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電影中的金融海嘯、危機與影響

2022/08/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2020的三月,受到阿拉伯王室內鬥的石油跌價,以及新冠肺炎在歐美迅速擴散,2020年3月9日的週一美股開盤,馬上雪崩下跌,雖然四分鐘後啟動熔斷機制,暫停十五分鐘交易,最後仍舊跌逾兩千點,這是自2008金融危機之後最大的單日跌幅。金融海嘯會如何影響未來,又該如何再起,回顧電影中的金融危機,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與建議。

歷史上的金融危機

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五次影響國際的金融危機。第一是發生在1772年起於倫敦的信貸危機;第二次危機始於1929年的華爾街股災,1933年達到高峰,造成長達十年的經濟大蕭條。
第三次金融危機發生在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第四次則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第五次發生在21世紀,也就是在2007-08年由雷曼兄弟引起的次級房貸環球金融危機。

分秒幣爭 (Default, 2018)

韓國電影《分秒幣爭》是根據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為背景,由三個不同社會階層的視角,敘述金融危機的經過與影響。國家破產在即,有人想趁火打劫、有人想力網狂瀾、也有人身歷風暴而落魄潦倒。

赴湯蹈火 (Hell or High Water, 2016)

《赴湯蹈火》是部西部搶匪電影,一對窮途末路的兄弟,在銀行查封他們的土地也敲詐遺產之後,決定合夥搶銀行。故事發生在2008次級房貸危機之後的美國德州,除了經濟蕭條,還有種種社會問題。

大賣空 (The Big Short, 2015)

《大賣空》由亞當·麥凱執導,改編麥可·路易斯在2010年的同名書籍,由三組投資人的角度描述2008年始自次級房貸的金融危機與泡沫經濟。故事角色雖然獲利,但同時也呈現大眾的財盡塗炭。

華爾街之狼 (The Wolf of Wall Street, 2013)

《華爾街之狼》是喬登·貝爾福的傳記,改編自回憶錄。1987年貝爾福進入華爾街半年,剛成為股票交易員的第一天,就遇到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股災;憑藉機靈並悠遊股市灰色地帶,還是至富。

黑心交易員的告白 (Margin Call, 2012)

《黑心交易員的告白》以2007-08雷曼兄弟破產的環球金融危機為背景,描述一家華爾街投資銀行於危機前夕的高層緊急會議,討論金融崩盤的因應措施,決定拋售股票與債券,但也引來更大風暴。

黑金風暴(Inside Job, 2010)

《黑金風暴》是2010第83屆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將2007-08的環球金融風暴以抽絲剝繭的方式深入描述,這場經濟風暴根植於政治腐敗與經濟犯罪,最後卻由大眾承受失業失所與民生疾苦。

資本愛情故事 (Capitalism: A Love Story, 2009)

《資本愛情故事》同樣以2008的環球金融風暴為主題,紀錄這場危機,也涉及2009年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導演批評華爾街的投機心態,也質疑貪婪的資本主義其實已經與基督教精神背道而馳。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是希米露,英美文學博士。我寫影評、寫書評,是個英文老師,也是個瑜珈老師。在VOCUS,我會分享電影與書籍評論,許多都是關於經典電影、科幻電影、與神話軼聞。
在電影花車裡,都是那些由希米露在自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期間,為Yahoo奇摩撰寫的懶人卡內容,許多是以主題分類的電影介紹,例如「關於兔子的電影」、「關於歌手的紀錄片」、「關於母親的電影」、或是「關於離婚的電影」等等。內容著重在分類與簡介,對於想要搜尋類型電影的朋友,應該會有不少助益。
留言1
查看全部
如果要發表留言,請先登入註冊會員
享受沈浸的閱讀體驗
徜徉在不受干擾的簡約介面,瀏覽數百萬篇原創內容。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