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的石花凍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曾經是兒時熟悉的『石花凍』隨著阿嬤的離開消失在生活中,每當快要遺忘時總會去東北角吃上一碗,清透滑嫩的口感都像是阿嬤限定的慈愛撫慰,這一碗來自大海的禮物將永遠在童年的記憶中。

常在淡水老街或東北角一代的路邊看到有賣「石花凍」的攤子和店家,每回看見總是會帶上一杯,插上吸管的瞬間彷彿進入了時光的通道,輕輕吸允著我遙遠的童年,這是我如今可以懷念阿媽的方式,當時吃起來有粗粗的纖維和不愛的怪味如今都是~想念的滋味。

小時候阿嬤總是逼著我們吃「石花凍」,當時的夏天的冰箱打開總是一鍋鍋的石花凍,放學回家一定要先吃一碗,挖幾勺石花放入碗中再淋上糖水,寶石般晶瑩剔透的果凍閃閃發光,滑入口中透心涼爽,但我們卻咕嚕嚕喝完交差便奔去玩耍了。當時在台北「石花凍」並不是很普遍的食物,大家總以為是愛玉洋菜或寒天,阿嬤總是像奇珍異寶般的向親戚朋友介紹石花的美味和好處,而我們則是天天被逼著要喝上一碗,因為阿嬤說:「多吃石花可治百病。」

稍大一點才知道原來「石花」是一種生長在潮間帶的藻類,富含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印象中阿嬤有帶我們幾個小孩去海邊「刮石花」,記得應該是沙崙的海灘的岩石縫隙仔細找尋,可以看到一片片濕濕滑滑藻類的蹤跡,隨著潮來潮往間搖曳,阿嬤帶著我們尋找岩縫中的海石花,教我們分辨海菜和石花的差別,在那個陽光的午後,踩著岩石的大腳和小腳,尋覓著石花的大手和小手,依然在歲月的潮間帶潑水嬉戲,那美好的時光仍在生命的縫隙中輕輕搖曳。

出生在靠海的三芝的阿嬤,從小便離家成了童養媳,嫁到淡水山上阿公家務農,離開海的故鄉,大海應該是深藏在心中的鄉愁,那石花就是思念開出的花。記憶中那個「刮石花」的午後飄散著~阿嬤的童年和故鄉的氣味……

回到家中還要將新鮮的石花菜一次又一次的沖洗再攤在陽光下曝曬,那一陣子家門外的地上總是舖滿著醜醜黃黃的石花乾,等到完全曬乾之後才能入鍋熬煮,乾燥後的石花菜摸起來像菜瓜布般粗燥,小時候總抗拒它的一股怪味,但卻是阿嬤心中的美味。

小火熬煮中的石花融出了果膠的濃稠感,纖維也慢慢融入了膠質中,待稍涼了之後放入蒸籠布,阿嬤熟練的束起布口開始擠壓,熬煮過的石花汁液從蒸籠布中緩緩滲出,濾出殘渣之後,就要快速的在凝結前分裝入容器內,我們小孩七手八腳的搬出家中大小鍋碗瓢盆,阿嬤催促我們動作要加快~「毋卡緊欸堅凍啦!」

阿嬤在兒時的記憶中是很強勢又嚴厲的長輩,當他臉孔一板眼睛一瞪,空氣瞬間凝結我們避之唯恐不及,但另一方面又是無可替代的存在,當時父親投資失利家中陷入五里霧中茫然不知未來,母親也困在愁城中無米可炊,一群嗷嗷待哺的幼鳥,只能靠著阿嬤鼓動堅強的羽翼護衛着我們這一家,在那個艱困的時期「石花 」有如燕窩般頑強的存在,滋養護衛著我們的健康。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都是被現實打磨出的堅韌,身為長媳的阿嬤幫阿公操持一大家子的生計,所有大小事都是阿嬤一肩扛起, 所以在童年記憶中阿嬤非常強悍,父母親亦俯首稱臣的子民,儘管日子再怎麼動盪,總會有一套生存的方式來因應讓家不致分崩離析,那一段經濟困頓風雨飄搖的時期,看著阿嬤四處幫人打掃煮飯賺錢來餵養我們,當時她的內心應該也承受著兒子經商失敗的擔憂,但依然像老樹根極盡全力的穩住風雨中的一家人,長大懂事之後才體會出阿嬤那個時期的強大。

晚年的阿嬤轉化為一位慈愛的長輩,在我們都長大成人離家之後,身體硬朗的她依然會在我們返家時為我們遞上一碗清涼的「石花凍」,阿嬤的愛如同石花菜的變體,經過了風吹日曬與熬煮,最終化為甘潤的汁液,溫柔滋養著身邊的人。

阿嬤在三年前離開我們的,106歲高齡的她早已是鄉里奇譚,在離世前半年還活躍於佛寺和鄰里間,是一位受人愛戴的可愛長輩,每當遇到生活的低潮和生命的課題時,總是會想起兒時那碗清涼的「石花凍」,彷彿會連結到強大阿嬤的力量與慈愛的溫柔.在加了檸檬的酸甜滋味中回味我那有點苦澀的童年。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莉小姐的沙龍
99會員
123內容數
生命是一場壯烈的旅行,生活就是沿途的風景。 帶著心出發,創造未知的旅程~❤️
艾莉小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4
「童話故事下集」影評:剖析婚姻現實,引發世代共鳴,探討婚姻制度與現代女性的困境。
Thumbnail
2025/02/24
「童話故事下集」影評:剖析婚姻現實,引發世代共鳴,探討婚姻制度與現代女性的困境。
Thumbnail
2024/12/15
這篇文章記載了一位母親與女兒於東京及橫濱的短暫旅行,展現了兩代女性在旅途中互動的美好時光。從機場的自助報到,到淺草的風景,再到橫濱的各式景點,母女之間的關係在新奇的環境中似乎又回到當年的親密。這趟旅程不僅是觀光,更是彼此情感的重建,留下許多珍貴的回憶與心靈的滿足。
Thumbnail
2024/12/15
這篇文章記載了一位母親與女兒於東京及橫濱的短暫旅行,展現了兩代女性在旅途中互動的美好時光。從機場的自助報到,到淺草的風景,再到橫濱的各式景點,母女之間的關係在新奇的環境中似乎又回到當年的親密。這趟旅程不僅是觀光,更是彼此情感的重建,留下許多珍貴的回憶與心靈的滿足。
Thumbnail
2024/11/27
臺灣在2024年11月24日於世界十二強棒球賽中驚豔登場,最終以4:0完封日本隊,成功奪得冠軍。這個不被看好的隊伍,憑藉團隊的信任和努力,創造出歷史性的奇蹟。特別是隊長陳傑憲的感人表現,展現了信念和堅持的力量。整個賽事讓臺灣人民凝聚在一起,共同見證這個高光時刻。
Thumbnail
2024/11/27
臺灣在2024年11月24日於世界十二強棒球賽中驚豔登場,最終以4:0完封日本隊,成功奪得冠軍。這個不被看好的隊伍,憑藉團隊的信任和努力,創造出歷史性的奇蹟。特別是隊長陳傑憲的感人表現,展現了信念和堅持的力量。整個賽事讓臺灣人民凝聚在一起,共同見證這個高光時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今天一如往常回阿嬤家,阿嬤一直催促,叫我拿拜拜的東西準備去山上拜土地公,距離上次回來,我漸漸地再拼湊老家的過去。 上次回來時我去到漁港,想找地方喝咖啡,看了一下google map發現附近似乎有新開的店,便走了進去,一不小心跟老闆娘聊了起來,這時闆娘問我是島上移民過來的嗎?我說我們家不是,我們家一直
Thumbnail
今天一如往常回阿嬤家,阿嬤一直催促,叫我拿拜拜的東西準備去山上拜土地公,距離上次回來,我漸漸地再拼湊老家的過去。 上次回來時我去到漁港,想找地方喝咖啡,看了一下google map發現附近似乎有新開的店,便走了進去,一不小心跟老闆娘聊了起來,這時闆娘問我是島上移民過來的嗎?我說我們家不是,我們家一直
Thumbnail
訃聞 我們敬愛的母親 黃蘭妹 姐妹(聖名:蘇珊納),生於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於民國一一一年九月二十五日星期日上午六點五十分蒙主恩召,安息主懷。主恩賜她在世八十八歲,在短暫的歲月裡深受主之愛,也深信主已接納她永住天國。 謹定於民國111年九月三十日星期五上午九時於[自宅]舉行殯葬彌撒及告別禮,十
Thumbnail
訃聞 我們敬愛的母親 黃蘭妹 姐妹(聖名:蘇珊納),生於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於民國一一一年九月二十五日星期日上午六點五十分蒙主恩召,安息主懷。主恩賜她在世八十八歲,在短暫的歲月裡深受主之愛,也深信主已接納她永住天國。 謹定於民國111年九月三十日星期五上午九時於[自宅]舉行殯葬彌撒及告別禮,十
Thumbnail
曾經模糊的記憶,此刻突然清晰了起來。 於是,眼前的兩包口香糖,反倒變得模模糊糊。 「阿嬤有買妳最愛吃的喔。」 一片模糊之中,她彷彿終於又一次聽到,那好久沒有聽見過的,阿嬤溫柔的聲音。
Thumbnail
曾經模糊的記憶,此刻突然清晰了起來。 於是,眼前的兩包口香糖,反倒變得模模糊糊。 「阿嬤有買妳最愛吃的喔。」 一片模糊之中,她彷彿終於又一次聽到,那好久沒有聽見過的,阿嬤溫柔的聲音。
Thumbnail
在我眼裡的阿嬤無所不能 但我忘了 無所不能的人 其實都是被生活困住的人
Thumbnail
在我眼裡的阿嬤無所不能 但我忘了 無所不能的人 其實都是被生活困住的人
Thumbnail
鹹橄欖湯是阿嬤的味道,是童年最深刻的記憶。
Thumbnail
鹹橄欖湯是阿嬤的味道,是童年最深刻的記憶。
Thumbnail
  這段尋找兒時回憶的快樂,在我製作菜頭粿完成後,也有了完美的結局,我將這份懷舊的阿嬤菜頭粿留在除夕夜,希望帶給我的家人一段懷舊的感動,一起緬懷我們最愛阿嬤。(聖杯六:懷舊的記憶,帶來了快樂與感動。)
Thumbnail
  這段尋找兒時回憶的快樂,在我製作菜頭粿完成後,也有了完美的結局,我將這份懷舊的阿嬤菜頭粿留在除夕夜,希望帶給我的家人一段懷舊的感動,一起緬懷我們最愛阿嬤。(聖杯六:懷舊的記憶,帶來了快樂與感動。)
Thumbnail
姑姑說,她夢見阿嬤收拾行李,提著一袋包包,像是要出去玩一樣。 跟全世界的阿嬤一樣,阿嬤總認為自己的孫子還覺得餓。回白河探望兩老人家時,如果已經到了中午,她就會塞錢,要我們去對面那家現在已經是排隊名店的乾麵店...
Thumbnail
姑姑說,她夢見阿嬤收拾行李,提著一袋包包,像是要出去玩一樣。 跟全世界的阿嬤一樣,阿嬤總認為自己的孫子還覺得餓。回白河探望兩老人家時,如果已經到了中午,她就會塞錢,要我們去對面那家現在已經是排隊名店的乾麵店...
Thumbnail
圖片 喝下的不只是一碗米粉湯,更是一份濃厚的愛。 位於永和文化路的阿嬤米粉湯,已在當地飄香54年,大廚阿嬤已高齡93歲,彎著腰、駝著背,仍堅持親自熬煮這碗充滿古早味的米粉湯,傳承多年的好味道,絕不能錯過! 我的個人部落格→YC TALK (yctalkspace.blogspot.com) 圖片
Thumbnail
圖片 喝下的不只是一碗米粉湯,更是一份濃厚的愛。 位於永和文化路的阿嬤米粉湯,已在當地飄香54年,大廚阿嬤已高齡93歲,彎著腰、駝著背,仍堅持親自熬煮這碗充滿古早味的米粉湯,傳承多年的好味道,絕不能錯過! 我的個人部落格→YC TALK (yctalkspace.blogspot.com) 圖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