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賦教育在人文....現代孟母 教育桃花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看到二個孩子在田野裡,愉快的嬉戲、玩樂,在學校裡能優游自在的學習,怡萍相信,她已找到孩子學習的桃花園了。
娘家在宜蘭的怡萍,辭去在台北十多年的工作,搬回宜蘭,讓孩子就讀人文,希望為孩子找到適合的學習桃花園。轉眼七年過去了,她找到了嗎?那天約她到農園,分享一些我種的粉薯給她,也順便和她聊聊。
「我們的家是由隔代教養與弱勢家庭所組成的,我與先生的成長過程都是很辛苦的長大。我們在體制內深深受過傷,因此一開始就打算不讓我的孩子跟我們走相同的路,這中間曾經有過許多反對聲音,而我自己則一點一滴的計畫著,存下兩年生活費,離開十幾年的工作環境,獨自帶著孩子回到家鄉,選擇人文國中小就讀。」
先生仍然留在台北工作,自己則在宜蘭找工作,假日也幫媽媽管理種植一點田地,也和我一樣堅持有機無毒種植,來農園參觀和討論過。這次學校遭遇一些問題,她著急地四處奔波,替學校發聲、求援。
因為她認為:「那是因為在這裡,我真的看見老師如何的用心在我的孩子身上,我也看到當我的孩子被這樣細緻的照顧後,孩子有了多大的變化,這絕對不是一般的體制內的教育模式、或是人數較多的大班級中,老師可以做到的事!」
對於收費的爭議,怡萍也有她的體驗和看法:「外界常說人文是貴族學校,而我自己身在裡面,聽到這種說法時不免苦笑。我們家的經濟過得並不充裕,但我願意省吃儉用、不買衣服、全家不做奢侈的娛樂活動、只為了能夠找回孩子那快樂的笑容。這段期間,我也曾碰到繳費有困難的時候,當我跟學校提出時,校方馬上同意讓我分期付款,有一學期因為不方便,而延遲到下學期才繳,學校也沒有任何追繳的動作。」
二個孩子有一段時間在yoyo家族,那是因為孩子進人文之前,已經完全放棄自己,行為退縮到幼兒時期,需要大量依附與陪伴,因此選擇進入yoyo家族,接受個別的照顧和輔導。
剛申請入學時,也曾因為無法入學,對於學校有些誤解,但經過深入了解後,才深刻體認學校的用心。「人文的面談機制,並不是為了挑選學生,而是讓我更清楚貼近人文的理念,讓我能夠更深入去評估這個理念,是否真的是我的家庭和我的孩子需要的選擇。因為確認了是我們想要的,所以入學後能夠全力以赴的配合。」
如今老大已經七年級了,老二也二年級了,她希望學校能夠繼續下去,讓兩個孩子能夠順利完成學業,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雖然多花費一些錢,而不是如同一般家長,把錢放在安親班、補習班,去做那永無止境的重複練習!
曾經問過周邊親友,無論大人或孩子,到安親班與補習班的用意是什麼?大家的答案都是說不出口,有時甚至換來「安心」兩個字。她願意把錢花在,讓孩子受到更好人格上的照顧,而不是去補習或安親。
選擇人文國中小就讀,為的是看中這學校的性格調育。她的孩子因為過人的學習能力,與情意智商的不平衡,在幼稚園階段就已經傷痕累累,雖然媽媽努力的尋找協助他的方式,但是終究體制內的人與事都要求一致的結構型態,無法真正協助到他,久而久之漸漸的孩子對大人及學習失望了!
但因為有公辦民營的學校,有人文展賦調育性格、發展天賦的辦學目標,才能跟孩子一起成長,及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而實驗教育就是有別於公立學校的理念,既然是公辦民營,那民營部份產生的其他費用該從何處來呢?
巧婦如何為無米之炊,這是怡萍的疑惑?也希望政府能給實驗學校一些彈性的空間,能夠為孩子的成長和教育,提供更多元豐富的學習,而不是為了求齊頭式的公平,要求與一般公立學校一樣。
看到二個孩子在田野裡,愉快的嬉戲、玩樂,在學校裡能優游自在的學習,怡萍相信,她已找到孩子學習的桃花園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會員
611內容數
以人為鏡,以文為友。喜歡隨手記錄下當下的心情,也是個人的反思。您也可以在我的文章中,找到共鳴和意見,做為生活利用的參考,歡迎您的閱讀和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美利古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現代孟母----陪伴是我給妳的愛 柔媽 看她幾乎每天都在學校,幫忙老師、陪伴小柔,直到一次聊天,才知道為什麼她需要如此,細心呵護小柔。「因為孩子從小長期住院,常常開刀,且恐懼打針,導致跟我之間的分離焦慮非常的嚴重,甚至到四、五歲了,只要沒看見我就會哭。」
等待是給孩子 最溫柔的愛 對於自己孩子的成長,她了解到孩子需要的是慢養,無法用效能、效率,評估時間需要花費多長。 經過七年,她發現人文提供親師有約時間,讓夫妻雙方能聽到老師觀察到孩子問題,而有些問題是爸爸或媽媽,需要調整才能改變孩子。因透過第三者的眼睛,減少因教養產生的衝突。
走一條自己所愛的路 現在的我,只想好好的活在當下,好好的享受人生,好好的過著每一天,好好的珍惜身旁的人事物!對未來,還是有一定的計畫,而計畫也會隨著時間,變的越來越多。 我問了他幾個問題:一:會從軍的原因? 二:人文給你什麼影響?三:未來的計畫? 仲皓很清楚的回答我:
人文之子 會演戲的孩子 她很清楚自己的興趣和性向潛能不同,可以把演戲當興趣,但要把自己的天賦潛能發揮得更徹底...... 在「我的未來誰的夢」舞台劇中飾演代課老師的家霈,就站在我眼前,依然一臉甜甜的笑容,銀鈴般的笑聲,歡喜、熱情的和我打招呼。到新大樓找楊教授,意外碰到回校探望同學的家霈。
高中農夫,用自己種出的有機稻米通過自學考核! 一個好的教育,應該是讓學生可以看到、摸到實物,看到整個真實的過程,而不是死記課本的內容。 「這樣做,划得來嗎?」吳校長不解的問竺穎,因為聽到說他今年花了十三萬成本種稻,結果賣出的米,收入還不到十三萬。
家裡的馬桶也有十幾年歷史,這半年來常漏水,因為裡面塑膠墊圈已經老化了,無法阻擋流水,所以一直滴滴答答漏水。雖然埋怨、詛咒,最後乾脆用一根鐵絲,把它拉住,等要用水再放開,這樣忍受了近半年的不方便。
現代孟母----陪伴是我給妳的愛 柔媽 看她幾乎每天都在學校,幫忙老師、陪伴小柔,直到一次聊天,才知道為什麼她需要如此,細心呵護小柔。「因為孩子從小長期住院,常常開刀,且恐懼打針,導致跟我之間的分離焦慮非常的嚴重,甚至到四、五歲了,只要沒看見我就會哭。」
等待是給孩子 最溫柔的愛 對於自己孩子的成長,她了解到孩子需要的是慢養,無法用效能、效率,評估時間需要花費多長。 經過七年,她發現人文提供親師有約時間,讓夫妻雙方能聽到老師觀察到孩子問題,而有些問題是爸爸或媽媽,需要調整才能改變孩子。因透過第三者的眼睛,減少因教養產生的衝突。
走一條自己所愛的路 現在的我,只想好好的活在當下,好好的享受人生,好好的過著每一天,好好的珍惜身旁的人事物!對未來,還是有一定的計畫,而計畫也會隨著時間,變的越來越多。 我問了他幾個問題:一:會從軍的原因? 二:人文給你什麼影響?三:未來的計畫? 仲皓很清楚的回答我:
人文之子 會演戲的孩子 她很清楚自己的興趣和性向潛能不同,可以把演戲當興趣,但要把自己的天賦潛能發揮得更徹底...... 在「我的未來誰的夢」舞台劇中飾演代課老師的家霈,就站在我眼前,依然一臉甜甜的笑容,銀鈴般的笑聲,歡喜、熱情的和我打招呼。到新大樓找楊教授,意外碰到回校探望同學的家霈。
高中農夫,用自己種出的有機稻米通過自學考核! 一個好的教育,應該是讓學生可以看到、摸到實物,看到整個真實的過程,而不是死記課本的內容。 「這樣做,划得來嗎?」吳校長不解的問竺穎,因為聽到說他今年花了十三萬成本種稻,結果賣出的米,收入還不到十三萬。
家裡的馬桶也有十幾年歷史,這半年來常漏水,因為裡面塑膠墊圈已經老化了,無法阻擋流水,所以一直滴滴答答漏水。雖然埋怨、詛咒,最後乾脆用一根鐵絲,把它拉住,等要用水再放開,這樣忍受了近半年的不方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故事二、快樂的家庭是孩子的願望 很多時候家長總以為孩子只要沒有生理上的病痛便能健康成長,這個孩子叫○慈,生長在高風險的家庭中,靜默寡言、團討課時總自顧自地玩著手,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能被抽離到其他教室上課。有一天媽媽帶著社工來到學校,那時她的世界已因婆媳戰火而顛覆著。 自從奶奶搬來同住後,○慈陷入一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前言:主人翁心怡和妹妹育善在哥哥姐姐認識一所為偶像訓練的學校 🔴🔴雖然心怡敢互動也敢說話,但在他們眼裡依舊覺得心怡不夠自在。於是慢慢的去了解她的興趣愛好、喜歡的食物、喜歡的事物。畢竟也是個新手爸媽
前言:這是一間特別的學校,以音樂🎵與餐廚🧑‍🍳為主。 故事主人翁:小一 🟢🟢小一生長在一個特別的家庭,有一個可愛的妹妹-小二,跟7個喜歡小孩的哥哥姐姐住在一起,但他們卻都沒有血緣關系。原來這兩個小孩是領養的,分別來自不同的家庭。小一性格內向,不願意開口說話,小二活潑開朗,是小一的好玩伴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孩子在不良環境下的潛在影響,以及家長對孩子教育環境選擇的重要性。透過孟母三遷的故事,探討搬家是否真的是最好的選擇,並進一步思考家長在教育方面的責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故事二、快樂的家庭是孩子的願望 很多時候家長總以為孩子只要沒有生理上的病痛便能健康成長,這個孩子叫○慈,生長在高風險的家庭中,靜默寡言、團討課時總自顧自地玩著手,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能被抽離到其他教室上課。有一天媽媽帶著社工來到學校,那時她的世界已因婆媳戰火而顛覆著。 自從奶奶搬來同住後,○慈陷入一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慧根與「會跟」一樣重要﹗這裡的會跟,以跟到「實力者/非指權力者」解釋。 《孟母三遷》(希望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裡,孟子的母親為了他,到處搬家—或許就是今日「文教區」是熱門的房地產熱點的起源?﹗目的就是希望他有優質健康的成長環境。剛開始這個故事只是讓我心存懷疑,真是如此嗎?畢竟我是個從小就和「問題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前言:主人翁心怡和妹妹育善在哥哥姐姐認識一所為偶像訓練的學校 🔴🔴雖然心怡敢互動也敢說話,但在他們眼裡依舊覺得心怡不夠自在。於是慢慢的去了解她的興趣愛好、喜歡的食物、喜歡的事物。畢竟也是個新手爸媽
前言:這是一間特別的學校,以音樂🎵與餐廚🧑‍🍳為主。 故事主人翁:小一 🟢🟢小一生長在一個特別的家庭,有一個可愛的妹妹-小二,跟7個喜歡小孩的哥哥姐姐住在一起,但他們卻都沒有血緣關系。原來這兩個小孩是領養的,分別來自不同的家庭。小一性格內向,不願意開口說話,小二活潑開朗,是小一的好玩伴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孩子在不良環境下的潛在影響,以及家長對孩子教育環境選擇的重要性。透過孟母三遷的故事,探討搬家是否真的是最好的選擇,並進一步思考家長在教育方面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