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
很多人都告訴我,你很適合做XXX或是如果你可以○○○。
【叛逆】
體內的聲音讓我覺得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不是我所想要的,你們真的是了解我的嗎?
很久之前我就有這樣的想法了,只是缺乏一個動力與執行,加上我想做的事情太、想表達的東西也很多,直到有說「要做就要做自己有熱情的事情」,我是2019年9月開始練箏的,相信很多人的學經歷都比我更厲害、更專業,但我始終覺得古箏帶給我的不只是聲音、不只是音符、不只是娛樂,更多的是身心靈上的療癒,但身心靈不再此討論中,取而代之的是古箏帶給我的感受。
一開始,我原本是要以 tik tok 與大家見面的,但還是有很多很多的想法想要用文字留下紀錄、用文字描述感覺,所以週報出現了。
第一則的 tik tok其實已經錄製完成了,他其實沒有很完美。原本想用自己喜歡的角度、自己的實際練習情形展現出來,但技術所礙造成很多的問題。我也不想因此而糾結而不post,這也是我籌備的情況之一,也是記錄著我的生活。
【起源】
在我開始練箏時,很單純的只為了打發時間,更確切的說法是療情傷。
【戀箏】
無論初衷是什麼,每天慢慢地練習,不跟別人比較、不為別人而練習,只為了與自己對話,才是『戀箏』的啟端。
學音樂的過程其實都是辛苦的,音符與節奏都是固定且枯燥乏味的練習過程,如果沒有時不時的練習很快地就會生疏。生疏的手勢、生疏的節奏,練起來比剛開始練習還要痛苦,也是因為這樣很快地就會篩選一批人,放棄不想要練習了。
熬過最開始的練箏,會發現很快地就會享受在戀箏的過程。雖然基本功怡然枯燥乏味,但是學會的基本功越來越多、學會的曲目越來越多,會發現疊加指法、疊加曲目其實很有趣。
我的第一首曲子其實不是太湖船,在2019年以前就有學過古箏了,而且還是一對一的教學,那時成效並不是我想的,或許我還沒找到練習的方法吧!
結束了3個月的一對一教學,在隔三個月後又從新開始練習,很快的我就得到老師的許可開始練習太湖船,那時候我對於太湖船的感覺是:老師要求好多唷,我怎麼會知道什麼地方該強、什麼地方該弱,反過來問現在的自己知道強弱的運用了嗎,我的答案依然還是模糊的。
事隔兩年,絲毫不偏差的整整兩年,我又重新開始練習太湖船,老師告訴我“用最簡單的曲子練指法”,我用太湖船練了『遙指』,對於連搖的部分始終存在著無法突破的部分,也因此突破了無法突破的部分。
【疑惑】
練箏能幹嘛?學會了這首曲子然後呢?
【未來性】
想當音樂老師、不想比賽、不想公開演出,我學古箏幹嘛?
第一次上台,並不是因為我擁有什麼特長之處或是表現突出,而是因為老師覺得我很認真讓我上台。
平時喜歡低調的我還好有學姊的合奏,讓以為練習十分足夠的我沒有太過於「落漆」的下台。問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什麼,只記得自己勉強跟上學姊的節奏,腦筋一片慌亂的就結束了。
很慶幸老師邀請我登台,之後的每一次登台除了考驗著我對曲目的熟練度之外,還考驗著我對於臨場的反應,也在一次次的演出過程中更認識自己,會害怕什麼、會因為什麼而心慌。
其實沒有想過之後要幹嘛,真的只是因為喜歡與享受練爭的過程而持續,也因此有了週報的誕生。
只希望閱讀者能夠從中得到一點點的動力,讓彼此能夠在其中獲得進步成長的機會。也自我期許著,看著過往自己的文字中能不忘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