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真的可以提高詞彙量嗎?只要讀就好了嗎?

讀書真的可以提高詞彙量嗎?只要讀就好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原文為日文,出處在此:

翻譯者:艾雅

是否有過想著「不得不讀書」,但是忙碌又提不起幹勁,結果遠離書本的情況嗎?那樣的你,如果能夠重新理解讀書的優點,或許能夠刺激讀書的欲望。

從閱讀的優點中,介紹「提升詞彙量」的原理和有助於提昇詞彙量的訣竅。

利用讀書來提昇詞彙能力?

「用讀書提高詞彙量」的定論,有多數科學根據可以證明。

舉個例子,根據加拿大的心理學家基思.斯塔諾威克先生於1991年的論文,顯示小學四年級到六年級的孩子的詞彙力、拼字能力、一般常識等等的分數與「知道的書名數量」有關聯。知道較多的書名、閱讀量多的孩子,知道的詞彙較為豐富

說來,為何讀書應當能提高詞彙量呢?「接觸了大量的詞語,詞彙量自然而然增加」是理所當然的,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理由可以思考看看。

根據特別研究語言學習的心理學者.豬原敬介先生於2012年發表的論文,介紹專注於「共起情報」的理論。所謂的共起情報是「單字和單字之間容易出現在同一個語境之中,又或是難以出現的一種情報」。

「元宇宙」這個單字是「假想空間」、「線上」、「虛擬化身」等等單字,經常作為一系列相關詞語用來指涉「元宇宙」這個詞,這就是共起情報。

共起情報就是由學習詞語的意義、用法時的線索轉變而來。如果透過大量讀書使得共起情報變得豐富,對詞語的聯想、抽換詞面的能力會有所提高,自然而然變得能柔軟地使用豐富的詞彙。

總結以上內容:

1.增加詞彙量

2.能夠豐富共起情報

基於這兩個理由,讀書對於提昇詞彙量很有幫助。

看電視也有一樣的學習效果吧?但是根據同一篇論文,電視的聲音似乎大部分都是由「高頻率詞彙」組成。

因為已經知道很多電視上使用的詞語,對於幫助增加詞彙量有困難。如果想要學習新的詞語和高頻率詞彙,書本、新聞之類的、接觸手寫是最好的作法。

用讀書提昇詞彙量的訣竅1:一邊調查一邊閱讀

雖然這是基本常識,但是出上出現不知道的單字的話,請將查字典或網路變成一種習慣。

語言學者石黑圭說決定語彙力的是「詞彙量x詞彙質」。提高語彙力有必要增加知道的詞語的數量。

若是出本上出現了不知道的詞語,不要略過去,調查清楚,好好地理解其中的意思。自然又踏實地重複作業,語彙力應該也會逐漸增加。

用讀書提高詞彙量的訣竅2:閱讀許多類型的書籍

根據前面提到的石黑的說法,要增加詞彙,「挑戰許多不同類型的書籍」是必要的吧?只有商業書、只有歷史書、只有小說……只光是讀特定類型的書籍,學到的語彙也會偏向某一種類型。

.一般情況下得不到的書

.話題的書

.在書店裡面有印象的書

.感覺有點難的書

試著果斷地伸出手吧。

用讀書提昇詞彙量的訣竅3:閱讀虛構小說

喜歡像商業書籍這類的非虛構性書籍?「讀小說不是白費力氣嗎?」或許會做出這些思考也說不定。

因為小說是謊言的故事,就以實用這點來說,或許不及非虛構類書籍也說不定。但是,小說也有著非虛構類書籍沒有的效用是事實。

前外交官兼作家的佐藤優指出,那個效用是培養「能夠閱讀字裡行間或修飾詞語的能力」。

非虛構類書籍的情況是,內容跟隨著邏輯前進是基本。詞語的邏輯性能夠連邏輯的思考力也理解的話,便能充分理解。

但是小說使用詞語的方法超越理論。以川端康成《雪國》的「夜晚之底化作白色」作為比喻來理解,「夜之底→被黑暗包圍的大地」、「白→雪」這類的聯想是必要的。

熟悉虛構小說的話,就像接觸「跳脫邏輯使用語言的方法」,可以培養柔軟的語彙能力。這種類型的詞彙能力,要觀察出對方的語言的裡層意義,細心地選擇詞語,日常的溝通是必須的。

也就是說,並不斷言說「想培養詞彙能力的話,非虛構類書籍比虛構小說更好」。有「虛構小說提高詞彙能力」的資料,也有「非虛構類的書籍提高詞彙能力」的資料。

「虛構小說」、「非虛構類書籍」,即使要統括各式各樣的內容,調查方法也應該有所不同吧?結論來說,對「虛構小說」、「非虛構書籍」不要有偏見,試著拿得出各種想得到的類型的書是重要的。

用讀書提昇詞彙量的訣竅4:輸出

在GLOBIS經營大學經營研究科的擔任副研究科長的村尾佳子如此敘述:「說話」、「書寫」這些輸出對詞彙量的提昇很重要。

若想將透過書本相遇的詞彙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就將輸出書本的內容和感想化作習慣吧。將書本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語表達,透過用新的詞彙描述感想,便可鍛鍊詞彙能力。

村尾推薦活用社群和部落格,因為「被他人閱讀」的壓力,似乎就能意識「使用正確的語言吧」、「不能有更好的表現嗎?」。

.將書的感想、摘要投稿到社群和部落格

.將書的感想、內容和別人說說看

.對喜歡的文章作筆記

透過以上手段,將從讀書得來的東西輸出吧。

用讀書提昇詞彙量的訣竅5:摘要和概述

作為書的內容的輸出,介紹佐藤推薦的方法。

那個方法就是將讀過的書「總結」和「概述」。佐藤的《讀解力》推薦此研讀方法,但由於這也變相訓練詞彙能力,請務必試試看。

摘要就是「抽取文章重要的部分,做簡短的總結」,把段落的重點寫成文章的訣竅。

另一方面,概述就是「保留文意,為了更詳細、更好理解,一邊轉變詞語的表現,一邊擴展話題」,是一種將內容用自己的話分解之後,加以解說的作業。

根據佐藤的說法,因為概述是用自己的話表現的行為,豐富的詞彙量和表現力是必須的。

1.將摘要的內容轉以自己的方法改寫

2.理解行與行之間的內容並詳細說明

這種情況,就進行概述吧。舉個例子,這是筆者針對芥川龍之介《蜘蛛之絲》的摘要和概述。

【摘要】

有一天,釋迦牟尼對身在地獄的罪人.陀多抱著一絲遺憾,於是便把蜘蛛絲垂下去。但是陀多卻騙了其他的罪人,只想幫助自己,蜘蛛絲理所當然地被切斷了。

【概述】

有一天,釋迦牟尼對身在地獄的罪人.陀抱著一絲遺憾,因為陀多生前有救蜘蛛的善行。以前有一次,這個男人曾經憐憫蜘蛛「很可憐」,或許心性還保留一點好的部分也說不定,釋迦牟尼應該是抱著那樣的期待吧?然後釋迦牟尼……(略)

(底線的部份是理解了行與行之間的內容的說明)

如果累積摘要&概述的訓練,就能夠磨練詞彙能力、表現力和讀解能力。

***

透過讀書提高詞彙量,基於這個個要點,請持續地讀書。決定「一個月讀O本」的目標,養成手寫的習慣吧。

avatar-img
艾雅/碧天的沙龍
22會員
180內容數
熱愛閱讀,享受閱讀,推薦好書,避開雷書。 本人喜歡閱讀的類型有勵志、學習方法論、小說(尤其輕小說)、心理學、腦科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艾雅/碧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很多人應該都有一種困擾——覺得自己應該提昇自己的語言能力或是進修,但是只要到了下班之後,就只想窩在床上追劇打電動,基本上沒多少力氣可以提昇自己的能力。
因為科技發達,學習語言的方式越來越多樣,資源也越來越多了,不像以前只有熱門語言才容易找教材。也因為網路資訊的普及,每個學習者幾乎都會碰到「該不該自學」的疑問……
大概在開始專攻日文之前,我曾經想過要一次讀英文和日文,也嘗試了一陣子……我先說結論,最好不要這麼做。 日文和英文是兩個差很遠的語言,雖然同時學不至於混淆,但是會造成一個問題——很有可能兩個語言都學不好。 先學會一種語言,再去學下一門語言,先把一種學通了之後再去換下一個比較好。
N4剛考完,及格應該是沒問題,只要聽得懂或讀得懂題目,大概可以回答七成左右的問題,這次的單字詞彙題更是簡單到我覺得自己有可能在這個部分得到滿分。 總之從明天開始,我就會開始準備下一個考試了,雖然很想休息,但休息時間不宜過長,免得讀不完。
一般來說,人學會一門語言,都是先會聽和說之後,才會辨識文字。學會講自己國家母語的時候,沒有人會在意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犯多少錯誤,但是長大之後,因為害怕犯錯,所以就會下意識逃避某些部分。
我認為如何開始學習語言或是任何技能就跟如何開始寫作一樣,只要做一件事情就好—— 那就是去做! 有的人總是在猶豫自己要不要學習某某語言,要不要學習某某技能,想學的東西很多,但實際上都只是想在心裡沒做實質行動,以前我也會這樣。
有很多人應該都有一種困擾——覺得自己應該提昇自己的語言能力或是進修,但是只要到了下班之後,就只想窩在床上追劇打電動,基本上沒多少力氣可以提昇自己的能力。
因為科技發達,學習語言的方式越來越多樣,資源也越來越多了,不像以前只有熱門語言才容易找教材。也因為網路資訊的普及,每個學習者幾乎都會碰到「該不該自學」的疑問……
大概在開始專攻日文之前,我曾經想過要一次讀英文和日文,也嘗試了一陣子……我先說結論,最好不要這麼做。 日文和英文是兩個差很遠的語言,雖然同時學不至於混淆,但是會造成一個問題——很有可能兩個語言都學不好。 先學會一種語言,再去學下一門語言,先把一種學通了之後再去換下一個比較好。
N4剛考完,及格應該是沒問題,只要聽得懂或讀得懂題目,大概可以回答七成左右的問題,這次的單字詞彙題更是簡單到我覺得自己有可能在這個部分得到滿分。 總之從明天開始,我就會開始準備下一個考試了,雖然很想休息,但休息時間不宜過長,免得讀不完。
一般來說,人學會一門語言,都是先會聽和說之後,才會辨識文字。學會講自己國家母語的時候,沒有人會在意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犯多少錯誤,但是長大之後,因為害怕犯錯,所以就會下意識逃避某些部分。
我認為如何開始學習語言或是任何技能就跟如何開始寫作一樣,只要做一件事情就好—— 那就是去做! 有的人總是在猶豫自己要不要學習某某語言,要不要學習某某技能,想學的東西很多,但實際上都只是想在心裡沒做實質行動,以前我也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