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朝議,李淵也是長嘆了一口氣。
一步錯,步步錯。
「太原已失,河東大半也已反叛。」李淵道:「賊勢如此,難與爭鋒,宜棄河東之地,謹守關西而已。」
李世民站了起來:「太原王業所基,國之根本,河東殷實,京邑所資。要就此放棄,別人怎麼想我不知道,臣第一個就不能同意……皇上若能假臣三萬兵馬,定可奪回晉汾。」
李淵哪裡不知,太原河東實不可棄。但打在晉商臉上的巴掌,總是要拍得響了,他們才會怕。其他的世族,也才會知道厲害。
關於反擊的計劃,李淵也早有腹案,但這個球,卻不是要做給李世民的。
李淵橫眉豎眼,道:「荒唐,敵軍壓境,叛亂四起,豈是三萬兵馬可以勝之?」
李世民哼了一聲,便即坐下,與劉文靜對望一眼。
劉文靜正要出聲,卻給人搶了先。
「皇上明鑒,如今晉汾仍多有我軍勢力,看似坐困愁城,實則若能裡應外合,自能退敵。」
說話的是李綱。
李世民心念電閃,連忙搶道:「尚書所言甚是,必有良策,臣願聽從指揮。」
李綱時為禮部尚書,向來直言敢諫。在李淵怒氣正盛之時,一般朝臣不敢開口,但李綱自無所懼。
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自然。
但李世民只是感覺到小小的不對勁。
三萬兵馬是房玄齡精算過的數字,以大唐現時需要鎮服隴西,進軍荊襄,對峙東都來說,晉汾戰線的一再失敗下,頂多再抽出五萬兵馬反擊。
父親李淵不可能不知道……正常的反應該是要臣子以這樣的兵力提出戰略對策,不該發怒斥罵。
李淵雖仍是皺著眉頭,但似乎也平靜得多,道:「李綱,說說你的計劃。」
李綱點點頭,道:「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請秦王主攻晉汾邊境,吸引宋金剛的注意,並使人聯繫絳城裴監。宋金剛深入千里,後援未必來得及,自可一舉成擒。」
便當此時,殿外有軍情來報。
李淵也不再多說,便依計分派下去,轉入後殿聽取軍情。
眾人散去之時,李綱走到了李世民身邊。
「計出未盡,還請秦王移步相商。」
李世民點點頭,便隨他去了。
這邊李淵轉入後殿,卻是盡非佳音。
一如魏徵之前的報告,李密與王伯當果然在前線造反,幸而盛彥師與史萬寶有備,佈下伏兵反殺李密。
雖然避免了覆滅,但內鬥之下,盛彥師等人要再對洛陽造成威脅,也是力有未逮。
更糟的是,黎陽被竇建德攻陷了。
徐世勣在魏徵的勸說下,決定降唐,並且與李神通會合,本應聲勢更振。但竇建德引來突厥騎兵,進軍速度超乎徐世勣預期。
且竇建德多行仁義,又扶隋氏後裔建國,一時間諸州郡皆聞風而降。
黎陽周遭勢力,本是因李密強盛,而寄託於徐世勣。
徐世勣轉而降唐,其實已有不少人反對,兼之太原失陷,李神通敗於竇建德,就讓大家失去了對唐的信心。
饒是如此,黎陽倉濮陽城,城堅糧足,也不應一時便敗。就因徐世勣顧念舊情,收留了從洛陽出逃的老弟兄們,卻不防劉黑闥開了城門。
劉黑闥知竇建德素恨小人,雖開城門,但不引敵軍入內,竟是邀徐世勣單槍匹馬一鬥決勝。
要論馬上功夫,當年魏軍之中,劉黑闥也僅略遜於裴行儼與羅士信。
事實上,他根本不想跟這兩個傻孩子分高下。
劉黑闥故意屈居,就是知道那兩人誰也不服,任他們爭得頭破血流便是。
要贏,不一定要拿第一。
只要在關鍵時刻,能出盡全力便行。
劉黑闥在城門口宣揚竇建德為仁義之主,倡議棄暗投明,又實打實的擊敗徐世勣,城內城外哪還有不服的?
竇建德奪下黎陽,盡展大度,不僅封首功劉黑闥為漢東郡公,更命徐世勣領原軍,守舊地。
徐世勣不料有此一著,早在出城決戰前,便已託付秦瓊出逃。
是以,李淵並未知曉,徐世勣仍守黎陽一事。但知徐世勣舊部風塵僕僕而來,尚在外等候,李淵略一思索,便命一干人等前往秦王府報到。
一來世民將領軍出征,正需人手。
二來,徐世勣的人,倒也不好送與魏徵一夥……此人胸懷縱橫,若羽翼能成,只怕難制。
相反,世民在服人一道上,倒是頗有出彩。
甚有乃父之風啊。
思及此,李淵也忍不住露出一抹微笑。
卻說秦瓊編入了秦王府下,很快便給李淳風瞧見了名單,連忙上報。
李世民旗下如今智囊眾多,但要領軍有素,更能單槍匹馬以一當百的武將,那可是一個也沒有。
秦叔寶的大名,李世民也是如雷貫耳,不僅厚加禮遇,更命秦瓊為馬軍總管。太原起義的時候,大將軍府的馬軍總管,便是李世民的姊夫柴紹。
能當此位,那是智勇缺一不可。
但你說有多尊貴倒是不至於,畢竟秦瓊只是新晉,過分拔擢,恐要失了軍心。
李淳風更是打蛇隨棍上,在一旁道:「叔寶實乃將才,不過天下第一先鋒,還是非羅士信莫屬啊。」
羅士信,這個山東群英中戰功最高,最勇猛的先鋒之名,李世民又豈會不知?
李世民忙問:「不知羅士信如今何在?」
秦瓊道:「回大王,士信當初並未隨我等離開洛陽,但臣與淳風,都跟士信是過命的交情。臣本去信告知士信,靜待時機,等反攻洛陽的機會。」
說到這裡,秦瓊的臉色有些黯淡。
原本他去投徐世勣,就是希望能就近取下洛陽。但徐世勣雖說有智有勇,卻非人主之資,遇事多不能決,唯勝在沉著冷靜,知人善任。
這個李世民行不行?秦瓊還不知道。
但看李淳風言談自若,神情快活……應該也有過人之處吧。
李世民也是有些失落。
秦瓊見狀,又道:「臣聞密公亦已降唐,其身旁親衛程咬金,本領不在士信之下,大王可知此人?」
李淳風與秦瓊只是山東軍的同僚,至於秦瓊等被李密收編後之事,卻是一無所知。
秦瓊既給程咬金如此高的評價,李世民自然也是要尋上一尋。
囑房玄齡查訪之後,方得知李密謀反敗亡,程咬金被捕抓押送回京,不日便要行刑處死。
李世民本想去請父親赦免程咬金,但劉文靜認為李淵當前似有盤算,實是不宜。商議之下,李世民便改去尋李綱。
李綱,才是當前殿上第一紅人。
由李綱出面,說服李淵免李密徒眾死刑,編入遠征軍中。
其實李淵本也不打算擴大追究李密謀反一事。畢竟李密帶來的官員,多有人才。讓他們效死命的價值,遠大於一一處死。
兼之李淵本有意扶植關中派系,便許了李綱所請。
李世民得知後,自是大喜。
不僅得兩員猛將,更得知洛陽城有內應,若待來日……算了,還是先把眼前的工作完成吧。
十一月,黃河冰結已堅。
李世民率領三萬大軍北上,至龍門關而渡河東。
實則兵分二路。
這就是李綱與李世民私下商議的戰略了。
三萬兵馬,兩萬由李世民帶領,照朝議之論,前去迎戰宋金剛。
另一邊,則是柴紹夫妻領軍一萬,自龍門關西岸,潛入桃花谷,馳援汾陽城的李仲文。
李淵始終是算漏了這件事。
從一開始,建立起關中派的那個人,就不是李世民。
而是柴娘子。