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以為作者是教你用五套就能搞定生活,結果一看不是,她的意思是: 每個月只要五套最棒的服裝搭配,就能夠應用所有場合,經過作者實際測試後,六套太多,四套太少,五套剛剛好。
但讓我頭痛的是,作者要我們這個月五套設計完後,比如九月設計出五套最棒衣服後,下個月十月還要設計出另外五套,這時我就頭痛了,我根本不想繼續思考,但作者會堅持麼做是有原因的。
我們多數人買衣服時會選擇百搭款,用意是為了不要浪費一件衣服的價值,比如同一件白襯衫,它可以搭牛仔褲,也可以搭西裝褲,或是長裙,我肯定是要一魚多吃,什麼都能互相搭配才是。
這麼做沒錯,的確是百搭,但你在做搭配時是不是還要花時間思考,到底今天搭牛仔褲適合? 還是搭長裙適合?
你會發現,雖然你買了百搭款,但是當要出門時你還是在花時間思考,選出五套的用意,就是讓你不用思考就能直接套上身出門,所以我們在這之前就要先思考出最棒的那一款,才不會遇到臨時出門的時候因為緊急而穿錯場合的衣服,你看,你一次花時間設計出下個月的五套服裝就好,比起你每次出門都要想過一輪,直接省下很多時間與心力在思考「如何打扮」這件事上。
當然男生我看下來,還真的不太需要,男生款式很少,主要是質料、顏色、版型互相搭配,但版型通常都差不多,有差的就是質料與顏色搭配,其實避開 TOTAL LOOK 比如褲子襯衫都是同色的牛仔材質這種穿搭,注意顏色搭配別切斷身高,都不太會出大錯,所以想好常需要使用的衣服與場合,就算超過五套也沒關係,主要能穿個一年以上就好。
除非你有很多種場合要出入,或是喜歡的風格要多元,比如最近流行的寬鬆風格,那就真的需要五套穿搭,但我不習慣穿寬鬆,主要仍是合身為主,還有正式與休閒風格之間的比例,其餘就沒那麼需要講究。
有沒有五套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買的衣服有沒有穿到? 如果你買的衣服都沒穿到,那你就是在糟蹋衣服跟金錢,有的人會把自己喜歡的衣服留到最重要的場合才穿,這有什麼影響?
你平常都穿平凡無奇的衣服,直到了一個重要聚會,你突然把衣服換成最喜歡、最耀眼的套裝,這時大家會稱讚你穿得很漂亮,但另一個影響是大家還不習慣這樣的你,你也還不習慣這樣的自己,所以雙方都會感到有點不自在,那麼互動的氛圍就沒那麼放得開。
所以平常就要練習穿那些最喜歡的衣服,讓自己與衣服做足互動練習,比如你以為自己喜歡穿白襯衫,結果穿的過程中發現自己都很在意白襯衫會不會被弄髒,而搞得自己吃飯時緊張兮兮不夠放鬆,這時你就知道白襯衫或許還不適合你,可以換別種襯衫。
又或者你以為買越貴的衣服就越好看,試穿時覺得很喜歡,直到真正穿上進入自己的生活圈,才覺得好像沒那麼好看,你才明白原來自己沒那麼喜歡貴的衣服,反而自己適合能好穿好生活的衣服。
要與衣服頻繁溝通,才能夠瞭解你與衣服之間是否合得來,就像與女人交往之前,都要先出去喝杯飲料聊個天,藉此確認彼此是否有交集,互動有無火花,衣服也是,必須先在平常日就要多互動,確認有火花後,到了重要日子才能夠自在的穿上它。
最後作者在最後一章講的 3 點,我認定為我的穿搭心法:
1、打破習慣的習慣
當我們對現有生活已經習慣到不用思考,覺得一切都穩定的時候,這時應該就打破一些行為習慣,這樣才能夠有所改變,擁有繼續成長的機會,用穿搭來說,你用你現有最棒的眼光搭出最耀眼的五套衣服,此時這五套服裝正是你的品味邊界,藉由穿上它們互動,才能夠了解自己在每套衣服上有哪裡不滿意需要做改善,在往後才能夠變得更好。
2、好奇你不喜歡的事物
像我不喜歡寬鬆的衣服,但是我還是會去研究寬鬆風格是在講什麼,他可以怎麼穿的好看,好看的祕訣在哪裡,另一個不喜歡的就是做銷售,這是我目前還是很難接受的一塊,但我知道我若不這麼做遲早會餓死,還是要盡快讓自己習慣銷售到學會銷售甚至是行銷。
若你把自己能接受的事情做盡了還是沒辦法達到目標,你應該要開始往不喜歡的事情開始探索。
3、有意識的探索不相關的領域
像我大學時期是機械工程系,但為了把妹沒辦法,開始看些把妹書、心理書籍,後來開始跳轉領域到行銷的領域上,這也滿奇妙的,事情總是讓人難以想像,就像最近瘋狂研究穿搭,我為了看懂顏色、比例搭配,也開始發現藝術的領域也有人講的很哲學,其實技術類與思維類雖然門外的人看起來覺得不相關,但其實走到後來都是相通的。
其實以上 3 點,就是反脆弱的行為模式,分出 10% 的穿搭資源來探索新的品味與不確定性,而另外 90% 一樣是原本的品味,只是在生活細節上面做升級或修改,不斷的接觸不確定性,不斷地讓自己活在知識邊緣,這麼做才能夠讓自己能力更加擴張,更加擁有掌控性,減少黑天鵝發生的機會。
穿搭風格若是根據自己的生活方式來不斷修正與調整,你能夠開始讓自己變成主人,任何衣服或配件就是在襯托你。
若你只是因為看網路上的行銷廣告或部落客推薦,而開始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覺得自己肯定在某個場合使用它會被讚譽有佳,那麼你的思維就是被那些產品牽著鼻子走,單純是被華麗的服裝給馴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