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哀:櫻花落下後》讀後感

2022/09/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大西克禮-物哀
「有趣或愉快的感受往往並不深刻,人們對於悲哀、憂傷或思戀等感情,卻不由得覺得刻骨銘心。」
物哀(ものあわれ)-對轉瞬消失的事物的輕柔渴望。
「哀」這個詞,最初是從平安朝的時代精神發展而來,一種極端特殊、獨自的”美”。這是西方美學史上不曾觸及到的概念,而即使是在日本,也對哀沒有過嚴謹深入的探討。其實哀一詞相當古老,在西元7世紀的《古事記》裡被頻繁使用,在漫長的時代推演下,字義上也有轉變。哀具某種特殊性,無論是表達讚賞或是憐憫,它都是一種感情或感動。 看起來相互矛盾的兩事物,竟然被涵括在一個詞彙裡。 所謂「物哀」的真意,乃是對世間萬物,無論是眼睛看見的、耳朵聽見的,抑或是身體所觸碰到的,皆用心體會,用心判別,知”事之心”,知”物之心”,知”物哀”也。 看見美麗盛開的櫻花,覺得美麗(知物之心),而理解櫻花之美,從而心生感動(物哀)。
作者還提到「哀」有5個階段的涵義,從狹義的特殊心理(哀憐的感覺)至體會到美而心生感動,一種觸景生情的耐人尋味感,在慢慢將內心的感受擴大到人生與世界,才能進入到「哀」的特殊美學涵義之中。 不過發展至此,已經無法用單一層次來解釋哀的概念,還必須包含整個日本傳統美的概念。
-
我們可以用「移情作用」來解釋物哀這個觀點,理解萬事萬物的悲傷之情,而在自己心中也感受同樣的那份悲傷,即是物哀。 人們在面對自然的感受時並不侷限在山水型態、紅花綠葉之類等表觀方面,而是透過自然極其細微的變化感受到”時間”的流逝,藉由此景看見了人世間的無常,而心生感概。
看見落櫻,感受到了美與死亡,正是因為如此,才能夠對它憐憫,且正視死亡,甚至是捨身忘死。
知名動畫中的人物煉獄曾在說過這樣一段話:「老去或是死亡,都是人類這種短暫生物的美。因為會老,因為會逝去,所以才無比可愛、珍貴。」,乍看之下這句話很詭異,”變老”跟”死亡”怎麼會跟”美”產生連結?
當人們還年輕的時候,面對四季的推移,不會把它與生命的消長劃上等號,不過對於日本人來說,生活與文化在與自然緊密結合發展之下,對自然的變化較有明顯感受,而這也讓他們在無常中感到哀傷、悲慘的同時,卻也擁抱失落,給予了「哀」積極且正向的意義。
    YC的無限閱讀
    YC的無限閱讀
    喜歡閱讀📚 也喜歡月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