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記》卡夫卡的經典著作│閱後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卡夫卡《變形記》(又名《蛻變》):存在主義先驅小說

卡夫卡《變形記》(又名《蛻變》):存在主義先驅小說


前言:

在這之前時常聽見卡夫卡這神秘的作者在我耳外環繞四周,使我既熟悉又有一股陌生感,在一次的因緣際會下,使我開啟第一次與卡夫卡的相遇。

心得:

當存在世上沒有價值,那還有存在的理由嗎?

在一天的夜晚,改變了葛雷高的既有生活型態,從人轉為詭異的蟲,這突如其來且無法逆轉的生活型態,雖然荒唐與混亂,但都是葛雷高所必須承受的,脫離了奔波和勞碌的生活,然而經時間的摧殘,他也漸漸失去身為人的本質,現實的情況將一切希望化為渺茫。家人、公司的經理將葛雷高拒之門外,不相信還是那原本的那一位「人」,被囚禁在晦暗寂寥的房間中孤身,等待死亡的到來。

我覺得人有健康人格需要歸屬感以及貢獻感,在社會中我們需要認知這裡有我的一席之地,我屬於世界的一部分,可能這就是屬於人歸屬的本能。葛雷高的生理改變了人的形象,改變了行走與聲音,行為越發脫離人的範圍,我覺得這好像就象徵他已經離開了人的群體之中,在故事之中也很難從其他人之中搞到歸屬感,畢竟從外在看他已經不屬於人了。另一方面是貢獻感,從前他是提供大家的經濟來源,但經過了一晚,他沒有了貢獻的能力,猶如累贅一直拖累其餘家人,一開始家人尤其是妹妹細心照料,可經過時間一再磨損耐心,最後沒人再搭理他了。這種不被需要的感覺,我認為很可怕,在那時的機器已經可以取代許多能力,更何況現今,該如何對大家有貢獻,是一個值得思索的主題,剛好也為人生的課題。

本書雖然短小,但其中有許多問題值得思考,這種與我們現代社會的人們緊緊相關的疑難,可以從此書慢慢地體會,再一次次的咀嚼,有更深刻的想法。

相關資料:

  • ISBN:9789863843900
  • 作者: 法蘭茲.卡夫卡
  • 原文作者: Franz Kafka
  • 譯者: 管中琪
  • 出版社:野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沙龍
7會員
7內容數
沙龍。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曾經在二戰納粹集中營中,經歷了如同地獄般的生活,但是在那極度惡劣的環境中,他因為心裡強大而活下來 這本書是他在倖存後的回憶,第一部分書寫在集中營中的經歷和想法;第二部分則是談到意義療法 以下列出書中部分的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曾經在二戰納粹集中營中,經歷了如同地獄般的生活,但是在那極度惡劣的環境中,他因為心裡強大而活下來 這本書是他在倖存後的回憶,第一部分書寫在集中營中的經歷和想法;第二部分則是談到意義療法 以下列出書中部分的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異鄉人》是我對卡繆的第一次認識,講述了母親的死以及荒謬的審判。卡繆對於存在主義以及荒謬的想法非常有趣,反思這本穿越時代來的價值觀與邏輯問題,審視自身和環境,有如醍醐灌頂。
Thumbnail
《異鄉人》是我對卡繆的第一次認識,講述了母親的死以及荒謬的審判。卡繆對於存在主義以及荒謬的想法非常有趣,反思這本穿越時代來的價值觀與邏輯問題,審視自身和環境,有如醍醐灌頂。
Thumbnail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謬於1942年出版他的第一部小說《異鄉人》,甫出版便一舉成名,成為文壇最受矚目的明星。《異鄉人》一書共分為兩部分,其一可視作主角莫禾梭於母喪後的流水帳敘事,老舊公寓裡的鄰居雷蒙、年邁長者薩拉曼諾和他死掉的狗以及和女友瑪莉的沙灘回憶。另一則聚焦於莫禾梭失手殺人後的法庭審判,一場關於自
Thumbnail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謬於1942年出版他的第一部小說《異鄉人》,甫出版便一舉成名,成為文壇最受矚目的明星。《異鄉人》一書共分為兩部分,其一可視作主角莫禾梭於母喪後的流水帳敘事,老舊公寓裡的鄰居雷蒙、年邁長者薩拉曼諾和他死掉的狗以及和女友瑪莉的沙灘回憶。另一則聚焦於莫禾梭失手殺人後的法庭審判,一場關於自
Thumbnail
前言: 在這之前時常聽見卡夫卡這神秘的作者在我耳外環繞四周,使我既熟悉又有一股陌生感,在一次的因緣際會下,使我開啟第一次與卡夫卡的相遇。 心得: 當存在世上沒有價值,那還有存在的理由嗎? 相關資料: ISBN:9789863843900 作者: 法蘭茲.卡夫卡 原文作者: Franz Kafka
Thumbnail
前言: 在這之前時常聽見卡夫卡這神秘的作者在我耳外環繞四周,使我既熟悉又有一股陌生感,在一次的因緣際會下,使我開啟第一次與卡夫卡的相遇。 心得: 當存在世上沒有價值,那還有存在的理由嗎? 相關資料: ISBN:9789863843900 作者: 法蘭茲.卡夫卡 原文作者: Franz Kafka
Thumbnail
《非關命運》從主角卡維家中生意變化,到無故送往營區,敘述不僅鉅細靡遺,連情緒也具體得彷彿親臨現場,飢餓、過度勞動和惡劣環境,讓人不敢直視這場悲劇,但作者卻絲毫沒有要「放過」讀者,不斷地提醒讀者卡維的年紀有多「輕」,「十五歲的我在做什麼?」一旦細想,便能深刻地比對他慘澹的命運。 慘敗
Thumbnail
《非關命運》從主角卡維家中生意變化,到無故送往營區,敘述不僅鉅細靡遺,連情緒也具體得彷彿親臨現場,飢餓、過度勞動和惡劣環境,讓人不敢直視這場悲劇,但作者卻絲毫沒有要「放過」讀者,不斷地提醒讀者卡維的年紀有多「輕」,「十五歲的我在做什麼?」一旦細想,便能深刻地比對他慘澹的命運。 慘敗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死亡和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書。集中營總是牽涉死亡。 「沒有一種人類經驗是不具有意義或不值得分析的,事實上,我們深信,可以從我們所描繪的這個特殊世界,探索出人類的基本價值觀,儘管那未必總是正向的。我們想讓世人思索集中營的真相,而那也是,並顯然是,一次生理與社會的巨大歷史經驗。」
Thumbnail
這是一本關於死亡和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書。集中營總是牽涉死亡。 「沒有一種人類經驗是不具有意義或不值得分析的,事實上,我們深信,可以從我們所描繪的這個特殊世界,探索出人類的基本價值觀,儘管那未必總是正向的。我們想讓世人思索集中營的真相,而那也是,並顯然是,一次生理與社會的巨大歷史經驗。」
Thumbnail
夏夜的大師創作課|第四堂,強納森.法蘭岑帶你從「觀點」開始──曾在最新文集《地球盡頭的盡頭》中大談他對鳥類的熱愛及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引發了網路論戰——對家庭與生活觀察入微的他,總能洞見細微之處,從中找到世界的弱點。這就是他的聲音,在他的任何作品中,都有一道他想表達的「聲音」。
Thumbnail
夏夜的大師創作課|第四堂,強納森.法蘭岑帶你從「觀點」開始──曾在最新文集《地球盡頭的盡頭》中大談他對鳥類的熱愛及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引發了網路論戰——對家庭與生活觀察入微的他,總能洞見細微之處,從中找到世界的弱點。這就是他的聲音,在他的任何作品中,都有一道他想表達的「聲音」。
Thumbnail
時代烙印下來「悲哀的註記」,意味著「在各種令人疲憊的真相狂流中,一個新的個人聲音」。」(頁215。) 因惹.卡爾特斯是200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非關命運》是一部書寫猶太人命運、自由的小說。
Thumbnail
時代烙印下來「悲哀的註記」,意味著「在各種令人疲憊的真相狂流中,一個新的個人聲音」。」(頁215。) 因惹.卡爾特斯是2002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非關命運》是一部書寫猶太人命運、自由的小說。
Thumbnail
法國小說家、哲學家、戲劇家、評論家卡繆 (Albert Camus) 有一句名言:「我反抗,故我們存在」。 卡繆 1913 年生於阿爾及利亞的蒙多維 (Mondovi)。父親在一戰陣亡後,他隨母親移居阿爾及爾貧民區外祖母家,過著極為艱難的生活。1924 年靠獎學金進入中學就讀,1933 年在阿爾及爾
Thumbnail
法國小說家、哲學家、戲劇家、評論家卡繆 (Albert Camus) 有一句名言:「我反抗,故我們存在」。 卡繆 1913 年生於阿爾及利亞的蒙多維 (Mondovi)。父親在一戰陣亡後,他隨母親移居阿爾及爾貧民區外祖母家,過著極為艱難的生活。1924 年靠獎學金進入中學就讀,1933 年在阿爾及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