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職涯第一份工作,所帶給我的洗禮及養分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在南投土生土長,直到升高三那年的暑假,才因為出國留學而離開家鄉。

學成歸國,退伍恢復自由身後準備投入職場,求職地點從來沒變:台北!

因為大學主修是行銷,自然就將目標放在以marketing為主力的公司,其中也鎖定了一家許多人都會嚮往的知名外商代理商,總部在台北市的信義區。

而在跟這家公司接觸之前,去過另一家規模較小的本土公關公司面試;當時的團隊小主管說她很願意帶毫無相關經驗的我,但最後還是要看希望以有經驗者優先的大主管意思,而最後,我收到了感謝函。

但,事後回想,當時「幸好」沒有得到這個offer,才讓我後來有機會加入這家明星級代理商。

所以,有時候,當下遭遇的不如意,拉長時間再回頭看,也許會發現這反而是個幸運。

**

當初與這家代理商面試,第一關與HR的互動良好,在獲知我還有其他面試安排後,她承諾要加快後續安排,當天晚上就接到電話約二次面試了。

二面是與未來團隊的主管共兩人一起進行。當天面談氣氛依然熱絡,我還拿出一本介紹該公司的書給她們看說我正拜讀中。

很快地,我順利收到offer,而且聽說當時原本因為全球人事凍結僅開放約聘職,但大主管直接跟老闆替我爭取到了正職,而且提高了原本的職務預算到我的期望薪資。

從這一次的面試經驗,我也有些收穫:

  1. 認真了解你要面試的公司的多面向的情報,例如他們的背景、歷史、近況、新聞、操盤的作品(如廣告或是活動等)。面試時越透露出你對他們公司、甚至產業的了解,越能增加機會讓面試官留下對你的印象。我在面試中就有提到對於他們負責某些品牌的廣告印象深刻(know your customer)、以及當時國外的知名公關活動(know your industry)等,甚至拿出介紹公司的書來加強我對於想加入公司的企圖心這個動作,在面試時都收到不錯的回饋。
  2. 適時釋放出你還有其他面試安排的訊息。讓對方知道你希望能加入他們,但也並非他們不可。通常,對方若對你有興趣,怕你被別人先搶走,往往會更積極安排後續。

**

然而,真正進入夢寐以求的職場,我才發現「怎麼一切都跟想像的不一樣?!」

在這人才濟濟的環境,快步調、求效率、拼創意、長工時、高壓力,雖然早就已經「知道」會是如此,但真正「遇到」了才驚覺,原本自以為是想走的道路,越往下走越發現,這應該不是通往我想要的方向。

一天工作超過12小時是常態,早9晚10的上班時間也是正常不過的事情,當然也「不免俗」的有過徹夜趕工、清晨回家洗個澡後再直接趕到活動現場準備當天的客戶活動這種經驗。

在這過程中學習了很多,但我也開始思考這樣的生活模式是否真的是我要的。直到有一天,晚上九點多下班,走出大樓發現隔壁商場還在營業中,燈火通明,內心不自覺感到興奮因為「今天好早下班!」我才意識到這樣下去不行(為晚上九點多能下班而開心),算是讓我下定決心離開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是我職涯第一份工作的歷程,它帶給了我很寶貴的經驗:

  1. 在實際上路之前,所有的計劃都請先當作參考。

舉個例子,你規劃了連假要去一個沒去過的知名度假勝地,行前你做足了功課,知道要走哪條路線、訂好了熱門餐廳、找好了一定要去拍照打卡的景點,滿心期待整裝出發。

而上路後,你可能才發現原本的路線正在施工,不得不多花時間繞路;人氣餐廳的餐點並沒有想像中好吃;到了景點發現其實只有大家分享的照片中那角度才值得一看 ……。

我不是在潑冷水,而是提醒很多事情,也許事前我們可以規劃或想像得很好,但直到你真正身在其中,才能驗證是否跟你設想的一樣。像我原本一直認為這家代理商會是我長期發展的地方,直到加入了,才發現許多身為「圈外人」時無法看清楚、或體會不到的面向。

這沒有好或不好,反而慶幸我是在第一份工作就了解這點,還有時間跟機會去調整未來的方向。

  1. 知名公司所附屬的光環,可以善加運用。

在我離開這家代理商之後的幾個求職期間,發現即使這只是第一份工作,但多數面試官總是會多少想聊聊這段時間的經歷,或在面試時突然來個一句「你在該公司可以待到這期間,表示你很耐操!」之類的額外評語。

就我的經驗,職涯當中(尤其是社會新鮮人)如果能爭取到業界的領導公司工作,至少在未來履歷表上的呈現會相對能吸睛一些。但請注意這並不是絕對,因為隨著時間拉長,你在每個職務中的經驗累積才更是關鍵。而現實面來說,公司的知名度越高,確實會讓你多一些拿到面試的機會。

回顧第一份工作,帶給我的不僅是紮實行銷經驗的啟蒙,更在職涯規劃上提供了相當的養分。離開這家公司多年後,再回想當時,只有滿心的感謝!

踏入職場已十多年,從最初懵懵懂懂的菜鳥開始,藉由經歷許多酸、甜、苦、辣的那些事兒,漸漸的從這堂社會學中找到因應不同情境的為人處事之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