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的世界只有我以為,直到我入伍服役。致:台灣男生們的同一段路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今年中秋連假前夕,很突然的接到台南市東區區公所的電話,電話那頭先是說道:「同學,這邊兵役科,你的複檢結果下來了,你是替代役體位,12 天的補充兵,知不知道?」,當下情緒一度激動了起來,但還是盡量沉住氣回說,「知道了。」身體有痼疾的我,多少有些慶幸這樣的結果。

不過,接著電話那頭幹事馬上接著問,「還有在讀書嗎?9月底有一梯你要不要直接當,今天要給答覆……」還在狀況外,電話就斷了。那時正值 Delta 病毒回到大眾關注議題的當口,役男也很清楚五月的警戒讓等兵單的日期遙遙無期。因此,在疫情與未來時程規劃的考量下,和家人、主管討論過後決定 9月底 到 10月初這兩週去服兵役。

雖然我的服兵役經驗和四個月的常備役有所不同,但這兩週仍舊與常備役、替代役的新兵訓練大致雷同,這兩週是我對人生、對生命、對他人有所成長的時間,用一句長輩的話來說,「當完兵就是大人了。」

軍旅生活的種種

有關這兩週,我想用生活、行程與心態,來詳細介紹這兩週發生的大小事,以及尚未服役的役男們需要留意的事項。每一個營區、新訓中心各有不同,給大家參考。

心態

我想收到徵集令的役男們,應該沒有太多是滿心期待去面對兵役義務。然而,在進去之前我也在網路上盡可能的搜尋相關資訊來面對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 12 天,以做好準備。大多數的資訊、以及朋友、長輩的提點多是「當兵就是服從」、「記得準備身分證、個人資料、個人日常用品……等資訊」。對於即將來臨封閉的 12 天,除了退伍的朋友繪聲繪影的激動解說,我很不了解。

經過兩週,我想把我觀察到的系統化的分享給大家:

第0~2 日:「茫然、無知、盲從」,應該是這兩天最好的寫照,一進到營區即刻成為軍人,幹部不像是區公所幹事仔細的解釋,而是開啟各種噴、罵、唸,那兩日是真的一瞬間不知道怎麼反應。第3~6日:開始進入狀況後,對兵役的抵抗隨著每天的操課與基本教練嶄露無遺。基本上,這幾天接觸的每一個人事物都能產生極度抗拒的心情,同寢的鄰兵都說我每 15 分鐘要大嘆氣一次。第7~9日:剛好這兩週的中間是一個週末,除了營區留守的人少,同梯的鄰兵也逐步在課程與生活中認識彼此,生活上也慢慢適應這個封閉的世界。第10~12日:兩週的時間到最後三天開始倒數退伍,這三天很躁動也充滿期待,「度日如年」是我唯一能想到的形容詞,剩下幾餐、剩下幾次洗澡、剩下幾次早點名、剩下幾天幾夜……都是我們交替安慰即將退伍的倒數方式

生活

在軍中的生活即便是封閉的世界,不外乎食、衣、住、行、育、樂,可想而知跟正常生活有很大的差異,建議提前做好心理準備以免落差過大。

食:軍中伙食就別多想了,由於柴米油鹽醬醋茶對伙房來說近乎免錢,22 元一餐可以在有限的食材中,在不同的日子體會到過油、過鹹、過甜、過辣、不熟、半生,甚至是毫無處理的早中晚三餐。143 人的部隊分兩梯隊用餐,第一梯隊近乎沒有加菜的權利,四菜一主食皆是一口份量,白飯的份量應該是最心無罣礙的餐食,覺得再難吃仍是要扒上一大碗乾得難以下嚥的白米飯。另外,還有每天都會出現的那一大鍋瓜仔肉滷汁,切實地解救了云云弟兄。

衣:軍中就兩套衣服,迷彩軍服或是迷彩運動服 (迷彩內衣+運動短褲)公發的膠鞋 (須繳回),運動鞋 (可帶走),會依課程、勤務、行程由長官指定。在此不得不吐槽國軍牌運動鞋在我拿到後,一組立正、稍息、配上原地踏步後,我的鞋底就此遺留在營舍旁邊的側邊馬路上。

住:寢室跟著班去分配,以黃埔營區為例是8人一寢,4個床架各1個上下舖。每天 21:00 ~ 21:30 左右就寢,睡到 05:30 (冬令) or 05:00(夏令) 準備整理內務、折棉被蚊帳、盥洗。折棉被–真心建議一寢至少有一位特別能夠應付長官標準,豆腐干的棉被至少入伍前三天是折不太出來的,同寢的鄰兵甚至軍毯對不上被單或是被單壞掉。

行:雙腳,就是雙腳。到哪裡即便要走十五分鐘都還是雙腳,若是遇到很兩光或是沒有邏輯的幹部,花半小時以上繞來繞去也不無可能。行進要記得「一是左腳、二是右腳」、「精神答數」、「長答數」。

樂:當兵基本上沒有娛樂可言,莒光日看莒光園地、團康時間,主觀來說其實不太有趣。肝膽相照時光 (認識鄰兵) 才是真的比較開心的,也是我在軍中最難忘的一個經驗。

raw-image

人生百態,百態人生

身在台灣的我們多少都聽過家中男性長輩,每當提起當兵同梯好友時,那種難以抹滅的革命情感。

兩週時間不長,但也足夠認識好一群人,第一週大多是與同班的鄰兵認識彼此、分享成長背景、現階段工作與未來的發展想像。第二週開始因為出公差,有機會認識到不同班的鄰兵。

服役前,我一直以為補充兵應該大多數都和我相同是有痼疾才變成替代役體位服役 12 天的,爾後得知,143 人中有大略半數是因家庭因素服補充兵,另外半數才是因身體條件限制。

因為不同的家庭背景與身體條件的因素,讓我在與鄰兵認識的過程中有很多對我來說很有意思的談話、極具影響力的觀念、頗震撼的故事。我從小出身在小康的家庭,衣食無缺之外,更受到家庭很好的保護,始終是以讀書做為唯一的煩惱。而這兩週我聽了很多鄰兵分享家中的故事,有些人很直接了斷告訴我他們家單親、或是隔代教養、重大疾病、中低收入戶、背債務,這些故事在入伍前聽過不少,但我周遭的朋友鮮少有這樣的家庭背景。

「我其實很喜歡讀書,以前也讀得不錯,但是後來家裡經濟條件不好,我要幫忙打工,就沒有太多種心讀書了。」一位和我很聊得來的鄰兵娓娓道來,對於都是在學校沒有打工過的我來說,我的成長環境對他來說是很奢侈的。那天聊到一半,同班的其他好幾位弟兄也開始分享家裡是中低收入戶,要幫忙家裡還房貸,另外也有聽到家裡有中重度殘疾、要幫忙負責其他兄弟姊妹的學費生活費……等等。

「我一個月至少做 25 到 30 天欸,我一年半就出師了。」這是一位才剛 滿20 歲沒多久的水電師傅充滿自信告訴我的。私立高職電機空調科畢業的他,沒有選擇繼續讀大學,而是開始在水電這個產業打拚,花了許多老師傅少於一半甚至是更少的時間就取得師傅等級。雖然工作有高度與環境的風險,如今除了高額的薪水加上規律的上班時間,更有豐厚的獎金以作為回報,年薪甚至輕鬆超過百萬。

「我拿到了 MIT 的全額獎學金,但我放不下家教的薪水,還有兩個妹妹要養。」這是一位來自台大的鄰兵和我聊到出國留學時給我的話,或許改變人生的一個決定就在眼前,但是多的是家庭的因素讓許多夢想無法實現。然而,上天不會辜負努力的人,碩士雙主修並在一年半內成功完成並獲得專利,爾後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龍頭高價買下他的專利並高薪招募他。

同樣是 20 到 25 左右的世代,因為不同的背景、機運,就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的對不同專業、不同出身、不同階層的朋友們都應該對他人尊重。

服兵役的這兩週不僅僅是接地氣,更是看了一遍人生百態,耳聞了一片百態人生。

raw-image

期許與祝福

很感謝這兩週遇到的 386 梯的每一位弟兄,無論是在哪一個產業、環境、階層,無論是醫生、工程師、水電、土木、研究、工廠、生產線、司機,都要保持健康、安全、繼續努力、各自飛翔,有朝一日有緣份會再相見的。

恭喜各位,我們退伍了!

補充:國內役男出國相關規定。


原文於2021/10/15刊登在NEX Foundation內的Media Lab: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收藏、點讚,並追蹤我們即可獲得最新的文章通知喔!有任何想法或回饋,也歡迎在下方留言,並參考NEX 媒體實驗室| 台灣觀點世界亮點,即可得到更多資訊。您的認同是我們最大的鼓勵!


認識本文作者:Caillou Huang
相信社會、大環境的推動、改變、與創新是透過對未來願景一般的播種,並期許自己與
團隊的熱情可以改變周遭的所有人。
執行編輯:I Cheng Huang
核稿編輯:Sophia Cheng
《NEX媒體實驗室》為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提供給讀者與作者的意見交流平台,所有言論不代表NEX媒體實驗室與NEX Foundation台灣未來基金會立場。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並經作者保證文章內容並未侵犯任何人之權利或違反相關法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EX Foundation 台灣未來基金會的沙龍
23會員
50內容數
2023/04/01
「想法比操作重要」。台灣是英語碩士畢業,而遠赴澳洲就讀設計研究所Erin Chiu不只一次和作者強調;她認為學校安排許多業師的課程,不但讓她有機會直接了解澳洲的設計產業之外,和不同國籍的同學一起學習,也讓剛開始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而無法有貢獻的Erin,在多次互動中增強了自信也打開了腦袋。
Thumbnail
2023/04/01
「想法比操作重要」。台灣是英語碩士畢業,而遠赴澳洲就讀設計研究所Erin Chiu不只一次和作者強調;她認為學校安排許多業師的課程,不但讓她有機會直接了解澳洲的設計產業之外,和不同國籍的同學一起學習,也讓剛開始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而無法有貢獻的Erin,在多次互動中增強了自信也打開了腦袋。
Thumbnail
2023/03/25
台灣設計師在澳洲系列專欄,作者這次邀請到在旋濱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就讀設計碩士的Erin Chiu。台灣英文系畢業的Erin要和大家分享她如何從一個非設計專業的學士生,在澳洲就讀設計研究所的過程和遇到的挑戰,以及在這一波疫情下課程受到的影響與上課方式的改變。
Thumbnail
2023/03/25
台灣設計師在澳洲系列專欄,作者這次邀請到在旋濱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就讀設計碩士的Erin Chiu。台灣英文系畢業的Erin要和大家分享她如何從一個非設計專業的學士生,在澳洲就讀設計研究所的過程和遇到的挑戰,以及在這一波疫情下課程受到的影響與上課方式的改變。
Thumbnail
2023/03/18
前往美國進修念碩士是很多人心中的夢想,其中最讓人躊躇不前的因素,無非是那高昂的支出莫屬!美國不僅學費高昂,生活費也高於台灣。如何在出發前甚至準備申請學校前準確估算自己的總支出呢?作者曾在美國賓州匹茲堡念過一年半的碩士,用親身經驗告訴你如何估算自己的花費,也提供一些簡單的省錢方法幫你省下你在美國的開銷
Thumbnail
2023/03/18
前往美國進修念碩士是很多人心中的夢想,其中最讓人躊躇不前的因素,無非是那高昂的支出莫屬!美國不僅學費高昂,生活費也高於台灣。如何在出發前甚至準備申請學校前準確估算自己的總支出呢?作者曾在美國賓州匹茲堡念過一年半的碩士,用親身經驗告訴你如何估算自己的花費,也提供一些簡單的省錢方法幫你省下你在美國的開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在台灣當年服兵役是義務,到了十八歲就等兵役處通知,報到、體檢、抽籤、分配到新兵訓練中心,去接受“將弱雞變成鐵漢的軍事訓練”,集合後搭承火車到台中訓練中心報到,回想起來真是活老百姓,來自天南地北,穿著五花八門,就像ㄧ批游兵散勇。
Thumbnail
在台灣當年服兵役是義務,到了十八歲就等兵役處通知,報到、體檢、抽籤、分配到新兵訓練中心,去接受“將弱雞變成鐵漢的軍事訓練”,集合後搭承火車到台中訓練中心報到,回想起來真是活老百姓,來自天南地北,穿著五花八門,就像ㄧ批游兵散勇。
Thumbnail
當兵對台灣男生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從過往威權時代的徵兵制三年兵役、兩年兵役、一年役期,到近年改制的募兵制四個月服役期間,不分老少都是每個台灣男生聚會、茶餘飯後津津有味的話題。除了訓練和同袍情,自幼家境小康同時已在外商工作的作者,卻在服役期間看到了前所未見的世界。
Thumbnail
當兵對台灣男生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從過往威權時代的徵兵制三年兵役、兩年兵役、一年役期,到近年改制的募兵制四個月服役期間,不分老少都是每個台灣男生聚會、茶餘飯後津津有味的話題。除了訓練和同袍情,自幼家境小康同時已在外商工作的作者,卻在服役期間看到了前所未見的世界。
Thumbnail
「到底幹嘛要當兵?真他媽的浪費時間!」我不只一次跟同梯的弟兄抱怨,希望他們給我解答,但我話一出口,馬上引起他們的共鳴,加入幹譙的行列,沒有人回答我的問題。然而,退伍後,我懂了;尤其是十年後的現在回想起來--就算再多當十一個月的兵也不見得是浪費呢!
Thumbnail
「到底幹嘛要當兵?真他媽的浪費時間!」我不只一次跟同梯的弟兄抱怨,希望他們給我解答,但我話一出口,馬上引起他們的共鳴,加入幹譙的行列,沒有人回答我的問題。然而,退伍後,我懂了;尤其是十年後的現在回想起來--就算再多當十一個月的兵也不見得是浪費呢!
Thumbnail
  先介紹一下作者本人好了,從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差點被雙二一,延畢之後,意外的吊車尾考上成大研究所。順利畢業後卻選擇報效國家,選擇了職業軍人這條路還從一個二兵開始當起。一路上不知跌破了多少人的眼鏡。 人生就是一場充滿選擇的遊戲,                   而我從來不後悔我的選擇!
Thumbnail
  先介紹一下作者本人好了,從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差點被雙二一,延畢之後,意外的吊車尾考上成大研究所。順利畢業後卻選擇報效國家,選擇了職業軍人這條路還從一個二兵開始當起。一路上不知跌破了多少人的眼鏡。 人生就是一場充滿選擇的遊戲,                   而我從來不後悔我的選擇!
Thumbnail
這種話聽在曾服一年義務役的我的耳中,心中著實不快,因為我是討厭互比誰當兵比較辛苦的那種。好像沒吃過跟你一樣的苦,服跟你一樣長的兵役,好像就不如你一樣。
Thumbnail
這種話聽在曾服一年義務役的我的耳中,心中著實不快,因為我是討厭互比誰當兵比較辛苦的那種。好像沒吃過跟你一樣的苦,服跟你一樣長的兵役,好像就不如你一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