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講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大正藏》第84卷No.2725往生講式(日本/永觀)
先西壁安阿彌陀迎接像 次備香華等傳供 歌頌曰 一切諸菩薩 各赍天妙華 寶香無價衣 供養無量佛 咸然奏天樂 暢發和雅音 歌歎最勝尊 供養無量佛 若人散亂心 乃至以一華 供養于畫像 漸見無數佛 先着座 次法用 次表白
  謹敬一代教主釋迦如來,極樂化主彌陀種覺,十方證明恒沙諸佛,稱贊淨土阿彌陀經,法界緣起權實聖教,觀音.勢至.地藏.龍樹.等諸大菩薩,身子.目連.迦葉.阿難.等諸賢聖衆,總始自極樂界會,九品蓮台,清淨大海衆,乃至盡虛空,遍法界,三寶願海,今敬啓白,弟子某,希生東隅,幸聞西教,億劫一遇,如一眼龜,然非宿因,今何視聽,悲喜填胸,淚浮雙眼,于焉禪林春朝,華色自增觀念,孤山秋暮,風聲才爲知識。夫厭穢土,欣淨土,非此時又何時乎?因之迎每月十五日,修一座七門講,乞願三寶,願海垂哀愍,弟子所願,令得成就,講演之趣,蓋在于斯矣。
次神分 次勸請 今此講演略有七門:一發菩提心門 二懺悔業障門 三隨喜善根門 四念佛往生門 五贊歎極樂門 六因圓果滿門 七回向功德門
第一發菩提心者,欲往淨土,必發道心,人非木石,好自發心。夫欲發菩提心者,須觀流來生死[1],所謂想像,無始以來,輪回六趣,備受諸苦,或咽焦熱大焦熱之炎,或閉紅蓮大紅蓮之冰,或沈餓鬼饑馑之愁,或值畜生殘害之悲。人間八苦,天上五衰,總輪回之間,受如是苦幾。只由是爲一旦名利,恣作衆罪也。今度若不厭,當來亦可悲,而求名利者,今生猶不安。嚴寒淩冰,日夜經營,炎天拭汗,東西馳走,適有一復少一,付有憂付無憂,身心劬勞,無有安時。何況朝開榮華,暮隨無常之風,宵玩朗月,曙隱别離之雲。一生是風前之燭,萬事皆春夜之夢,豈只安然眠床上乎。無常忽至,何得逃焉,主君不資,親眤不替,消北邙露之暮,徒送野外,升東岱雲之朝,空謗亡室。然獄卒将去之道,流淚獨行,魔王呵責之庭,屈膝孤悲。哀哉,再歸三途之故鄉,重受惡趣之苦果,不如早厭一生之名利,偏期菩提之妙果。若得自厭,悲他未厭,今求淨土,只爲衆生,是爲菩提心初之初,今一念菩提心之寶珠,已繫第八賴耶之衣裏,斯實長夜之明珠,淨土之玄軌也,抑一華開者,天下皆春,一發心者,法界悉道。身雖人身,心同佛心,既發難發之道心,盍往易往之淨土。彌陀本願云,「十方衆生,發菩提心,欲生我國,臨命終時,不現其人前,不取正覺」。是故終焉之暮,欲預彌陀引接,各發堅固道心,贊歎菩提心,禮拜彌陀佛矣。
  歌頌曰 菩薩于生死 最初發心時 一向求菩提 堅固不可動 彼一念功德 深廣無涯際 如來分别說 窮劫不能盡  願共諸衆生往生安樂國 次禮拜 南無西方極樂化主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三禮十念)
第二懺悔業障者,前發菩提心,次懺悔業障。夫人之在世,誰畏罪業,不知後世,恣作衆罪,尤愚也。安樂集引經云,人經一日一夜,有八億四千萬念,一念起惡,得一生惡身,十念發惡,受十生惡身,乃至千萬億念,復爾(云云)。如是一日惡念之報受盡尚難。況一生之間惡業乎。何況無始已來惡業乎。悲哉。未來無窮生死出離何時乎。幸今值大乘懺悔法。始自無始罪障。皆悉可懺悔。但業障年深懺悔日淺。各三業運誠修事理懺悔。先事懺悔者。五體投地遍身流汗。發露涕泣懺悔罪障也。次理懺悔者。一切業障皆妄想生。自性空也。自性空故本不生也。作此觀時。妄想夢覺生死本無。衆罪露消輪回爰絕。頓證菩提道無如斯觀門。但事理懺悔不堪者。一心念彌陀佛。一念之間能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何況念念乎。是故常念彌陀者。恒修懺悔之人也。今以此等懺悔力。始自弟子罪障。乃至一切有情業障皆悉懺悔。仍各發勇猛懺悔心。懺悔罪障禮拜彌陀佛矣。
  歌頌曰 一切業障海 皆從妄想生 若欲懺悔者 端坐思實相 衆罪如霜露 慧日能消除 是故應至心 懺悔六情根 願共諸衆生往生安樂國(二反) 次禮拜 南無西方極樂化主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三禮十念)
第三隨喜善根者,既懺悔罪障,次隨喜善根。謂無始已來,應離之生死,不離雖悲,無量億劫難遇之聖教,得遇是喜,適遇佛教,必由宿善,若宿福薄者,佛法流布之世,尚不得生,何況辄得受持讀誦乎。故念佛三昧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念佛三昧名者,當知彼人,非唯二三四五如來所,種諸善根,已于無量阿僧祇爾許如來所,種諸善根,而獲聞此三昧王名字,何況受持讀誦,如法修行(略鈔)。我等思往昔結緣,宿善如恒沙,妄輕自身,心不怯弱,值甚難值之教,信極難信之法,自非久殖勝因,何由忽值此緣。愚哉,具恒沙宿善之身,被拘一旦名利,又還三途之舊里,更經多百千劫,積善餘慶,幸得人身,若如教修行,若如法隨喜,現身何不發三昧哉,臨終何不見如來哉。其時歡喜。是故始自弟子宿善,乃至一切有情有漏無漏善根,皆悉隨喜,仍各以廣大隨喜心,贊歎善根,禮拜彌陀佛矣。
  歌頌曰 若人無善本 不得聞此經 清淨有戒者 乃獲聞正法 曾更見世尊 則能信此事 謙敬聞奉行 踴躍大歡喜 願共諸衆生,往生安樂國(二反) 次禮拜 南無西方極樂化主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三禮十念)
第四念佛往生者,凡玆講之興,志在此門,事是至要,行者留意。先彼極樂中,有九品差别,且說下品云,或人具作十惡五逆,臨命終時,遇善知識,具足十念,即得往生(略鈔)。餘淨土中,未生此等罪人。又彌陀如來,在四十八願第十八願云,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云云)。餘諸佛中,未發如是悲願。設佛無十念願,土生五逆者,誰絕望乎。設土無五逆者,佛在十念願,何繫恃乎。是以非極樂者,何欣淨土,非本願者,誰生極樂。夫佛果曠海,雖是一味,因位悲願,彌陀尚勝,一子慈悲,雖實平等,攝取光明,照念佛者,非唯以光攝取,亦忝與聖衆,共來摩頂乎。爰知,我等厚結緣于彌陀, (彌陀)深悲願于我等,靜思往昔,結緣之厚心,念念在恃,倩思大悲誓願之深淚,連連不留,實四十八大願,并爲衆生,僧祇劫苦行,偏爲我等也。何彌陀發難發之願,引接我等,何我等遇難遇之願,不念彌陀?速抛萬事,一心稱念,悲願是深,引接何疑。抑一生終有限,長别此界時,想像彌陀如來,紫磨黃金之妝嚴,與聖衆俱來,黃金色映徹,蒼天皆黃,白毫光赫奕,國土普明,始見此事時,歡喜淚幾行,南無西方極樂化主阿彌陀佛,本願不誤,必垂引接。南無九品蓮台清淨大海衆,與如來共定爲來迎。仍各凝決定往生想,贊歎本願禮拜彌陀佛矣。
  歌頌曰 其佛本願力 聞名欲往生 皆悉到彼國 自致不退轉 願我臨欲命終時 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 則得往生安樂國 南無西方極樂化主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三禮十念)
第五贊歎極樂者。前明聖衆來迎。次長别娑婆初生極樂。其時想像。琉璃地寶樹行列影光赫奕。七寶池蓮華開敷馨香芬烈。樹下天人聖衆遊光映華色。池畔凫雁鴛鴦啭聲和浪音。又宮殿萬萬樓閣重重。鳳甍連黃金鴛瓦并琉璃。寶幢照地幡蓋翻天。山水影疊疑頗梨之壁畫。華幢像寫誤璃璃之樞華。上珠簾璎珞垂露隨風亂轉。排金扉異香先薰沉檀交芳。台布昔聞忍辱之寶衣。帳垂古求解脫之璎珞。又并寶座又重寶衣。莊嚴镂七寶光曜瑩鸾鏡。箫笛琴箜篌奏樂于云上。琶琶铙銅鍐槍曲于階下。苦無常音大悲之淚先落。空非我調實相之理漸顯。加之徐步琉璃之地金繩界道。漸過栴檀之林落華失路。行功德池濱波唱苦空。至樂音樹下風調常樂。從宮殿至宮殿。從林池至林池。或有說法集會之處。或有坐禪入定之處。或有伎樂歌詠之處。或有神通遊戲之處。宮殿樓閣過過不盡。界道林池行行無際。實淨土莊嚴見見長今哉。心猶駐者黃金樹林之暮色。淚不留者上品蓮台之曉樂。凡見色聞聲皆見佛聞法之因緣。聞香嘗味。是發心修行之方便也。如是經曆。遂詣大寶宮殿始拜彌陀如來。妙覺高貴體殊珍。佛果圓滿相是新。面輪端正秋月出云。白毫赫奕,春日添光。青蓮眦鮮,現慈悲相。丹果唇嚴,含愛敬相。凡厥一一相海繞,金山王體。莫不無量光照,十方世界。尊相蕩蕩,威德巍巍,聖衆如星,列贊滿月之尊容。諸天如云,集奏微妙之音樂。昔才傳聞,彌陀如來名号,今親拜見,八萬四千相好。豈圖空床獨念佛夜,今列衆會,忽預巨益矣。加之往返遊行,十方世界,初成道佛,請轉法輪,入涅槃佛,請久住世,得益預記,亦復如是,仍各住極,大歡喜心,贊歎極樂,禮拜彌陀佛矣。
  歌頌曰 觀彼世界相 勝過三界道 究竟如虛空 廣大無邊際 面善圓淨如滿月 威光猶如千日月 聲如天鼓俱翅羅 故我頂禮彌陀尊 南無西方極樂化主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三禮十念)
第六因圓果滿者。前明自行成就往生極樂。次明利他圓滿證得菩提。謂奉仕彌陀證不退位。請佛加被先來此界。導結緣者訪無緣者。或爲慈念鞠育之父母。或爲至孝鍾愛之男女。或爲春風秋月之良友。或爲飛華落葉之同行。斷金契深。芝蘭談芳。然昔在娑婆報謝尚難。今生淨土濟度何煩。夫掉弘誓船普濟四生之波浪。脂慈悲車同越五道之險阻。況大智翼者遙翔法性之空。大悲羽者鎮布生死之泥。如是大悲般若常所輔翼。十地究竟萬行圓滿。等覺夢一覺。彼岸無所不至。是則本覺如來。四智鏡明。三身月圓。抑此等大事是誰力乎。只是由彌陀願力往生極樂之廣大恩德也。仍各發深固信心。贊歎因果功德禮拜彌陀如來矣 歌頌曰 三僧祇耶大劫中 具修百千諸苦行 功德圓滿遍法界 十地究竟證三身  南無西方極樂化主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三禮十念)
第七回向功德者。若人修善根。不用回向其善微少。設雖小善。回向法界衆生即成無邊功德。如小云遍大虛。設雖一善回向菩提涅槃。亦成無盡功德。如一雨降大海。回向功德誠以莫大哉。空含萬像海納百川。淨土之業爰以爲足矣。仰願極樂化主彌陀佛。九品蓮台清淨衆。大恩教主釋迦尊。十方護念諸善逝。并青蓮眦知見弟子丹誠。依一座講演成就二世大願。謂生死有終。今生爲穢土之終。菩提有始。後世爲淨土之始。凡依七門功德贊歎往生極樂。各五體投地拜彌陀如來。
  歌頌曰 依此諸功德 願于命終時 得見彌陀佛 無邊功德身 我及餘信者 既見彼佛已 願得無垢眼 證無上菩提
夫往生講演,七門大旨,大略如此。抑我等從無始以來,流轉生死,至今不知出離方法,過去無量諸佛,利益已漏,現在十方諸佛,教化未預。哀哉,猶爲常沒凡夫,可恥可恥,可悲可悲。幸今遇釋尊之遺教,勤修往生極樂之業,出離要道,何事如之,是豈非大師釋尊之廣大恩德乎。依之,今日結衆,各以至誠心,禮拜贊歎釋迦大師,彌得成就往生淨土之業矣。
  歌頌曰 敬禮天人大覺尊 恒沙福智皆圓滿 因圓果滿成正覺 住壽凝然無去來  南無大恩教主釋迦牟尼如來 回向 願以此功德 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 往生安樂國
[1] 七種生死:(1)分段。(2)流入(來),迷於真如之理,流入生死迷界之初剎那。(3)反出,因發心而從生死反出之初剎那。(4)方便,二乘之人斷盡見、思二惑,超出三界,出生於方便等土;就其斷惑證果之時,「因移果易」而論為生死。(5)因緣,初地以上之菩薩以無漏業為因、無明為緣,而示現生死。(6)有後,十地菩薩殘餘最後一品無明未斷,故須受一次生死。(7)無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正藏》第84卷No.2683《往生拾因》「念佛宗」永觀/集 第四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光明攝取故,必得往生。觀經云:無量壽佛眉間白毫相有八萬四千隨好。一一好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復有八萬四千色。一一色復有八
《大正藏》第84卷No.2683《往生拾因》「念佛宗」永觀/集 第四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光明攝取故,必得往生。觀經云:無量壽佛眉間白毫相有八萬四千隨好。一一好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復有八萬四千色。一一色復有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
Thumbnail
觀音山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渡法會,敬邀您線上參與法會一同恭誦《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摰愛的親人離苦得樂。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恭立「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楞嚴經」云:世界,眾生,業果,三種相續不斷,無有窮盡(眾生業不盡,而依業受報,故眾生界不盡)。設言眾生界有盡,我願方盡,以無眾生可度,故度生願畢。菩提道成:即圓滿菩提,佛道成就。福足慧足,已成兩足之尊。自覺覺他,已得究竟滿覺。佛道既成,我願方成。如是發心,名之為大。
Thumbnail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
Thumbnail
觀音山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超渡法會,敬邀您線上參與法會一同恭誦《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以超渡的功德救度先亡祖先、過去和現世的父母,以及摰愛的親人離苦得樂。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恭立「超薦蓮位」,於佛前接受佛法加持,對於轉生善趣或解脫六道有極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