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拉拉山下的子民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是什麼樣的信仰力量,讓亞美尼亞人千年來如此虔誠與執著?
亞美尼亞首都-Yerevan 大階梯的日落
亞美尼亞人最愛的,莫過於在大階梯上曬太陽、談情說愛、欣賞美麗日落以及遙望聖山-亞拉拉山。
這個大階梯也是來訪葉里溫的旅人絕不會錯過的景點,在葉里溫的日子裡,只要在博物館的閱覽室能看見太陽以及亞拉拉山的山頭,那麼那天必會算好時間離開閱覽室前往旁邊的大階梯觀賞夕陽。
不過亞美尼亞的冬日總是雲霧繚繞,許是高原氣候吧,亞美尼亞平均海拔有1800米,90%的領土都在1000米以上,也難怪在冬季,葉里溫的氣溫比起鄰國首都都要低上至少5度。這雲霧繚繞的狀況,導致雖然亞拉拉山就在眼前,實際上並不容易看見它的全貌,在這裡一個多月的日子,即使出了個大太陽,但也未必能看見亞拉拉,一睹真容的次數大約十根手指能掰完。
亞拉拉山也是亞美尼亞先人的起源,在西元前850年左右的烏拉爾圖王朝就是起源於亞拉拉山附近,之後往今日亞美尼亞境內的塞萬湖攻打,再折返至葉里溫市區的東南角建城,也就是今日的埃瑞布尼城堡 (Erebuni Fortress)。就城堡遺跡所挖掘出來的文物可發現,早期的烏拉爾圖深受亞述甚至是阿卡德文化影響,像是所信奉的戰神、太陽神都有相似之處,乃至於後來波斯索羅亞斯德的Mazda都有著彼此的身影存在。
埃瑞布尼城堡遺跡
而聖經創世紀第八章、第九章也提及,七月十七日,方舟停在亞拉拉山上。出方舟後,諾亞的兒子,閃、含、亞弗的三個兒子分散在全地,而諾亞作為一名農夫,在此栽種起葡萄。根據今日考古也證實,在亞美尼亞境內的Areni 1號洞窟確實挖掘到了釀葡萄的器具,這也讓亞美尼亞人自稱是最古老釀葡萄酒的國家說的比隔壁喬治亞更有底氣(笑)。
種種以上讓亞美尼亞人將亞拉拉山視為聖山,是他們的精神所在。這是個很有趣的現象,全世界的民族或者國家都有個文化共性,就是將一座高山視為精神指標,就像台灣將玉山視為一種象徵,而日本則是富士山。但很遺憾的是,在1923年蘇聯與土耳其簽訂的卡爾斯條約中讓亞拉拉山自此成為了土耳其的一部分,不再屬於亞美尼亞,往後的亞美尼亞人們,只能在自己的國家望著位在仇人土地上的亞拉拉山嘆氣。
土地劃分後,亞拉拉山距離亞美尼亞邊境僅32公里,但民族屠殺的仇恨讓亞美尼亞與土耳其水火不容。許多亞美尼亞人(包括年青人)依舊覺得土耳其很危險,去到土耳其可能就回不了亞美尼亞。這樣的交惡導致明明從亞美尼亞的亞拉拉省到土耳其只要15分鐘,可偏偏必須繞道隔壁喬治亞才能到土耳其,路程足足多了至少兩個小時。阿胡良河(akhurian)劃分了土耳其與亞美尼亞,卻無法劃分亞美尼亞人對故土的念想。
Charent's Arch
綜觀亞美尼亞歷史,從西元301年亞美尼亞國王梯里達底三世(Tiridates III)將基督教立為國教後,亞美尼亞絕大多數時間都在伊斯蘭教或者東正教政權底下流轉,其中又以伊斯蘭教政權最為長遠。但,時至今日,在整個亞美尼亞境內約莫只剩市區一座伊斯蘭教的藍色清真寺,而多數亞美尼亞人仍然屬基督教亞美尼亞使徒教會信徒,走在市區內的幾座古老教堂隨時都能看見亞美尼亞人虔誠地進入禱告並點上蠟燭,走出教堂時仍不忘轉身倒退走出,深怕對神有所不敬。
在教堂裡,默默觀察著每個禱告的亞美尼亞人,那清澈透亮而又堅定虔誠的眼神與神情,彷彿基督信仰打從他們一出生就深深的刻在骨子裡一般。他們對上帝絲毫沒有懷疑,你若問他們是否為基督徒?99%的亞美尼亞人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你,是。這份堅定,著實讓人詫異,特別是在了解他們的歷史背景之後,千年的歷史、文化與信仰,歷經數百年來異族和異文化的統治與磨難並未抹去亞美尼亞人民族認同,而他們的樂觀與善良依舊存在。
走在葉裡溫的街頭,看見的是模仿歐洲20世紀初的建築風格,但這裡的人們卻更像亞洲,隨遇而安的滿足與樂觀可在他們的臉龐上看見,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歷經風霜後,亞美尼亞的文化與信仰依舊存在從未消逝。
這裡的基督徒與台灣的基督徒是不同的,台灣的基督徒指的是後來的新教。
Barev~淳魚世界游
Barev~淳魚世界游
淳魚,大學讀國樂系,教了十幾年的音樂轉向旅遊業,進而讀了藝術史碩士,決定研究亞西地區中世紀藝術,並分享冷門國家旅遊,雖然很不賣座,還是想堅持下去。天天更新的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iamwhalecat,歡迎合作邀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