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不平等》讀後感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The Spirit Level: Why Greater Equality Makes Societies Stronger.
社會不平等:為何國家越富裕,社會問題越多?
「我們每個人心裡都知道,只要赤貧與巨富一起生活在同一個體制下,我們所有人都會為此付出代價。」
看完這本讓我想起之前讀的兩本書:焦慮世代及孤獨世紀。 在人類科技可以說是快達到巔峰的年代,我們沒有活得比過去更加快樂,反而備受煎熬且比以前更容易陷入憂鬱的螺旋中,時刻在意他人的眼光、對於週遭人們的不信任,讓我們活得很不自在,說來也很矛盾,我們明明什麼都有了,卻也對於擁有的一切感到不滿足,這是為什麼?
我們都知道貧富不均正在無下限的侵蝕這個社會,直接影響人們的價值觀,還有隨之而來的犯罪行為,可是我們沒有自行思考過,激發這一切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本書作者利用各種數據分析,做了跨國間的比較,在比較平等的國家和較為不平等的國家間,用以闡明貧富不均對一個家庭,乃至是對於一個社會的傷害。
現代放眼望去,不只在書籍、新聞,連網路社群也頻頻在教導人如何致富,不是真正富有也沒關係,至少要看起來很有錢。
為何現代人那麼在意他人眼光,即使省吃儉用也要穿金戴銀。
『生而為人,意味著對別人的鄙夷眼光高度敏感。」
在社會上,別人怎麼看你很重要,以至於你所處在的社會階層會影響你整個人的自信。 現在,我們很難漠視社經地位對人造成的影響,它很誠實的定義了我們的價值,所得差距越懸殊,社會距離就越大,社會的分層就更顯重要。也因此人們往往將貧富不均視為分化社會的力量,這也是為何在不平等的社會,往往伴隨著吸毒、暴力、生理及心理健康狀況不佳、未成年生育率比升學率高等等的問題存在。 作者也提到,既然較高的物質生活水準無法對任何人帶來益處,就必須得尋找能真正提升生活品質的方法,然而,縮小貧富差距是改善社會環境、提升生活品質的最好選擇。
縮小貧富差距這件事,要真正做到仍是一件不簡單的事,尤其改變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的想法更是不容易。 作者在這裡提出的方法也頗詳盡,像是社會福利制度(看看瑞典)、企業員工持股,或縮減公司高層人員和職員間的新資差距,這些方法皆是能幫助縮短貧富差距的手段之一。 雖然這些方法說來十分容易,但也有不少人擔心不是每個人都那麼有良心,總會有人想把社會上大部分的資源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就跟大家都希望世界和平,不過總是有人企圖控制全球一樣。 但是,回顧過去的歷史,我們也從君權神授慢慢走向民主的道路,至今還在往前,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人民們更願意相信互相理解與相互尊重的和平時代終能到來。
我們只要記得,要建立美好的社會關係,取決於較高的平等作為基礎。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液態之愛:論人際紐帶的脆弱 「當品質令人失望時,你會在數量上尋找救贖。當持久的東西遍尋不著時,或許只有變化的快速能拯救你。」 本書闡述在液態現代社會裡,人們追求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關係(好吃又不黏牙)。 在現代這個講究「個體化」的世界,關係是種好壞混雜的禮物。它在美夢與惡夢之間來回擺盪,難以預測它未來
    意識(Consciousness: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意識是一個大幻覺。這個幻覺是通過問”我現在有意識嗎?”或”我現在意識到甚麼?”這樣的問題而產生的。」 科技蓬勃發展至今,腦科學依然是未知的領域,對於大腦的發展與其擁有的極限,我們所知甚少,雖然有越來越多科學家著
    另類事實:關於知識和它的敵人 「你無法和知識的敵人辯論。」 我們活在一個資訊充沛的時代,不像以前,搜集資料只能去圖書館一本一本的翻書找,這些唾手可得的資訊,反而使我們被假新聞、陰謀論和片面之詞給淹沒。 本書名-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s),意指對於事實的另一種描述,且通常不是真的
    氣味、記憶與愛欲—艾克曼的大腦詩篇 「「心靈是它自己的美麗俘虜。」因為心靈就是物質,因此我們精心構思,因而舉足輕重。」 這是一本包裹著神經科學外皮的文學作品,它讀起來不像一般科普書籍那樣艱澀、更多的是卓越的文字描述及作者天馬行空的聯想。書名寫做」詩篇」,內容真的狠濕😎😋 本書探討大腦是如何演變成
    寂寞的誕生:寂寞為何成為現代流行病? “寂寞可能很難定義。它沒有相反詞;它是完全主觀的,會隨著不同時空、不同人,甚至同一個人的不同生命階段而產生不同感知。” 寂寞是21世紀才悄悄出現的大規模”流行病”,獨身者、寂寞老人、心理疾病患者,帶給醫療與社會不少負擔。在21世紀以前,「寂寞」被定義為「獨處」,
    「有趣或愉快的感受往往並不深刻,人們對於悲哀、憂傷或思戀等感情,卻不由得覺得刻骨銘心。」 物哀(ものあわれ)-對轉瞬消失的事物的輕柔渴望。 - 看見落櫻,感受到了美與死亡,正是因為如此,才能夠對它憐憫,且正視死亡,甚至是捨身忘死。
    液態之愛:論人際紐帶的脆弱 「當品質令人失望時,你會在數量上尋找救贖。當持久的東西遍尋不著時,或許只有變化的快速能拯救你。」 本書闡述在液態現代社會裡,人們追求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關係(好吃又不黏牙)。 在現代這個講究「個體化」的世界,關係是種好壞混雜的禮物。它在美夢與惡夢之間來回擺盪,難以預測它未來
    意識(Consciousness: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意識是一個大幻覺。這個幻覺是通過問”我現在有意識嗎?”或”我現在意識到甚麼?”這樣的問題而產生的。」 科技蓬勃發展至今,腦科學依然是未知的領域,對於大腦的發展與其擁有的極限,我們所知甚少,雖然有越來越多科學家著
    另類事實:關於知識和它的敵人 「你無法和知識的敵人辯論。」 我們活在一個資訊充沛的時代,不像以前,搜集資料只能去圖書館一本一本的翻書找,這些唾手可得的資訊,反而使我們被假新聞、陰謀論和片面之詞給淹沒。 本書名-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s),意指對於事實的另一種描述,且通常不是真的
    氣味、記憶與愛欲—艾克曼的大腦詩篇 「「心靈是它自己的美麗俘虜。」因為心靈就是物質,因此我們精心構思,因而舉足輕重。」 這是一本包裹著神經科學外皮的文學作品,它讀起來不像一般科普書籍那樣艱澀、更多的是卓越的文字描述及作者天馬行空的聯想。書名寫做」詩篇」,內容真的狠濕😎😋 本書探討大腦是如何演變成
    寂寞的誕生:寂寞為何成為現代流行病? “寂寞可能很難定義。它沒有相反詞;它是完全主觀的,會隨著不同時空、不同人,甚至同一個人的不同生命階段而產生不同感知。” 寂寞是21世紀才悄悄出現的大規模”流行病”,獨身者、寂寞老人、心理疾病患者,帶給醫療與社會不少負擔。在21世紀以前,「寂寞」被定義為「獨處」,
    「有趣或愉快的感受往往並不深刻,人們對於悲哀、憂傷或思戀等感情,卻不由得覺得刻骨銘心。」 物哀(ものあわれ)-對轉瞬消失的事物的輕柔渴望。 - 看見落櫻,感受到了美與死亡,正是因為如此,才能夠對它憐憫,且正視死亡,甚至是捨身忘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這是一個自古以來困擾無數心靈的問題:當我們面對家庭和社會的期望,是否必然會犧牲自我實現和內心的滿足感?這問題如同一場無聲的交響曲,在每一個人的心底低迴迴響。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尋找屬於我們每個人的答案。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Thumbnail
    祭改,又稱祭解、改運,是一種台灣的民俗儀式。祭改意思是:「祭」祀事主、「改」掉厄運。 傳統上,華人的生活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規矩規範,讓人們去依循。曾經,我在年少時不太相信拜拜求神這回事,總覺得這就是流傳下來的風俗,沒什麼科學根據
    Thumbnail
    烏烏醫師說:「只要這個社會還有女人因為『沒有生孩子』被責怪,就表示我們努力的還不夠」。 我想照樣造句:只要這個社會還有女人因為『不想親餵孩子』被責怪,就表示我們努力的還不夠」。    前幾週朋友和我分享他在一個幼兒團的場合,說他自己身為母親,只有孩子出生前兩個月短暫享受一下親餵
    Thumbnail
    從科舉制度以來,華人對於考試制度就很熟悉,然而我們想討論的是學測的信度與效度如何?學測成績牽涉到學生申請大學「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及「考試分發」、「四技申請」、「軍校正期班」、「警察大學」等入學管道招生使用,重要性不言可喻。   從科舉制度以來,華人對於考試制度就很熟悉,然而我們想討論的是學
    Thumbnail
    飾演主角的博士唐•雪利(Donald Walbridge Don Shirley)因為從小出生在“黑人不被認可的世界”,儘管他出色的能力並肩當時的白人鋼琴家,但深入到南方巡迴的時候,依然遇到了種族歧視,而更諷刺的是,很多黑人也不把他當做自己同胞,因為他從小受到的教育是白人高級教育....
    Thumbnail
    為何窮人肥胖的機率越大?為何窮人往往不容易透過教育翻身?為何社會越先進,大家卻越焦慮?貧富差距這一碗定神湯讓你清醒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這是一個自古以來困擾無數心靈的問題:當我們面對家庭和社會的期望,是否必然會犧牲自我實現和內心的滿足感?這問題如同一場無聲的交響曲,在每一個人的心底低迴迴響。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尋找屬於我們每個人的答案。
    Thumbnail
    在美國社會學扛鼎著作《不平等的童年》後。針對台灣進行在地調整的研究《拚教養》在2019年問世,兩書與兩地有許多可以對照玩味之處。而父母的教養會決定孩子的未來嗎?無疑是肯定的。
    Thumbnail
    祭改,又稱祭解、改運,是一種台灣的民俗儀式。祭改意思是:「祭」祀事主、「改」掉厄運。 傳統上,華人的生活有很多約定俗成的規矩規範,讓人們去依循。曾經,我在年少時不太相信拜拜求神這回事,總覺得這就是流傳下來的風俗,沒什麼科學根據
    Thumbnail
    烏烏醫師說:「只要這個社會還有女人因為『沒有生孩子』被責怪,就表示我們努力的還不夠」。 我想照樣造句:只要這個社會還有女人因為『不想親餵孩子』被責怪,就表示我們努力的還不夠」。    前幾週朋友和我分享他在一個幼兒團的場合,說他自己身為母親,只有孩子出生前兩個月短暫享受一下親餵
    Thumbnail
    從科舉制度以來,華人對於考試制度就很熟悉,然而我們想討論的是學測的信度與效度如何?學測成績牽涉到學生申請大學「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及「考試分發」、「四技申請」、「軍校正期班」、「警察大學」等入學管道招生使用,重要性不言可喻。   從科舉制度以來,華人對於考試制度就很熟悉,然而我們想討論的是學
    Thumbnail
    飾演主角的博士唐•雪利(Donald Walbridge Don Shirley)因為從小出生在“黑人不被認可的世界”,儘管他出色的能力並肩當時的白人鋼琴家,但深入到南方巡迴的時候,依然遇到了種族歧視,而更諷刺的是,很多黑人也不把他當做自己同胞,因為他從小受到的教育是白人高級教育....
    Thumbnail
    為何窮人肥胖的機率越大?為何窮人往往不容易透過教育翻身?為何社會越先進,大家卻越焦慮?貧富差距這一碗定神湯讓你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