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雜談:雜誌與展覽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剛出社會時,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台北信義區一家專攻食品產業報導的小雜誌社做廣告業務,業界我們稱為AE(Account Executive)。當時月薪18,000,在扣掉勞健保後,實領大約新台幣1萬6千多。想賺錢?請自己努力跑廣告賺佣金!每賣出一頁廣告,公司讓你抽10%,不領底薪的同事抽20%。低底薪高獎金,高底薪低獎金,這是業務鐵律。但這薪水在台北市真的很難生存,再租房子就甭生活了,感恩住台北的阿姨、姨丈願意收留我。我中午經常在公司附近吃碗滷肉飯果腹,晚上吃阿姨準備的愛心晚餐。
當年怎麼會決定去小雜誌社工作?有啥深入考量嗎?老實說沒有!我是雲林鄉下長大的孩子,鄉下人在面對難以抉擇的問題時,解決方法滿簡單的:請示神明。當時雜誌社面試完覺得薪水很糟,但下一份工作面試還沒著落,在不知道要繼續面試還是開始工作時,我跑了趟龍山寺擲筊問觀世音菩薩,簡單說明自己不知道該不該去上班的困擾後,我獲得了三個聖杯。還記得當時跟同學們聊天時,有同學對我這樣決定未來工作感到不可思議。但這份工作卻也成為我獲得第二份工作的契機,回想起來滿神奇的。
紙本雜誌在我出社會工作時­,已是日落西山盛況不再。網路時代來臨,入口網站五花八門的線上Banner廣告蓬勃發展、步步進逼,吃掉了大部分廣告市場預算份額。反觀紙本雜誌銷量日漸下降,銷量屢創新低,廣告自然難賣,畢竟有讀者才有曝光,有曝光才能跟客戶拉到廣告。跟現在每個youtuber不斷追求影片流量是一樣的道理。還能支撐下去的通常是市場領導品牌,如天下、遠見、商周等大雜誌。名不見經傳的小雜誌社只能苦苦掙扎,常會碰到廣告進單不夠,必須將兩期客戶廣告合併在一期印刷出版的事。
公司總經理讀歷史研究所畢業熟知人性。經營策略是針對目標族群強化曝光:當時公司主要招攬及開發客戶的方式就是參展。總經理非常積極地參加各式各樣的展覽。只要台北世貿有展,舉凡連鎖加盟、烘焙點心、飲品咖啡、素食原料......能不花錢靠廣告交換換到攤位的都參加。雖然小雜誌曝光及能見度低,廣告難賣,但是,看到我一次你不買廣告、看到我兩次你不買、次次都看到我出現在展場上,你總該對我感到好奇了吧?因為好奇開始換名片後就是機會了!
通常展覽會舉辦三天,第一天開幕最是熱鬧,各家廠商邀請來的PG(promotion girl)跟SG(show girl)勁歌熱舞,也有廠商會邀請啦啦隊、樂隊或是自家產品的代言明星來現場拼場面、衝人氣、博目光,各級長官通常也都挑第一天到場致詞曝光。對當年20幾歲初入社會的我來說,根本劉姥姥進大觀園大開眼界。展覽第一天人潮最多,要固守攤位賣雜誌換現金,第二天人潮漸少,可以四處逛逛去認識跟開發新廠商,第三天就開始到各攤位送雜誌了。
展覽活動是火車頭工業,可以帶動地區經濟發展。一場展覽要成功舉辦,需要許多人力、物力、財力的配合才能完成。展覽可以讓許多人賺到錢:企業投入資金、活動公司發想企劃、設計公司設計會場、硬體公司賺設備租金、藝人樂團出席表演、媒體廣告曝光收入、工讀生排班打工、小吃便當販售、外送飲料點心、計程車交通接駁......展覽的每個環節參與者都有收入。一旦展覽成功,民眾踴躍參加展覽,現場銷售交易熱絡,原本投入資金的企業也能賺到錢,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2010年我在雜誌社工作了大概半年,父親第二次中風,我覺得自己必須回南部幫忙母親一同照料,於是跟總經理提出辭呈。由於不是被資遣,我拿不到資遣費,最後一天離開公司時,總經理在走廊上偷偷塞了點錢給我,要我回南部照顧父親時多保重,這份溫暖我始終記在心頭。我從雜誌社離職不久後,就聽說背後出資者因不堪雜誌社長期虧損決定收掉。
回南部沒多久,因緣際會下進到中廣台南台工作。有天閒聊時問主管為啥錄取我,主管說履歷上看到我曾在北部做過廣告AE,雖然時間不長但也算有經驗,所以把我找來面試,於是我從雜誌廣告轉換跑道開始做廣播廣告。基於過去對展覽活動的熟悉,本想依樣畫葫蘆地透過展覽開發客戶,摸了一陣子市場後,我發現我在南部無法做相同操作,主因是台南缺乏合適的展覽會場,這使得大型展覽難以順利舉辦。
2022年4月,大臺南會展中心啟用,歷經12年之後,我終於在台南看到一座大型展館,期許這座展覽館未來能成為促進台南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活動展覽業能一掃過去疫情陰霾,熱絡發展,也鼓勵所有的朋友多多逛展,不管你花不花錢,展場內經常可以有意外收穫及發現,少了您我踴躍出席的展覽館,就只能養蚊子,大家別白白浪費這麼好的會場跟建設囉!
avatar-img
3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ohn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活動開始前,隨意滑了下臉書,歷史回顧跳出七年前的PO文,照片上是世新傳播大廈5樓,口傳系辦公室走廊上滿滿的花及貼滿小卡的研究室大門。那是2015年沈媽因病離世,我貼出的文: 敬愛的沈媽: 畢業後每次回到學校 我總會敲敲您研究室的門 沒人回應時 我總會留下一張名片 名片背後留下幾行字向您問好
談到口音,讓我想起一些往事。 我在台南出生,幼稚園中班從台南搬到台北,在台北讀到小學四年級。國語,是我慣用的語言,思考時我也會以國語進行思考。 小四時,爸爸決定舉家搬回雲林老家陪奶奶。 我開始了國語上課講,下課以台語為主,國語為輔的生活。 到高中時,高一數學老師上課全程用台語教數學。
活動開始前,隨意滑了下臉書,歷史回顧跳出七年前的PO文,照片上是世新傳播大廈5樓,口傳系辦公室走廊上滿滿的花及貼滿小卡的研究室大門。那是2015年沈媽因病離世,我貼出的文: 敬愛的沈媽: 畢業後每次回到學校 我總會敲敲您研究室的門 沒人回應時 我總會留下一張名片 名片背後留下幾行字向您問好
談到口音,讓我想起一些往事。 我在台南出生,幼稚園中班從台南搬到台北,在台北讀到小學四年級。國語,是我慣用的語言,思考時我也會以國語進行思考。 小四時,爸爸決定舉家搬回雲林老家陪奶奶。 我開始了國語上課講,下課以台語為主,國語為輔的生活。 到高中時,高一數學老師上課全程用台語教數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五專時開始打工   專二寒假第一次打工,海產冷凍加工廠(冷上加冷)搬運工,報到後馬上上工,沒有甚麼職前教育,勞安講習之類的緩衝。工廠需要大量鹽巴,記得當時會有貨車載幾百包,每包50公斤的粗鹽。到廠後由人力搬到廠內倉庫,看到前面先搬的人在車斗外接到車斗上的人遞過來的鹽包後,像甩毛巾俐落的甩到肩頭上
Thumbnail
出書的緣由……突破逆境的人生思考! 勵志出書:林閔政的故事   「老師,謝謝你!因為看了你的故事,讓最近無薪假的我,心情好一點…」、「原來有人的故事和我很像!」千百種職場就有千百種故事,雖然主角不同,但一樣的是我們都曾陷在痛苦中…   這二年因疫情,很多人碰上職場的黑暗期,無薪假、資遣、減薪、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從打工仔開始,接著到公司行號上班, 後來跑去嘗試創業,最後又回到公司上班一邊做副業。 就這樣經過了好幾個年頭,每件事情都有留下不同的感受。 打工族 首先從打工開始說起, 打工並沒有不好,但幾乎比較偏向勞力的部分。 也要看看行業別,有些老闆或客人會覺得是打工的並不太尊重你。 曾經我去過一個展覽,
我也知道書店不賺錢的,但是如果你要找人打工一定要事先講清楚是免費的還是有時薪的,我自己也錯在沒有先問清楚,覺得跟文青談錢就是俗。我一直活在工作就有時薪跟勞健保是正常的,原來之前得到的那些理所當然的福利,現在都是必須要靠自己去爭取才有的。
Thumbnail
人生第一份正職工作從事的是展覽活動企劃,跟我大學時讀的語文科系八竿子打不著,但憑藉著以前有過藝術實習的經驗,就順利地踏入這個領域。不過,工作後才知道不如想像中容易,而且還有許多辛苦的地方。對這份工作感到好奇或想應徵的話,不妨先閱讀這篇文章吧!
從出版社離職之後的我,又開始了求職之路,只是沒想到會這麼艱辛。
回顧這第一份工作,帶給我的不僅是紮實行銷經驗的啟蒙,更在職涯規劃上提供了相當的養分,即使已經離開多年,至今仍感謝不已 ……
Thumbnail
五專時開始打工   專二寒假第一次打工,海產冷凍加工廠(冷上加冷)搬運工,報到後馬上上工,沒有甚麼職前教育,勞安講習之類的緩衝。工廠需要大量鹽巴,記得當時會有貨車載幾百包,每包50公斤的粗鹽。到廠後由人力搬到廠內倉庫,看到前面先搬的人在車斗外接到車斗上的人遞過來的鹽包後,像甩毛巾俐落的甩到肩頭上
Thumbnail
出書的緣由……突破逆境的人生思考! 勵志出書:林閔政的故事   「老師,謝謝你!因為看了你的故事,讓最近無薪假的我,心情好一點…」、「原來有人的故事和我很像!」千百種職場就有千百種故事,雖然主角不同,但一樣的是我們都曾陷在痛苦中…   這二年因疫情,很多人碰上職場的黑暗期,無薪假、資遣、減薪、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有了摩托車之後,不再有地區性的設限。而工作的選擇性也多廣泛了點。 雖只有國中畢業學歷的我,但感恩父母給了我算聰慧的頭腦,感恩自己不想因學歷緣故,而鞭策自己精進求知、改變自己素質、提升能力的心態。 於是我的求職路線延伸到離家20到30分鐘的路程。 自從家鄉員林到台中跟著媽媽住約有半年吧!台中我也大致熟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從打工仔開始,接著到公司行號上班, 後來跑去嘗試創業,最後又回到公司上班一邊做副業。 就這樣經過了好幾個年頭,每件事情都有留下不同的感受。 打工族 首先從打工開始說起, 打工並沒有不好,但幾乎比較偏向勞力的部分。 也要看看行業別,有些老闆或客人會覺得是打工的並不太尊重你。 曾經我去過一個展覽,
我也知道書店不賺錢的,但是如果你要找人打工一定要事先講清楚是免費的還是有時薪的,我自己也錯在沒有先問清楚,覺得跟文青談錢就是俗。我一直活在工作就有時薪跟勞健保是正常的,原來之前得到的那些理所當然的福利,現在都是必須要靠自己去爭取才有的。
Thumbnail
人生第一份正職工作從事的是展覽活動企劃,跟我大學時讀的語文科系八竿子打不著,但憑藉著以前有過藝術實習的經驗,就順利地踏入這個領域。不過,工作後才知道不如想像中容易,而且還有許多辛苦的地方。對這份工作感到好奇或想應徵的話,不妨先閱讀這篇文章吧!
從出版社離職之後的我,又開始了求職之路,只是沒想到會這麼艱辛。
回顧這第一份工作,帶給我的不僅是紮實行銷經驗的啟蒙,更在職涯規劃上提供了相當的養分,即使已經離開多年,至今仍感謝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