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孟母----陪伴是我給妳的愛 柔媽
「因為孩子從小長期住院,常常開刀,且恐懼打針,導致跟我之間的分離焦慮非常的嚴重,甚至到四、五歲了,只要沒看見我就會哭。」經過多年的陪伴和治療,小柔漸漸脫離那醫療的恐懼和陰影,也漸漸找到她在藝術、攝影、電腦動畫等方面的興趣,表現優異。
102年,我因車禍休息了七年後,再度回到人文任教,除了幫忙校務,也利用課後,開設我最愛的語文寫作課。柔媽是我當時的助理,因為小柔有上我的課,她自願來幫忙,給我很多的幫助。除了幫忙準備影印學習單,架設、播放電腦影片,也幫忙照顧需要個別指導的小朋友。
看她幾乎每天都在學校,幫忙老師、陪伴小柔,直到一次聊天,才知道為什麼她需要如此,細心呵護小柔。「因為孩子從小長期住院,常常開刀,且恐懼打針,導致跟我之間的分離焦慮非常的嚴重,甚至到四、五歲了,只要沒看見我就會哭。」
本來和先生都在台北上班,為了找到小柔適合的學校,決定回到故鄉宜蘭,定居礁溪,找到在頭城的人文,從幼兒部落開始就讀,一直到現在小柔已經六年級了。自己從小孩出院後就辭去工作,專心陪伴小柔,先生則繼續留在台北工作,每天通勤上下班。
小柔因為一歲左右發現脖子淋巴結化膿腫大,在宜蘭博愛醫院開刀幾次,都找不出病因,於是轉院到台大醫院,醫生發現應該是脖子內側有廔管,只要少許的口腔菌入侵,淋巴腺就會開始攻擊,產生巨大的化膿且高燒。為了這樣的檢查與治療,前前後後一直在台大住院到兩歲半出院,全部的時間都在跟疾病抗戰。
因為這樣的病情,讓小柔有心裡的陰影和恐懼,造成在人際關係上許多的障礙。從進入娃娃國之後,情緒的部分就一直容易很亢奮,跟同學的相處也開始陸續出了問題,幾乎每天都有和同學鬧情緒、衝突的狀況發生。
於是老師建議柔媽,每天進來學校個別陪伴,累積孩子的情感依附與親密,還有陪伴她學習如何跟同學相處。在人文,家長可以來學校擔任志工或是陪伴孩子,因為人文相信:學校能改變孩子的只占三成,七成的教養,是需要靠家庭和父母。在人文,特殊孩子的學習,都依個別的需求,訂定課程和輔導。
除了邀請柔媽陪伴,也邀請遊療師,每週進行內心深處的安全感治療,並且隨著她的需求改變策略,有時候安排跟同學一起玩,有時候安排親子出去約會,或去動物之家照顧狗狗,每週五都由她自己排行程,媽媽陪著去台北的博物館行動學習。然後再把自己所有學習的過程和心得紀錄下來,作成成果在學期末發表,增加孩子的自信與我能感。
經過多年的陪伴和治療,小柔漸漸脫離那醫療的恐懼和陰影,也漸漸找到她在藝術、攝影、電腦動畫等方面的興趣,表現優異。但進入國中後,又有一些不同的青少年課題和情緒,仍需要繼續陪伴。而此時,柔媽因為長期陪伴小柔,對學校和家長都十分了解,因此校方聘請她進入學校行政單位,擔任臨時的人員,協助學校的參訪,和新生轉入學的諮商輔導工作。
進入行政體系之後,更清楚了解學校的行政流程,比起當家長時感受不同,同時也能以家長的角度及感受,提供給行政部門夥伴參考,協助學校與家長,能有更好的溝通和橋梁。
教育不是只有要求學生的課程和成績,情緒的輔導和成熟,才是教育的核心。人文,十分重視孩子的心理和情緒的輔導,這也是創辦人楊文貴教授,讀了十一年才獲得兒童輔導的博士學位,極致的發揮,以調育課程,幫助孩子真正內心的成長,也幫忙家長成長。
柔媽說:「跟著孩子進入調育現場,不只孩子開始排毒,學習找尋自我的定位,及對人群的信任,連媽媽我本人,也是在每一次的打擊及崩潰之後,再經由一次又一次跟老師的合作,與家長成長課程,建立自己的信心及對孩子的信任。」
柔媽用心的陪伴,幫助自己的孩子,也幫助自己的成長,雖然犧牲了事業和收入,但能夠看到孩子成長和進步,就是最大的成就。唯有心理得到滿足和正常發展,才能繼續潛能的開發和天賦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