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當兵的人
這兩天新聞大頭條,是義務役的兵役制度由四個月改成一年。由總統宣布並召開兩年未有的總統府記者會,可見其議題的重大性。如同國防部長所言,這改變牽涉範圍廣大,故要慢工出細活。在放出風聲,讓社會逐漸習慣接受後,這不算「突襲」式的公布,仍是令社會五味雜陳。
服兵役,在我年輕時,是男青年神聖的義務,經過當兵的洗禮,讓大部分男孩成了男人(不是831經驗)。那時口號之一,是「別人保護了我三年,如今我也要保護別人三年。」兵役很公平,雖免不了有錢有勢者偷雞摸狗,絕大部分男青年都甘心地服役,抵抗「萬惡的共匪」。反倒是不當兵的人,被視為「有問題,可能不是男人。」
如今時空改變,在經過與「共匪」交流數十年後,有陣子,甚至如今,咱當兵的都「不知為何而戰」了!台灣統治者說為民主自由而戰,但看台灣民主自由的政黨亂鬥,為了掌權,機關算盡,人民在其中失去了幸福,值得為統治當局打仗嗎?這問題的確不單純。當權者總以「結合世界理念相同者合作」,表面是高舉民主自由大纛的聯盟,其實骨子裡就是拉幫結派當自己的靠山;但另一面說,也是小國生存之道,不忍苛責。統治者說,兵役延長是看到俄烏戰爭引起的國安思維(思危),要如烏克蘭全民皆可用之兵,才能嚇唬對岸(避戰而不懼戰)。兵役延長,一是對美國說明我們有防衛決心,也聽了你們的話,所以請如烏克蘭般請給我們高端武器(雖然來的很多是二手武器);一是向對岸說,我們是有準備的,你殺人一千必自損八百(免不了玉石俱焚),一是告訴台灣百姓,我們不打仗,但到了時候不得不打仗(Are you ready?)。
經歷一甲子多的和平日子,台灣要做什麼抉擇?在中美大國世界博奕之下,台灣如何定自己的攻略?我們也知道不會立刻有戰爭,但如同一甲子前,好像是當時在美國的胡適回答美國人「中國應該不會打仗吧?」時所說,問題不在中美外交關係,而是中南海那些「瘋子」所做的決定。美國會為台灣出兵打中國嗎?肯定不會!美國要打中國,就要找台灣這代理人,如同找烏克蘭當敲打俄羅斯的代理人,反正「別人的孩子死不完」。台灣統治者也知不能有戰爭,如所言「戰爭不是我們的選項」;但如何逃脫中美大國的魔掌,就非用大智慧不可!我們這些小老百姓,和不用當兵的死老百姓,所知有限,不知統治者的葫蘆內情,也不知世界局勢的潘朵拉盒內裝。面對自己生存環境,只「無奈」二字,或許因為「選舉」出來的人都有聰明而無智慧吧!
服兵役,如同我們的生命,不在長短而在內容。為何要當兵、如何去當兵、當兵的效果是什麼?這些問題的回答如果是正面的,男孩子(如今性平權之下當然還包括女孩子)都要去服兵役一年是非常正確且人人應當支持的,重點還是公平,不要有錢人跑國外或自損身體逃避當兵。但只是為了「別人的意見」或「統治的利益」而制訂這兵役改革,這是不得人心也必不長久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