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下群英傳-太原起義】

2022/10/02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八月,大雨終於停歇。
烈日當空之下,太原大軍終於準備往關中進發。
師出,終須有名。
在裴寂、溫大雅等人的商議下,李淵決定自稱大將軍,開府治事。
自然,也不能少了從突厥返回的劉文靜。
劉文靜偽造的詔命,是最重要的關鍵。
除此之外,他更做《桃李子歌》,令太原兒童傳唱。桃意陶唐,李為天子,做為李淵將為天子的「吉兆」。
太原核心人士,都知道李淵此次進發,意在天子。其中,也包括了劉文靜帶回來的突厥勇士康鞘利。
康鞘利帶來了兩千弓騎兵,另外附帶千匹良馬,不得不說,是相當強大的實力。
李淵很是開心,不僅僅是為了這樣的新添戰力。更重要的是,從康鞘利口中,李淵得知了劉文靜談妥的條件。
「與可汗兵馬同入京師,人眾土地入唐公,財帛金寶入突厥。」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是小問題。
而李淵萬萬沒想到的是,在分派人手上,康鞘利卻有意見。
原本,按李淵的意思,要讓李世民留守太原。
經營逾年,李世民在太原也算頗有人望,大小事務熟悉,有他鎮守,當無後顧之憂。
康鞘利提出了反對。
「我們突厥出戰,一定是可汗的幼子留守。成年的孩子,要給他們公平的機會。」
劉文靜把這段話翻譯出來時,大家都愣了一愣。
初時只覺,你突厥習俗,與我等何干。但還未有人開口,大家都想到了第二層。李淵此去,成則為天子……那麼,繼承人選定的問題,就浮上檯面了。
裴寂一早便收到河東閥主的來信,把李建成誇得天上少有,地下無雙。自然知道,河東裴氏決定大力支持長子建成。
不過裴寂由幼至長,也沒受過門閥什麼恩惠,遂故意假作不知。
至於李淵的第二大支持者,溫大雅就是堅定的儒學者。他從來不想這個問題,因為對溫大雅來說,由李建成為繼承,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但康鞘利這明顯是在幫李世民說話。
也就表示,劉文靜很可能是支持李世民的。
所有人都意識到了這一層。
如果朝廷軍跟突厥都支持李世民,那麼,李世民將會是這支太原大軍中,最大的勢力。
「諸侯三軍,春秋所許。」
打破沉默的,卻是當事人之一的李建成。
李建成道:「今唐公霸業,差擬晉文,可作三軍,分置左右。若諸位不棄,建成與世民各領一軍,豈不甚佳?」
聞言,李淵也點了點頭:「既然如此,便以建成為左領軍大都督,世民為右領軍大都督。太原郡守以建成為職,元吉代行,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眾人皆表同意,李淵繼續分配。
命裴寂為大將軍府長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劉文靜則為司馬。
原本大家以為,這會是溫大雅的職位。
溫大雅笑道:「文靜才智敏捷,屢建良策,司馬一職當之無愧。行軍打仗之事,大雅並不擅長,唐公如此分配甚佳。」
話雖如此,大家也知道,即使溫大雅不善軍事,也可安排參佐。
事實上,李淵也是方才生出這念頭。
原本,他是要讓劉文靜任參軍,但這樣一來,劉文靜的活動空間就大了。
只是去一趟突厥,就搞出這等事端來,李淵雖不能責怪於他,但也要緊緊栓牢了。
繼續安排職務,最終,李淵讓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琮三人,為李世民副統軍。
長孫順德是長孫無忌的族叔,因為不願參與遼東之役,逃匿於太原,為劉文靜所收留。李世民在太原招兵買馬時,長孫順德就是主要的在地幫手,可說是李世民身旁的老將。
劉弘基更不用提,與劉文靜同族,又隨世民征討西河,在朝廷軍面前更是個熟面孔。
李淵一早安排了這兩人,本是要幫助右都督統領諸軍,此時也不宜再改。
唯一臨時想到的變動,就是竇琮。
按輩分,李世民跟李建成還得叫竇琮一聲舅父。
竇琮是李淵亡妻竇氏族兄,跟長孫順德差不多,也是早先犯法,亡命於太原。聽聞李淵任太原留守,方來出面相認。
竇琮因著長年逃亡生涯,為人多疑,除了李淵,他是誰也不信不親。
對李淵而言,這個「忠心」的大舅子,倒是正合用。
計議已定,眾人各自領命,下去準備。
除了訓練編組,檢查工具裝備食糧,最重要是趕製赤旗白旗。
時李淵祭天,得符讖曰:「武王伐紂」。故眾人請建武王所執白旗。
但李淵認為不妥:「誅紂之旗,是牧野臨時所仗,所以要求簡單快速,故白。我們應該再加上赤旗。」
場面話是這麼說,實則因開皇初年,太原已有童謠:「白旗天子出東海。」隋文楊堅的服飾,更以白素為主。
即令楊廣奢華,每下江都出東海,也必舉白旗。
雜以赤紅,卻也是劉文靜的建議。
他所作的《桃李子歌》是這麼唱的:「桃李子,莫浪語,黃鵠繞山飛,宛轉花園裏。」
隨著赤白二色旗幟上城牆,立於營壘,晉陽城看上去赤白相映,倒也有幾分花園之貌。
要往關中前進的部隊,在晉陽南面的武德集結。
李淵在數萬大軍之前,宣讀檄文。
內容主要是說,隋文帝楊堅在種種艱難的局面下,討平不服,一統四海。但聖人千慮,失於知子。
「今上胡作非為,巡幸無度,窮兵極武。喜怒不恒,親離眾叛。征稅盡於重斂,民力殫於勞止。以至今日十分天下,九為盜賊。」
「李淵不才,世為重臣,今便興甲晉陽,奉尊代邸。掃定咸洛,集寧㝢縣。放後主于江都,復先帝之鴻績。」
「諸軍既是義兵,還可呼為義士。昔周武克殷,義士非其薄德。況今未有所克,敢忘義士者乎。」
檄文宣讀已畢,數十名斥侯同時自軍門奔馳而出,揚起沙塵若扇狀散開,甚是好看。
他們的任務,是通知沿途周遭郡縣。認同李淵起義者,可隨時前來加入。若不認同,只要緊守城門不出,彼此自能秋毫無犯。
大軍,隨後開拔。
第一日行百里,駐於清源。
李淵下令紮營,把握高地險要。
老弱樵採,丁壯休息,並圈地牧馬。
李淵親自帶了李建成與李世民巡營。檢視裝備糧草,看大家是否吃飽。李淵道:「天下,便是從最細微處開始治理。身居帝皇高位,卻不見百姓溫飽的笑顏,則無以治國。」
二子點頭稱是,但李世民心中的震驚,比李建成要多得多。
李世民以為,父親起義,不過是形勢所逼。但這連月來的作為,甚至這番話語,在在顯示出李淵早有預備。
李建成的驚訝,倒是另一個層面。
帝王之學,李淵早有安排讓李建成修習。父親如今提起,那就真是有意讓世民也踏入這帝王的領域了。
木已成舟,不是成王,便是敗寇。
李建成的心底深處,萌生了些許不安的念頭,但也只能盡快甩去。
義軍在清源停留,每日都有千餘人前來加入。
人多了,事情也多。
有說自己帶來兵馬,提供錢糧,應該要請賞論勳。自然也有發生糾紛,或告冤申屈者。
李淵一律在軍門前處理,在義軍面前展示他身為聖主的資質。倒是苦了背後的智囊團。
但一切都是必要的。
比起大軍直進關中,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更是義師的頭號課題。
劉文靜等智囊非常清楚,檄文一出,各地必會派人前來暗中打探消息。在清源停留做上這一齣大戲,收效更勝屠城。
數日後,李淵接見的對象,開始轉變成各地的使者。
談妥條件,大軍再次前進,面對計謀帶來的風險。
清源南去五百里,地處太原、西河、臨汾三郡之交的霍邑……
隋軍,已經完成集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2會員
800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