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日隨筆#23|知覺病痛:突破正常 / 現實的滯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自從疫情至今,書寫不少以星象解析其掀起的變遷、對於集體將帶來什麼的試探,然而今年總算得以親炙COVID-19於人體的異變,確診之後即將屆滿一個月,如今的我是非常慶幸的,亦由這波病毒週期,逐漸轉化成生命跨幅的寬闊。⠀⠀⠀⠀⠀⠀

朋友笑說把COVID-19當恩惠,是非常非典型的想法,因為她這樣的回應,引發我的好奇:是什麼讓人從極度的身心痛苦譯轉成言之鑿鑿的謝意?在染疫的過程裡,時而恍惚、時而狂躁、時而癱軟、時而焰燒,伴隨著前所未有的疼,從胸腔到咽喉以一種生之渴望持續抗衡,除了眼下的活著再也沒有什麼需要的了,所有頭腦意志企圖對於既定想像的操縱,僅有顏面盡失。⠀⠀⠀⠀⠀⠀

隔離,説得不只是物理上的房間與房間,更是物質與精神、意識與潛意識、水面上與水面下穿梭集會的容納,病毒為引子,它為意願睜開去看的人們,揭開超越定義,破除歷所過往的成立,它讓足夠信任 / 接受的靈魂,拾獲遠比科技有限、非線性存在的祝福,這是透過和不同案主的交互允諾,慎重準備並裝裹貴重之物的錦囊。仍然不希望親友受到這樣的折磨,不過於我來說它是一種榮幸。⠀⠀⠀⠀⠀⠀

一種將險阻化作轉機、內收平定的邀請。在天王星金牛的時代,對於如何理解身體,或許即是如此難以捉摸的未知外力,來協助我們和土地重逢,土地可以是堂堂軀體、也可以是撫養人間的海洋與沙石,可以是在何處覺得安心、也可以是在物我之間,歡迎終極價值的重逢。⠀⠀⠀⠀⠀⠀

病症定名固然是重要的,它提供有心理解者,一道有效的註腳,然而過於強調或規範,則不見得有利於當事者發展和身心 / 自我的關係;身體有如自然,無不時刻平衡動態,這也是當今西方醫學遭遇的瓶頸,一份委託而來的判定與數據,並不一定能代表真正的你,是什麼時候人們對自己吝嗇耐心、對於生命的承諾充滿猜疑?⠀⠀⠀⠀⠀⠀

當人能專注於知覺病痛的經驗,藥與療即在裡面,大時空瞭望台下的短短一粟,亦內斂著合一的機會。病毒摧殘我、剝落我、同時整合我、教導我,而我也再次觸碰關於人性是什麼?人性是有意識地為所有覺受、決策、作為騰出承接的空間,練習充滿餘裕的看見,不因為恐懼或焦慮輕易斷言;人性是不再輕信坦途,可以定性但是拒絕定型,不偏不倚款待所有經驗,並且不害怕時間。⠀⠀⠀⠀⠀⠀

如果你正在受到COVID-19顛覆,感覺它的後座力並無須認同,團團黑洞般的深層鬱結,帶來扭轉的力道,觀察所有的坑疤 / 疙瘩漂浮亂鬥,回到孩子的眼睛觀察它;感覺此時此刻陪伴以外的無用武之地,無用協助一個人真實順位,臣服於宇宙的調整與安排,並有機會在行動之中放鬆。⠀⠀⠀⠀⠀⠀

這是屬於你與時代共振的更新,盡可能不要打擾,盡可能不要回頭,即使看見自己一無所有。


▎受到行星翻轉的部分故事,將收錄在新一集數的占星節目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 空 譜 》
48會員
189內容數
以月亮星體的韻律為指引,翻譯出照顧人性的當日計畫參考。來自宇宙流動向你的生活私信,讓我們一起從小事開展練習,跟著時序運行,活得更從容、更優雅。
《 空 譜 》的其他內容
2023/12/07
沒有人想要有很糟糕的感覺,因此退縮與抽離似乎十分自然,但是每一次我們從直接的經驗退縮,然後編織一個故事,就已經進入無意識了。
Thumbnail
2023/12/07
沒有人想要有很糟糕的感覺,因此退縮與抽離似乎十分自然,但是每一次我們從直接的經驗退縮,然後編織一個故事,就已經進入無意識了。
Thumbnail
2023/12/07
閱讀為學生編寫的作業文本,是一種享受。以下擷取「占星初階・行星 / 星座文法造句指南」,同學們今日在私塾共學群組也可以將教材與習作下載囉。
Thumbnail
2023/12/07
閱讀為學生編寫的作業文本,是一種享受。以下擷取「占星初階・行星 / 星座文法造句指南」,同學們今日在私塾共學群組也可以將教材與習作下載囉。
Thumbnail
2023/12/07
「 你的擔子不重,它是你的光。 」——改編聖經 The Burden Is Light
Thumbnail
2023/12/07
「 你的擔子不重,它是你的光。 」——改編聖經 The Burden Is Light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疫情近來緩和許多,各地解封、解口罩, 隨著暑假到來又興起一波旅遊潮。以為疫情過去的我,不小心掉以輕心,於是...我確診了!在家休養的這一周,回顧生病的心理的狀態是什麼?喜歡幫助人的投射者,需要他人幫助時又是什麼反應?
Thumbnail
疫情近來緩和許多,各地解封、解口罩, 隨著暑假到來又興起一波旅遊潮。以為疫情過去的我,不小心掉以輕心,於是...我確診了!在家休養的這一周,回顧生病的心理的狀態是什麼?喜歡幫助人的投射者,需要他人幫助時又是什麼反應?
Thumbnail
既然被強制執行硬體(身)系統更新了,就記錄一下軟體(心靈)的學習心得吧。
Thumbnail
既然被強制執行硬體(身)系統更新了,就記錄一下軟體(心靈)的學習心得吧。
Thumbnail
颱風環流,雨時而滴滴答答、時而嘩啦嘩啦,下班夜晚回家拿出鑰匙打開家門,心有一陣情緒,夾雜了一點悲傷、自責,還有點憤怒。 試著剖析自己有一種,想要幫助別人,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情緒。責怪自己不夠好?或是…還是在意別人眼光?無力感,是心理很複雜的混合狀態。
Thumbnail
颱風環流,雨時而滴滴答答、時而嘩啦嘩啦,下班夜晚回家拿出鑰匙打開家門,心有一陣情緒,夾雜了一點悲傷、自責,還有點憤怒。 試著剖析自己有一種,想要幫助別人,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情緒。責怪自己不夠好?或是…還是在意別人眼光?無力感,是心理很複雜的混合狀態。
Thumbnail
自從疫情至今,書寫不少以星象解析其掀起的變遷、對於集體將帶來什麼的試探,然而今年總算得以親炙COVID-19於人體的異變,確診之後即將屆滿一個月,如今的我是非常慶幸的,亦由這波病毒週期,逐漸轉化成生命跨幅的寬闊。⠀⠀⠀⠀⠀⠀
Thumbnail
自從疫情至今,書寫不少以星象解析其掀起的變遷、對於集體將帶來什麼的試探,然而今年總算得以親炙COVID-19於人體的異變,確診之後即將屆滿一個月,如今的我是非常慶幸的,亦由這波病毒週期,逐漸轉化成生命跨幅的寬闊。⠀⠀⠀⠀⠀⠀
Thumbnail
這段照顧確診者的日子裡,彷彿遁入一幢和既有時空區隔開來的玻璃屋,看得見世界持續地運轉,面對自己所處的場域,卻像開啟了一封封副本。⠀⠀⠀⠀⠀⠀
Thumbnail
這段照顧確診者的日子裡,彷彿遁入一幢和既有時空區隔開來的玻璃屋,看得見世界持續地運轉,面對自己所處的場域,卻像開啟了一封封副本。⠀⠀⠀⠀⠀⠀
Thumbnail
2020年本是充滿偶數幸運直覺的一年,怎知從年初開始就是一連串的噩耗,而病毒的疫情更是從遠方的家鄉,擴散至全球各地,從為人擔憂到自身生活的恐慌。這次內容將會描寫在這段時間的心境與體會,畢竟這門大概是留學生涯中,最重大和深刻的一堂人生哲學課吧。
Thumbnail
2020年本是充滿偶數幸運直覺的一年,怎知從年初開始就是一連串的噩耗,而病毒的疫情更是從遠方的家鄉,擴散至全球各地,從為人擔憂到自身生活的恐慌。這次內容將會描寫在這段時間的心境與體會,畢竟這門大概是留學生涯中,最重大和深刻的一堂人生哲學課吧。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COVID-19疫情嚴重影響臺灣,經歷一個多月自我防疫管理,第一波的急性心理反應開始緩解,伴隨而來的是第二波的長期心理衝擊,「持續保持希望」六個字已經無法解決問題。COVID-19就像是一面照妖鏡,映照出我們對自身的理解,看見與安頓自己是解除疫情焦慮的唯一方法。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COVID-19疫情嚴重影響臺灣,經歷一個多月自我防疫管理,第一波的急性心理反應開始緩解,伴隨而來的是第二波的長期心理衝擊,「持續保持希望」六個字已經無法解決問題。COVID-19就像是一面照妖鏡,映照出我們對自身的理解,看見與安頓自己是解除疫情焦慮的唯一方法。
Thumbnail
  新冠病毒在前年(2019年底)就開始竄起,當時的人尚未察覺危機,直到去年(2020年)病毒開始在全世界漫延,人們從一開始的不在乎到後來的懼怕,心理的轉折可說是曲折萬分,而現在台灣也開始面臨與世界各國相同的處境,從原先的安逸到現在的恐懼,不論是防疫的議題或是疫苗的取得,紛紛擾擾,著實讓人眼花撩亂,
Thumbnail
  新冠病毒在前年(2019年底)就開始竄起,當時的人尚未察覺危機,直到去年(2020年)病毒開始在全世界漫延,人們從一開始的不在乎到後來的懼怕,心理的轉折可說是曲折萬分,而現在台灣也開始面臨與世界各國相同的處境,從原先的安逸到現在的恐懼,不論是防疫的議題或是疫苗的取得,紛紛擾擾,著實讓人眼花撩亂,
Thumbnail
沒有人喜歡面對「限制」、「傷害」、「未知」,只是這一次光照到了這個「裂縫」,我也看見了「團結」、「希望」、「簡單」,我們都興起了珍惜當下的意念。 2020年一整年,因為一個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世界一起感冒,這可能人類史上最快同步所有事情的一次。我們同感著原來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是會被奪走的。
Thumbnail
沒有人喜歡面對「限制」、「傷害」、「未知」,只是這一次光照到了這個「裂縫」,我也看見了「團結」、「希望」、「簡單」,我們都興起了珍惜當下的意念。 2020年一整年,因為一個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世界一起感冒,這可能人類史上最快同步所有事情的一次。我們同感著原來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是會被奪走的。
Thumbnail
最近透過疫情有了一番體悟,原來「關注的焦點等於自己所處的世界」。 到底是這世界真的如此混亂,還是自己選擇去看見世界充滿惡意呢?
Thumbnail
最近透過疫情有了一番體悟,原來「關注的焦點等於自己所處的世界」。 到底是這世界真的如此混亂,還是自己選擇去看見世界充滿惡意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