機絕不是要做的事。
然後我做了伸展手臂的動作,站式的瑜伽體位法一個接一個練了起來,這才發現兩天的旅行,已足夠讓筋骨變得僵硬。而一個個瑜珈體位,都像是在拜佛。
不知道練了多久,感覺雨勢變小了,趕緊拿手機幫佛塔拍了幾張照片,紀念雨中的場景。但雨還是沒有停。
我想等雨停,去遶佛塔。
探出頭,看到佛塔另一端有一個更大的亭子,旁邊有洗手間,於是我撐傘走了過去。途中在佛塔的階梯看到「請脫鞋」三個字。
上完洗手間,我走到大的亭子裡,把鞋襪脫掉,撐著傘、赤腳踩雨水,在雨中繞了佛塔三圈。
在那前一刻,我明白我的功課了:
「解開鞋子,脫下束縛,讓雨水洗滌我的腳底,然後•腳•踏•實•地•的行走。」
所有我對這場雨的擔憂,是在於害怕鞋子被淋濕,害怕鞋底濕滑而跌倒,當我脫下鞋子,這些擔憂就不存在了。
遶塔結束,我回到亭子,把鞋子包好,收進背包,一路就赤腳、踩雨水,走下山。
進到車裡,我穿上夾腳拖,開車駛離。
毛毛細雨,不影響開車視線;厚厚的雲層也像是被打散,夏天的悶熱感又重新回來了。
突然,我會心一笑。
我可是被文殊菩薩和佛祖留了三個多鐘頭的客人呢!
清涼山護國妙崇寺
高雄市六龜區興龍里舊潭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