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上文提到致良知教,別無他法;然則,王門有兩種教法嗎?
絕大多數的學者認為王門原是有二種教法,一是陽明的四句教(龍溪改稱為四有教,緒山是不同意的),而另一就是龍溪的四無論。
說王門有二種教法的,那怎能讓人信服?
一者、根據【陽明年譜】和【傳習錄】,陽明夫子生前並無講過有兩種教法。
二者、龍溪所講的四無之心、意、知、物,皆一體而化,那是個化境。化境之四無,已無對治。既無對治,那就無漸修的工夫;無漸修的工夫,就談不上教法。那麼,講「教法」,又從何說起呢?
無錯,陽明是講過「我這裡接人,原有此二種」這句話,但那是指學生中,可分利根與中下根兩種根器,而不是說有兩種教法。說有兩種教法者,只是【王龍溪語錄•天泉證道紀】的記載而已。記載當中,經考證該段「夫子曰吾教法原有此兩種」,實是假託陽明夫子所言。如是,站在學術良心上,【天泉證道紀】該大段,偽託陽明所言之「上根與中下根」和「四有與四無」,全屬偽書,龍溪所言者,只是替自己解釋何以有「四有教」和「四無教」的兩種教法,這實在對陽明夫子不敬,對王門的致良知四句教義不敬!
至於所謂兩種教法,依龍溪的說法,一是「四有教」,另一是「四無教」,那只是龍溪及其弟子的說法,錢緒山是不同意的,因為這已經歧出陽明夫子的四句教的原義。
【天泉證道紀】強調四無與四有,直把陽明夫子的四句教,改稱為四有教,這不但不尊重師門,亦不尊重【陽明年譜】之紀實。
陽明只是說:「汝中(王龍溪)須用德洪工夫,德洪(錢緒山)須透汝中本體。二君相取為益,吾學更無遺矣。」【陽明年譜】這個記載,那只是陽明對德洪側重工夫,汝中側重本體,彼此要互相平衡,相資為用。陽明卻沒有說四有和四無,互相取用呀!
許多學者謂龍溪之四無,亦得陽明夫子首肯;其實,陽明當時只是接受四無之說,但陽明隨即強調:「汝中見得此意(四無之化境),只好默默自修,不可執以接人。」【陽明年譜】
於此,過去這幾十年,許多學者努力地替龍溪辯解,說四有是指心、意、知、物的「有相」,甚至據【天泉證道紀】所言,四無是傳心祕藏等等,實屬不必要。把問題懸案,簡單化一點,這才能還陽明先生一個公道。這是筆者後學的愚見。
當然,如果單單就【天泉證道紀】龍溪所言之四無,作獨立研究,看看四無推衍出儒學之頓教境界,則另當別論,因為這與陽明的四句教無關。
故此,究竟王龍溪是不是叛逆師門?關於這個議題,還是值得探討的。
(寫於2022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