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你的道德經 -- 16. 吸喜呼福止息,靜與鬆

2022/09/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欲是體的事,引發分別與爭占。如果「意」以為己是體,意即會用體的方式帶來感受與情緒,侯王即不是守在自己的位置。
你是「炁」,你跟體的互動是專注於呼吸之間的感受。「吸」時感受生命的「喜」悅,「呼」時其意由複雜而專一,如此「神」得以示「福」。依著「德慮安靜定」的功夫,於無中「定名」即是「謀」。
謀道必應變。謀之,道發動,自然之理即是應理是必然,呈現陰陽之變。這即是微明。
第三十六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意欲將欲閉合起來,應理會展示開放的狀態。意欲將欲弱化,應理會展示強化的狀態。意欲將欲廢棄,應理會展示更明顯的狀態。意欲將欲拔走,應理會展示更加擁有的狀態。這是所謂的「微明」,是細微的情緒在有無之間的穿梭,而影響了神意的展示。有空間的會駕馭沒空間的,順應勝於對抗。意不可以脫離心神,是合一的。分離分別而產生領域、或與惑的工具是情緒,情緒會造成意的分離的感受,不可以展示給意看。
「魚」巽卦,是意,是風,是呼吸。
「淵」是指心神。
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道是恆常,不為了什麼,意不在意處,也不是在無的狀態作動,是先於天地的,是先於無有的。生化出無有,功成即不居,不在「無」上作為。
不為了什麼,「無」不是作功的地方,而道以自然而然,有無同出。
侯王如果可以守好位置而不越位,萬物將自行生化。
萬物生化而有欲,欲所產生的感受與情緒,其將隨神意入真,陰陽俱全,而在「無」定名,進而作用在本來的樣子上。
將欲在「無」的狀態上以「不欲以靜」的方式處理,道即會完成所有的作動。
「吾」,以眼耳鼻舌身的感受,進而產生情緒與意動。
「不欲以靜」是指用德慮安靜定的功夫,而不讓情緒及匱乏的感受去干擾「德」。
什麼是不欲以靜的工夫?在這裡下面借用某位大德的敘述。
這是一種處於順應與放鬆的狀態。專注於當下,跟隨自然的流動,跟上節奏,不抗拒也不緊抓。當記憶中的片段浮現時,接納這樣的狀態,不評判也不逃避,不指責也不悔恨,看著曾經的經驗,看著情緒的起伏,慢慢的融化,緩緩的轉化,漸漸的釋放。清楚這些僅僅是體驗而已,是角色扮演。扮演過的角色,可以讓他們退場了。不要入了戲,卻忘了離戲。
每個人都有屬於他獨一無二的放鬆方式。「你」可以在打坐、冥想、運動、或在江海邊上觀察水流或在滿天星斗中時找到自己安靜的樣子。或是聽音樂,打拳,散步,洗碗,也可以讓自己放鬆。放鬆的方式是各式各樣的。只有「你」知道什麼最適合「你」。通過放鬆,完成「德慮安靜定」的功夫,進而達到合一。與本來的樣子合一。
如果不是處於合一的狀態,而想要按自己的意圖去操縱與控制「神」,即容易產生對立與衝突,即是應理的展現。
放鬆跟選擇麻木自己完全是兩種狀態。放鬆時,頭腦安靜,容易進入當下,伴隨着內在感受。麻木,是特意地阻礙自己去感受。
放鬆或麻木在行爲上可能看起來很相似,甚至是一樣,但為自己帶來的感受有著天壤之別。比如,用旅行來掩蓋悲情,或者用旅行來完全處於當下感受。「你」可以感受旅程的氣味和味道,享受城市的溫度,沈浸於旅途產生的放鬆感。前者,這是一種麻木的行爲,阻礙能量的流動與開放的合一;後者,是一個擁抱生命的行爲。
如果「你」無法時時刻刻一直保持快樂、充滿熱情的生活著,那麼有什麼比每天用些時間來享受「鬆」與「靜」更好的了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會員
113內容數
人文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