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專家與兼差打工仔

斜槓專家與兼差打工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看到兩則動態回顧,一則是八年前閱讀完半農半X這本書,另一個則是VIX ETF下市清算的消息,最近似乎很少有投資網紅會用恐慌指數來分析股市可能走向了吧?

有時候很多投資指標是被媒體炒作出來的,而這些跟風的投資網紅,抄著沒認真讀書就寫出來的報導,然後用自己的腦袋腦補出毫無根據的結論,就開始寫出投資作文。

流行VIX就寫相關的文章,流行ESG就寫ESG的文章,流行ETF就寫ETF,海納百川、廣納粉絲、有容乃大.. 只有這樣則經營,自媒體才能夠茁壯。

至於經營投資自媒體的目的嗎?就是要斜槓人生啊!

斜槓之後就能同時創造二份收入,這樣也能迎接美好且充實的未來。而這也是很多人接觸“斜槓”之後的主要目的,一是創造更多的收入,二是獲得一種更容易取得金錢的新工作方法。

靠本事賺錢沒什麽不對,反正又不偷不搶的。

說不定有一天自己斜槓的被動收入能大於日常工作的主動收入時,那時就不用在這份鳥工作上受氣,就可以全職轉生成新身份算了,搞個投資專欄、寫槁出書、自媒體KOL新職業之類的。

你沒有這樣想過嗎?可是大叔看到太多投資網紅是這麽走來的,很多人嘴巴說自己是在斜槓,其實心中是想腳踏兩條船。如果你的兩份工作出發點都是為了錢,說真的談不上什麽好斜槓,特別是當你必須要賺到足夠的錢才行。

這樣斜槓就真的是在打兩份工,你真得是為了興趣在作這件事?還是只是因為不滿足於當下的工作金錢收入,想透過這樣提前佈署另外一份新工作?當然有許多最後順利斜槓成投資達人,並最終決定全職當投資自媒體達人。

你覺得即使他們的初衷是對投資有興趣,可是當他們必須將一個投資自媒體當成收入的絕大部分,大叔最後常看到的是一個整天在粉專賣選股APP、炫耀自己在上班時間可以出去遊玩、每篇雞湯文還會附上課程招生連結的投資自媒體。

於是,今天大叔又看到這本『半農半X』的回顧,想著半農應該是意指著維持一份可以養家活口的收入,那半X呢?應該是指順從自然.實踐天賦吧。

不過....半X難道不能用於賺錢嗎?當然是可以的。只是,你的初衷到底是什麼?是想發展你的天賦還是發展你的收入?當你把半X當你的半農時,你所有的寫作與分享的出發點極可能變成一個個數字,什麼數字?無非就是觸及率、訂閱率、還有每月會員收入...等等。

而在你斜槓的興趣還沒成長真正的天賦之前,你的投資自媒體就會變成大叔常在笑的投資網紅自媒體,你不像是個斜槓專家,反而像是個兼差的打工仔。

領著兩份不成氣候的收入,不算是打工仔嗎?還是你覺得整天在文章裡分享著推薦碼或是空投資訊是你的初衷嗎?

avatar-img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602會員
287內容數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想起一些故事。 故事一 大叔一直很清楚的記著退伍後的第一份工作,那是一份月薪24K以及沒有固定年終的資訊服務業工作,在工作不到三個月大叔就辭職了。那時候還很單純的認為,如果工作內容可以符合自己的興趣那該多好。 故事二 故事三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靠著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PT)拿下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哈利‧馬可維茲,最後有利用該理論找出一個多樣化且風險與報酬是最佳化的投資組合嗎? 並沒有。 他只用了非常簡單的1/N資產配置法則:把資金平均分配在N種投資標的上。 為什麼呢? 這是何苦呢? 重點是,你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管理,還能輕鬆的駕馭它。
「如果成功的人都是因為倖存者偏差,那大家以後都不要再努力或冒險了?」 不是這樣解釋好嗎? 而是如果我們總是以成功者為取樣,就會忽略那些失敗者的型態,例如:取樣100位成功者,發現他們大多具有敢於冒險與努力的人格特質,所以想成功的條件就是要冒險。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可是豬站在風口也會飛。
剛剛看到一位財經女網紅說:「她之所以分享這麽多投資梗圖與新聞,是為了讓大家有更多資訊可以分析、思考、判斷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大叔腦中想到就是這個圖。 每個人的投資起點是在鬼腳圖的上方,遇到每一條橫線就是投資決策點,有些人的路上會作出少少的決策,有些人則是會頻繁的作出決策。 可是你發現一件事了嗎?
想起一些故事。 故事一 大叔一直很清楚的記著退伍後的第一份工作,那是一份月薪24K以及沒有固定年終的資訊服務業工作,在工作不到三個月大叔就辭職了。那時候還很單純的認為,如果工作內容可以符合自己的興趣那該多好。 故事二 故事三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靠著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PT)拿下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哈利‧馬可維茲,最後有利用該理論找出一個多樣化且風險與報酬是最佳化的投資組合嗎? 並沒有。 他只用了非常簡單的1/N資產配置法則:把資金平均分配在N種投資標的上。 為什麼呢? 這是何苦呢? 重點是,你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管理,還能輕鬆的駕馭它。
「如果成功的人都是因為倖存者偏差,那大家以後都不要再努力或冒險了?」 不是這樣解釋好嗎? 而是如果我們總是以成功者為取樣,就會忽略那些失敗者的型態,例如:取樣100位成功者,發現他們大多具有敢於冒險與努力的人格特質,所以想成功的條件就是要冒險。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可是豬站在風口也會飛。
剛剛看到一位財經女網紅說:「她之所以分享這麽多投資梗圖與新聞,是為了讓大家有更多資訊可以分析、思考、判斷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大叔腦中想到就是這個圖。 每個人的投資起點是在鬼腳圖的上方,遇到每一條橫線就是投資決策點,有些人的路上會作出少少的決策,有些人則是會頻繁的作出決策。 可是你發現一件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