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下群英傳-太原起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八月,大雨終於停歇。

烈日當空之下,太原大軍終於準備往關中進發。

師出,終須有名。

在裴寂、溫大雅等人的商議下,李淵決定自稱大將軍,開府治事。

自然,也不能少了從突厥返回的劉文靜。

劉文靜偽造的詔命,是最重要的關鍵。

除此之外,他更做《桃李子歌》,令太原兒童傳唱。桃意陶唐,李為天子,做為李淵將為天子的「吉兆」。

太原核心人士,都知道李淵此次進發,意在天子。其中,也包括了劉文靜帶回來的突厥勇士康鞘利。

康鞘利帶來了兩千弓騎兵,另外附帶千匹良馬,不得不說,是相當強大的實力。

李淵很是開心,不僅僅是為了這樣的新添戰力。更重要的是,從康鞘利口中,李淵得知了劉文靜談妥的條件。

「與可汗兵馬同入京師,人眾土地入唐公,財帛金寶入突厥。」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是小問題。

而李淵萬萬沒想到的是,在分派人手上,康鞘利卻有意見。

原本,按李淵的意思,要讓李世民留守太原。

經營逾年,李世民在太原也算頗有人望,大小事務熟悉,有他鎮守,當無後顧之憂。

康鞘利提出了反對。

「我們突厥出戰,一定是可汗的幼子留守。成年的孩子,要給他們公平的機會。」

劉文靜把這段話翻譯出來時,大家都愣了一愣。

初時只覺,你突厥習俗,與我等何干。但還未有人開口,大家都想到了第二層。李淵此去,成則為天子……那麼,繼承人選定的問題,就浮上檯面了。

裴寂一早便收到河東閥主的來信,把李建成誇得天上少有,地下無雙。自然知道,河東裴氏決定大力支持長子建成。

不過裴寂由幼至長,也沒受過門閥什麼恩惠,遂故意假作不知。

至於李淵的第二大支持者,溫大雅就是堅定的儒學者。他從來不想這個問題,因為對溫大雅來說,由李建成為繼承,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但康鞘利這明顯是在幫李世民說話。

也就表示,劉文靜很可能是支持李世民的。

所有人都意識到了這一層。

如果朝廷軍跟突厥都支持李世民,那麼,李世民將會是這支太原大軍中,最大的勢力。

「諸侯三軍,春秋所許。」

打破沉默的,卻是當事人之一的李建成。

李建成道:「今唐公霸業,差擬晉文,可作三軍,分置左右。若諸位不棄,建成與世民各領一軍,豈不甚佳?」

聞言,李淵也點了點頭:「既然如此,便以建成為左領軍大都督,世民為右領軍大都督。太原郡守以建成為職,元吉代行,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眾人皆表同意,李淵繼續分配。

命裴寂為大將軍府長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劉文靜則為司馬。

原本大家以為,這會是溫大雅的職位。

溫大雅笑道:「文靜才智敏捷,屢建良策,司馬一職當之無愧。行軍打仗之事,大雅並不擅長,唐公如此分配甚佳。」

話雖如此,大家也知道,即使溫大雅不善軍事,也可安排參佐。

事實上,李淵也是方才生出這念頭。

原本,他是要讓劉文靜任參軍,但這樣一來,劉文靜的活動空間就大了。

只是去一趟突厥,就搞出這等事端來,李淵雖不能責怪於他,但也要緊緊栓牢了。

繼續安排職務,最終,李淵讓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琮三人,為李世民副統軍。

長孫順德是長孫無忌的族叔,因為不願參與遼東之役,逃匿於太原,為劉文靜所收留。李世民在太原招兵買馬時,長孫順德就是主要的在地幫手,可說是李世民身旁的老將。

劉弘基更不用提,與劉文靜同族,又隨世民征討西河,在朝廷軍面前更是個熟面孔。

李淵一早安排了這兩人,本是要幫助右都督統領諸軍,此時也不宜再改。

唯一臨時想到的變動,就是竇琮。

按輩分,李世民跟李建成還得叫竇琮一聲舅父。

竇琮是李淵亡妻竇氏族兄,跟長孫順德差不多,也是早先犯法,亡命於太原。聽聞李淵任太原留守,方來出面相認。

竇琮因著長年逃亡生涯,為人多疑,除了李淵,他是誰也不信不親。

對李淵而言,這個「忠心」的大舅子,倒是正合用。

計議已定,眾人各自領命,下去準備。

除了訓練編組,檢查工具裝備食糧,最重要是趕製赤旗白旗。

時李淵祭天,得符讖曰:「武王伐紂」。故眾人請建武王所執白旗。

但李淵認為不妥:「誅紂之旗,是牧野臨時所仗,所以要求簡單快速,故白。我們應該再加上赤旗。」

場面話是這麼說,實則因開皇初年,太原已有童謠:「白旗天子出東海。」隋文楊堅的服飾,更以白素為主。

即令楊廣奢華,每下江都出東海,也必舉白旗。

雜以赤紅,卻也是劉文靜的建議。

他所作的《桃李子歌》是這麼唱的:「桃李子,莫浪語,黃鵠繞山飛,宛轉花園裏。」

隨著赤白二色旗幟上城牆,立於營壘,晉陽城看上去赤白相映,倒也有幾分花園之貌。

要往關中前進的部隊,在晉陽南面的武德集結。

李淵在數萬大軍之前,宣讀檄文。

內容主要是說,隋文帝楊堅在種種艱難的局面下,討平不服,一統四海。但聖人千慮,失於知子。

「今上胡作非為,巡幸無度,窮兵極武。喜怒不恒,親離眾叛。征稅盡於重斂,民力殫於勞止。以至今日十分天下,九為盜賊。」
「李淵不才,世為重臣,今便興甲晉陽,奉尊代邸。掃定咸洛,集寧㝢縣。放後主于江都,復先帝之鴻績。」
「諸軍既是義兵,還可呼為義士。昔周武克殷,義士非其薄德。況今未有所克,敢忘義士者乎。」

檄文宣讀已畢,數十名斥侯同時自軍門奔馳而出,揚起沙塵若扇狀散開,甚是好看。

他們的任務,是通知沿途周遭郡縣。認同李淵起義者,可隨時前來加入。若不認同,只要緊守城門不出,彼此自能秋毫無犯。

大軍,隨後開拔。

第一日行百里,駐於清源。

李淵下令紮營,把握高地險要。

老弱樵採,丁壯休息,並圈地牧馬。

李淵親自帶了李建成與李世民巡營。檢視裝備糧草,看大家是否吃飽。李淵道:「天下,便是從最細微處開始治理。身居帝皇高位,卻不見百姓溫飽的笑顏,則無以治國。」

二子點頭稱是,但李世民心中的震驚,比李建成要多得多。

李世民以為,父親起義,不過是形勢所逼。但這連月來的作為,甚至這番話語,在在顯示出李淵早有預備。

李建成的驚訝,倒是另一個層面。

帝王之學,李淵早有安排讓李建成修習。父親如今提起,那就真是有意讓世民也踏入這帝王的領域了。

木已成舟,不是成王,便是敗寇。

李建成的心底深處,萌生了些許不安的念頭,但也只能盡快甩去。

義軍在清源停留,每日都有千餘人前來加入。

人多了,事情也多。

有說自己帶來兵馬,提供錢糧,應該要請賞論勳。自然也有發生糾紛,或告冤申屈者。

李淵一律在軍門前處理,在義軍面前展示他身為聖主的資質。倒是苦了背後的智囊團。

但一切都是必要的。

比起大軍直進關中,如何不戰而屈人之兵,更是義師的頭號課題。

劉文靜等智囊非常清楚,檄文一出,各地必會派人前來暗中打探消息。在清源停留做上這一齣大戲,收效更勝屠城。

數日後,李淵接見的對象,開始轉變成各地的使者。

談妥條件,大軍再次前進,面對計謀帶來的風險。

清源南去五百里,地處太原、西河、臨汾三郡之交的霍邑……

隋軍,已經完成集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80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阿前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03
陰陽互濟,缺一不可。若是任一方過盛,定然遭到另一方的反撲。 此消彼長,在時間的長河中,沒有誰是真正的勝利者。 隋唐演義篇到此結束,現在的我盡力了。
Thumbnail
2024/06/03
陰陽互濟,缺一不可。若是任一方過盛,定然遭到另一方的反撲。 此消彼長,在時間的長河中,沒有誰是真正的勝利者。 隋唐演義篇到此結束,現在的我盡力了。
Thumbnail
2024/06/01
對李元吉跟李建成來說,一個殺手的失利算不了什麼。但對李世民跟長孫夜而言,總是要有人為高惠通的逝去付出代價。 秦王府高調而又隱密的為反擊展開動作,只是下定決心的,究竟是李世民?還是長孫夜?
Thumbnail
2024/06/01
對李元吉跟李建成來說,一個殺手的失利算不了什麼。但對李世民跟長孫夜而言,總是要有人為高惠通的逝去付出代價。 秦王府高調而又隱密的為反擊展開動作,只是下定決心的,究竟是李世民?還是長孫夜?
Thumbnail
2024/05/30
高惠通擒了長孫夜,約李世民單刀赴會。但尉遲恭實不知該如何配合這個太子派來的殺手…… 我們都知道,李世民不會死,尉遲恭也不會死。按照史實,只有一個人在這時候必須死。 距離六月四日的玄武門之變,還有三天。
Thumbnail
2024/05/30
高惠通擒了長孫夜,約李世民單刀赴會。但尉遲恭實不知該如何配合這個太子派來的殺手…… 我們都知道,李世民不會死,尉遲恭也不會死。按照史實,只有一個人在這時候必須死。 距離六月四日的玄武門之變,還有三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東都平,竇夏亡。 隨著李靖南征蕭梁,在這武德四年,李唐實已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 但我們都知道,距離唐太宗的貞觀之治,還有五年。 故事,不因天下統一而結束。 叛亂,外敵,政爭,將一步步把這個新興的帝國,推向兄弟鬩牆的最後一幕。
Thumbnail
東都平,竇夏亡。 隨著李靖南征蕭梁,在這武德四年,李唐實已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 但我們都知道,距離唐太宗的貞觀之治,還有五年。 故事,不因天下統一而結束。 叛亂,外敵,政爭,將一步步把這個新興的帝國,推向兄弟鬩牆的最後一幕。
Thumbnail
當錢九隴來的時候,李建成其實是半信半疑的。 跟常在前線的李世民不同,李建成自任太子以來,早退居二線。東部對洛陽戰事,移交給他的心腹師長,任瑰負責。李建成則多處理戰後接收事宜。 當李世民出馬迎戰宋金剛時,李建成才處理完隴西受降,調度前線運補。 沒有風險,但也不會有功勞。 不過,日前與李建成僅有一面之緣
Thumbnail
當錢九隴來的時候,李建成其實是半信半疑的。 跟常在前線的李世民不同,李建成自任太子以來,早退居二線。東部對洛陽戰事,移交給他的心腹師長,任瑰負責。李建成則多處理戰後接收事宜。 當李世民出馬迎戰宋金剛時,李建成才處理完隴西受降,調度前線運補。 沒有風險,但也不會有功勞。 不過,日前與李建成僅有一面之緣
Thumbnail
大興朝議,李淵也是長嘆了一口氣。 一步錯,步步錯。 「太原已失,河東大半也已反叛。」李淵道:「賊勢如此,難與爭鋒,宜棄河東之地,謹守關西而已。」 李世民站了起來:「太原王業所基,國之根本,河東殷實,京邑所資。要就此放棄,別人怎麼想我不知道,臣第一個就不能同意……皇上若能假臣三萬兵馬,定可奪回晉汾。」
Thumbnail
大興朝議,李淵也是長嘆了一口氣。 一步錯,步步錯。 「太原已失,河東大半也已反叛。」李淵道:「賊勢如此,難與爭鋒,宜棄河東之地,謹守關西而已。」 李世民站了起來:「太原王業所基,國之根本,河東殷實,京邑所資。要就此放棄,別人怎麼想我不知道,臣第一個就不能同意……皇上若能假臣三萬兵馬,定可奪回晉汾。」
Thumbnail
李淵不得不稱帝。 直取長安,擁帝自重,本身是一個取巧的方式。 按太原跟河東世族的傳統想法,佔領京師,手握天子,便可爭取到各地支持。 楊廣昏庸,本是天下大亂之始。但楊廣暴卒,新帝立於江都,便破了這運算。更別提東都楊侗不服,亦自行稱帝。 一時間,隋室三帝並立,誰是正統?
Thumbnail
李淵不得不稱帝。 直取長安,擁帝自重,本身是一個取巧的方式。 按太原跟河東世族的傳統想法,佔領京師,手握天子,便可爭取到各地支持。 楊廣昏庸,本是天下大亂之始。但楊廣暴卒,新帝立於江都,便破了這運算。更別提東都楊侗不服,亦自行稱帝。 一時間,隋室三帝並立,誰是正統?
Thumbnail
先是,唐公李淵入長安,奉代王侑為天子。然而,除了關中、河東與太原外,無人認同。 不提江都楊廣所在,便是東都洛陽,本是期盼著長安能派出援軍,當此局勢,也不能同意新天子的登基。 洛陽,本屬越王楊侗所掌。 但如今,實權早已落入八貴手中。 不能齊心協力的八大貴人,將為東部帶來新的風波。
Thumbnail
先是,唐公李淵入長安,奉代王侑為天子。然而,除了關中、河東與太原外,無人認同。 不提江都楊廣所在,便是東都洛陽,本是期盼著長安能派出援軍,當此局勢,也不能同意新天子的登基。 洛陽,本屬越王楊侗所掌。 但如今,實權早已落入八貴手中。 不能齊心協力的八大貴人,將為東部帶來新的風波。
Thumbnail
「諸君,計將何出?」 大雨,又開始落了下來。 太原義師駐於賈胡堡,對霍邑隋軍發起圍城。這一圍,就是半個月,其中有十日,盡是這樣的傾盆大雨。 李淵面上雖做淡定,但其實已經瀕臨爆發。 任憑李淵與裴寂如何探問,劉文靜總說時候未到。
Thumbnail
「諸君,計將何出?」 大雨,又開始落了下來。 太原義師駐於賈胡堡,對霍邑隋軍發起圍城。這一圍,就是半個月,其中有十日,盡是這樣的傾盆大雨。 李淵面上雖做淡定,但其實已經瀕臨爆發。 任憑李淵與裴寂如何探問,劉文靜總說時候未到。
Thumbnail
八月,大雨終於停歇。 烈日當空之下,太原大軍終於準備往關中進發。 師出,終須有名。 在裴寂、溫大雅等人的商議下,李淵決定自稱大將軍,開府治事。 自然,也不能少了從突厥返回的劉文靜。
Thumbnail
八月,大雨終於停歇。 烈日當空之下,太原大軍終於準備往關中進發。 師出,終須有名。 在裴寂、溫大雅等人的商議下,李淵決定自稱大將軍,開府治事。 自然,也不能少了從突厥返回的劉文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