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魂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早得知某遠房親戚病逝的消息,胃癌末期。因為與對方不熟稔,心裡只感到遺憾,但媽媽在電話彼端聲淚俱下,非常哀慟。我隨即想起去年冬日曾在電臺聽過關於「安魂曲」的主題,了解到這是一種同時為生者和亡者服務的音樂──既安慰生者,又哀悼亡者。而樂曲無論是沉魂雄壯、活潑生動,或是明亮恩典,反映的都是作曲家的生命觀。在今晨與媽媽通話的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安魂曲其實是寫給活著的人。
中午為家人料理午餐,為打發等待電鍋跳起的時間,我走到院子裡散步。
手機裡放著莫札特的安魂曲,覺得十分適合在涼風徐徐的陰天裡聽。推門而出走不到幾步,就被花兒們嚇了一跳。連日又急又大的雨無情打在這片土地上,這些脆弱的花到底是如何倖存下來的呢?
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這是目睹此景,腦海裡浮現的第一句話。然後,我感受到死亡身側的生之美。
我看見大雨後盛放、嬌美欲滴的不知名黃色小花、水生植物,還有玫瑰,以及含苞待放猶如星辰的茉莉花;看見多年前遭到砍伐的大葉欖仁如今剩下朽木,朽木卻成為其他小草的倚靠,一邊腐朽也一邊滋養生命。
我還看見不管何時何地,面臨何種天氣,總是遒勁挺拔的檜柏,還有墜落的葉子旁邊正綻放著藍星花。
生與死從來不是一刀兩斷,在生死幽冥之間,我經常是饒富興趣地探索著,並不害怕。看人世間,儘管有些人活著,卻像行屍走肉,毫無滋味地活著;即使有些人死了,卻活在生者心中,彷彿永遠存在似的,而他們未曾真正死去。
也許人們為了生活起來方便,賦予生與死定義,比如在法律或是醫學的領域,然而當人們真正面對生死時,這些明確而科學的定義終歸只是參考。倘若有人對生死只抱著法律或醫學這層領域的了解,我但願他們的人生無憂無懼。
論生與死,在我最近看的小說裡面,說生死之交界名為「旱」,即任何生命的作為都沒有作用,就像一杯水倒在無垠的荒漠裡,那樣徒勞,而亡者只是無邊無際無目的地徘徊。
至於在科幻小說裡面,倒要討論起倫理學的問題,比如:如果只剩下一顆頭顱活著,那「人」究竟算不算「生」,是不是完整的生命?
而日本國民作家谷川俊太郎曾在散文裡提及,比起婚禮,他倒比較樂意去葬禮。因為人在下葬以後,對生者而言,至少就是「終結」,從此就甭管那人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好不好,又有何煩憂。然而,面對婚禮上的新人,知道他們的人生還長得很,知道一切不會止於一場婚禮,又知道新婚夫婦往後可能有什麼樣的未來在等著,在一邊祝福佳偶「幸福美滿」的同時,心裡不可能完全輕鬆以待。
最後,在生死議題上,不能不提孔老夫子。我是在大學時對人生有了更進一步的體察後,才了解到「未知生,焉知死」是多麼美、多麼睿智的一句話。
然而,對於天國住民而言,聖經裡面又有多少解答呀!
今日,終歸是適合聆聽安魂曲的一天。
2021.6.23 寫於彰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5會員
10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鴿白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媽媽不在家,這幾天我入主主臥房。昨天晚上,我躺在主臥房的雙人床上,聽著夜裡呼嘯的風雨聲,既睡又醒,在黑暗中恍恍惚惚。眼睛閉著,忽然感受到身側有動靜,卻不知道從何而來。 我以為自己是在做夢。 眼睛閉著,好像有走獸經過,其鬆厚的毛髮與我擦身,呼呼地噴著鼻息,非常靠近。我以為自己是在做夢。
光是盯著自己的書櫃,也有不少樂趣。 哪些書被放在頂層,一讀再讀;哪些書讀過或讀到一半,就被放進箱子或書櫃底層塵封;哪些書是哪時候買的,有沒有讀完……從這些細節按圖索驥,就能一點一點地理出自己的閱讀品味。
(2021.5.22寫於彰化)心情悶。午覺時被電話吵醒,看到來電顯示某位作家,立刻從床上坐起來。 我等電話響完,先漱個口,再回撥給對方。 今天是星期六,非工作時間,照理可以不接,但我還是想都沒想就回電了。說是基於責任感,也不完全是;心情悶也不是有起床氣,是對自己感到鬱悶。
選擇什麼要寫,什麼不要寫,又要以何種心情,何種觀點去寫,最終都會成為「歷史」;在認知和記憶裡,最終會成為比真相更真實的「真實」。 若問起我的史觀,問起我為誰發聲,我的回答是: 「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
明明除了蕭邦和貝多芬,也常常聽宮崎駿和小野麗莎;明明除了逛書店,還喜歡逛超市;明明不會彈鋼琴,也不諳樂理;明明不是天天買花;明明比起林黛玉,覺得薛寶釵更厲害;明明多年來穩居「最愛作家」寶座的珍奧斯汀,已經快要拱手讓位給托爾斯泰──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總是被當成浪漫、渾身冒著粉紅色泡泡的人。
我不會彈鋼琴,但是在敲下文字的時刻, 體會、經驗、感受到了鋼琴家般,繞著指尖的節奏與韻律。 每個字都是一枚音符,成篇即成絕響── 悠揚、清亮、明白、沉靜。
媽媽不在家,這幾天我入主主臥房。昨天晚上,我躺在主臥房的雙人床上,聽著夜裡呼嘯的風雨聲,既睡又醒,在黑暗中恍恍惚惚。眼睛閉著,忽然感受到身側有動靜,卻不知道從何而來。 我以為自己是在做夢。 眼睛閉著,好像有走獸經過,其鬆厚的毛髮與我擦身,呼呼地噴著鼻息,非常靠近。我以為自己是在做夢。
光是盯著自己的書櫃,也有不少樂趣。 哪些書被放在頂層,一讀再讀;哪些書讀過或讀到一半,就被放進箱子或書櫃底層塵封;哪些書是哪時候買的,有沒有讀完……從這些細節按圖索驥,就能一點一點地理出自己的閱讀品味。
(2021.5.22寫於彰化)心情悶。午覺時被電話吵醒,看到來電顯示某位作家,立刻從床上坐起來。 我等電話響完,先漱個口,再回撥給對方。 今天是星期六,非工作時間,照理可以不接,但我還是想都沒想就回電了。說是基於責任感,也不完全是;心情悶也不是有起床氣,是對自己感到鬱悶。
選擇什麼要寫,什麼不要寫,又要以何種心情,何種觀點去寫,最終都會成為「歷史」;在認知和記憶裡,最終會成為比真相更真實的「真實」。 若問起我的史觀,問起我為誰發聲,我的回答是: 「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
明明除了蕭邦和貝多芬,也常常聽宮崎駿和小野麗莎;明明除了逛書店,還喜歡逛超市;明明不會彈鋼琴,也不諳樂理;明明不是天天買花;明明比起林黛玉,覺得薛寶釵更厲害;明明多年來穩居「最愛作家」寶座的珍奧斯汀,已經快要拱手讓位給托爾斯泰──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總是被當成浪漫、渾身冒著粉紅色泡泡的人。
我不會彈鋼琴,但是在敲下文字的時刻, 體會、經驗、感受到了鋼琴家般,繞著指尖的節奏與韻律。 每個字都是一枚音符,成篇即成絕響── 悠揚、清亮、明白、沉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生命是很可貴的,但有些人可以提早感受到,並努力實踐讓一生變得更好。而無法提早經歷死亡的人,可以用另一種方式體會到生命的可貴,那就是……
前言   自我大學接觸日本文學開始,便覺得日本人討論死亡的意象很多元、甚至……可以用漂亮與美好來形容,是直接描繪一個畫面感、一個場景、一剎那、一眨眼。有時都覺得這民族很神奇,可以想到如此多與死亡接軌、有所連結的人事物,成為象徵符號或隱喻。   如果要我說第一時間想到與死亡相關的作家,非太宰治莫屬
Thumbnail
閱讀漢魏古樂府,有兩首喪輓之歌非常引人關注。相當程度反映當時的人對於生命、對於時光、乃至對於死亡的看法。根據西晉.崔豹《古今注》紀錄:「〈薤露〉、〈蒿里〉泣喪歌也。本出田橫門人,橫自殺,門人傷之,為作悲歌。言人命奄忽, 如薤上之露,易晞滅也。」
書籍《生命的禮物》歐文·亞隆◉著 第41篇 談論死亡 & 第42篇 強化死亡與生命的議題 關於「死亡」兩個字,讓我們聯想到了什麼?最直接的恐怕就是沒了呼吸心跳,不再對人世間有任何的反應,肉體軀殼將因終止正常運作而腐壞。身邊的親友因為失去摯愛,而感到憂傷。 回到個人身上,如果不曾面臨死亡的威脅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與死亡之間的奧祕,以及人類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試圖理解生命的延續和意義。文章藉由情感豐富的文字,引人入勝地探討了這個永恆的議題。
         生命飄渺如塵埃,卻也磅礡如山川。生之前未知,死後亦未知。生命的意義在於活著的時候。以什麼活著?怎麼活著的?唯有在靠近並試圖接近生命本身想帶給我的時候,我才感到生命的鮮活;感到一切非理所當然;感到生命的饋贈。明白生之流轉,死之流轉,活著的時候流轉的,生非起點;死非終點,一切都是過程
Thumbnail
生是人类的本能 在出生的过程中人类是平等的 命是生的希望寄托和延续。 而生命相伴就是人生乐章 生带來了喜怒哀乐 命给予了苦痛挣扎 生命伴随着赞歌飞扬 生者欢乐时光 命运起伏跌宕 生命如光 黑暗中来,黑暗中去 生可见未知光明 命可遇路上黑喑 生命不息 命生无常 愿生者珍惜
Thumbnail
枯葉凋零、花兒謝落落土腐爛,這並非終點,而是新旅程的開始,人們亦是如此。萬物都有各自的生命週期,但我們可以見證此週期,然而,除了見證,若能在新旅程中與自然產生共鳴,聯繫地球萬物,這是否是一美好的開端呢?能夠為旅途添上一筆不同的風采。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生命是很可貴的,但有些人可以提早感受到,並努力實踐讓一生變得更好。而無法提早經歷死亡的人,可以用另一種方式體會到生命的可貴,那就是……
前言   自我大學接觸日本文學開始,便覺得日本人討論死亡的意象很多元、甚至……可以用漂亮與美好來形容,是直接描繪一個畫面感、一個場景、一剎那、一眨眼。有時都覺得這民族很神奇,可以想到如此多與死亡接軌、有所連結的人事物,成為象徵符號或隱喻。   如果要我說第一時間想到與死亡相關的作家,非太宰治莫屬
Thumbnail
閱讀漢魏古樂府,有兩首喪輓之歌非常引人關注。相當程度反映當時的人對於生命、對於時光、乃至對於死亡的看法。根據西晉.崔豹《古今注》紀錄:「〈薤露〉、〈蒿里〉泣喪歌也。本出田橫門人,橫自殺,門人傷之,為作悲歌。言人命奄忽, 如薤上之露,易晞滅也。」
書籍《生命的禮物》歐文·亞隆◉著 第41篇 談論死亡 & 第42篇 強化死亡與生命的議題 關於「死亡」兩個字,讓我們聯想到了什麼?最直接的恐怕就是沒了呼吸心跳,不再對人世間有任何的反應,肉體軀殼將因終止正常運作而腐壞。身邊的親友因為失去摯愛,而感到憂傷。 回到個人身上,如果不曾面臨死亡的威脅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與死亡之間的奧祕,以及人類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試圖理解生命的延續和意義。文章藉由情感豐富的文字,引人入勝地探討了這個永恆的議題。
         生命飄渺如塵埃,卻也磅礡如山川。生之前未知,死後亦未知。生命的意義在於活著的時候。以什麼活著?怎麼活著的?唯有在靠近並試圖接近生命本身想帶給我的時候,我才感到生命的鮮活;感到一切非理所當然;感到生命的饋贈。明白生之流轉,死之流轉,活著的時候流轉的,生非起點;死非終點,一切都是過程
Thumbnail
生是人类的本能 在出生的过程中人类是平等的 命是生的希望寄托和延续。 而生命相伴就是人生乐章 生带來了喜怒哀乐 命给予了苦痛挣扎 生命伴随着赞歌飞扬 生者欢乐时光 命运起伏跌宕 生命如光 黑暗中来,黑暗中去 生可见未知光明 命可遇路上黑喑 生命不息 命生无常 愿生者珍惜
Thumbnail
枯葉凋零、花兒謝落落土腐爛,這並非終點,而是新旅程的開始,人們亦是如此。萬物都有各自的生命週期,但我們可以見證此週期,然而,除了見證,若能在新旅程中與自然產生共鳴,聯繫地球萬物,這是否是一美好的開端呢?能夠為旅途添上一筆不同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